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
春節(jié)假期,您外出旅游了么?或者,您的朋友有沒有捎回關于異地風土人情的話題?
幾乎每個元旦或者春節(jié)期間,電視里總喜歡播放一些各國的民間體育節(jié)目,那些外國朋友玩的東西,看上去難登大雅之堂.不過卻是生活氣息濃烈,飽含地域色彩。
京津一帶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河北河間盛產(chǎn)驢肉.穿行該地的國道乃至羊腸小道路邊.到處是惹眼的招牌.在京津的城市角落,一不小心也會看到“河間驢肉”的字樣.在風中搖搖曳曳飄著一絲肉香。
每次看到這樣的招牌,我都聯(lián)想起一則新聞,在距墨西哥城不遠的一個小城市,每年都要組織規(guī)模龐大的毛驢節(jié).人們把大大小小的毛驢打扮得花花綠綠,整個城市仿佛在驢背上度過一次狂歡。我不知道那個城市平時是不是也飄著同樣的肉香.更不知道人在驢背和肉在腹中哪個更給人幸福。
若干年前,我給京城的一家小報寫過一段文字.記得里面有這樣一句文字:除了鴿子(和平鴿).馬是唯一參加奧運會的動物。事隔多年,馬仍然沒有離開奧運,毛驢們當然還是沒資格進入奧運。從本期發(fā)表的蔡猛先生的文字里,我讀出了馬的高貴。在一個越來越趨向貴族化的奧運殿堂里,的確是很難給毛驢找到一個位置的.也的確很難有理由讓高貴的馬走開。
但奧運會絕對不僅僅是貴族們的聚會.她不光屬于金牌人物,也屬于默默無聞的所謂小角色。在這期雜志里,你會讀到一個名叫黃祖平的騎士——他本來是位馬術運動員.之所以叫他騎士,是因為奧運會或許只是他生命的一站.但馬絕對是他生命的組成部分。在德國,他正在異鄉(xiāng)的馬背上尋找著一段生命的軌跡。直到如今,他還在等待自己的伙伴,那匹要陪伴他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馬。更多的故事.就在杜林的文章里。
本期的“閑話看臺”,本來是要探討幾個80后運動員——周萌萌、王@、羅雪娟的表現(xiàn),后來把這組稿子槍斃了。仔細想想,如果糾纏于她們的事件本身,其實是個很無聊的話題。比方說,周萌萌的官司果真那么重要么,贏了怎樣,輸了又如何?
我自己寧愿去看黃祖平和他的馬,而不是周萌萌的官司。
李 央 20001iya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