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培養(yǎng)學生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學會傾聽”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聽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皟A聽”即是細心聽、用心聽,這是一種禮貌,表達對說話者的尊重。第二層意思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傊?,是一種本領。也要訓練。
以下是發(fā)生在蘇教版一年級語文新教材《識字8》一課上的三個教學片斷:
教學片斷一:當時我正準備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學習一組形聲字“晴、情、睛、蜻”,我說道:“請大家在小組中學習這些生字,讀準字音,再討論一下,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未等我說完,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討論。我的后半句話早已淹沒在了孩子們的聲浪中。我怕孩子們沒聽清要求,又提高了嗓門,把后半句話重復了一遍。我在參與有些小組的討論中,發(fā)現還是有不少孩子沒有聽清老師的后半個要求。
教學片斷二:在開始交流四個字的記憶方法時,孩子們紛紛舉手,其中A生回答:“睛,日字旁的晴,和太陽有關,太陽出來了就是晴天;情,這個情……嗯……”A生稍微停了一會兒,正思索著。這時有幾個孩子,邊舉手邊喊著:“我知道,我知道,我來說,老師,我來說?!盇生見狀,著急又尷尬地看著我,嘴里嘟囔著:“我想不起來了?!弊罱K無奈地坐下。
教學片斷三:在給這四個字組詞時,小朋友們的熱情更是高漲。小手舉得高高的。B生說:“睛,晴朗,晴天?!睅讉€同學發(fā)言之后,又見c生的小手仍不肯放下,我便請他發(fā)言,他說:“晴,晴朗?!贝嗽~一出,有的孩子便說:“剛剛說過了!”C生不服氣,還一個勁兒地說:“我又沒聽到?!?/p>
從以上三個課堂教學片斷中,我發(fā)現學生存在著不愛聽,假聽,左耳進、右耳出的傾聽能力缺陷??磥?,注重對孩子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了。對此,我調整了教學策略。
一、以身作則,榜樣激勵
教師是孩子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我們應學會傾聽,給孩子做好榜樣。傾聽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因此。課堂上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教師都要專注地傾聽,不能有半點不耐煩,更不能打斷他們的話。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傾聽習慣,還必須具備敏銳的分辨能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捕捉到教學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極有開發(fā)和利用價值的資源。因此,課堂上當學生困惑時,當學生煩躁時,當學生欲言不發(fā)時,教師都應及時用眼神、手勢等體態(tài)語言加以幫助。還特別要注意在傾聽時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張開你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要善于傾聽對方,與之產生共鳴,能對其心領神會,使其產生情感體驗。教師要傾聽學生說些什么,并思考為什么這樣說。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要以傾聽的姿態(tài)給學生平等的感覺,使學生能大膽地說。
二、細化要求,教給方法
由于受年齡特征的限制。學生普遍存在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聽別人說的情況。我就這樣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的學生,要養(yǎng)成善聽、傾聽的好習慣,并教給學生一些方法:(1)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老師或發(fā)言的人,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則以微笑、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2)要聽清老師或發(fā)言同學說的每一句話,對老師、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腦子里不想其他事;(3)聽完別人的話,想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等別人講完后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通過這樣的傾聽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了先聽后說,逐步養(yǎng)成了傾聽的好習慣。
三、引導學生。平和心態(tài)
小學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現欲望強,總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別人說的都是錯的。語文的理解講究“悟”?!拔颉笔且粋€邏輯性極強的心理過程。然而,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誰在說,是怎么說的,而往往忽略了說的內容,這就影響了交流感悟的質量。因此。我注意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一是要求學生聽同學回答問題時,要弄清同學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二是不隨便給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觀點。也要以“我以為……”,“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這樣,學生既學會了傾聽,又保持了平和的心態(tài),效果很好。
四、表揚鼓勵。及時評價
在對孩子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中,孩子最能夠接受的方式是表揚鼓勵。教師可結合每周的評價表。對孩子這一階段“傾聽”的表現,及時作出評價。對那些做得特別好的孩子。教師應及時鼓勵,必要時要把文章做足。當然,老師更應關注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用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去捕捉他們的進步,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悅,促使他們更快地進步。
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經常的提醒。督促和長期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