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昆明北郊方向驅(qū)車10多公里,便是黑龍?zhí)毒车?。這個(gè)昆明有名的古老名勝風(fēng)景區(qū)美麗迷人,稱其為“世外桃源”不為過。黑龍?zhí)兑郎蕉?,古木蒼翠,花草芬芳。樹尖陽光曝曬,林間小道卻清涼泌脾,猶如山泉淋身,清爽怡人。整個(gè)園區(qū)寺院建筑分為上、下二區(qū)。下區(qū)為黑龍宮,一進(jìn)二院,各式茶室、小賣部、餐館臨道開設(shè),游客購物、品茶,熱鬧非常。據(jù)介紹,黑龍宮正殿原供有專司興云降雨之神龍王的雕像,唐宋時(shí),滇民在這里開壇作法求雨祭祀。黑龍宮前,有一泉池。一橋飛架泉上,將泉分隔為二池。一池之水碧清如鏡,呈黝黑色,廣約半畝。一池卻水色混濁,呈微黃色,廣約一畝。兩池雖僅隔數(shù)步,然水色迥異,一黑一黃,對(duì)比鮮明,似是道家常用的陰陽各半的太極圖。如此奇事,讓人大惑。朋友看到我一臉詫異,大笑著解釋:泉池雖近,但源頭不一,一源清一源濁罷了。兩池四周建有煙柳石欄,清水池中游魚嬉鬧,游人圍欄賞景思奇,悠然自得。
過清泉向東緩行,見一圓形古墓聳然而立。墓碑上刻有“明忠義薛爾望先生闔眷之墓”。墓旁古樹扶疏,翠竹掩映。古人雖去,但其忠義之舉卻依然教育著我們。早在《明史》列傳中就讀過薛爾望老先生的事跡。順治辛丑年(1661),永歷帝走緬。薛爾望聞聽了此事,再看看自己忠心為之報(bào)效的家園就這樣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不覺深為嘆息:“不能背城戰(zhàn),君臣同死社稷,顧欲走蠻邦,以茍活,不重可羞耶?”他越想越悲憤,越想越絕望,最終下決心“不惜七盡軀為天下明大義”,遂率領(lǐng)妻、子、媳、孫、侍女,縱身躍進(jìn)黑龍?zhí)丁H淌闪搜柾患疑?,卻成就了一種義舉,一種精神。當(dāng)?shù)厝嗣翊鬄楦袆?dòng),將他全家合葬在潭側(cè),年年祭拜。薛爾望雖一介儒生,但在民族危亡之秋,卻能忠貞不屈,其言其行,著實(shí)令人贊嘆和敬佩不已。
拜別薛老孤墳,我們沿著山間小徑盤曲而上,就走進(jìn)了上區(qū)。上區(qū)依山面潭,逐層建有祖師、玉泉、三清三重大殿,殿宇宏深,古木環(huán)抱,濃陰四蔽,景極幽邃。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少建筑在戰(zhàn)火紛亂中破損消亡,而今所見,早已沒有了初建時(shí)的雄偉壯觀。庭中栽植有很多花木,其中尤以祖師殿前的唐梅、宋柏、明茶著稱。唐梅,相傳為南沼時(shí)巴安和尚所植。乾隆年間吳大勛《滇南聞見錄》有這樣的記載:“黑龍?zhí)吨畮X上有紅梅二株,干已剝蝕殆盡,僅存枯皮,古質(zhì)斑斕,橫臥于地,離奇喬矯,如虬龍,如橫峰,而花朵攢簇,又如錦片,如火球,清芬襲人……相傳為唐梅?!边€有詩贊曰:“千年老干最精神,傳白唐時(shí)早絕倫?!笨上У氖?,這兩株古本梅樹,已相繼逝去,現(xiàn)存的古梅,為唐梅的分枝。唐梅旁是宋柏。樹干粗約四五人合抱,離地20多米,拔地而起,枝葉茂密,翠蓋入云,雄渾蒼勁。祖師殿西側(cè),有茶花一株,高出檐際,品種為早桃紅,傳為明代所植。每當(dāng)初春,花蕾綻放,鮮紅似火,色艷如血。1963年,郭沫若先生游黑龍?zhí)稌r(shí),興致所至,曾提筆作詩盛贊:
茶花一樹早桃紅,
百朵彤云嘯傲中。
驚醒唐梅睜眼倦,
襯陪宋柏倍姿雄。
崔嵬筆立天為紙,
婉轉(zhuǎn)橫陳地吐紅。
黑水祠中三異木,
千秋萬代頌東風(fēng)。
游景點(diǎn),讀史經(jīng),思古人,情之所至,思緒萬千。一路流連,一路感懷,不覺已是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