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旨在幫助學生把解決問題的一些具體經驗上升為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圍繞這一目標,我們以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教材“列表整理信息”一課為平臺開展了課例研討活動,在活動中對個體策略意識形成的心理過程獲得了膚淺的認識。
一、“列表不是很麻煩嗎?”——在反思中關注
師出示情境圖:
問:圖中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生口答。
師:看來圖中的信息還是比較多的,你能想個辦法把它們整理出來嗎?比如摘錄、列表或別的什么辦法。
生嘗試整理信息,小組交流。然后師組織全班交流,重點展示列表法的整理過程。
師: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求出小華用去多少元嗎?(生自主探索交流)
生1:根據小明買3本用去18元可以求出一本的價錢,再求5本的價錢。算式是18÷3=6(元),5×6=30(元)。
生2:我是這樣想的,要求小華買5本用去多少元,要先知道1本的價錢,用18÷3=6(元),再用5×6=30(元)算出小華一共用了多少元。
師:現(xiàn)在你覺得用列表方法整理信息怎么樣?
生3:很簡明,清晰。
生4:老師,我覺得沒必要列表。
師一愣:為什么?
生4:因為根據圖中的小明買3本用去18元這兩個條件直接就可以求出1本的價錢,要求小華用的錢數很容易,我覺得沒必要列表。
生5:對,這題很簡單,列表其實很耽誤時間。
生6:對,對……
師:看來,對大部分同學來說,不用列表都可以很順利地解決問題。但是列表就一點好處也沒有嗎?
生4:其實列表雖然麻煩一點,但也有好處。原來的條件很多,說得也很麻煩,列成表后顯得很簡單。
生5:對,對著表格很容易想到先求1本的價錢。
生6:對著表格也可以幫助我們思考怎樣求小華用去多少元,很直接。
師:看來列表整理信息還是有很多好處的,現(xiàn)在你能再回想一下咱們列表的過程嗎?
學生策略意識的形成,首要的是掌握相關的策略內容,這好比是“物質基礎”。本課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了對策略內容的認知歷程,為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策略內容的認識體會其優(yōu)點,安排了第一次反思活動“你覺得用列表法整理信息怎么樣”。這時大多數學生卻持否定或懷疑的態(tài)度,原因在于例題的信息內容簡單,難度不大,學生憑借先前經驗便可輕松解決,對這部分學生來說此時的列表無疑是“多此一舉”,更別提體會“用列表法整理信息”的好處了。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又安排了第二次反思活動“這個表格就一點好處也沒有嗎”。這時孩子們冷靜下來,開始努力探尋并發(fā)現(xiàn)了列表的好處,同時也對剛才的“策略內容”進行了回憶和梳理。
在反思之前,盡管學生走完了“列表整理信息——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歷程,但這一歷程只是在教師引領下的被動行為,學生對這一策略內容的優(yōu)點并未獲得真切體驗,因而這一策略內容也未真正進入學生的視野,流入學生的心田。在兩次反思活動后,學生才開始真正對策略內容給予了關注,對列表的方法技巧和分析數量關系的思路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對列表的意義有了初步的體驗。盡管此時學生并未完全認同和接納這一策略,但至少已經初步掌握了這一策略內容的方法基礎。
二、“列表的確很有用!”——在感悟中接納
師出示:
問:仔細觀察,然后說說這題的解題思路好嗎?
生1:要求15本字典的高度,必須先知道一本字典有多高,根據……(面露難色)
師:誰還想說?(班內又是一片靜寂,幾生欲說卻又滿臉的不自信。)
師:看著圖直接讓我們說解題思路,是不是不大好說?
生2:這里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比較亂,還有的沒直接說出來,比如高168毫米書的本數還得數一數才知道。我說著說著就不好說了。
師:(出示表格)現(xiàn)在你能完成這個表嗎?
生自主完成列表。
師:對照表格,你能再說說你的解題思路嗎?
(學生很快說出了兩種解題思路并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師:現(xiàn)在你對用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有什么話要說嗎?
生1:對著表格比直接看圖好想。
生2:原來的信息很亂很零散,列表整理后顯得很少也很清晰了。
生3:對照表格的第一欄6本高168毫米這兩個條件可以直接想到求1本的高度,原來的6本這個條件是隱藏的,不好找。
生4:列表的確很有用,根據整理好的信息,我們很容易找到解題思路。
生5:列表之后題目好像變得簡單了。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用列表法整理信息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經歷了一個比較內化的過程。即將“據圖尋找解題思路”和“據表確定解題思路”兩種策略對比,由前者的“迷?!焙秃笳叩摹扒逦保瑢W生真切感受到了列表整理信息的好處,才生發(fā)了“列表的確很有用”的肺腑之言。讓整理信息成為學生真正擁有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基礎是讓學生掌握列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這項活動獲得積極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心底里主動接納,才能使“主動運用策略”成為可能。
三、“其實不要把表畫出來”——在內省中升華
師出示:“學校買了一些盆花。如果每個教室放3盆,可以放24個教室。如果每個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個教室?”并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生1:我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了信息。根據每個教室放3盆和24個教室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盆花,再根據每個教室放4盆和一共有72盆花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求出可以放多少個教室了,用72÷4=18(個)。
生2:用列表法還可以這樣想,要求可以放多少個教室……
生3:老師,我覺得其實不要把表畫出來,只要根據表的樣子一步步想就可以了。
生4:我也覺得沒有必要把表畫出來,只要想著表格邊讀邊想,也就可以找到解題思路了。
“其實不要把表畫出來”,是學生基于已有經驗、已有行為的發(fā)現(xiàn)或頓悟,是運用策略水平的發(fā)展與升華,是一種思想的提煉與深化。具體說來,列表整理信息是一種“有形”行為,這種“有形”行為是方法傳遞和技能形成的基礎,但當學生對這一“有形”行為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后,“不要把表畫出來”這一在頭腦內部進行整理的“無形”行為便應運而生。從“有形整理”到“無形整理”的變化,其實是一種從關注形式到關注實質的變化,是個體策略水平提升的表現(xiàn)。
(作者單位:邳州市土山鎮(zhèn)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