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基層黨委、政府,特別是涉及部門基層干部如何真正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到最實處,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基層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發(fā)展好、維護好,時時處處堅持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同時在工作中要大力發(fā)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力戒走過場,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立信于民,扎實有效地融洽黨群、干群關系,使黨的形象和凝聚力、戰(zhàn)斗力永葆生機。
筆者在實踐中通過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后,充分認識到基層領導干部做好工作唯一的前提是,必須學以致用,具有三個基本素質。
第一,必須深入一線體察實情,這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
農村基層干部只有緊密聯系群眾,深入一線,面對群眾,了解群眾,關心群眾,才能真正代表群眾。農村基層干部盡管人在基層,但并不等于“深入基層”,唯有“身入”和“心入”群眾之中,體察他們的喜怒哀樂,傾聽他們的呼聲,貼近他們的內心,對村情民意了如指掌,并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才算真正“深入基層”。農村基層干部要運籌帷幄,“決勝四野”,就必須深入到農村生產第一線,捕捉新信息,研究新情況,分析新矛盾,解決新問題,提高“知民度”,具體應做到“四勤”:一是腿勤。經常深入到“尋常百姓”中去,徹底改變“平時不進農戶家,收款方到農戶門”、“坐著車子跑,隔著玻璃看”、“注重聽匯報,滿足看材料”的形式主義做法。二是口勤。就是要放下架子,虛心向群眾請教,向群眾學習,從群眾中汲取養(yǎng)分,從群眾那里取到“真經”。三是手勤。就是在調查研究時,把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認真地記錄下來,在“實”字上下功夫,不要讓它成為耳邊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四是腦勤。就是對已經掌握的“第一手材料”進行認真剖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理性思考,尋找對策,真正做到“察民之所慮,知民之所想,為民之所需”。
第二,必須不圖虛名敢說實話,這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
農民群眾最擁護的是實事求是的干部,最討厭的是弄虛作假的干部。講實情、說真話,實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傳統(tǒng)和作風。農村基層干部要不圖虛名說實話,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即以群眾謀利益為目標去創(chuàng)造政績;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即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去謀求發(fā)展。也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對上級負責與對個人負責的關系,對歷史負責與對現實負責的關系,對組織負責與對個人負責的關系。具體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談成績不夸大,既不無中生有,又不借機發(fā)揮。要克服不正當的攀比心理,不要認為別人在數字上多報,自己不多報就會吃虧,甚至保不住“烏紗”帽。二是談問題不掩飾,既不隱瞞事實,又不推卸責任。要敢于正視問題,不怕出乖露丑。三是談舉措不亂侃,既不好高騖遠,又不生搬硬套。要做到這一點,凡事要以“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協力而干”為原則,把可行性與創(chuàng)造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必須心系群眾多辦實事,這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保證。
當前,人民群眾評價一個干部,往往主要看其能否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農村基層干部應圍繞“大多辦實事,千方百計辦好事,竭盡全力辦大事”的目標,大力實施以排憂解難為主要內容的“民心工程”,真正做到真心實意愛民,強化服務便民,發(fā)展經濟富民,廉潔勤政為民,穩(wěn)定社會安民。為此,農村基層干部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實現突破:一是跳出事務圈子。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農村基層干部要學會立體思維,有效地運籌時間,科學地安排工作,做到少一點送來迎往,少一點陪酒聚會,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沉下心來,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二是講究工作效率。農村基層干部要緊緊抓住實施好“民心工程”這個關鍵,在正確決策的前提下,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好事快辦。三是盡力服務群眾。農村基層干部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以公仆的身份與農民群眾打成一片,使群眾對自己“親而近之”,從而真正做到“當一任領導,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
(作者單位:丹陽市陵口鎮(zhèn)水利管理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