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biāo)識碼:A
[續(xù)2007年第1期]
《小豆棚》中有許多并非小說的作品,“忠孝部”十五篇,除《趙孝子傳》、《陳戍節(jié)婦》、《薛魯氏》、《張氏》數(shù)篇外,都是純粹的紀(jì)實之文;“藝文部”十四篇,除《文酒》一篇粗具情節(jié),多少像點小說外,其余或堆砌詩詞,或嵌入辭賦,有的只為推出一篇文、一則判、一道檄、一篇論乃至一部鼓詞,而敷衍成篇,且雜有過多的四六句,致難卒讀;“珍寶部”六篇,四篇為紀(jì)異小文,《琉璃》、《水晶眼鏡考》二篇,乃科普散文;“雜技類”十四篇,《指畫渴筆創(chuàng)始》為論畫文,其余皆記特技;“物類”十六篇,《人參考》為說明文,《義鳥亭》、《鸚鵡辭》等均為以簡單故事引出詩篇,其余則為紀(jì)異小文;“雜記”十九篇,《南中行旅記》為游記,《述意》為劇,也都不是小說。真可惜,比重如此可觀的這些不是小說的作品,作者何以要塞進小說集中,使本可以極其精純的一部杰作變成一部雜拌。即使屬于小說的作品,也有兩個刺目的缺點:一是寫了幾篇“得嫁一個好書生,吾兩人共事之,斯愿足矣”(《娟娟》)的庸俗故事;二是不少篇中塞入過多的無聊詩詞。此二點雖非《小豆棚》獨有的毛病,同類書中更有惡性發(fā)展者(如《淞濱瑣話》),但對于《小豆棚》來說,畢竟是兩個抹不去的璧上之瑕。
三
《右臺仙館筆記》(以下簡稱《右臺》)是俞樾晚年的作品。他五十九歲那年夫人死了,葬于錢塘的右臺山,他自己也在此營了生壙,并在旁邊筑屋三間,取名“右臺仙館”,因精力衰頹,不能復(fù)有撰述,于是就記一記平時的所見所聞來打發(fā)光陰。他自作詩道:“正似東坡老無事,聽人說鬼便欣然”,“不論搜神兼志怪,妄言亦可慰無聊”。他是為了在“無事”時找一點“欣然”(取樂的事),來“慰”一下自己的“無聊”,才寫這些東西的。這與他寫的另一本書《耳郵》題曰“戲編”,命意是相近的,他不當(dāng)作正式著述來寫,更沒有什么寄托或深意,與蒲松齡的發(fā)憤著《聊齋》完全不相同。
俞樾在其《春在堂隨筆》中宣稱:“余著《右臺仙館筆記》,以《閱微》為法,而不襲《聊齋》筆意?!薄堕單ⅰ分胺ā笔鞘裁茨?從思想內(nèi)容來說,就是“勸懲”。在《閱微草堂筆記》(以下簡稱《閱微》)中,紀(jì)昀于卷一開篇即說:“有益于勸懲?!眱善蛭囊布右詮娬{(diào)。盛時彥序說:“欲使人知所勸懲?!编嶉_禧序說:“大旨悉歸勸懲?!睆乃囆g(shù)手法來說,就是“敘事簡,說理透,不屑屑于描頭畫角”(見《春在堂隨筆》)。
《右臺》是否做到了俞樾的宣言呢?先看思想內(nèi)容。
