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初,瞿秋白因遭受王明“左”傾路線的殘酷打擊和無情迫害而身心俱損。他遂被迫離開中共中央領導崗位而休養(yǎng)治療,攜夫人楊之華入住上海大西路兩宜里,整日以讀書、寫作為樂。
一天下午,瞿秋白正沉溺于創(chuàng)作時,茅盾夫婦忽然來訪。當聽說茅盾已寫成了《路》,現(xiàn)正著手創(chuàng)作《子夜》,并完成了前四章草稿時,瞿秋白頗感興趣,十分關切地問起全書的情節(jié)。因說來話長,茅盾答應過幾天將已完的那幾章原稿帶來,再一起詳?shù)?/p>
兩天以后,茅盾夫婦再次拜會了瞿秋白。瞿拿到原稿后迫不急待地認真閱讀起來,并就該小說的一些具體問題與茅盾進行切磋,談得最多的是農民暴動一章,也談及后來的工人罷工。瞿認為寫農民暴動的第一章沒有提到土地革命;關于工人罷工,就大綱來看也有不合理的地方。瞿還向茅盾解釋說明了黨的政策以及紅軍和蘇區(qū)的發(fā)展情況。
期間,由于黨的機關遭到破壞,組織上通知瞿秋白迅速轉移。茅盾誠摯地邀請瞿秋白攜夫人到他家暫住一時。瞿秋白 、茅盾兩人幾乎天天談論《子夜》。瞿對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在人物刻畫方面,瞿認為當資本家憤怒絕頂而又絕望時,就要破壞什么乃至于獸性發(fā)作。茅盾覺得有道理,就增添了一些細節(jié)來表現(xiàn)資本家虛弱丑惡的本性。關于小說的結局,瞿建議將吳蓀甫、趙伯韜兩大集團最后握手言和,改為一勝一敗。這樣更能突出地表現(xiàn)工業(yè)資本家斗不過金融資本家,民族資本家沒有出路的社會現(xiàn)實。瞿甚至對小說的細節(jié)也特別留意,他認為原稿寫吳蓀甫出門坐的是老式福特轎車,這與資本家的身份不符,應改坐雪鐵龍高級轎車。這些意見無一例外地都得到了茅盾的珍視。
當《子夜》于1933年出版面世后,瞿秋白特地寫下《〈子夜〉和國貨》一文,對其給予高度評價,譽之為:“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