花為天地之靈物,人為萬物之靈長。
人之愛花,或藉此消遣賦閑,或藉此賞心悅目,或藉此懷德明志?;ㄓ衅分呦拢煌幕ɑ?,不同的人品,不同的心境,寄托和體現(xiàn)的主體精神和情感又不盡相同。偉人同樣愛花、賞花、感悟花,與之交流、與之溝通,尋找那相通的靈性、高尚的品格、獨有的氣韻,言不明言之事,達不直達之意,顯不張之志。
毛澤東愛花:詩文相隨顯偉人之大愛
毛澤東有一闋著名的詠梅詞,《卜算子·詠梅》:“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边@闋詞是毛澤東喜愛梅花的最好寫照。
毛澤東喜愛梅花。瞻仰過毛澤東遺容的人大都看到過,在毛澤東紀念堂里,水晶棺前擺放著五盆梅花。這是根據(jù)毛澤東生前酷愛梅花的性格而擺設(shè)的。毛澤東生前,無論是居室還是工作室,都要擺上幾盆梅花。
毛澤東不僅喜愛梅花,還喜歡許多其他的花,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花的詩詞句。1906年,毛澤東13歲時曾寫《詠指甲花》詩,他說“我獨愛指甲,取其志更堅”,贊其“葉小枝又弱”、“惟婢傲火天”。戰(zhàn)爭年代里,他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扭轉(zhuǎn)乾坤的氣概,寫過“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詠菊佳句。他在1949年的《和柳亞子先生》一詩中有“落花時節(jié)讀華章”之句,在他手稿之初曾為“暮春時節(jié)”,后改為“落花時節(jié)”。春末夏初,仍是花繁時節(jié),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英繽紛的日子,讀美麗的詩句,詩花人相悅。他寫《蝶戀花·答李淑一》,為“我失驕楊君失柳”,讓“吳剛捧出桂花酒”。他筆下有過“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以梅品格悼贊亡友。他曾詩贊“桃花嶺上風(fēng)”,也曾詩評陶淵明“桃花源里可耕田”,還曾詩嘆屈原“艾蕭太盛椒蘭少”。1966年6月,“正是神都有事時”,他卻“又來南國踏芳枝”。他希望偉大祖國“彩云長在有新天”、“江草江花處處鮮”。
毛澤東還在不少地方稱贊過牡丹,提倡“牡丹精神”。
戰(zhàn)火紛飛的延安,毛澤東幾次和周恩來、朱德偷閑到當(dāng)?shù)氐娜f花山欣賞牡丹。萬花山,因多牡丹又稱牡丹山,距延安城南20公里。1939年和1940年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曾兩次來這里觀花。據(jù)有關(guān)回憶文章說,領(lǐng)袖們穿行于牡丹花叢,評評點點,興致盎然,還不時地湊近牡丹嗅嗅花香,什么戰(zhàn)爭呀,“圍剿”呀,好像都拋在了腦后。毛澤東在聽了有關(guān)牡丹的傳說后,還對當(dāng)?shù)氐耐菊f,這里是一座天然大花園,是我們民族的財富,一定要保護好,不要使牡丹受到侵害,待趕走了日本鬼子,解放了全中國,我們可以在這里修建公園、療養(yǎng)院,作為勞動人民休息、游玩、娛樂的場所……“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曾指示把住所院里的盆花都撤了,惟獨留下幾株大牡丹。工作人員問為什么要留下牡丹,他卻說要樹立一個對立面。并講起了故事,唐朝有個武則天,有一天她下了道命令,叫御花園的百花在一個早上統(tǒng)統(tǒng)開放。其它的都遵命開了,惟有牡丹不開。武則天一見大怒,喝令太監(jiān)把牡丹連根掘起,推出午門斬首。結(jié)果刀劈不折,斧砍不斷,又架火燒,也燒不死,無可奈何,只得棄置路旁。而牡丹卻說:“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投八路?!庇谑?,我就把它請到這里來了。工作人員問牡丹為什么不開。毛澤東告之,這個老太婆的命令不對,違反了自然規(guī)律, 牡丹就是不聽她的。工作人員又問這是不是真的。毛澤東說能照牡丹那樣做就行了,我們應(yīng)當(dāng)向牡丹致敬。牡丹勁骨剛心,不畏強暴,勇往直前,正是毛澤東所提倡的精神。
毛澤東是愛花人,也是護花人。在延安時,有一次,勤務(wù)員在王家坪桃園折了三根桃花枝,插在毛澤東房間里,供毛澤東觀賞。但他看到后,便把勤務(wù)員找來,問明了在哪里折的桃花枝,又要勤務(wù)員數(shù)了三根桃花枝上的花苞。勤務(wù)員數(shù)后說有40多個花苞。毛澤東聽后認真地對勤務(wù)員說:“一個花苞結(jié)一個桃,有的花苞還能結(jié)雙桃。你想想,群眾今年又要少收多少桃子呢?咱們是中央機關(guān),機關(guān)的同志要帶頭遵守群眾紀律, 你們不能為了讓我看花,就去干違反群眾紀律的事,你們這不是要我也犯錯誤嗎?”毛澤東愛護一花一卉,充分表現(xiàn)了一代偉人對人民之愛,對大自然之情。
