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盡力尋找使友誼保持永恒不變的品質,忠誠給予了人們滿意的答案。性格直爽、友善、富于同情心的人,我們樂意與之為伍,因為這些品性有助于忠誠。一個人城府很深、老謀深算,則不能拿來當朋友對待。事實上,一個人缺乏同情心,其內心世界的狂濤之下也會缺少一些溫柔的波瀾,這樣的人,我們如何去信賴他。任何缺乏忠誠的友誼,都不能長久。
朋友不但不應以指責他人為能事,對潑向朋友的詆毀之水也不應當予以采信。你如果相信忠貞的性格在我描述的這些東西里孕育的話,這個結論就變得自然而然了——友誼只能存在于好人之間。
所謂好人們的行為公正、高尚、清白、慷慨、不貪婪、不淫蕩、不粗暴……他們有勇氣堅持自認為對的事情。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好人,只是因為他們盡人的理性順其自然,而“自然”正是善良人生的最好向導。
好人同時也是智者,他對待朋友沒有虛情假意。好人的性格直率,不公開表示厭惡,也不會示人笑臉以掩蓋真情。當朋友受到詆毀時,他不僅加以駁斥,同時也堅信朋友不會做出違背良心和原則的事情。此外,好人的言談舉止樸實而忠厚,就像冬天的爐火一樣給人溫暖。好人也不會使人拘束:一貫的嚴肅、憂郁的氣質……固然可以給人們深刻的印象,但友誼會缺少很多情趣。寬容謙和,友善溫和,才更能使友誼長久。 有這樣一個問題:正如我們喜歡小馬而不喜歡老馬一樣,是否有時我們會認為新友比老友更好呢?這是人之常情。因為,友誼也有使人厭倦的時候。但要明白一點:朋友就如老酒,越陳越醇。俗語說得好:對一人只有長相知,才能與其結為生死之交。
新的友誼好比新鮮的空氣,我們不應拒絕它。相信新的友誼正如綠油油的禾苗,總有結出果實的希望。事實上時間和習慣也常使我們維持對老事物的依賴,就以剛剛提到的馬的例子來說:每個人還是習慣自己騎慣了的馬,沒有經過馴養(yǎng)的新馬起初只能觀察。就是這樣,人會對久居之地一生牽掛、愛戀不變,哪怕它為森林覆蓋,遮蔽在山崖之中。
友誼的另一條重要規(guī)則是:必須和朋友平等相處。比如歷史上一些地位高貴的人物,他們從不對比他們地位低的人擺架子。他們甚至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因為他們的幫助而更加體面。我們應當效法這種以朋友的尊貴為尊貴的做法。如果我們之間有人的品質、才智或者財產優(yōu)勝于他人,卻仍然與他的朋友共擔苦樂的話,那么我們要恭喜他,他正是明白了上帝讓他優(yōu)勝的真正本意。(節(jié)選自《你在為誰讀書》)
責編/劉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