《閱微》為“使人知所勸懲”,因而極力宣揚封建道德與因果報應(yīng)?!队遗_》全書都在表現(xiàn)這個“主旋律”,大力表彰孝與節(jié),盡量證明報應(yīng)循環(huán)之不爽,比《閱微》做得有過之而無不及。作者在開卷第一篇中就說:“《春秋》二百四十年,人材極盛,而開卷即載穎考叔事,表純孝也。余研經(jīng)余暇,偶掇拾見聞,成斯筆記,而首以馮孝子事,亦庶幾《左氏》之義夫!”此一旨趣,在其后不少篇中也時而提及。如卷四《顧孝女》篇中曰:“此與徐烈婦皆賢而且才,故并錄之,雖虞初小說,而未始不以表彰孝義為主也?!睘轶w現(xiàn)這一主旨,書中大量作品都是在表彰孝子、烈女、節(jié)婦,津津樂道,不厭其煩,有的則議論隨之,再三標(biāo)榜,其意常在勸懲,不存一點含蓄。書中的另—永恒主題,是因果報應(yīng)。為證明報應(yīng)循環(huán)之不爽,首先要證實神鬼為實有。作者雖也偶有對過于離奇的迷信妄說表示懷疑(如卷七《馮夢香孝廉之弟》篇末云:“余書雖志怪,然于此等事固不信之也。”)但在全書中仍傾全力以己意解釋神鬼之理,即極不可解者亦曲意演之成理,以坐實神鬼報應(yīng)之必有。如卷六《嘉興朱氏婦》篇,寫朱氏因前世誣其小姑不貞,小姑縊死,與其兄同來索命,兩鬼說了許多話,作者說“余家有傭媼,舊傭于朱氏,實親聞鬼語云”。緊接此篇的《唐西勞氏女》篇,寫勞氏女前生誣一婦私孕而致其死,今生鬼來索命,報應(yīng)不爽。作者乃發(fā)議論并引申說:“……佛言眾生造業(yè),有現(xiàn)報,有生報,有后報。生報者,今身造業(yè)后身受之也;后報者,第二第三生受之也。然則茍種業(yè)根,必有業(yè)報,雖于無量世中流轉(zhuǎn)生死,而業(yè)結(jié)牽纏終不相舍,噫,亦甚可畏矣!”——從思想內(nèi)容來說,宣言是完全做到了。
再看藝術(shù)手法。
“敘事簡”,是《閱微》的特點。《右臺》雖簡不及《閱微》,但較同類書則較簡。以較少的文字表現(xiàn)較多較深的內(nèi)容,即可稱為“敘事簡”。卷八《湖州人朱新甫》篇,敘朱資助一七口之家搭鹽城老翁船返故鄉(xiāng),后聽茶肆人說老翁與七人皆一黨,系騙朱之錢財者。下文寫道:
朱猶未信。一夕,有事于河干,見數(shù)小舟泊焉,蓬窗之下,酒肴羅列。窺之,即向之哭而求者,而老翁亦在焉,正共飲啖,談笑甚樂。朱始知肆中人之言不謬,初甚怒之,繼而笑曰:“彼自讏言,我則不失為義舉,庸何傷乎?”越五月,寇大至,居民逃避,臨河無舟楫,死者甚眾。朱與妻孥正彷徨水次,忽見一小舟,其操舟者即前所遇鹽城人也。呼之即至,載與俱免,復(fù)厚酬之。
文情事理,序次井然,費筆墨并不多,堪稱簡潔。卷十二《道光戊申年》篇,作者自敘其妻姚夫人卒后,感念不已,冀有所見,而竟杳然。其下寫道:
庚辰歲,余獨宿右臺仙館中,夜不成寐?!τ唤?,輒為一蚊所擾,余甚苦之。念近來飲食減少,精神衰苶,惟恃夜枕尚安,故尚可支持,若今夕不寐,明日必大委頓矣。俄而蚊又集于面,余正無如何,蚊忽嚶然一鳴,若被人擊者,從此寂然。余嘆曰:“夫人有靈,為我撲殺此蚊矣?”
