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鶴展翅——感受生命的飛揚
鏡頭一:恰同學少年
操場邊綠陰蔥蘢的香樟樹下,一張張似括號一般的石椅上,一群孩子正看一本《少年文學》,他們熱烈地討論著??闯隽藚⒂^老師的好奇,他們七嘴八舌地介紹開了:
“這是我們丹頂鶴文學社的社刊?!?/p>
“我們丹頂鶴文學社的社長陳撼洲,還在全國出版發(fā)行了23萬多字的小說《隱身草》呢,不過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中學生了。”
“我們也有自己的作品集,是學校給我們出的?!?/p>
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們的小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自豪。
一、展翅的丹頂鶴
一小的丹頂鶴少年文學社成立于2002年,是一個有著小學特色的文學團體,也是一個有著濃厚學校文化特質的學生社團。文學社成立以來,先后開辟了文學社活動基地,構建了社區(qū)網(wǎng)站,校內發(fā)行了社刊《丹頂鶴少年文學》,并在全校設立了低年級“雛鶴親子樂園”、中年級“鶴影讀書茶社”、高年級“鶴羽習作沙龍”等特色社區(qū),“鐵三角日記會”、“男子漢文學社軍團”等一批社區(qū)小團隊正在茁壯成長。
2003年秋,文學社組織了“鶴鄉(xiāng)有約”野外考察活動,300多名文學社成員赴射陽丹頂鶴自然保護區(qū)進行了為期一天的綜合考察活動,在那里,小社員們用自己好奇而敏銳的眼睛,捕捉著每一個生動的細節(jié),丹頂鶴在水草豐美的灘涂中,或安然棲息或靈動飛翔,藍天、自云,清新的空氣。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到了人與自然的親密交融。感受到了生命和諧的力量。更是懂得了如何去愛護和尊重每一個生命。這些零星的感動匯聚成了他們筆下生動的文字,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情感浪花。一位同學在他當天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天空是鳥兒的家,灘涂是丹頂鶴的樂園。我看到它們在那里,是那么快樂,那一會,我好像也插上了翅膀,翱翔在無際的藍天…我低頭看見了我的家。原來,她是那么美麗!”
另一位小社員的日記是這樣寫的:
“有好幾次,我跟媽媽去菜場,都看到有人在賣小刺猬、小青蛙,還有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小鳥,它們被放在那些網(wǎng)兜里,驚恐的眼神好像是在向我求助。它們也曾經(jīng)像這些丹項鶴一樣,在自己的家里。和自己的父母、姐妹們一起,可現(xiàn)在,卻要等著人們去屠殺。它們也是生命啊!人為什么要這樣對待它們?假如有一天,有一種比我們人類更高級的智慧生物,他們也把我們這樣囚禁在網(wǎng)兜里,肆意屠殺,我們又會怎樣?”
也許,我們應該為這么爛漫的想象喝彩,但我們首先應該為這樣一種源自生命意識的沖動而激奮。對于生命的感動。也感動了這些敏感的心靈,尊重,原本就不是抽象的說教。更多是來自于這種撥動了心弦的情感細節(jié),當情感的和弦為之震動,“生命-尊重”的主旋律便由此悠揚地演繹。
沿著這樣的主旋律,文學社還開展了其他一系列主題鮮明的活動。如野炊活動主題作文大賽、“童聲古韻”、“春語詩情”等詩文誦讀比賽等等。這樣一些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增進了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同時。也使語文教學活動從課堂延伸到了社會和自然。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校園社團巡禮
在一小,像丹頂鶴少年文學社這樣的學生社團現(xiàn)在有l(wèi)O個。
紅領巾新四軍研究院,這是全國首家。新四軍老戰(zhàn)士向守志還親自為它題詞。在2007年的9月份,它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紅色之星”的節(jié)目錄制。節(jié)目在全國展播。
少兒科學院,中科院院士張淑儀教授擔任該院的名譽院長。
學?!办`通隊”,兩次獲得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一等獎。在近幾年的省級以上科技比賽中有142人摘金奪銀。
蓓蕾藝術團成立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不僅深入農村、敬老院、福利院進行慰問演出。還為俄羅斯、法國、日本、德國、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考察訪問團匯報演出,廣獲贊譽。
其他的小小社團還有少年警察大隊、蓓蕾廣播電視臺、希望少兒書畫院、小書蟲俱樂部、蓓蕾網(wǎng)絡俱樂部等等,不一而足。
在這樣一些有組織,有引導的和諧集體中,學生們通過各種活動漸漸學會了尊重與合作,培養(yǎng)了團隊意識:他們在對生命感受的抒寫中,豐富了人生的感悟;在對作品的品鑒和評價中,提高了藝術鑒賞的能力和審美水平;在成功的喜悅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飛揚,深化了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因此,無論哪個社團,都在為同學們提供著展示生命精彩的機會。正如一小校長張斌所說:“我們育人的理想就是:讓每個學生靈動,讓每個生命精彩?!?/p>
如果說,校園社團是那水草豐美的灘涂,那么,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分明聽到了一批雛鶴從這里發(fā)出的清亮嗚叫。他們在這美麗的灘涂上留下的一串串清晰而稚嫩的足印,記錄著他們生命的起跑階段那一個個精彩的瞬間。一程振翅藍天的豪邁,一程靈動飄逸的飛揚,從這里起步!
