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和中考命題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各省市的物理考題出現(xiàn)了一類新的題型——“辨析題”,“辨析題”是問題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下,給出學生錯誤的解題過程,讓同學們分析正確與否或完善與否,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從中判斷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批判性,這符合新課程改革中考試內(nèi)容改革的方向,注重培養(yǎng)人的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zhì),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打基礎(chǔ),正因為如此,所以這類題型近年來成了各地命題者競相借鑒的熱點題型!
以下列舉幾題加以分析,供大家參考。
[例1](2006年揚州市)工人利用滑輪組將重400N的物體向上勻速提升2m,所用拉力為25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多少?若用此滑輪組將重900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2m,拉力在這一過程中所做的功是多少?(不計繩重和摩擦力)
小明的解題過程是:
解:W有=Gh=400N×2m=800J
W總=FS=250N×2m×2=1000J
η=W有/W總=800J/1000J=0.8=80%
W'有=G'h=900N×2m=1800J
W'總=W'有/η=1800J/80%=2250J
答: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0%,拉力在這一過程中所做的功是2250J。
上述解答是否有錯誤?如有錯誤,指出錯誤的原因,并對錯誤加以訂正。
解析:第一問的求解是正確的,第二問求的拉力所做的功是錯誤的。因為機械效率會隨提升物體重力的大小而改變。
G動=2F-G物=2×250-400=100(N)
F'=(G'物+G動)/2=(900+100)/2=500(N)
W'總=F'S=500×4=2000(J)
[例2] (2006年南京市)一電動機線圈的電阻為1,線圈兩端所加電壓為2V時,電流為0.8A,電動機正常工作。
(1)在求電動機正常工作1min所消耗的電能時,有以下兩種不同的解法。
小明解:W=Uh=2V×0.8A×60s=96J
小華解:W=FRt=(0.8A)2×1×60s=38.4J
你認為哪位同學做得對,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2)求電動機正常工作1min所轉(zhuǎn)化的機-械能是多少?
解析:(1)小明對,因為電動機工作時電能沒有全部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大部分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所以電動機工作時電功大于電熱(或電動機的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guān)系不滿足歐姆定律)W>Q,此時W=Q+E機械能·(2)1min內(nèi)這臺電動機所轉(zhuǎn)化的機械能E機械能=W-Q=96J-38.4J=57.6J。
[例3] (2006年重慶市)“6V3w”的小燈泡L與額定功率為10w的電阻器R串聯(lián),電源電壓大小為10V,且保持不變,閉合開關(guān)S,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分別為0,20A和2,4V,不考慮電阻器和小燈泡電阻隨溫度的變化,求:(I)電阻R的阻值,(2)整個電路消耗的實際功率。
王剛同學的求解如下:
(1)根據(jù)歐姆定律,電阻器的電阻R=U/I=2.4 V/0.20A=12Q
(2)因為整個電路只有小燈泡L和電阻器R兩個用電器,所以整個電路消耗的電功率P=3W+10W=13W。
請你指出王剛同學求解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并作出正確的解答。
解析:應用歐姆定律,要求電壓U,電流I應針對同一導體R,在(1)問的解答中,王剛同學錯把燈泡兩端的電壓當作電阻器的電壓,所以計算出的是燈泡電阻值而不是電阻器的阻值。
在(2)問中王剛同學混淆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當燈泡兩端電壓為2.4V時,燈泡消耗功率小于額定功率。
正確解答如下:
(1)電阻器R兩端的電壓U=U-UL=10V-2.4V=7.6V。
根據(jù)歐姆定律,電阻器R的電阻值R=U/I=7.6V/0.20A=38V。
(2)整個電路消耗的實際功率P=UI=10V×0.20A=2W
[例4](安徽省)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有一組同學猜想杠桿的平衡條件可能是“動力+動力臂一阻力+阻力臂”,他們經(jīng)過實驗,獲得了下述數(shù)據(jù):
于是,他們認為自己的猜想得到驗證。你認為他們的實驗過程存在什么問題?
解析:實驗不能只憑一組數(shù)據(jù)得到結(jié)論,必須在多次實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析才能得出結(jié)論,單位不同的兩個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綜合以上這些例題我們應該認識到以下兩點:首先“辨析題”的解決過程是學生個體思維認知、辨誤、糾錯的過程,這種能力不是靠教師課堂上灌注培養(yǎng)起來的,而是靠學生長期的自主辨析、合作辨析及探究發(fā)展起來的,所以平時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能在學習的內(nèi)容上、時間上、進度上有更多的自主支配、自主判斷、自主選擇、自主承擔的機會!其次“辨析題”告訴我們平時要把錯誤視為寶貴的課程資源,正確的對待錯誤,科學地加工錯誤,合理的轉(zhuǎn)化錯誤,甚至精心的設(shè)計“錯誤”,善于“弄巧成拙”,反而能錯出價值,錯出效果,錯出精彩!錯誤會成為意外的美麗!
[考題回放]
1.(2005年蕪湖市)工人用一個動滑輪,將質(zhì)量為20kg的貨物豎直提高了2m,已知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0%,求工人的拉力。
小明解此題的思路是:因為使用動滑輪省一半力,所以F=G/2=mg/2;又因為此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F/F',故所求拉力F'=F/η,即得,請判斷小明的思路是否正確?若正確,請按其思路代人數(shù)據(jù),解出此題;若不正確,請指出錯在哪里?然后寫出你認為正確的解題過程,并求出拉力。(取g=10N/kg)
2.(2006年太原市)為測量一只標有“6.3V0.3V”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某實驗小組設(shè)計了電路圖。現(xiàn)有實驗器材為:電壓表(量程0-3V,0-15V)一塊,電流表(量程0-0.6A,0-3A)一塊,“10, 2A”和“50Q1A”的滑動變阻器各一只,電源(電壓恒為12V)一個,開關(guān)一只,導線若干。實驗時,甲同學認為電壓表和電流表都應選用小量程,滑動變阻器應選用“50、1A”的;乙同學認為電壓表應選用大量程,電流表應選用小量程,滑動變阻器應選用“10、2A”的。
請你對兩位同學器材選擇的合理性作出評價(如合理,不需說明理由;如不合理,請指出不合理之處和產(chǎn)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