區(qū)區(qū)百余字,寫出一個環(huán)境,一種心態(tài),一縷幽思,親切自然、引人惋嘆。這是《右臺》文字的優(yōu)勢,多數(shù)地方學(xué)到了《閱微》敘事簡的特點;但又不僅是簡,它比《閱微》的文字表達得更盡致,讀來感受到的更豐富,這就不是《閱微》之功,只能求于《聊齋》及別的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
“說理透”,也是《閱微》的特點,而且是更為彰著的特點。筆記小說一般并不必有說理,理可以寓于事中?!堕單ⅰ穭t開創(chuàng)了說理體,或夾敘夾議,或先敘后議,總之是有議。又因紀(jì)昀本長于論著,所以《閱微》中的說理也像它的敘事一樣,文字簡明而有表現(xiàn)力,說它是“說理透”,基本合于實際。《右臺》說理的比重小于《閱微》,有些篇結(jié)合說理,有些篇說理僅為一句話,往往綴于篇末,更多的篇簡直就沒有說理,看來在這一方面,作者并不想緊步或超越《閱微》。說理較長的如卷一的《殷懷鄉(xiāng)》,此篇敘殷為養(yǎng)活其母與諸弟,而命其妻另嫁一事。敘事畢而發(fā)議論曰:
按《陳書》徐陵弟孝克,當(dāng)侯景之亂,京師大饑賣妻臧氏與孔景行,以其資養(yǎng)母。是鬻妻養(yǎng)母,古人有行之者。然郭巨埋兒,論者謂不可為訓(xùn),然則鬻妻養(yǎng)母,于義似亦未安也?;蛟唬菏巧w舍其輕且小者,全其重且大者。然此婦既得姑歡心,或母知婦見出以己之故,涕泣不食,則去婦而轉(zhuǎn)不足以養(yǎng)母。又或婦守從一之義,知事難兩全,慷慨自殺,則未能養(yǎng)母而適以殺婦……則徐孝克與郭巨,同一不可為訓(xùn)者也。
否定徐孝克、郭巨之所為,是順天理安人心的議論,從立意到表達都很像《閱微》,從中可以看出《右臺》學(xué)《閱微》的軌跡。卷四的《松江鄒生》,敘鄒的遺孀喬氏面臨受辱于粵賊之際,其先夫及先舅姑都來托夢,曉以“為汝一身計,則以守節(jié)為重;為吾一家計,則以存孤為重”的大道理,篇末作者發(fā)論道:“程子云: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然餓死失節(jié),皆以一身言耳,若所失者一身之名節(jié),而所存者祖父之血食,則又似祖父之血食重,而一身之名節(jié)輕矣?!边@與《閱微·槐西雜志(二)》中“東光有王莽河”一則寫丐婦棄兒救姑事的“兒與姑較,則姑重,姑與祖宗較,則祖宗重”一段議論,構(gòu)思如出一轍,連造句都酷似?!队遗_》雖不及《閱微》說理多,而“透”則庶幾相似,在這方面受《閱微》的影響為最大。
“不屑屑于描頭畫角”,也確實是《閱微》的一大特點。其實這也未嘗不是《閱微》的一大弱點?!安恍夹肌闭撸瑢o(jì)昀來說,恐非止“不為也”,亦“不能也”。紀(jì)昀長于論著,但不長于文學(xué)的描寫,故而藏拙,這就使他的《閱微》缺少了生動形象,也即缺少了文學(xué)性。俞樾不滿足于此,想把自己的《右臺》寫得更好,于是忘記了自己的宣言,在不少地方饒有興味地“描頭畫角”起來。卷七《海寧硤石鎮(zhèn)》篇中的狐女細(xì)細(xì),一出場就描寫她“修眉秀項,笑靨嫣然”,其后又寫她“衣淺碧色衫,淡墨色裙,羅襪錦鞋,纖不盈握,對吳微笑,百媚橫生”。這難道不算“描頭畫角”?不僅寫人如此,寫環(huán)境也如此。卷十《邑人童樸齋》篇中寫室內(nèi)陳設(shè):“幾案雖童之故物,而陳設(shè)一新,幾列鼎彝,壁懸字畫,架庋書籍,地下厚藉氍毹,桌椅之類皆覆以錦褥,中懸珠燈四,纓絡(luò)爛然?!蓖瑯右策_到了“描頭畫角”之細(xì)。同篇寫裹足,此屬一事的細(xì)節(jié),作者寫道:“一日,穎姑甫纏足已,即至錘所,不良于行。夫人笑曰:‘汝母不善纏足耳,吾為若纏之,非但不痛,且有捷效。’乃解其雙行纏,以口呵氣,其熱如蒸,足骨柔軟,約縑迫襪,了無所苦。一月之后,纖小與錘女不殊?!边@段描寫,也堪稱細(xì)膩?!队遗_》的作品中,不少是有比較復(fù)雜曲折的情節(jié)的,自然篇幅也就不能太短,最長的可達一千六七百字。這樣的作品,往往有敘述也有描寫,不可避免地也有對話,有的對話還相當(dāng)多,也相當(dāng)精彩。即使在比較短的作品中,有時也有相當(dāng)精彩的對話。如卷二《寶山鄉(xiāng)民鄒玉寶》篇中,寫一對少男少女的對話:
玉寶偶入內(nèi),見女獨坐治粉糍,戲問日:“甜乎?”日:“甜?!庇駥氃唬骸爸瞥僧?dāng)以一枚甜我?!迸ΧM之。及成,……私以一枚使傭姐餉之。他日又相見,女戲問:“甜乎?”玉寶曰:“余未得嘗,怎知甜?”女知媼之紿也,詈之曰:“老大婢尚口饞如此乎!”媼曰:“視年稚而私于男子者何如?”
