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許多西方政黨紛紛推進網上黨建,宣稱要把自己建設成“網絡黨”。其中,搭建信息平臺,提供網絡服務;促進黨內溝通,擴大“電子民主”;把握社會脈搏,塑造政黨形象;成立“虛擬組織”,擴大群眾基礎,是西方政黨進行網上黨建最值得我們關注和借鑒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西方政黨;網絡;黨建
中圖分類號:D5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605(2007)06-0029-03
作者簡介:齊先樸(1974-),男,山東梁山人,中共中央黨校黨建專業(y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執(zhí)政黨建設和中外領導理論。
20世紀中后期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了以電子信息網絡為標志的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ヂ?lián)網作為當代社會應用最廣泛、發(fā)展最迅速的尖端科技之一,不僅是重要的信息媒介,更是一種重要的政治資源。對此,各國政黨、政治組織都在紛紛加以利用并展開積極的爭奪,因為,這種政治資源的背后,實質上反映了一個政黨所擁有的群眾資源、選民資源和政治人力資源的狀況。很多西方政黨看到了互聯(lián)網為政黨政治發(fā)展提供的技術潛力,爭先恐后地把網絡技術應用于聯(lián)系民眾、競選和黨組織的自身建設,不少政黨甚至宣稱要把自己建設成“網絡黨”,即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網絡技術,站在網絡信息的前沿,充分利用網絡迅速聯(lián)系、交流、溝通、反饋信息的優(yōu)勢,占領社會輿論導向的制高點,在政治上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和發(fā)言權,從而使自身的活動范圍及影響力達到前所未有程度的政黨。
據統(tǒng)計,自1994年美國國會選舉時一些政黨建立自己的網站算起,到2000年中期,世界上大約已經有1250個政黨在互聯(lián)網上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僅在歐洲和北美洲,平均每個國家就有大約40個政黨擁有自己的網站。到本世紀初,在互聯(lián)網上擁有一個本黨的網站已被視為政黨現(xiàn)代化的衡量標志。甚至有人認為,一個無法在網絡上一顯身手的政黨,會被看做是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的政黨。
西方政黨在利用網絡技術方面各有千秋,不盡相同。其中,搭建信息平臺,提供網絡服務;促進黨內溝通,擴大“電子民主”;把握社會脈搏,塑造政黨形象;成立“虛擬組織”,擴大群眾基礎,可以說是西方政黨進行網上黨建最重要也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幾個方面。
一、搭建信息平臺,提供網絡服務
西方政黨網站利用得最多的功能,是向公眾提供大量的基本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政黨的歷史、組織結構、意識形態(tài)、黨的重要文件(如競選綱領和黨章)、政黨重要人物介紹、候選人介紹、新聞、選舉信息、常見問題回答以及聯(lián)系方式等。網絡用戶可以登陸政黨網站,免費獲取這些信息。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政黨向廣大公眾和本黨黨員的充分開放,讓他們能夠全面了解本黨的基本情況和動態(tài)信息??梢哉f,網絡技術為政黨提供了一個隨時向公眾介紹自己并提供網絡服務的重要平臺。
德國社民黨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盡快把黨從“新聞報道的對象”轉變?yōu)椤靶侣剤蟮赖闹黧w”的戰(zhàn)略思想,把擁有“適合媒體社會的交流能力”作為黨的工作的重要目標,大量運用網絡技術加強黨的組織和宣傳工作,明確提出要建成“網絡黨”。1995年,該黨率先在因特網上建立了網站,并不斷更新內容,擴展網站的服務功能。通過網絡,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和地理條件的限制,隨時了解該黨的政策主張、領導人的主要言行、黨內活動的重大安排等等。目前,社民黨總部處理的地方來信中,有80%以上為電子郵件。德國社民黨還啟動兩個重要計劃:一是“紅色電腦”計劃,將本黨12500個基層組織全部納入內部信息網;二是“紅色手機”計劃,打算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實現(xiàn)通過移動通訊終端隨時向所有黨員發(fā)布有關消息。它還強調,社民黨總部應該成為基層組織的“服務中心”,根據它們在不同時期關心的不同問題,及時通過網絡向它們提供背景情況、討論建議以及各種相關材料。
其他西方國家的政黨也都十分重視網上黨建。例如:英國工黨較早認識到因特網的重要性,并設立了工黨網站;北歐各國社民黨也都相繼在因特網上設立了自己的網站,使黨員與選民在第一時間了解黨的信息;法國社會黨建立了涵蓋全國所有省委和支部的因特網站,讓黨員及時了解黨的政策和全部活動。
