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皓
一、傳統(tǒng)的理財觀念
(一)傳統(tǒng)理財觀念的誤區(qū)
1.節(jié)儉生財。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節(jié)儉是一種美德。但如果現(xiàn)在還秉持節(jié)儉的理財習慣,實在是一種滯后于時代發(fā)展的理財習慣。節(jié)儉本身并不生財,并不能增大資產(chǎn)規(guī)模,而只是減少支出,這會影響現(xiàn)代人生活質量的改善。
2.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余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
3.只有把錢放在銀行才是理財。應該說在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儲蓄理財最安全、最穩(wěn)妥的,如果利率(投資報酬率)處于很低的水平,把錢存在銀行從短期看好像是最安全的,但長期而言卻是不很明智的理財方式,因為利息收入遠遠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不適于做長期投資工具。
4.投機理財是投機活動。投機是投機取巧,使用損人利己的行為來謀取不義之財,而投資是“以錢賺錢”活動,再者有著本質區(qū)別。當然,投資與投機就像孿生兄弟,相伴而生,又投資必有投機。
(二)個人理財觀念的演變
1.50年代生人:吃飽穿好和氣生財。50年代生人大多在自己的童年或者青年時期吃過苦,受過累,所以相對于其他人,他們更加珍惜在前半生通過不斷奮斗所得來的幸福。
2.60年代生人:炒股炒房炒成“富翁”。翻看新中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20年無疑是制造富翁的20年,而60年代生人正好在這樣的一個時期里不斷的摸爬滾打,炒股市,炒樓市使得60年代生人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3.70年代生人:左右兩極完全相反。向左走的這一撥,普遍是1975年之前出生的,他們沒有受過并軌之后讀大學要收費的陣痛,更沒有體會過高校擴招后畢業(yè)生求職的驚慌失措。求安穩(wěn),是70年代前半段生人的特征。與這一類人完全相反的,則是向右走的一群。這群70年代下半段生人整體表現(xiàn)出來的特征為:盲目、困惑、自制力較差。在理財上,他們大多揮金如土,所謂“月光族”說的就是這樣一群人。
4.而80年代生人,長期生活在“溫室”之中,事事由家長打理,處處用金錢開道。他們中大多沒有經(jīng)歷過困難時期,對于金錢和消費,他們的態(tài)度和年長者大不相同。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他們所面臨的又是越來越不穩(wěn)定的職業(yè),變化極快的社會角色,以及高消費的社會時尚。如果不善于理財又缺乏承擔金融風險的能力,那就很可能常痛苦于經(jīng)濟的困窘。所以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對于他們這一代來說是一件緊迫而又不可避免的事情。
二、現(xiàn)代個人理財觀念
(一)投資增值與生活保障相結合的觀念
首先,作為普通家庭理財?shù)闹饕康木褪悄軌驌碛懈浞值纳畋U弦约巴顿Y以達到增值。使二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投資增值的最終目的還是使生活質量得以提高,不能說為了投資而竭盡全力,從而降低了自身的生活質量。因此,可根據(jù)承擔風險的程度和追求人生幸福安樂的目的,科學地制定理財計劃,特別要處理好短、中、長期計劃的關系。根據(jù)理財專家的建議,對于一般家庭而言,這三者的比例是:短期計劃占收入的60%,其中除去日常家用開支外,剩余部分可根據(jù)不同情況逐步投入到股市,匯市,券市等金融投資市場中,以獲取增值。中期計劃占收入的20%-25%,這部分就可作為需要歸還的車貸和房貸資金,由于汽車與住房既可以是生活的必需品,為我們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時有兼有升值的潛力,所有理所當然的成為我們計劃的主角。長期計劃占收入的15%-20%,把這一比例的收入長期存入保險公司,為我們可能遇到的意外做充分的保障。這樣我們便可以將投資增值與生活保障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了。
(二)投資風險的觀念
在這個機遇多,風險更多的社會里,計劃趕不上變化的事經(jīng)常發(fā)生。怎么辦?理財專家建議,要根據(jù)自己家庭經(jīng)濟狀況加入相應的保險,有些人認為買保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額外支出,有錢存銀行不就行了嗎?其實這是對保險的誤解。用一定比例的支出去設置未來的保障還是很值得的。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說,保險本身是一種理想的理財工具?,F(xiàn)代人常說:一個只會掙錢的人,并不是最聰明的人;而一個善于理財和懂得分散風險的人,才是一個最聰明的人。
(三)全面系統(tǒng)的理財觀念