從極簡但極生動的對話中,少男少女及傭媼的形象畢現(xiàn),顯示了作者寫對話的藝術(shù)功力?!队遗_》中的對話,有些遠(yuǎn)比此段長,也不乏精彩,限于篇幅,不能多引。從上引所有俞樾“不屑屑于描頭畫角”的段落中,可以看出俞樾的矛盾。他推崇《閱微》,想遵其道而行之;但又深受《聊齋》的影響,每到想寫得精彩時,不期然而然地便出現(xiàn)效顰之筆,其實是為《右臺》增色,使它不被束縛在自己設(shè)置的桎梏中。
《右臺》中這些故事完整而敘寫精細(xì)之作,顯然不是《閱微》之徒所能寫出來的。俞樾諱言學(xué)《聊齋》,但無法掩飾《聊齋》對他的影響。上舉諸例尚不屬有意摹仿,姑算作無意流露吧,下面的例子,就難掩其有意摹仿的痕跡。卷五的《慈谿俞君》篇,敘俞君以生人而役于冥中,一日引其友之魂遍游冥中,其友趁俞不見,做出了一件風(fēng)流險事:“忽見數(shù)女子自署出,皆妖艷異常,其友心動,尾之行,入狹巷中,有小戶半啟,女子咸入,某不覺亦從之入,忽聞大聲如霹靂然,驚顧已身在豕苙,化為小豬矣?!边@與《聊齋·杜翁》中的“途中遇六七女郎,容色媚好,悅而尾之……俄見諸女入一圭竇,心識為王氏賣酒者之家。不覺探身門內(nèi),略一窺瞻;即見身在苙中,與諸小豭同伏?;砣蛔晕颍鸦挂印?,不但構(gòu)思相同,用詞也頗多一致,如“尾之”,“豕苙”與“苙中”,“化豬”與“化豕”。俞樾徑抄別人著作,恐非所屑為,恐是讀《聊齋》既久,感受彌深,忘其已有成作,信筆寫入自己的書中了。于此更可見《右臺》受《聊齋》影響的大而且深,使它雖一意想學(xué)《閱微》,而結(jié)果卻與《閱微》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四
受《聊齋》影響的清代文言小說,舉了十部,有代表性的幾乎都已列入,本不擬再說到其他。但王韜在他的《淞濱瑣話·自序》里說的“使蒲君留仙見之,必欣然把臂入林曰:子突過我矣,《聊齋》之后有替人哉”那段話,曾使有些人誤以為《淞濱瑣話》是學(xué)《聊齋》學(xué)得最好的作品,為此不得不再為它寫此一節(jié),論證一下它其實是同類作品中的一個末流。
王韜作了三部摹仿《聊齋》的書(另兩部是《遁窟讕言》、《淞隱漫錄》),作到第三部,才得意忘形地說了上面那段話。他的這三部書確曾行時過,但那并不是靠書的價值。姑以《淞隱漫錄》為例,王韜在《淞濱瑣話·自序》中說:“《淞隱漫錄》重刻行世,至再至三,或題曰《后聊齋圖說》售者頗眾?!蓖蹴w于光緒十年(1884)任申報館編輯部主任,從該年下半年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底,他將《淞隱漫錄》配上插圖,逐篇在申報館《畫報》旬刊發(fā)表,然后又由著名畫家吳友如和田英配上新的插圖,由點石齋結(jié)集石印,當(dāng)時無論申報館或點石齋都是名滿海內(nèi)影響巨大的媒體,王韜之作經(jīng)過如此炒作,如果連一點風(fēng)行的效果都沒有,那才是咄咄怪事。