油墨飄香——撫摩生命的痕跡
鏡頭二:沙龍里的書生意氣
晚七點,鹽城市第一小學北校區(qū)階梯教室,燈火通明,黑板上是一行醒目的標題“讓我們告訴自己——教師文集大家談”。一旁的數(shù)字投影屏幕上赫然打著一串書名:《用。行走》、《躍動的青春》、《種詩》、《幸福的路》、《山徑》、《云在青山》、《教壇漫步》……數(shù)十名教師在這里討論著,他們或凝神傾聽,或率性表達,氣氛熱烈而輕松。
投影屏幕上出現(xiàn)了這樣幾行字:
王建榮:提到文集,我感慨著、享受著教育的芬芳,享受著教育的魅力,也享受著追求理想的快樂。
王賢傻:一路走來,我快樂,我充實,我收獲;一路走來,便有了我的《足跡》。
賁艷:參與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獲得的方式,
一、探詢教育的痕跡
說起“教育留痕”活動,似乎有點無心插柳的味道。當初、只是為了讓教師充實個人檔案,以迎接鹽城市的教育督導評估而觸發(fā)的靈感,沒曾想到,這隨意插下的一根枝條,如今卻已經(jīng)是枝繁葉茂。
作為一種活動,“教育留痕”是讓那些在一線教學的教師將自己平時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撰寫的文章。包括文學作品和教學經(jīng)驗、教學論文等,匯編成冊,無論是否發(fā)表過,都可以收集在其中,然后,根據(jù)自己多年來寫這些文章的體會,結合自己對教育的認識和感受。給文集命名?;顒臃桨敢唤?jīng)公布,大有振臂一呼,應者云集之勢。全校先后有近20名教師參與了這項活動,這其中既有從教數(shù)十年的經(jīng)驗豐富著述頗豐的老教師,也有初為人師、熱情澎湃的年輕教師;有普通的一線教師。也有工作繁忙的校領導。學校對于這一活動也給予了政策支持和盡可能的財力資助。
每一位參與這項活動的教師都感受到了其中的辛苦。從搜集文章到主題確定,從文體編排到格式規(guī)范。從打印到裝訂,煩瑣而龐雜;然而,教師們又是樂在其中,當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能以這樣的方式“團聚”,當他們聞到了飄香的油墨,那樣的激動和喜歡,真的是難以言表。
為了進一步挖掘“教育留痕”活動的意義,使這一活動向縱深推進,活動的主要策劃者和組織者們又發(fā)起了“教育留痕”的系列沙龍活動。沙龍活動主要是邀請文集作者、學校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以及督導老師等參加,活動的主要內容也是圍繞教師所關心的問題,如教學論文的寫作和發(fā)表等,進行充分的研討和交流,使教師真正做到課前積極準備、課上認真投入、課后反思對話,這樣,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使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業(yè)務技能的提升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
二、感受生命的延伸
其實,“教育留痕”活動的意義,已經(jīng)遠遠超出活動的實踐意義。我們來聽聽幾位活動參與者的感受。
俞向陽:教師職業(yè)最大的樂趣,就是我們付出的每一點愛,都獲得了百倍的回報。講臺上的這一本本飽含理想信念、定位職業(yè)形象、塑造高尚人格、修煉教育智慧、點燃理論靈性、張揚情感能力、體現(xiàn)生命價值的勞動結晶——就是我們自己的文集。雖然文筆還不老到,有的還未獲獎和發(fā)表,還不能列進書架,但這足以證明我們在為事業(yè)奉獻的過程中,生命和才智不斷獲得更新和發(fā)展,留下了一個真實的痕跡。
胥傳紅:我不僅參與了而且還興味盎然,樂在其中,讀著自己八年前、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寫下的文字覺得特別有意思,這其中有我初為人師時的忐忑與興奮,有比賽獲獎、文章發(fā)表對的驚喜與激動,更多的是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難題時的因惑與思考等等。我自己覺得特別珍貴,很有價值,很有成就感,很幸福,因為它真實記錄了我成長的足跡,回味這些,我感到自己更年輕,更有活力。
蔡緒穩(wěn):放在我們面前的這些教師文集,已經(jīng)不僅僅是資料匯編或檔案陳列,它們體現(xiàn)的是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師對教學實踐的總結,體現(xiàn)的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更重要的是。這些由智慧和情感凝結成的文字,是教師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
