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臥薪嘗膽》的10種解讀
一位教師別出心裁地引領(lǐng)學生將閱讀《臥薪嘗膽》的感受發(fā)散為10種:
臥薪嘗膽,比喻刻苦自勉,發(fā)奮圖強。
會稽一戰(zhàn),勾踐戰(zhàn)敗,給吳王當奴仆。這就是“勝者王,敗者寇?!?/p>
勾踐能稱王,能為奴,這是能屈能伸。
“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不聽大家的建議”,可見驕兵必敗。
會稽之戰(zhàn)前,勾踐為王,好像站在山頂;會稽之戰(zhàn)后,勾踐為奴,好像跌入山底。
為王的勾踐錦衣玉食、香車寶馬;為奴的勾踐布衣狗食,替吳王駕車養(yǎng)馬。真是當官時幸福,不當官時痛苦啊!
“勾踐夫婦來到吳國,穿上布衣,住進石頭房,給吳王養(yǎng)馬駕車,舂米推磨,受盡了屈辱?!边@使我知道了什么才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夫妻。
“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出奇兵滅掉了吳國?!笨芍^君子報仇,“二十”年不晚啊!
“白天,他親自下田種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一嘗它的苦味……”勾踐重登王座的梯子就是臥薪嘗膽。
勾踐爬上王座的梯子,表面上是自己的臥薪嘗膽,實質(zhì)上是將士們的累累白骨。
聽到特級教師孫建鋒講述的這個教學案例,我不禁感慨萬千:我深深地陶醉于語文博大的內(nèi)涵、多元的意蘊,深深地折服于學生獨立的德性、聰慧的智性,深深地欽佩于教師文本解讀的深刻,教學引領(lǐng)的睿智,深深地沉浸于“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的迷人魅力和動人境界……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在于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與轉(zhuǎn)化,因為理念一旦內(nèi)化為教師的信念,必將從深層上影響教師的行為。沐浴著新《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陽光雨露,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始追尋一種“文本解讀個性化”的詩意生存?!拔谋窘庾x個性化”的理想直接指向于學生心靈的涌動、智慧的閃光、激情的飛揚以及生命活力的呈現(xiàn)、自由意識的樹立?;谶@樣的視野觀照,我們重新審視昔日的教育理念,豁然發(fā)現(xiàn):學生觀、文本觀、閱讀觀、教學觀等正被我們“個性化”地解讀。
[審視之一]
學生:張揚個性的獨特生命
學生是一個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學生不應是張開口袋,等待灌輸?shù)闹R回收站,而是生機勃勃、氣象萬千、浮想聯(lián)翩、精神煥發(fā)、思想活躍的智慧生命體。
每個學生都有其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鮮活的經(jīng)驗世界,這對每個個體而言都是獨特的——帶著生活背景,滲透著個性與風格。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各有差異,加上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這就決定著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如果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兒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無疑是最愚蠢的。
學生作為個性鮮明的獨特生命,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感情來閱讀文本的,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其獨特的心靈世界。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解讀文本,用各種不同的語言詮釋發(fā)現(xiàn)。《撈月亮》一文本意在引導學生理解“小猴子遇事不動腦筋”,可有的學生卻認為“猴子敢于實踐、敢于探索的精神也值得贊賞”。《猴子下山》一文批評了小猴子見異思遷的缺點,可有的學生卻能從它的身上發(fā)掘出“不滿足現(xiàn)狀,不斷追求更好”的精神,這又何嘗不可呢?讓我們學會小心翼翼地呵護吧,不要讓未來的天才因為我們的粗魯和失誤而夭折。
[審視之二]
文本:有待發(fā)現(xiàn)的價值存在
文本并非指單純的、物化的客觀存在,而是一種理性化的生命體。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xiàn)出來。只有通過閱讀文本、解讀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走進文本的言語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體驗文本的情感,觸摸作者的心靈,才能有所感悟。
就閱讀而言,文本的意義不是獨立的,也不是封閉的,而是有賴于閱讀主體在體驗的參與下的主動建構(gòu)。文本的世界只有借助閱讀活動與學生的心靈相遇,它的意義才能得以顯現(xiàn)。這種意義的生成不是線形的、封閉的、一元的,而是立體的、開放的、多元的,是植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是注入了主體強烈的生命意識的活生生的個體體驗的。正是由于文本自身具有多義性、開放性,不同的閱讀者以其固有的體驗、性格、情趣,對于同一文本作出多元解讀,從而獲得一個個染上個性生命意識的文本意義。
在閱讀過程中,文本與學生的關(guān)系不是教訓與被教訓、賜予與被賜予的關(guān)系,而是學生對文本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感知活動。因為文本的意義不是客觀地先在于文本之中,而是讀者讀出來的,或者說是在閱讀中生成的。閱讀的過程是讀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過程,是讀者和文本之間的提問、回答,質(zhì)疑、反駁,肯定、否定,贊許、批評,補充、延伸的過程。學生潛在創(chuàng)造力一旦在感知過程中被激發(fā),就會創(chuàng)造出多于文本原作意義幾倍的東西。對進入良好閱讀狀態(tài)的學生來說,文本是一個非常健談的提問者,它以自己一個又一個深邃而迷人的問題,引發(fā)學生作出深刻的思考、睿智的應答。
[審視之三]
閱讀:享受快樂的心靈之旅
