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P物質納米緩釋微球的生物活性及對正畸牙周改建中破骨細胞數(shù)目變化的影響。方法:將P物質一聚乳酸一聚乙醇酸共聚物納米緩釋微球(sP—PLGA NP)注射入正畸大鼠第一磨牙根尖水平齦下,分別在加力后1,3,7,14天后采用HE染色觀察牙周組織變化和壓力側破骨細胞數(shù)目,并和單純用P物質以及空白對照組比較。結果:加力后1天,三組間牙周都未發(fā)現(xiàn)有破骨細胞;加后3天,破骨細胞數(shù)量表現(xiàn)為P物質組>緩釋納米微球組>對照組,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加力后7天,表現(xiàn)為緩釋納米微球組>P物質組>對照組,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加力14天后,三組破骨細胞數(shù)量都有減少,但緩釋納米微球細數(shù)量最多。結論:P物質能促進嘶中牙周破骨細胞形戍,而sP—PLGA NP能在較長時間維持這種作用。
[關鍵詞]P物質;聚乳酸一聚乙醇酸共聚物;納米微球;破骨細胞;牙齒移動
[中圖分類號]R81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7)02-0153-03
P物質在正畸組織改建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但其在體內半衰期短,很快會被機體降解,不利于觀察它的作用。為了能在動物體內較長時間觀察P物質的作用,我們選擇聚乳酸一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01ide,PLGA)為載體材料,應用復乳干燥法制備了P物質納米微球。本試驗采用給正畸大鼠注射P物質緩釋納米微球,并與單純使用P物質以及空白對照組比較,觀察P物質納米緩釋微球的生物活性情況以及對牙周壓力側破骨細胞數(shù)目的影響。
1材料和方法
1.1實驗動物及分組:6周齡SD雄性大鼠48只,體重:(180±20)g,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分籠飼養(yǎng),自由攝食、飲水,飼料為本校實驗動物中心提供的普通塊料。避光靜養(yǎng)48h后進行實驗。第l組:加力后立即在第一磨牙根尖水平牙齦下注射含5×10—3rng P物質的sP—PLGA NP的PBS溶液100ul(緩釋納米微球組);第2組:加力后立即在第一磨牙根尖水平牙齦下注射含5×10-1mgP物質的PBs 100ul(P物質組);第3組:加力后立即在第一磨牙根尖水平牙齦下注射100ul的PBs(對照組)。每一組中分四個亞組:加力l天組、3天組、7天組、14天組。每一亞組4只大鼠。1.2主要試劑與儀器:人P物質(substance P)(Sigma公司,USA);自制P物質納米粒及其凍干粉劑(圖1);速眠新(長春軍需大學獸醫(yī)研究所);細金剛砂鉆(登士柏公司);正畸測力計(精確到1g,Swi ss);正畸用螺旋彈簧(杭州新亞公司);OLYMPUS數(shù)字顯微鏡(JaparO;JEM-2000EX透射電鏡qaparO。1.3動物模型及標本制備:SD雄性大鼠,體重(180±20)g(7~9周)。加力裝置采用結扎絲將一根鎳鈦螺旋拉簧一端扎在上頜第一磨牙上,另一端結扎在上頜中切牙上,并用自凝塑料加固結扎絲與牙連接處。加力值為50g,使磨牙向近中移動。分別在各組時間點將各亞組大鼠處死取材:速眠新深麻,開胸經左心室插管至升主動脈進行灌注固定,先用80~lOOml生理鹽水將血管內的血液沖洗干凈,再注入含4%多聚甲醛的固定液400ml灌流內固定1.5h,由口腔內切開上頜骨周圍軟組織,剪斷雙側顴突,取出上頜骨,修剪后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4天,然后置于由甲醛、甲酸和鹽酸組成的脫鈣液中脫鈣10天。將脫鈣的上頜骨去除多余組織,保留磨牙,入30%蔗糖24h 4℃至組織沉底。常規(guī)石蠟包埋后,沿近遠中方向縱行切片,片厚5um。1.4 HE染色,觀察結果:切片進行HE染色:蘇木素浸染lOmin,清水沖洗,入鹽酸1s,沖洗,稀氨水30s,沖洗,伊紅lmin,75%~100%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樹膠封片。每個標本取包含根尖周的切片二三張,每張切片在×40顯微鏡下觀察壓力側牙周近根尖處組織,計數(shù)單個視野內破骨細胞數(shù)量(三核以上為納入標準)。
1.5統(tǒng)計學處理: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以x±s表示,結果用SPSS 11.0作統(tǒng)計學分析。多組均數(shù)問差異性比較用方差分析(F檢驗),三組問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P物質納米球膠體溶液混懸透明。在電鏡下,該納米球表面光滑圓整,球體均勻度好,粒徑分布較均勻,平均粒徑(22.32±5.41)nm,見圖l。凍干粉劑為白色疏松粉末,無塌陷或萎縮現(xiàn)象。4℃下放置3個月后,凍干粉再分散性良好,在生理鹽水中均勻分布呈乳狀液,無沉淀,表明納米粒穩(wěn)定性及再分散性良好。P物質納米球的載藥量為(32.08±1.67)×10。。(g/g),包封率為(66.28±3。56)%。該納米微球在12天內能夠一直持續(xù)釋放P物質,突釋期內P物質釋放度為25.64%,12天后釋放度為77.46%。