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積極倡導探究性教學,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探究性的理念,創(chuàng)設情境與條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物理探究試題不僅能反映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情況;還能反映學生對科學研究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因而成為近幾年全國各地中考物理的熱點,本文就各地部分中考物理試題中的探究題進行分析與解答,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熟悉這類題型,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1] 由于怕飯菜太燙,來不及冷卻而影響小明的早餐,媽媽總是很早就起床了,為了讓媽媽多睡一會兒,小明想找到一種讓物體快速冷卻的方法,為此小明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媽媽是把飯菜放在空氣中冷卻的,而廚房中適合用來冷卻的另一種物質就是水。水和空氣的導熱性能哪個好呢?為此小明用兩個相同的牛奶瓶,都裝入熱牛奶,一個放在溫度與室溫相同的水中,另一個放在空氣中,為了盡量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他把兩個瓶都用木塊墊起來,放在桌面上,實驗時他每隔一定的時間記錄一次甲、乙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1)對甲、乙兩個瓶中的牛奶,小明應控制他們哪些相同量?——;——。
(2)小明通過實驗,得到的正確的結論是什么?——。
(3)進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數(shù),小明又發(fā)現(xiàn),在冷卻過程中,牛奶冷卻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來越——的(填“快”或“慢”),小明想用“冷卻速度”(用字母ν代表)定量表示冷卻的快慢程度,請你給這個物理量下個定義:——叫做冷卻速度。
分析與解答:本題小明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體冷卻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他選用了兩個相同的牛奶瓶,都裝入熱牛奶,一個放在溫度與室溫相同的水中,另一個放在空氣中,為了盡量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他還把兩個瓶都用木塊墊起來,放在同一個桌面上,但只要認真審題,我們就可以看出裝入瓶中牛奶的初始條件未必相同,所以小明應控制牛奶的質量、初溫相同,第二小題實際上考查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判斷能力,我們只要對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處理,如“4分鐘甲瓶示數(shù)變化17℃而乙瓶示數(shù)變化9℃”等就不難得出水的導熱本領比空氣強的結論;第三小題提出的“冷卻速度”在課本上來出現(xiàn)過,還能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學生學習過物體運動速度的知識,只要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結合題目的要求,就可以提出:“冷卻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溫度降低的多少。 溫馨提示:在科學探究中,總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們保持不變,進而尋找出另外一些因素間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物理現(xiàn)象是錯綜復雜的,因此影響物理探究的因素在許多情況下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為了探究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必須設法為控制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使它們保持不變,通過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才能獲取結論,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用這種方法研究過哪些問題?
[例2] 小明學過機械效率后,提出一個問題:“斜面的傾斜程度與斜面的機械效率有沒有關系?”針對這個問題他做了在斜面上勻速拉動物塊的探究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1)第三次實驗填入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有用功為——,總功為——,機械效率是——。
(2)通過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你認為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陡,越——。
(3)通過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你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問題可獲得的初步結論是——。
分析與解答:(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第三次實驗中的有用功W有=G物h物=5N×0.25m=1.25J;總功W總=F·S=3.1N×0.5m=1.55J;機械效率η=W有/W總=1.25J/1.55J=81%;(2)分析表中第二行和第五行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斜面越陡,越費力;(3)分析表中第二行和第九行的數(shù)據(jù)可以歸納出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角大小的關系,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
溫馨提示: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同樣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一環(huán),分析物理實驗數(shù)據(jù),要本著這樣兩條原則:一是不同物理量的數(shù)據(jù)之間不能相加減;二是數(shù)據(jù)間關系結論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視問題的要求而定,但物理量的關系可通過控制變量方法得出來。
[例3] 同學們都知道,將額定電壓相同、額定功率不同的兩只燈泡并鏈接入家庭電路中時,額定功率大的燈泡亮,如果將這兩只燈泡串鏈接入家庭電路中時,誰亮一些呢?請你作出猜想,并說明猜想的理由。
分析與解答:本題考查科學探究中“猜想與假設”這一環(huán)節(jié),同時還要能說出猜想的依據(jù),猜想是科學探究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對問題提出猜想,同時要求所做出的猜想一定是有依據(jù)的猜想,不能胡思亂想。(1)猜想:額定功率小的燈泡亮一些,(2)理由:在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由于額定功率小的燈泡其燈絲電阻大,串聯(lián)時它的實際功率就大,所以,額定功率小的燈泡亮一些。
[考題回放]
1.(2006年岳陽市)請利用下列實驗器材,至少探究兩個不同的問題,并按提示填好下表.
器材:帶鉤的長方體木塊和鐵塊各一個、長木板一塊、天平、刻度尺、彈簧測力計、壓強計、鉤碼、海綿墊、量筒、水、燒杯、食鹽、細線。
2.(2006年茂名市)小敏探究了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關系和電流關系后,對如圖3甲所示既有并聯(lián)又有串聯(lián)的電路的電流關系提出了猜想:總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為驗證猜想,小敏設計如圖3(甲)所示的電路,用圖3(乙)所示器材做了三次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請完成: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按圖3(甲)的電路將圖3(乙)的實物連線補充完整;
(2)為驗證猜想,應選用電表——的示數(shù)進行比較;
(3)比較表中三個電壓表的示數(shù),可得到的結論是——;
(4)認真分析小敏的實驗數(shù)據(jù),還可以得到很多規(guī)律,請你寫出其中的一個[不能與猜想和(3)結論重復]。
規(guī)律:
3.(2006年陜西省)小明做“比較牛奶和豆?jié){的吸熱本領”的實驗,他在兩個相同的試管分別裝入質量相等、初溫相同的牛奶和豆?jié){,將兩支相同的溫度計分別插入試管內,然后放入容器中。
(1)觀察溫度計的示數(shù),測出牛奶、豆?jié){的初溫,
(2)把80℃左右的熱水倒入容器里,使牛奶和豆?jié){在相同條件下吸熱,經(jīng)過相同的時間,記錄它們的溫度值。
在以上實驗中,控制牛奶和豆?jié){的初溫相同、——相同、—— 相同即吸收的熱量相同,比較它們升高的溫度,判斷誰的吸熱本領大。
4.(2006年遼寧省)是用蠟燭、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1)在實驗中要想比較——的關系,要求兩支蠟燭必須滿足——的條件。
(2)在實驗中必須選用——(填“平面鏡”或“玻璃板”),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