1.從第一筆收入開始。從金融工作的經(jīng)驗和市場調查的情況綜合來看,理財應“從第一筆收入、第一份薪金”開始,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投資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絕大多數(shù)的工薪階層都從儲蓄開始累積資金。一般薪水僅夠糊口的“新貧族”,不論收入多少,都應先將每月薪水撥出10%存入銀行,而且保持“不動用”、“只進不出”的情況,如此才能為聚斂財富打下一個初級的基礎。
2.理財重在規(guī)劃。要圓一個美滿的人生夢,除了要有一個好的人生目標規(guī)劃外,也要懂得如何應對各個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所需,而將財務做適當計劃及管理就更顯其必要。
3.養(yǎng)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面對這個消費的社會,要拒絕誘惑當然不是那么容易,要對自己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具有完全的掌控權就要先從改變理財習慣下手。對中國許多的老百姓來說,要養(yǎng)成“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才是正確的理財法,實行自我約束,每月在領到薪水時,先把一筆儲蓄金存入銀行(如零存整取定存)或購買一些小額國債、基金,“先下手為強”,存了錢再說。
4.組合投資,風散風險。目前的投資工具十分多樣化,最普遍的不外乎有銀行存款、股票、房地產(chǎn)、期貨、債券、黃金、共同基金、外幣存款、海外不動產(chǎn)、國外證券等,不僅種類繁多,名目亦分得很細,每種投資渠道下還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若不具備長期投資經(jīng)驗或非專業(yè)人士,一般人還真弄不清呢。因此我們認為,一般大眾無論如何對基本的投資工具都要稍有了解,并且認清自己的“性向”是傾向保守或具冒險精神,再來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量力而為”選擇較有興趣或較專精的幾種投資方式,搭配組合“以小博大”。投資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據(jù)個人能力、投資工具的特性及環(huán)境時局而靈活轉換。個性保守或閑錢不多者,組合不宜過于多樣復雜,短期獲利的投資比例要少;若個性積極有沖勁且不怕冒險者,可視能力來增加高獲利性的投資比例。
5.管理好時間很重要。在心理上必須建立一個觀念,力求“聰明”工作,而不是“辛苦”工作。例如別人六個小時可做到的事,我努力在四個小時之內完成。以追求最高的時間績效為目標,假以時日,時間自然在你掌握中。
時間管理與理財?shù)脑硐嗤?,既要“?jié)流”還要懂得“開源”。要“賺”時間的第一步,就是全面評估時間的使用狀況,找出所謂浪費的零碎時間,第二步就是予以
有計劃地整合運用。首先列出一張時間“收支表”,以小時為單位,把每天的行事記錄起來,并且立即找出效率不高的原因,徹底改善。再來,把每日時間切割成單位的收支表做有計劃的安排,切實去達成每日績效目標。
(四)個人理財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時刻注意理財知識的學習和經(jīng)驗的積累。要駕馭五彩繽紛的市場,個人投資者既要不斷學習理財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又要不斷收集信息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準確地把握投資機會。
2.借助專家理財。近年來一些銀行紛紛推出“理財工作室”,為客戶提供專業(yè)化的個人理財服務。這與普通投資者相比,專家理財?shù)膬?yōu)勢主要表現(xiàn)為在品種選擇范圍上大大高于個人投資者。在專業(yè)投資機構內有專人從事信息收集,對國內外金融形勢進行全面深入分析,能合理利用各種金融手段進行組織投資,有利于資產(chǎn)的較大增值。
3.利用網(wǎng)絡理財。據(jù)報道,在美國已有1150多家銀行通過因特網(wǎng)站提供金融服務。在我國,網(wǎng)上理財?shù)陌l(fā)展也呈上升趨勢。其些理財網(wǎng)站一站到位式的理財服務,為網(wǎng)上投資者提供全面方便的金融顧問和中介服務,大大減化了個人理財繁瑣的手工計算,其數(shù)據(jù)變得準確及時,一目了然,投資
者可以輕松管理股票、儲蓄存款、保險等家庭財產(chǎn),使網(wǎng)絡成為家庭理財?shù)暮脦褪帧?/p>
參考文獻
[1]馬廣,給你一雙發(fā)現(xiàn)投資機遇的眼睛.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2]林平,投資是銀 理財是金. 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
[3]戴爾,錢從何來?.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4]張穎,個人理財基礎.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5
[5]陳工孟,鄭子云,個人財務策劃.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6]湯姆·道尼(美),標準普爾教你做好個人理財.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6
[7]喬治·克拉森(美),巴比倫富翁的理財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