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然 汪選合 劉漢陽
(1.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7;2.江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2)
現(xiàn)代社會中的體育非營利組織及其作用
劉欣然1汪選合2劉漢陽1
(1.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7;2.江西現(xiàn)代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2)
體育非營利組織是一類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非政府的社會組織。在構成方面與政府、市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發(fā)生著密切聯(lián)系;具有非政府性、非營利性、公益服務性、志愿參與性、社會福利性、發(fā)展多元性等基本特征;在社會轉型期,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服務、體育領域產生積極影響,對于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非營利組織;體育非營利組織;非營利性
非營利組織為公民追求社會公共目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中介與平臺,在體育領域也存在著因社會發(fā)展中由于體育公共服務產品供給不足所遇到的問題,因此,合理地發(fā)展我國體育非營利組織,滿足群眾對于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需求,解決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問題,對于促進我國體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美國學者薩拉蒙教授認為:非營利組織不僅包括為社會公益作貢獻的醫(yī)療、教育、福利等組織,也包括各類合作社。日本學者川口清史認為:非營利組織一般是指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而從事商品生產、流通、提供服務的民間組織。我國學者陳曉春教授認為;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為社會公益或互益服務的獨立機構。我國學者王名教授認為: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各種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動的非政府的社會組織。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非營利組織研究所結合我國國情,將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分為12個大類、27個小類,其中一類是:文化、藝術,體育、健身、娛樂,俱樂部,說明體育已經成為非營利組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非營利組織具有社會屬性,使得體育不論形式還是內容都已構成非營利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根據(jù)以上的界定認為:體育非營利組織是指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通過體育志愿行為提供社會服務,推進公益事業(yè),保障經濟和社會全面發(fā)展的一類非政府的社會組織。包括各類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體育協(xié)會、非營利的體育事業(yè)單位、體育類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以及體育民間組織。
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構成是復雜且多元化,根據(jù)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與政府、市場、社會、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等方面關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性質與角色發(fā)生著不同的變化。
2.1與政府的關系分析
從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構成與政府關系方面來分析,可以將體育非營利組織分成兩種形式,一是自上而下的體育非營利組織,二是自下而上的體育非營利組織。自上而下的體育非營利組織是指由政府創(chuàng)建、推動成立或從政府機構轉變而來的,與政府關系仍舊密切;自下而上的體育非營利組織是指民間出于一致的興趣或要求而自發(fā)組建的,包括基本民間化的社會團體,非營利性的體育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和未登記的體育非營利組織。
2.2與市場的關系分析
從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構成與市場關系方面來分析,可以將體育非營利組織分成兩種形式,一是營利性的體育非營利組織,二是非營利性的體育非營利組織。營利性根據(jù)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性質和運行情況來分析體育非營利組織并不是沒有營利行為,只是其營利的部分是用于組織的發(fā)展和社會公益事業(yè)中。非營利性的部分是靠社會的捐款和企業(yè)的贊助來支持體育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活動和事業(yè)發(fā)展。
2.3與社會的關系分析
從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構成與社會關系方面來分析,也可以將體育非營利組織分成三種形式,一是志愿性的體育非營利組織,二是公益性的體育非營利組織,三是福利性的體育非營利組織。志愿者服務是體育非營利組織開展活動的主要人員,因此志愿性成立支持組織發(fā)展的基礎;開展公益服務活動是體育非營利組織生存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福利性是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最終目標。體育非營利組織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在這三個方面有一定的趨向性和側重點。
2.4與體育的關系分析
從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構成與體育關系方面來分析,也可以將體育非營利組織分成兩種形式,一是服務群眾體育發(fā)展的體育非營利組織,二是支持競技體育發(fā)展的體育非營利組織。在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領域,一方面是競技體育為國爭光事業(yè),一方面是群眾體育增強人民體質,體育非營利組織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體育事業(yè)也圍繞著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發(fā)展成不同類型的組織形式。
2.5與公共服務產品的關系分析
從體育非營利組織的構成與公共服務產品關系方面來分析,也可以將體育非營利組織分成兩種形式,一是產品供給的體育非營利組織,二是中介服務的體育非營利組織。體育服務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公共服務產品,在促進人民體質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體育非營利組織能夠在這種產品的運營過程中扮演產品供給方和中介服務方的角色。
3.1在政治領域
從政治領域看,體育非營利組織是一類非政府的社會組織,最大特征是具有非政府性,突出表現(xiàn)為不在社會的政治領域發(fā)揮作用,接受政府的監(jiān)督和指導,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活動,在政治領域發(fā)揮作用。在體育市場部門不斷發(fā)展與膨脹,政府部門從很多領域退出,需要體育非營利組織發(fā)揮積極作用,逐漸控制由于政府讓出造成一些社會體育公共服務領域空缺的社會功能。因此,體育非營利組織只在社會領域發(fā)揮作用,不參與政治活動。
