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新 武 婷
冬棗就進入白熟期后成熟,這一階段的技術管理措施主要有刬鋤松土,適時保墑,科學防治采前病害,防止風雨危害,確保冬棗的豐產(chǎn)豐收等。
1.刬鋤松土,適時保墑
冬棗白熟期為快速增長期。從此時起到成熟、采收,棗果需要大量的養(yǎng)分和水分來完成它的后期膨大和糖分積累。在我國北方冬棗的中心產(chǎn)區(qū),從白熟期至成熟采收這一階段降雨稀少,棗園土壤在多數(shù)年份處于缺墑狀態(tài)。特別是經(jīng)過夏末秋初降雨之后,土壤板結嚴重,不僅土壤的水分和礦物質(zhì)養(yǎng)分難以滿足冬棗快速生長發(fā)育的要求,而且土壤的通氣狀況特別差。因此,對棗園及時進行刬鋤松土,使棗園土壤保持一個適宜的墑情,增強根系吸收水分的礦持養(yǎng)分的能力,是提高后期冬棗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有效途徑之一。
對棗園土壤墑情特別差的地塊,還需要考慮及時澆水。澆水過后仍需及時刬鋤松土、保墑。需要說明的是,棗園澆水不僅不會引起后期裂果,還能防止裂果。
2.病害防治
冬棗進入成熟期至采前這段時間發(fā)生的病害主要有生理裂果、漿爛果病、輪紋病、縮果病等。防治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是這一階段的重要工作之一。
(1)生理裂果。冬棗裂果在北方棗區(qū)相對較輕;南方棗區(qū),特別在雨水大的年份,在白熟期裂果嚴重些。冬棗在進入白熟至變色期后期遇到干旱,棗果果皮細胞和果肉細胞都會停止生長,如果再遇到降雨,果肉細胞快速恢復生長,從而使果皮脹裂;果皮細胞間隙較大,如果后期遇雨,果肉吸水膨脹,也會造成裂果。
預防裂果有以下幾項技術措施:
第一,加強田間管理,做到:棗園中耕、鋤刬保墑;土壤干旱時要及時澆1~2次水、使土壤保持濕潤;坐果以后不再使用赤霉素催果。
第二,完善棗糧間作種植模式,建立適宜的小氣候。棗園間作時,種植高稈作物的棗園比種植矮稈作物的棗園裂果少,種植作物的比不種作物的棗園裂果輕。
第三,后期噴施防裂果藥物,不僅防裂效果好,且有預防漿爛果作用。在進入白熟期前20天,連用2~3次防裂防爛劑,每次間隔7天,效果比較理想。
(2)棗縮果病。又稱棗萎蔫果病,棗霧蔫病。棗縮果病源侵入以后,從直觀形態(tài)有暈環(huán)、水漬、著色、萎縮脫落幾個階段。受害部位先于果肩或胴部出現(xiàn)黃褐色不規(guī)則變色斑,進而果皮出現(xiàn)水漬狀土黃色,邊緣不清,后期果皮變?yōu)榘导t色、果皮收縮,且無光澤;果肉病斑區(qū)由外向內(nèi)出現(xiàn)褐色斑,味苦、不堪食用;病果果柄褐色或黑褐色;整個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脫落。
防治縮果病的主要技術措施:①加強果園管理,早期及時防治刺吸式蟲害,如盲椿象、介殼蟲、壁虱及葉蟬。②發(fā)病前后用鏈霉素100~140國際單位/毫升、土霉素200國際單位/毫升、卡那霉素140單位/毫升全樹噴施。每7天噴施1次,共噴2~3次?,F(xiàn)配現(xiàn)用。③用2%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噴藥后5小時下雨應補噴,采前14天停藥;或用l%中生菌素200~300倍液。如混入其他殺菌劑效果更佳。
(3)棗爛果病類。冬棗白熟期主要有輪紋病、棗褐斑病、棗軟腐病可引起爛果。
●棗褐斑病又名棗黑腐?。ê幽希┗驖{爛果病(河北),是北方棗區(qū)的一種難防病害,近年發(fā)生日趨嚴重。一般在棗果膨大發(fā)白、著色時大量發(fā)病。