朱德愛花:花品人品兩相宜
朱德愛蘭花,“舉世聞名”。
據(jù)說早在戰(zhàn)爭年代,朱德就開始收集培養(yǎng)蘭花,有株手植蘭竟然還陪伴他度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歲月。在井岡山地區(qū),群眾中至今仍流傳著當(dāng)年朱德引種蘭花,香飄湘贛邊界的美談。有首歌謠中還唱道:“朱軍長挑來湘江水,澆得井岡蘭花放……”解放后,朱德廣泛采集,精心培育了上千盆蘭花,并贈送給園林部門、植物研究機構(gòu)和解放軍戰(zhàn)士。
1960年3月,他和周恩來、鄧小平等看望北京某部指戰(zhàn)員后不久,為了鼓勵他們奮發(fā)向上,特地贈送給他們400盆名貴蘭花。1962年,他一次送給龍華苗圃的蘭花就有9個品種。1964年,他送蘭花給盆景專家周瘦鵑。周瘦鵑感慨之余,以詩記之:
蘭蕙爭榮壓眾芳,滋蘭樹蕙不尋常。
元戎心事關(guān)天下,要共群繁賞國香。
朱德還曾倡導(dǎo)在幾個地方建立了蘭圃,如廣州越秀公園的“蘭圃”、杭州花圃的“國香室”、上海植物園的“蘭室”等,并為廣州越秀公園“蘭圃”題詩:
越秀公園花木好,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朱德晚年更是把精神和情操寄寓于樸實無華、清香淡雅的蘭花上,他為蘭花拍了很多照片,經(jīng)常戴上老花眼鏡一張一張欣賞。朱德愛蘭成癖,有關(guān)他愛蘭的故事廣為流傳。他愛蘭似乎有一種靈感。1961年2月,他到福州鼓山瀏覽,路過一棵古樹,翹首一望,便說樹上有蘭花,眾人不信。當(dāng)時,有個小僧爬上樹察看,果然從樹上采得蘭花一束?!拔幕蟾锩逼陂g,朱德為養(yǎng)蘭花受到批判。據(jù)工作人員回憶,后來撤走蘭花時,他用一種近乎痛苦的聲調(diào)說:“它不是資產(chǎn)階級的花呢!”孔子曾有言:“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碑?dāng)在荒僻之地見蘭花獨放,孔子又感嘆:“蘭當(dāng)為王者香,今用獨茂,與眾草為伍!”蘭花被稱之為君子之花, 是堅貞、美好、高潔的象征。朱德一生惜蘭如寶,敬佩蘭花高潔淡雅、正氣清遠的性格。蘭花的性格象征著朱德的品格。
周恩來愛花:珍惜多于品賞
周恩來也是一位愛花之人。
他十分關(guān)心洛陽牡丹。1959年秋,周恩來首次來洛陽,就問起牡丹的情況,當(dāng)他得知牡丹已瀕臨絕境時,很是著急,說牡丹是中國民族興旺發(fā)達、美好幸福的象征,指示趕快搶救。1961年秋,周恩來陪同尼泊爾貴賓游覽,再次來到洛陽,又問起了牡丹。1973年深秋,周恩來陪同加拿大總理又一次來洛陽,得知牡丹得到發(fā)展、繁榮,十分高興,但又很惋惜,說自己與牡丹無緣,每次都是秋天來洛陽??蒲腥藛T沒有忘記周恩來的話,通過研究,終于改變了牡丹的自然花期,延長了花時。如今的洛陽牡丹基本上可以做到“四季花開隨人意,春來春去不相關(guān)”。
1954年4月,周恩來在日內(nèi)瓦參加一個國際會議,在居住地看到一種樹盛開白花,形似鴿子,煞是喜愛。一打聽,得知此種花樹引進于中國?;貒?,他立即向植物專家了解,才知道這是一種產(chǎn)于云南名為鴿子花樹的珍貴花樹種。后來,鴿子花樹被推廣種植。如今鴿子花樹已成為世界著名花樹。
1957年2月1日,周恩來應(yīng)邀訪問斯里蘭卡,在這里,周恩來曾親手栽種一株美麗的凌霄花,當(dāng)作和平與友誼的象征。20年后,1977年4月鄧穎超也應(yīng)邀訪問了斯里蘭卡,在周恩來種植凌霄花的附近,又栽種了一棵“花后樹”。兩棵凌霄花象征著中斯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世代相傳。
周恩來愛花,尤愛馬蹄蓮、海棠花、君子蘭。他愛馬蹄蓮潔白、純潔。他的辦公室常擺著馬蹄蓮。1964年11月,周恩來出訪蘇聯(lián)歸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到北京機場迎接時,還帶去了一束正在盛開的馬蹄蓮。周恩來還愛海棠花的旺盛生命力和非凡氣勢。據(jù)說,1946年國共談判住在南京梅園新村時,他常在空隙時間觀賞海棠花……他北京的住所,栽有許多海棠花,還曾請友好國家使者來家里欣賞海棠;他愛君子蘭堂堂正正,氣節(jié)高雅。他去世后,工作人員曾在他遺體旁擺放了許多君子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