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閱讀活動實際上是讀者通過心靈對話,以達到與作者、與自我的雙重發(fā)現(xiàn)。這是精神生命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激情碰撞。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在教師引領(lǐng)下進行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的過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營造民主平等的閱讀心理環(huán)境下,促進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充分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閱讀延伸等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自我接納、肯定,珍視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
學生閱讀文本,不僅僅是單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負載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與文本展開心靈的對話。因為閱讀的過程是探索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文本意義與閱讀主體意識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學生進入文本,與作者、人物進行深層對話,在角色體驗中,完成對文本的理解、內(nèi)化、批判,個性得以張揚,情感得以釋放,心靈得以凈化,人格得以完善,生命的價值得以提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既包括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也包括與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景象等內(nèi)容的對話。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學生通過讀書,與作者相逢于案前燈下,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對作者的認識、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認同,或發(fā)問,或共鳴,或陶醉,這都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平等交流。
閱讀是心靈滿足的一種自然訴求,是享受情趣的一種本能方式。它應該是閱讀者為擴大自己生活視野,提升自我人生境界,豐富自身精神底蘊,確認個人價值指向的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正是這種自覺自愿,使得閱讀者能夠以一種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態(tài)度去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在對話交流中,便有了思想的砥礪和碰撞,有了真切的體悟和交流,有了美感的激發(fā)和生成,進而使人進入至于“真”、達到“善”、臻于“美”的境界。
[審視之四]
教學:彰顯智慧的精神引領(lǐng)
“文本解讀個性化”視界中的教學是師生“零距離”的溝通,是師生敞亮心扉、放飛情愫、啟迪智慧、張揚個性、舒展自由的平臺。作為一種溝通方式,它意味著平等融洽:作為一種活動方式,它意味著現(xiàn)實開放;作為一種認知方式,它意味著動態(tài)生成。放飛理想,“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將放飛浪漫的詩情,充實睿智的感悟,激發(fā)豪邁的胸襟,洋溢生命的活力;放眼生命,“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將給予兒童超凡脫俗的精神層面的提升,讓兒童在美麗的精神家園中,固有的靈性得以進發(fā),原始的詩情得以生長,潛具的悟性得以喚醒。
語文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學生感悟、舒展自由精神的過程。在“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的課堂里,兒童的感動應該得到悉心的呵護:兒童的詮釋應該得到充分的認可:兒童的情懷應該得到淋漓的抒發(fā);兒童的夢想應該得到積極的扶植。語文的主人是兒童,兒童的語文世界必須得到尊重,兒童的語文學習必須建基于一種由衷的“尊嚴感”。課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一個充滿迷人魅力的“磁場”。課堂是自由的、開放的,是一個讓詩意與智慧伴隨著創(chuàng)造的火花,如春草一般恣意生長的“牧場”。課堂是呈現(xiàn)個性和多元智能的“現(xiàn)場”,要允許并容忍出錯,要給“美麗的錯誤”以傾訴和申述的機會。把錯誤真實地暴露出來,把問題藝術(shù)地展示出來,課堂才能多彩,教學才能“活潑潑地穿行”。
“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理應成為彰顯智慧的精神引領(lǐng),即德性與智性的雙重引領(lǐng)——實現(xiàn)這一點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正確的角色定位。教師不再是教材的惟一解讀者,教案的機械執(zhí)行者,而應是一個善于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富有教學機智、充滿教學智慧的人。作為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既是整個閱讀教學活動的總設(shè)計師,又是文本閱讀的先行者,憑著對文本的先知和對目標任務的把握,他在整個對話活動中,起著激活、指引、協(xié)調(diào)、保證的重要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重在“組織引導”,努力縮小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居高臨下、控制信息的權(quán)威,更不是閱讀活動的操縱者和主宰者。教師要由教材的復制者轉(zhuǎn)變?yōu)閯?chuàng)造者;由金口玉言的“權(quán)威”轉(zhuǎn)變?yōu)槠降葘υ捴械摹笆紫保挥芍R仲裁的“法官”轉(zhuǎn)變?yōu)榭恐腔酆腿烁褛A得學生的精神“領(lǐng)袖”。
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也是“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的應有之義,更是實現(xiàn)“彰顯智慧的精神引領(lǐng)”的必要前提。如果在價值取向上出了問題,或是異化、湮沒了教學內(nèi)容的“人文價值”,或是淡化、剝離了語文所固有的“本體價值”,那么,我們的“文本解讀個性化”教學就會陷入“南轅北轍”的悲哀。
(作者單位:通州市金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