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德育工作,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工作。我們看德育的實效性,必須看到德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學生形成自己的道德準則、會自己進行判斷、能夠進行自律的過程。因此,德育不能簡單地要求立竿見影,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我們一味地說教,學生的表現就能達到我們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充分體現教育的主體性原則。自我設計、自我實踐、自我評價,是學生開展自我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良方。
關鍵詞:自我教育:策略
有人說人類最大的殘疾是心靈的殘疾,由此引伸,人類最大的危險是道德的滑坡。加強德育工作,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工作。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面、多方位的,這給我們教師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如何在新的形勢下,真正加強德育工作,給學生的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呢?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特別注重學生的自主精神,充分體現教育的主體性原則。法國哲學家薩特說過“人是自我選擇的結果”,我國古人也強調日省吾身,這都是強調自我教育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既然我們教師一味說教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還不如教會學生自我反省的方法,讓他們自我反省。
一、指導學生設計自我,體現設計的導向功能
自我是個人對自己的目標、動機、能力、知識、交際水平等的認識。要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設計,讓學生認識自我,構建自我。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教育他們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目標,要防止自卑、消極等心態(tài)的產生,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設計。自我設計具有明顯的方向性,開展自我設計要發(fā)揮教育的導向功能。通過演講、寫周記、談感受來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提高,養(yǎng)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風氣。自我設計要注意以下四點:
1.把握時機。在新學期初或者在某個典型人物事跡教育后的這段時期,學生往往充滿著憧憬和希望,對自己會有更高的要求,他們有的暗下決心,有的附和教師的想法,這時教師應抓住這個最佳時機,點撥學生,引導他們開展自我設計。如初一的新學生,指導他們進行自我設計,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初三畢業(yè)班的學生,指導他們制定初中的最終目標,引導大家刻苦學習,拼搏進取。
2.分解目標。引導學生自我設計,固然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和目標。但是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目標又是一步一步實現的。而每一步小小的成功,都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潛在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確立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如這學期設計一個總目標:成為一個“禮貌標兵”、“文明學生”或“優(yōu)秀團員”。要實現這一總目標,又要設計一個個的分目標:首先必須立足于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然后還要在同學中樹立好的影響,成為模范和表率。通過這兩個目標的逐步實現,從而達到實現總目標。所以在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設計時,切忌目標太高太遠,從而喪失信心,迷失努力的方向。
3.注重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設計,方式要多樣化,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不同時期的要求,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如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寫周記、舉行比賽等來引導學生、點化學生。好的方式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喚起學生的激情。如我校在開學初期開展了“我為學校增光彩”的演講比賽,鏗鏘有力的回答和振奮人心的誓詞,定格了學生的自我形象,使全校學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識,激發(fā)了他們?yōu)樾幑馓聿实脑竿?/p>
二、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功能
如果說進行自我設計、樹立正確的目標,是學生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讓學生進行自我實踐,大膽探索,則是取得成功的關鍵。開展自我實踐是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有效舉措,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放手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在自我實踐中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對學生開展自我實踐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為學生提供自我實踐的機會。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我實踐的機會。對于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對他們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為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如開設“中學生團?!?、“文學社”和各種興趣小組活動,使這些優(yōu)秀學生有廣闊的發(fā)展天地;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能獲得成功的機會,使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如利用這些學生的特長,讓他們擔任體育委員、文娛委員等工作,從而使他們發(fā)現自我、肯定自我,增強學習和生活的主動性。
2.引導學生在自我實踐中進行自我管理。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自我管理系統(tǒng),讓學生人人參與、各盡其責,自己管自己,從而使學生在自我管理的實踐中,約束自我、教育自我并增長學習和活動的才能。教師在整個管理過程中,要樹立民主意識,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體性,做好調控、引導、服務的作用,切莫包辦代替。如我校目前實施的各項評比競賽:在各年級每周設立一個值班周,由學生在出操、衛(wèi)生、紀律和自行車排放等方面進行交叉檢查,并于次日早晨公布各班競賽成績。各班再根據值班周反饋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和改善管理。這樣做,一方面教師可從班級日常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學研究,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督促的良好習慣,增強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3.有意識地開展適度的挫折教育。在自我實踐中,有意識地開展一些適度的挫折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耐挫能力。特別是對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長期一帆風順,受家長和教師贊揚,因而耐挫能力比較差,讓他們多參加日常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使他們在自我實踐中養(yǎng)成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的態(tài)度,認清個人成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
在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實踐的過程中,要讓他們感覺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自己設計的目標,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斷地發(fā)展自己。因此教師組織的每一項活動,都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一定要避免因形式主義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三、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
自我評價是一種內在教育,它不僅是指個人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評價,而且還包括意識到別人怎樣評價自己和如何評價別人,從而在自我設計和自我實踐中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提高自我。自我評價是在自我認識、自我體驗的基礎上開展的。初中生的自我體驗非常豐富,他們一方面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喜歡表現自我、渴望別人尊重自己重視自己:另一方面,又把許多情感體驗埋藏在內心深處,不輕易表露,但在情緒上又極具起伏性,所以當他們取得較好成績時,會趾高氣揚、驕傲自滿,而當遇到挫折時又消沉苦悶,自暴自棄。這種自我體驗會影響學生正確地分析自己,對自己作出過高或過低的評價,從而不能客觀地對待自我,陷入自我認識的誤區(qū)。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誘導學生學會開展自我評價:既要自尊自信,善于發(fā)現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又要經常開展自我批評,不斷檢點和反省自己。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著眼于引導學生內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要著眼對學生個體的引導,在做一件事或經過一段時間以后,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針對自己的做法進行總結經驗和教訓,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找出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對自己進行深刻的自剖自省。引導學生內省的方法可以用師生談話、學生寫日記談感受和認識的方法,也可以在平時的交往中悄然進行。在引導中教師要用美好的語言感染和凈化學生的心靈,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積極肯定、理中融情、情中寓理。
2.立足于在集體中評價。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總要有一定的參照客體,要使學生在與客體比較中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因此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班級集體。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導向,使學生對照集體認準自我,并自覺地把自己納入到集體中去,擺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及時在班級集體中開展評價。如學校開運動會之后,應總結自己班級在運動會中的得失,表揚取得優(yōu)秀成績和發(fā)揚體育風格的運動員和參與同學,使學生個體能結合班級集體評價自己在這次運動會上的表現,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標。在集體中開展評價,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演講、辯論、作報告、小組互評等方式進行。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要解剖自我、反省提高,同時也應自我肯定、自我發(fā)現,培養(yǎng)自己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通過在集體中評價比較,凈化了心靈、提高了自己。自我評價是學生不斷進步和成長的內在動力。
“自我設計——自我實踐——自我評價”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學生開展自我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良方。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睂W校教育最終只有轉化成學生的內在教育、轉化成學生自我教育時,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活動中,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使每個學生能自己約束自己,從而掌握自我教育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李學農,“德育”之“德”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1期
2.曹樹真,關于建構學校德育新模式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10期
3.葉瀾,教育創(chuàng)新呼喚“具體個人”意識,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4.黃向陽,價值相對主義與學校德育,全球教育發(fā)展,2001年第6期
(作者單位:溧陽市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