校長張斌在參加了“教育留痕”主題沙龍活動之后,寫下了一段熱情洋溢的話:“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是獻身教育事業(yè)的生命,她就應該在教育生涯中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美身姿,在教育生命的軌跡中留下抹之不去的痕跡,從而煥發(fā)恒久的生命魅力。可以看出,我們的教師已經(jīng)把自己的心,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教育事業(yè)之中。他們在用心、用生命來面對教育、感悟教育、實踐教育、研究教育,他們因教育而煩惱,他們因教育而沉思,他們因教育而成功,他們因教育而幸福!他們是在對教育的追尋中留痕,更是在生命的踐行中發(fā)出一串串閃亮的光點,他們的追求是崇高的。一本本文集、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文字,是他們八小時以外耕耘的記載,那是情智的凝聚。那是心血的結晶,那更是他們生命樂章中的美妙音符。”
一小的“快樂教研”活動充分證明,只要有適當?shù)囊龑?,完全可以化壓力為動力和助力,讓教研成為樂趣,成為享受。生命之“重”因“快樂”而煙消,生命之“輕”因“留痕”而沉淀。
善問者善事——讓制度護航
鏡頭三:座談會上的溫情交流
(這是在一小經(jīng)??梢钥吹降慕處熥剷看瓮婆e不同學科、不同年齡層次的老師參加,學校主要領導每次必到。在這里,普通教師與學校領導敞開心扉、推心置腹,每次座談的記錄,都作為學校領導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調整發(fā)展思路的重要依據(jù)。)
一位已經(jīng)獲得教育碩士學位的老師:一直記得第一次站在一小的門口,那長滿蓬松如傘的香樟樹的校園,那爬滿紫藤的游園,都給了我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那瞬間自己特別渴望成為一名一小的教師。也許上帝垂青我的夢想,我真的成了一小的教師。在這里。我每天都充滿著快樂,充滿著陽光,我一直一直在努力,后來,我又去考教育碩士。其實,坦率地說,我讀書只是為了獲得一張在一小的永遠的居留證。因為這里是我夢想翱翔的天空。
一個很有藝術氣質的年輕的音樂老師:我很愛音樂,我喜歡自己作詞、配曲,學校知道了,特地為我置辦了一套幾萬塊錢的音樂制作設備,張校長還對我說,好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什么困難盡管提出來。真的,我就感覺一小就是我的家,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專心地教書育人。
一位剛剛調到一小工作的新老師:記得一小在聘教師的時候,聽說不要交一分錢,我就將信將疑地報了名,沒想到一路過關斬將,竟然順利地進了一小,接到報道通知的時候,我怎么都不敢相信遇到了這等好事。一小,將是我永遠守候的舞臺。
一、每日必問
溫情背后是真情。一段真情的告白。一段溫馨的交流,體現(xiàn)的是一個充滿尊重和人文張力的校本管理制度。提到一小的管理文化,還得從她的校訓說起。
“每目必問”是一小的校訓。
有人問一小校長張斌,何為“每日必問”?他的回答是,此“問”乃學問之“問”、問題之“問”、問心無愧之“問”。這并非故弄玄虛的解答,對于“問”,以張校長為代表的一小的管理層有著自己獨特的解釋。
作為學生,就是要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甚至“打破砂鍋問到底”,盡情地問自己、問同學、問老師、問書本、問網(wǎng)絡……一位數(shù)學大師說過:“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逼鋵?,不管是誰,要汲取知識、增長才干就要愛動腦筋,愛尋思問題,愛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
有人擔心,讓學生每日必問,逢事必問,整天沉迷于問號之中無以自拔的孩子哪來生活的快樂、自由的個性?其實,“善問”是一種智慧,一種自信,只有在科學教育理念滋潤出來的陽光少年才會有善問的激情。如果一味地用說教式、填鴨式等陳舊的方法刻意雕琢出來的“標準件”,只能被動地成為生活的奴隸、學習的奴隸。相信孩子會提問著、思考著、成功著、快樂著、成長著。
作為老師,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老師,他必然是一位思考者、思想者,他自己首先要做有學問的人,他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走進書本、走進生活,從而點燃智慧的火花,開啟智慧的大門。
作為一個文化內涵深厚的學校,每個師生員工都應有不斷反思、矯正自己行為的能力,坦然地面對學習、生活、工作,坦然地面對師長、朋友、他人,坦然地面對成績、失敗、榮譽、冷遇,讓自己不管何時捫心自問時。都可以自豪地說,我以優(yōu)雅的言行、優(yōu)美的風采、優(yōu)良的德行無愧于學校、無愧于家庭、無愧于社會。
作為管理者,也要善問。每天要提醒自己肩上的使命,不忘使命,更要不停地思考如何實現(xiàn)使命;要問自己,作為管理者,更是作為服務者,能為廣大師生做些什么?還有哪些,該做卻沒有做,能做卻沒有做?更要間。雖然做了,做得怎么樣?師生是否滿意?教師工作、學生學習是否快樂?校園要像家園,像樂園。這個目標是否實現(xiàn)了?