2.2組織切片顯示:加力后1天,壓力側牙周間隙縮窄,牙周膜中有形成份減少,可見無細胞區(qū)的玻璃樣變,未見破骨細胞;加力3天后,壓力側牙周組織玻璃樣變性區(qū)增大,牙周膜纖維開始出現(xiàn)破壞,鄰近的骨吸收陷窩增大,增深,可見有破骨細胞(圖2);加力7天后壓力側透明樣變性區(qū)縮小,牙槽骨呈鋸齒狀吸收陷窩,內可見較多的破骨細胞(圖3);加力14天后壓力側牙槽骨吸收仍然明顯,骨表面陷窩內有破骨細胞存在,但“鋸齒”顯著變小(圖4)。加力后1天,三組間牙周都未發(fā)現(xiàn)有破骨細胞;加力后3天,破骨細胞數(shù)量明顯增加,并且P物質組>緩釋納米微球組>對照組(P<0.05);加力后7天,破骨細胞數(shù)量繼續(xù)增多,緩釋納米微球組>P物質組>對照組(P<0.05);加力14天后,三組破骨細胞數(shù)量都有減少,但緩釋納米微球組數(shù)量最多,多于其它兩組,但均和對照組問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該結果提示我們所制備的SP-PLGA NP能緩慢釋放活性物質,同時也表明P物質能促進局部破骨細胞形成。
3討論
P物質是一種由11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易被酶水解,在體內半衰期僅有幾分鐘,導致其局部或全身應用的生物利用度低。為此,本研究制備了P物質納米微粒,能夠持續(xù)釋放P物質,并維持在有效生理濃度內,以利于在較長時間觀察它的作用。我們是以PLGA為載體材料,采用了單因素正交設計優(yōu)化P物質納米微粒制備工藝。應用PLGA包封P物質,既可以起到緩釋作用,又可以利用材料的疏水性保護因子活性。PLGA是PLA(聚乳酸)和PGA(聚乙醇酸)的共聚物。由于其具有易于合成、質量穩(wěn)定,生物惰性、生物可降解性、降解速度可調節(jié)性和良好的可塑性等優(yōu)點,近些年來被大量用作控釋系統(tǒng)的骨架材料。實驗證明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會引起明顯炎性反應、免疫反應和細胞毒性反應。PLGA也是美國FDA批準最早的可用于人體的高分子載藥材料。目前對于親水性藥物以PLGA為載體制備載藥微球一般用復乳溶劑揮發(fā)法。復乳法主要用于親水性藥物,例如蛋白質、疫苗等。P物質易溶于水,溶解度為lmg/m1。所以我們在選擇制備方法時,采用了復乳法。所制備的SP—PLGA納米微球球體均勻度好,凍干粉為白色疏松粉末,再分散性良好。
P物質在骨質改建中具有促進骨吸收的功效。Goto等通過大鼠顱骨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極微量的sP就可使顱骨的骨吸收增加。此外,在培養(yǎng)的家兔破骨細胞中加入sP可使破骨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增加,從而使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增加。這種現(xiàn)象可被SP受體的阻斷劑所阻斷。這些試驗表明SP可加速破骨細胞的骨吸收及促進骨的重建。交感神經切除后可引起局部SP釋放增加、破骨細胞數(shù)量增多及骨吸收表面積擴大。Goto等進一步研究表明,NKl受體廣泛分布于破骨細胞的胞膜及胞漿中,而在成骨細胞和其他骨細胞中較少,雖然尚沒有直接證據(jù)表明SP具有刺激骨吸收的作用,但SP可能通過NKl來調節(jié)破骨細胞的骨吸收作用。
sP樣神經纖維與正畸牙周組織的改建關系密切。Davidovitch等觀察了在貓上頜尖牙向遠中傾斜移動過程中的P物質反應,發(fā)現(xiàn)加力后1hP物質免疫反應就開始增強,尤其在張力區(qū),這種染色增加的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12h,但到24h,其染色密度下降到對照組水平,且一直持續(xù)到14天。Norevall等觀察了大鼠上頜第一磨牙向頰側移動過程中的P物質反應,該實驗不僅觀察了加力階段而且還包括撤力后牙周組織修復階段。發(fā)現(xiàn)加力后24h或3天,P物質免疫反應明顯增強;撤力后14天P物質免疫反應仍然很強;撤力后28天P物質免疫染色強度開始下降,但仍明顯高于對照組。有學者推測在正畸牙齒移動過程中,機械刺激導致感覺神經末梢向牙周組織內釋放神經介質SP、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等,進一步激活牙周靶細胞(包括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等),從而影響這些細胞的生理功能,參與牙周組織的改建。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加力后1天,三組問牙周都未發(fā)現(xiàn)有破骨細胞;加力后3天,破骨細胞數(shù)量表現(xiàn)為P物質組>緩釋納米微球組>對照組;加力后7天,表現(xiàn)為緩釋納米微球組>P物質組>對照組;加力14天后,三組破骨細胞數(shù)量都有減少,但緩釋納米微球組數(shù)量最多,多于其他兩組,P物質組和對照組則無統(tǒng)計學差別,但P物質組絕對值要高于對照組。該結果證明了我們所制備的SP-PLGA NP能緩慢釋放活性P物質,同時也表明P物質能促進正畸牙周局部破骨細胞形成。結果也提示SP~PLGA NP可能在加速正畸骨改建中發(fā)揮作用,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編輯/張惠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