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對于當下學校辦學有重要意義。就民辦學校而言,在學校生存的壓力之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校長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2007年3月6日的《中國教育報》登載了山東省濰坊市通過對12所市屬學校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一份實證性調查報告,報告中提出了好學校的核心要素,其中,教師優(yōu)良的業(yè)務素質是校長、教師、中層干部和學生家長、學生都認同的首要核心要素,位居各要素之首。這一結論再次表明了教師隊伍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對于當下學校辦學的重要意義。就民辦學校而言,在學校生存的壓力之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校長的首要任務。民辦學校靈活的用人政策固然可以在制度層面上預設教師隊伍的素質追求,但是在真實的、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教師隊伍的提升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長期的、建設的過程。那么,怎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又應該怎樣適應民辦學校的辦學規(guī)定性?我曾在股份制民辦學?!暇┦蟹蜃訌R小學分?!も盎▓@小學擔任校長?;仡欈k學歷程,我們在探尋建基于教師認同感、歸屬感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理念中,提出了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幾個關鍵詞,以下展開和描述的是對于這一核心問題的基本思考和做法。
一、凝聚——“學校的發(fā)展就是我的發(fā)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教授曾說過:“真正高明的管理者善于把決策權分散給下屬,因為不能想象所有的、最高的智慧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決策權不分散,下屬就會感到他不是組織的真正參與者也就不會有責任心、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只是聽命行事?!彪m說民辦學校的決策權掌握在投資者手里。但如果投資者的決策不源于教師,就容易使廣大的教師產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雇傭心理”,誰還會為學校、學生的發(fā)展“深謀遠慮”呢?因此,作為一個民辦學校的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和發(fā)揮廣大教師的作用。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怎樣以人為本,培養(yǎng)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呢?我們把教師擺在學校管理者的位置,加強工會組織,建立健全教職代會制度,把涉及學校管理、內部改革與發(fā)展的相關問題交給教師們討論。我們建立了有效的以“質量”為中心的組織機構和全員參與的管理網絡,使教師感到學校的管理對他來講是實在,而不是空幻的,感到他對學校也有管理權,于是就會產生主人翁責任感。自覺用決策中的目標實行自我控制,使整個身心貫注于努力完成決策目標。這種全員參與民主管理的做法,不僅滿足了教師的“歸屬”地位、“個人成就”等愿望。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激發(fā)了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激發(fā)——“我的課堂是學生發(fā)展的搖籃”
民辦學校采取的是市場及產業(yè)化運作的方式。教育質量是生命線。質量好不好,家長、孩子說了算,最終要由市場來檢驗。民辦學校要想成為社會、市場所需,家長、學生滿意的學校就必須視質量如生命。
為了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們響亮地提出了“享受課堂學習的快樂”的口號,引導教師關注課堂,研究課堂,堅守課堂,上好每一堂課,充分發(fā)揮每一節(jié)課的效益。我們以課程改革為契機,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先后安排了多批教師參加市、區(qū)課改培訓活動,組織各科教師參加市、區(qū)開展的優(yōu)質課、開放日和專題講座等活動。同時邀請知名教育專家、學者來校面對面、手把手地幫助我校教師,在專家的引領下,不斷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我們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英語口語總動員”、“創(chuàng)新作業(yè)設計”和“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感受快樂;在評價上,我們改一次性卷面考試為平時分散的多種形式的考查,評價時,實行“無劣等考查”,讓學生在“負擔的減輕”中得到全面、準確、真實的評價。此項做法被《中國教育報》稱為“一項有益的嘗試”,在頭版予以宣傳報道。這些做法大大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為學校贏得了社會贊譽,也得到了廣大家長的青睞。新生紛沓而至,教師慕名而來,學校的辦學活力得以彰顯。
三、打動——“團隊互動中促進專業(yè)化成長”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育質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質量的提高??墒牵褶k學校的教師來自天南海北,他們有著顯著的差異。他們面臨的又是不同于公辦學校的運行機制、人際關系等,必然會產生種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因此,對于民辦學校來說,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比如:我們學校開展了各種培訓學習活動,來傳授立家技能,為教師的發(fā)展搭建平臺,是他們在崗位上發(fā)展,在崗位上成才:以課題為引領,讓教師積極主動參與省級規(guī)劃課題“區(qū)域性推進小學校園文化研究”和國家級十五規(guī)劃課題“中小學生心理監(jiān)護系統的構建與運作”的研究:還建立“溫馨小屋”,來幫助師生緩解心理壓力,解除心理困惑。積極給他們營造一個怡人的“港灣”,一個能不斷激起他們的愛心與責任心的“家園”。我們全心全意的關心教師的成長,必然打動了他們的心,使他們看到了前途和希望,樹立信心,加速了自身專業(yè)化成長。
四、溫暖——“在文化的浸潤中感受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
隨著教育行業(yè)競爭的日益激烈,對學校,尤其是民辦學校核心競爭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一些成功的管理典范則對此不無啟發(fā):哈佛大學的“讓校規(guī)看守一切”、海爾集團的“海爾文化”等等。仔細研究這些典范??梢哉f是文化感染或者說是文化導向的結果。許多理論家也提出了“只有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才能孕育出優(yōu)秀的學校教育”的觀點。校園文化建設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人本化管理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深入。也是對學校文化載體的角色認定。如果一所民辦學校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校園文化,這所學校就很難有長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
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是一所民辦學校的靈魂,它能統領教師意志,提高教師品位,以其感召力、凝聚力、激勵力和調節(jié)力,使教師在自主管理中圍繞學??傮w目標,充分發(fā)揮潛能。組合和協調。我校在孔子教育思想的解讀中,在孔子教育智慧的踐行上,努力構建溫馨怡人的校園文化。實行了“共商新家公約”,來構建平等、和諧向上的人際關系;建立了“溫馨小屋”,獨創(chuàng)了“表揚節(jié)”活動等等。表揚節(jié)提倡“表揚教育”,致力于“人”的培養(yǎng)。形成了溫馨怡人的校園文化,溫暖了人心,使全體教師有歸屬感和自豪感,從而變壓力為動力,充分施展才華。干得有滋有味,不亦樂乎。
五、留住——“我愿意在這里追求自身的價值”
鄧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作為民辦學校的管理者要特別注重激勵和滿足教師的各種正當的需求。科學測定表明:一個人平時表現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與經過激勵可能達到的能力和水平。兩者之間大約存在著50%的差距。因此,學校管理者要不斷為教師樹立奮斗目標,用目標、精神、物質激勵等辦法來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通過制度管理等多種有效措施,實行獎優(yōu)罰劣,讓教師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盡可能得到合理滿足,并引導其需求的滿足不斷向前發(fā)展。以保持其飽滿的活力與干勁。為了讓教師動心,讓教師安心。我們不僅注重了教師工作成績的肯定、表揚和獎勵,還制定了“安心工程”(主要是指穩(wěn)定教師的三個物質條件即提薪、安居、養(yǎng)老);同時在制定學校“十一五”發(fā)展規(guī)劃中,確定了“教師教學專業(yè)能力動態(tài)遞升”的研究課題。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以及精力,使教師的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都必須得到最大的滿足,從而促進學校的發(fā)展。
要辦事業(yè),成事在人,關鍵在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堅信只要做到凝聚人心、激發(fā)人心、打動人心、溫暖人心,必能留住人心,必能真正推進民辦教育的快速發(fā)展,迎來民辦學校明媚的春天。
(作者單位:南京市夫子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