認(rèn)定《淞濱瑣話》(王韜的另兩部亦然)是摹仿《聊齋》作品中的末流,是因為在所有摹仿《聊齋》或受過《聊齋》影響的文言短篇小說中,沒有一部像它這樣未學(xué)到《聊齋》一絲之長,而意趣與《聊齋》相距如此之遠(yuǎn)。藝術(shù)上靠因襲拼湊敷衍成篇,思想上陳腐鄙俗墮為惡趣,在我國文言小說發(fā)展到最后時期出現(xiàn)了這樣的作品,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淞濱瑣話》雖然沒有學(xué)到《聊齋》的長處,但偷到了一些《聊齋》的情節(jié),除《聊齋》外,它也偷唐傳奇。如卷一首篇《徐麟士》,就是雜取唐傳奇《柳毅傳》、《聊齋·羅剎海市》諸篇而成,不但因襲情節(jié),而且連“風(fēng)鬟雨鬢”、“錢塘破陣樂”等細(xì)節(jié)文字也套用不避(《徐麟士》作“霧鬢風(fēng)鬟”);卷一第二篇《藥娘》,則純襲《聊齋·香玉》,又加了男主人公的兩個小妾,湊成“四美合尊促坐”的俗局;卷四《沈蘭芬》,構(gòu)思全出《聊齋·西湖主》,而沈害相思病時陸生往探,以聯(lián)姻事自任一節(jié),又明顯帶著《聊齋·嬰寧》中王子服害病吳生來探的影子。略錄兩作,對照如下:
……(生)不語亦不食。母憂之。醮禳益劇,肌革銳減。醫(yī)師診視,投劑發(fā)表。忽忽若迷。母撫問所由,默然不答。適吳生來,囑密詰之。吳至榻前,生見之淚下。吳就榻慰解,漸致研詰。生具吐其實,且求謀畫。吳笑曰:“君意亦復(fù)癡!此愿有何難遂?……”生聞之,不覺解頤。……自吳去后,顏頓開,食亦略進。(《聊齋·嬰寧》)
……(生)飲食銳減,如是浹旬。母愛子情殷,細(xì)詢病源,生以堂上之尊,赧于啟口。醫(yī)藥并進,……時復(fù)昏迷?!懮┣巴街?,……問生病具告之,并述前夢。陸忽悟日:“女名霞姑耶?……欲謀伉儷,亦復(fù)何難?……”生躍起鼓掌曰:“小生何嘗病哉?”……詰旦早起,飲啖如常。
(《淞濱瑣話·沈蘭芬》)
其余如卷三《劉淑芬》中的“揚州五云,少者絕倫”,與《聊齋·陳云棲》中的“黃州四云,少者無倫”的因襲關(guān)系之類,或顯或隱,隨處可見。
正因為作者慣用的是因襲套用、拼湊嫁接的辦法,所以人物、情節(jié)往往落套,而又互相雷同,千篇一律。如比重最多的男女愛情故事,男的必定是幼熟經(jīng)書,風(fēng)流倜儻,女的必然是貌若天人,又善詩文,再加上冗長的對話,連篇的詩詞,結(jié)果不是男的高中榜首,女的鳳冠霞帔,就是女的忽然故去,后又成仙歸來,總之都是大團圓。更有多篇寫二女或數(shù)女誓愿共嫁一人,于是一男擁二女或擁數(shù)女,作者津津樂道,視為人生無上之樂。僅舉卷六《花妖》與《畫妖》中的文字各一節(jié),以見作者興味之一斑。
諏吉成婚禮,四女同居一室,相愛相憐,倍形親昵。生顧而樂之,謂閨闈中快事,未有逾于此者。(《花妖》)
四女同日遣嫁,奩贈之華,禮儀之盛,輝煌乎道路,焜耀于家庭,闔城為之傾動,遠(yuǎn)近觀者無不嘖嘖嘆羨。生既得四女,伉儷之間,其喜可知,鸞鳳和鳴于云路,翡翠戲逐于蘭苕,此樂無以尚也!(《畫妖》)