3.2在經濟領域
從經濟角度看,體育非營利組織生產的產品是一種非物質產品,在市場經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應該將體育非營利組織作為一種經濟實體來培育和發(fā)展,不斷提高非物質產品的生產力,在解放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促進體育公共服務事業(yè)的發(fā)展。體育非營利組織作為政府與體育經濟部門之間的中間領域,能夠降低社會運行成本,對于體育消費市場的發(fā)育能起到積極作用,通過社會資源分配、經濟結構重組、服務傳遞、公眾教育等方式促進公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加速社會資本、資金的轉化,促進市場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
3.3在文化領域
從文化角度看,體育非營利組織以大眾需求作為生產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基本動力,建立科學的體育服務體系,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健康觀、生活觀,通過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為群眾服務,提供更多的體育公共服務產品,滿足社會成員對于體育不同層次的多元化需求,其中體育文化需求是一個方面。體育非營利組織在開展社會活動時,將完善體育文化的教育、健身、娛樂、審美、創(chuàng)造等功能,注入更多的活動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并且還將增加志愿、服務、示范、帶動和指導等文化功能。體育非營利組織文化重視對先進體育文化的引進,對傳統(tǒng)優(yōu)秀體育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吸收與選擇,對社會文化進行融合和創(chuàng)新,進一步豐富社會文化的內涵,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形式,拓寬發(fā)展渠道。
3.4在服務領域
從社會服務角度看,只有充分發(fā)揮體育非營利組織的社會服務職能,調動社會上一切力量關心公益和福利事業(yè)的發(fā)展,才能形成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的強大推動力,轉化為體育產品供給方的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體育非營利組織由于具有機制上的靈活性,能使得群眾廣泛參與體育活動和體育公共服務,在社會福利服務領域,滿足公民的體育需求,緩解社會矛盾。體育非營利組織利用社會的各種資源把市場和非市場因素進行整合,以社會弱勢群體為服務對象,能夠減少由于社會轉型期經濟發(fā)展所帶來的社會負面效應,克服政府職能的局限,增進人際和諧的功能。在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權利和利益的同時,呼喚社會公平和正義,達到公民社會和體育市場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社會健康發(fā)展。
3.5在體育領域
從體育角度看,我國體育事業(yè)正處在發(fā)展中的轉型期階段,要求體育進行改革。首先,體育事業(yè)必須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活動的需求,必須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其次,必須對競技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保持一貫的重視,防止滑坡;再次,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要求進行體制創(chuàng)新和改革,走體育市場化、社會化、產業(yè)化的道路;最后,必須加大對體育非營利組織的發(fā)展力度,推動體育社會化進程。體育非營利組織迅速成長和壯大,使原有群眾體育的供給系統(tǒng)和服務體系發(fā)生變化,使得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體育協(xié)會、體育健身中心、體育輔導站、非營利的體育事業(yè)單位、體育類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以及體育民間組織等體育組織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向體育非營利組織過渡和轉型。從而在社會上形成體育營利組織和體育非營利組織共同發(fā)展的局面,促進公民社會的覺醒,以適應群眾的健身需求,滿足群眾對體育活動的愿望,體育非營利組織將逐漸在體育公共服務領域占據(jù)中心地位。
[1] 川口清史.非營利組織與合作社[M].東京:日本經濟評論社,1994.
[2] 陳曉春.非營利組織初論[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2).
[3] 王名.非營利組織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4] 馬志和,張林.非營利體育組織發(fā)展前瞻:一個市民社會的視角[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2):59-61.
[5] 唐建軍等.我國城市社區(qū)體育俱樂部(組織)發(fā)展的條件及其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30.
[6] 劉艷麗,姚從容.從經濟學視角試論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產業(yè)生產主體的多元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5):16-18.
AnAnalysisoftheNonprofitOrganizationOfSportsandItsFunction
Liu Xinran1,Wang Xuanhe2,Liu Hanyang1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7,Jiangxi,China;2.The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of Modern Job of Jiangxi,Nanchang,330012,Jiangxi,China)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f sports is a kind of non-governmental social organization not taking obtaining profits as purpose.Close ties takes places with the government 、market、society、sports、public service in forming.It is non-government nature,non-profit-making,property of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service,wish,social welfare,developing essential features such as pluralism,etc.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society,exerting a positive influence in the politics,economy,culture,service,sports domain of the society,has important function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onprofit organization;nonprofit organization of sports;non-profit-making
2006-08-16
劉欣然(1980-),男,江西吉安人,助教,研究方向為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