據(jù)近年研究,這類病害主要由三種真菌引起,并且呈現(xiàn)三種病害癥狀:
一是殼棱孢菌感染形成的褐斑漿爛。受害棗果先在肩部或胴部出現(xiàn)淺黃色的不規(guī)則變色斑,邊緣較清晰。 以后病斑逐漸擴大,病部稍有凹陷或皺褶,顏色也隨之加深,變成紅褐色,最后整個病果呈黑褐色,失去光澤。病部果肉為淺土黃色小斑塊,嚴重時大片果肉甚至全部果肉變?yōu)楹稚?,最后呈灰黑色至黑色,嚴重時全果軟腐。染病組織松軟,呈海綿狀壞死,味苦。棗果在出現(xiàn)癥狀后2~3天,即提早脫落。病果落地后,在潮濕條件下,病部長出許多黑色的分生孢子器。
二是細鏈格孢菌感染形成的黑疔,在棗果的局部造成黑腐漿爛。
三是莖點霉菌感染形成的棗柄黑腐。莖點霉菌主要與果柄處的鐵皮病和后期果柄處腐爛關系較大。
上述幾種病菌在生產(chǎn)中多呈復合感染狀,其中以殼棱孢菌感染形成的褐斑漿爛最多,占病果的80%以上。
棗褐斑病的發(fā)病主要與栽培環(huán)境和降雨有關。房前屋后零星栽種的棗樹及在周圍有楊、榆、刺槐、梨、蘋果等林木或果樹的棗園發(fā)病較重。陰雨天氣多的年份,病害發(fā)生得早而且重;棗果開始變色轉紅時,連續(xù)陰雨、高濕高溫天氣,該病很有可能會暴發(fā)成災。
●輪紋病冬棗輪紋病可由蘋果輪紋病的病源物所致。病原可危害蘋果、梨、桃、杏、李、海棠等。棗果感病后前期很少發(fā)病,著色期、采收期及儲藏期均可發(fā)病。是中心產(chǎn)區(qū)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最初棗果面表皮出現(xiàn)淺褐色水漬狀圓形小點;后期皮上長出很多近黑色的針點大小的突起,呈多層同心圓排列,表面略下陷的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部呈軟腐狀,淡黃至黃褐色。嚴重時全果腐爛,爛果有酸臭味,但不苦。
輪紋病病原借風雨傳播,侵入幼果并潛伏。果實著色期開始顯現(xiàn)病癥,采收后病情繼續(xù)發(fā)展。成熟期多雨、濕度大會加重病情。冬棗輪紋病與弱寄生菌的潛伏侵染、刺吸式口器昆蟲帶毒傳染和前期斑點病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
●棗軟腐病棗軟腐病病原屬于接合菌亞門的分枝根霉菌。果實受害后,果肉發(fā)軟、變褐,有霉酸味。病果上先長出白色菌絲,后長出許多小黑點狀的子實體。主要發(fā)生在棗采收前后和貯藏期,造成棗果霉爛,不能食用,損失很大。
棗爛果病病原廣泛存在于空氣、土壤及棗樹的各個部位,當果實有創(chuàng)傷、蟲咬時,病菌孢子也會從傷口侵入。
棗果的各種爛果病,可采取以下技術措施防治:①加強綜合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這是根本。②在幼果期和棗膨大期,提前預防。③發(fā)病后要及時摘除病果,集中予以深埋,有效減少再侵染。④病害特別重的棗園,可考慮使用多氧霉素、農(nóng)抗120、井岡霉素、春雷霉素、農(nóng)用鏈霉素、中生菌素等生物農(nóng)藥防治。
3.防風災雨災
冬棗成熟期至采前,北方有的年份仍有大風大雨出現(xiàn),而南方,大風、大雨的天氣會更多些。如果遇到大風大雨,常常會造成大量落果,嚴重年份甚至會造成絕產(chǎn)絕收。故要時時關注天氣預報,及早采取預防措施,減少風雨危害;對結果較多的冬棗樹,進一步做好架桿固定工作,對結果較多的骨干枝或大枝組,通過拉枝、撐枝等措施,加強樹體固定,減少風雨對樹體的搖動。
必要時可以選擇某些快進入發(fā)白期的棗果提前采收一部分,將風雨災害損失防減到最小程度。
(作者電話:0317-2052298)
農(nóng)家顧問200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