今天的“多問”,是為了減少或避免明天的“責問”。在反思和總結的基礎上,形成切實可行、貼近每個生命的制度形式。并積極踐行,讓我們對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在每個細節(jié)中顯現(xiàn)。
二、善問者善事
為了讓教師感受教育生命的快樂,實現(xiàn)教育生命的價值,一小以“每日必問”為指導,制定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本師資培養(yǎng)體系。
“讓明天更閃亮”的教師發(fā)展規(guī)劃。這一規(guī)劃以超前的意識,確立了教師終身從教的三個層面的發(fā)展目標:年度個人發(fā)展目標、青春期發(fā)展目標、終身發(fā)展目標,在目標內容的構成上,具有人員針對性、階段側重性和發(fā)展遞進性,富于“彈性”,富有生機,并設立相配套的獎勵機制:“名師獎勵制”、“青年教師三年達標制”,教師中形成了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局面。
為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骨干教師,學校實施了:“青藍工程”——為青年教師簽訂“師徒”協(xié)議,形成全方位帶教網(wǎng)絡,層層帶教;“新秀、能手、名師工程”——使不同層次的教師脫穎而出,享受成功;“導師團”——使青年教師博采眾長,全面提高;“新人、新秀、新星”獎勵機制——以多元評價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青年教師們在強大“外驅力”和“內驅力”的推動下,在溫馨與壓力并存的氛圍中,自主發(fā)展,他們如同適逢春雨的樹苗,在風調雨順的校園里茁壯成長,在耕耘的凈土中嶄露頭角。
校領導還全力為教師打造專業(yè)發(fā)展的廣闊平臺,為教師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搭建多種舞臺,把校領導上示范課、骨干教師上優(yōu)質課、青年教師上觀摩課、新教師上匯報課、全校上下人人上研究課,作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常規(guī)工作來抓;把“請家長走進課堂”教學活動作為監(jiān)督評價教師,促進教師發(fā)展的特色途徑;更將學習展示渠道拓展到全省、全國、全世界,一位位教師走出校門,走出國門,各級研討會、各類比賽的現(xiàn)場留下他們活躍的身影,他們的出色表現(xiàn)受到了同行的廣泛贊譽。
從表面看,制度,日是人為制定的一系列規(guī)章體系,但它直接體現(xiàn)著制定者的文化心態(tài),也往往能直接影響著整體的文化生態(tài)。一小的“善問”制度,體現(xiàn)的是教育管理者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以學生和教師的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為最終歸依,沒有對個體生命的尊重理念,就沒有提倡“多問”“反思”的制度,也就沒有能行之有效的具體規(guī)章;沒有“善問”,就沒有現(xiàn)代的服務意識,也就沒有循循善誘的鞭策和用心良苦的引導。每個精彩生命在馳騁的同時,總有一個穩(wěn)健而熱情的制度在為他護航。本著對生命的呵護和尊重,這樣的制度從更深層面上體現(xiàn)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從而也構筑了先進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文化建設是當今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和諧的學校文化為教學這一核心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優(yōu)良的生態(tài)場。它保證了教學的高效運行,而且,在系統(tǒng)的文化建設中,學校文化獲得了獨立的意義。以“生命-尊重”為主題的學校文化建設,無論是在校園精神文化的引導上,還是在制度文化的創(chuàng)建上,都在宏揚個體生命的價值,尊重個體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引導個體生命意義的實現(xiàn)。讓發(fā)展中的教育在它的年輪里刻錄下每個生命的精彩,讓教育在每個成長的精彩生命中留下優(yōu)美的痕跡,這樣的學校文化在深層次上體現(xiàn)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構筑了和諧的學校文化生態(tài)。我們相信。一個與時俱進,立足校本的和諧而先進的學校文化,必將化育出無限的教育生產力,必將釋放出無限的教育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