生活中哪有這么多雷同的惡俗之事,于此可見作者是遠(yuǎn)離生活,閉門造車,靠幻想過癮,編織自己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的“無尚”樂事。
如果說《淞濱瑣話》中也有來自生活的作品的話,那就是他寫出了自己大肆嫖娼的事實和他所熟悉的大量的娼妓。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的那句“則已狐鬼漸稀,而煙花粉黛之事盛矣”的評論,對《夜雨秋燈錄》來說雖不是準(zhǔn)確之詞,但對《淞濱瑣話》來說卻是精當(dāng)之至。王韜以老于斯道、樂此不疲的濃興,以充足的篇幅和飽酣的筆墨,寫出了《畫船紀(jì)艷》、《談艷上》、《談艷中》、《談艷下》、《記滬上在籍脫籍諸校書》、《紅豆軒薄幸詩上》、《紅豆軒薄幸詩中》、《紅豆軒薄幸詩下》、《東瀛艷譜上》、《東瀛艷譜下》、《燕臺評春錄上》、《燕臺評春錄下》、《珠江花舫記》等專記娟妓之盛和嫖妓之樂的長文,記述上百名妓女的姓名、籍貫、相貌、才情,詳盡無遺,不厭其煩。但除個別篇如卷一的《畫船紀(jì)艷》中稍有情節(jié)外,都無情節(jié),更談不到塑造性格,只是一種有特定內(nèi)容的流水帳而已。茲舉《畫船紀(jì)艷》一篇,揭示一下此類文章的旨趣。此篇先通過二仰山人、倚玉生、飯顆山樵、蘭陵癡夢生、詠花生等嫖客的品評、贈聯(lián)和贈詩,對錢江畫舫上的眾妓女作了介紹贊美,然后另一嫖客天南遁叟(即王韜)登場。他在杭州遇見“堪稱雙絕”的倩珠、漱玉二船妓,次日船泊臨平,有程、姚兩君邀他至畫船見此二妓(行文至此,二妓的名字忽又成了繡云、韻芬),于是“二姝皆昵就叟”,“叟擁置之膝”,韻芬吟其所作詩五首,請叟指教。程、姚兩君來催入席,循環(huán)歡飲?!跋⒏@,叟不得歸,乃偕二姝共睡,左擁右抱,談詩達旦”。忽然夢醒,遁叟仍在臨平船中。從這篇《畫船紀(jì)艷》中,可以看出結(jié)構(gòu)的分散松散和情節(jié)的簡單平直,至于“原是一夢”的結(jié)尾也早成(下轉(zhuǎn)第93頁)
(上接第68頁)
老套,讀了只覺陳舊無味。更加陳舊無味,而且泛著糜爛淫邪惡臭的,是充斥在這些寫妓女和另一些不寫妓女的諸篇中企盼著“四女連床”、“左擁右抱”的思想,這些東西不但污了書紙,也污了讀者的眼睛。如此一部藝術(shù)平庸、思想惡俗的作品,作者自己居然以為“突過”了《聊齋》,已成為《聊齋》之后的“替人”,真是匪夷所思!
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在普希金面前,我們?nèi)际且恍┵?,我們中間已經(jīng)沒有他那樣的天才了!”① 中國的文言短篇小說家們是否應(yīng)該說:“在蒲松齡面前,我們?nèi)际且恍┵?,我們中間已經(jīng)沒有他那樣的天才了!”
(責(zé)任編輯譚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