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狡兔死,走狗烹。”
在許多人眼中,獵人養(yǎng)狗,是為了打獵,獵狗逮住兔子,應好好犒勞。這是因為,人們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沒有看到另個一面。任何事物都是辨證、兩面,甚至是多面的。所謂“福兮,禍之所藏;禍兮,福之所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歷史的長河中,危險伴隨著成功而至的事例不勝枚舉,韓信之死就是其中之一。
在幫助漢高祖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建立漢王朝的諸多功臣中,有三人居功至偉,不得不提。一個是張良,足智多謀的謀士,相當于“總參謀長”;一個是蕭何,在楚漢爭霸的關(guān)鍵時刻,保證了劉邦后方根據(jù)地的安定與穩(wěn)固,相當于“總理”;再一個就是韓信了,帶兵平定魏、趙、燕、齊,極大地削弱了項羽的勢力范圍,相當于“國防部長”。
韓信出身貧寒,以寄食為生。后歸項羽麾下,多次獻計不為所用,遂逃歸劉邦,仍不受重視,便在部隊前往漢中的路上再次脫逃。
宰相蕭何認為韓信雖然出身卑微、毫無戰(zhàn)功,然而劉邦手下的將軍,沒有一個比得上韓信。于是,他來不及匯報,就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千里馬亦須伯樂的賞識。
蕭何追回韓信后,勸說劉邦以最隆重的禮儀封韓信為大將軍。歷史證明,蕭何確實有眼光。在楚漢爭霸的緊要關(guān)頭,諸侯親項羽而疏劉邦,韓信率領三萬人馬,另辟戰(zhàn)線,先后平定了魏、趙、燕、齊,極大地削弱了項羽的羽翼。以至于在平定齊地后,項羽驚恐萬分,派人游說韓信造反,被拒絕。
若干年后,有一次劉邦與韓信議論諸將的能力大小。劉邦問:“我能夠帶多少兵?”韓信答“不過十萬?!眲钣謫枺骸澳悄隳?”韓信答:“多多益善?!眲钚α?,“那你怎么被我抓住了?”韓信回答:“陛下雖然不會帶兵,但善于帶將,這就是我被你抓住的原因?!?/p>
然而,功成名就的韓信,沒過幾年就招來了殺身之禍,因唆使趙國丞相陳稀謀反,被處決在長樂宮的鐘室內(nèi)。
韓信之死,似乎印證了“野禽殫,走犬烹;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然而事實絕非如此簡單。雖然劉邦十分忌憚本領強的將軍,但韓信之死,很難講不是他自己造成的。
打下齊國后,他派人跟劉邦說:“齊國人狡詐多變,又靠近楚國,如果不立假王鎮(zhèn)之,一定不能安定。臣請自立為假王?!碑敃r,劉邦正被項羽圍攻在滎陽一帶,這一做法不啻是乘人之危。劉邦看到來信,大罵:“我被困在這里,正急盼著你來助我,你卻要自立為王?!毙姨澮慌缘膹埩?、陳平勸說:“我們正處于不利,能禁止韓信自立為王嗎?不如答應他,不然怕會生變?!眲罹忂^神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這可能為劉、韓兩雄不和埋下了種子。
后來,漢王朝建立,韓信被封為楚王。剛到楚國,他不但沒有解散部隊,還隨身帶兵巡視各州縣。在天下太平的時候,這種行為太過張揚,而且很難解釋清楚用意,以至于有人密報,說他要謀反。
反觀當時協(xié)助劉邦平定天下的三大元勛的另外兩人——張良與蕭何,在功績與封賞面前,卻誠惶誠恐,避之唯恐不及。
在京都長安,蕭何與功臣們一樣,都買地蓋房,不過與眾不同的是,他買的是比較偏遠、比較差的田地,而且,蓋房子不建圍墻。他說:“如果后代賢良,學我儉樸的作風;不賢良,這些地也不會被有權(quán)勢的人看中奪走?!敝劣趶埩?,在劉邦大封功臣,讓他在齊國自選三萬戶時,他卻表示,只希望在河南留縣封一小塊地,不敢當三萬戶侯。而且,住在京城長安的時候,他因為多病,常常歲余不出門,說:“我以三寸之舌為皇帝的師傅,封萬戶侯,這已經(jīng)是我們這些普通出身者的極致了,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希望能夠放棄人間的事,從赤松子游?!背嗨勺?,是道家神仙??梢钥闯?,張、蕭、韓三人的人生觀與價值取向是不同的,因而他們的結(jié)局也是不同的。
其實對于人來說,生于天地間,“食不過一飽,住不過七尺”。地位高、權(quán)勢大、金錢多,并不能帶來持久的快樂。與其把時間花在追求物質(zhì)權(quán)勢的享受上,不如用于提升個人的修養(yǎng)與境界。只有欲望少了,快樂才會慢慢多起來。
有一句話:當我們握緊拳頭時,發(fā)現(xiàn)什么也沒有抓?。划斘覀兯砷_時,卻發(fā)現(xiàn)擁有了一切。人生亦如是。
(馬樹強摘自《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