西方政黨不僅通過網絡把自己的信息傳播給廣大選民,擴大政黨進行“政治銷售”的范圍,而且還利用網絡進行廣泛的選民“市場”調查,以便充分掌握選民意向,有針對性地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梢姡W絡的興起為西方政黨增強吸引力、凝聚力拓展了廣闊的空間。
二、促進黨內溝通,擴大“電子民主”
西方政黨進行網上黨建的意義,不只是要利用現(xiàn)代化的通訊技術以迅速獲得和傳遞信息、提供服務,更主要的是要通過網絡把廣大黨員對黨的建設的關注聯(lián)系起來,形成共同參與的網上黨建新格局。運用現(xiàn)代信息平臺,促進黨內溝通,構建黨內的“電子民主”,是西方政黨開展網上黨建的一個重要目標。
一方面,現(xiàn)代信息傳輸技術遠遠超越了口耳相傳的時代,使黨內的直接對話成為可能。通過互聯(lián)網,黨內上層與下層、黨內與黨外的信息溝通將更為迅捷。為了加強黨內上下的溝通與聯(lián)系,西方各政黨大量采用信息網絡技術,減少了普通黨員與黨的上級組織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使黨的中央機構的決策及決策的貫徹執(zhí)行更加有效和快捷,使黨的領導成員與普通黨員的聯(lián)系更加便利、直接,為廣大黨員提供了交流意見的平臺。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西方各政黨在組織體系上也逐步由原來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化”發(fā)展,減少層級,壓平結構,降低活動成本,提高組織效率,增加黨內上下層直接對話、交流的機會和渠道,已成為網絡社會條件下許多政黨組織體系的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另一方面,信息化、網絡化擴大了西方政黨的黨內民主,越來越多的“電子民主”因素滲透到西方政黨的黨內生活之中。在信息通訊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一些西方政黨為讓更多的黨員直接參與黨內重大決策和重大問題的討論,經常采用“電子民主”的形式,鼓勵黨員參與網上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大大提高了黨的活動的透明度,也提高了決策的民主化。通過“電子民主”的形式將黨內許多問題向更多普通黨員和全社會公開,也有利于促進黨內外群眾對黨的領導人和決策者的監(jiān)督,為抑制黨內腐敗和各種不正之風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在“電子民主”的運用上,法國社會黨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例如:創(chuàng)建全國所有省委和總支的社會黨人都能共享的網絡——“法國社會黨網絡”,以縮小黨的中央組織與各省委、總支之間的距離;經常性地組織各級領導人與普通黨員和黨的同情者之間的網上見面會,讓黨的領導人直接回答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對2000年召開的黨代表大會通過因特網實現(xiàn)全程轉播,取得了良好效果。意大利左翼民主黨提出要“建立以電子技術為基礎的通訊系統(tǒng),以促進內部討論,并迅速在網上傳播有關黨內生活、選舉、會議和領導機構決議的信息”。還有很多西方政黨設立了局域網、網上論壇,以方便黨內領導層與工作人員和活動分子之間的交流,為普通黨員與黨的領導層進行直接對話提供了條件。網絡還被許多西方政黨廣泛應用于數據管理、發(fā)放競選材料和對政策問題或領袖選舉進行網上投票等等,這些都為黨內民主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三、把握社會脈搏,塑造政黨形象
西方政黨不僅通過網絡傾聽民眾的聲音,把握社會跳動的脈搏,以便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政策,還十分重視利用因特網這一工具,展示和樹立自己現(xiàn)代政黨的形象。
德國社民黨已經實現(xiàn)了從單純靠基層組織活動、文字印刷品、廣播電視等方式來把握社會脈搏、塑造政黨形象向傳統(tǒng)活動方式與網絡活動相結合的轉變。該黨十分注意通過因特網了解黨外群眾對黨的理論政策及領導人的意見與建議,及時作出反應;還把“擁有適合媒體社會的交流能力”作為新時期黨建的重要目標,并成立了專門的培訓機構,向黨的中高級干部傳授與媒體(包括網絡媒體)打交道的能力,提高這方面的“專業(yè)化水平”,以便在媒體中樹立政黨的良好政治形象。通過培訓,許多社民黨的領袖已成為網絡專家。
法國社會黨對黨內專職機構進行了明確分工,要求密切關注輿情動向,及時作出反應。通過加強對全黨輿論信息工作的指導和協(xié)調,制定出全黨的輿論信息工作戰(zhàn)略,要求黨的干部必須具備:勝任黨綱的要求并能落實于行動的能力;把握社會傾向、及時分析變化,以便盡快采取政治行動的能力;運用媒介傳播黨的思想和價值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具備與廣泛的不同群體進行對話的能力。法國社會黨經常讓各級領導人與黨的同情者在網上見面,直接回答網民所關心的問題,回應社會呼聲,展示和樹立現(xiàn)代政黨的形象。
英國工黨也意識到利用因特網在第一時間向黨員闡明黨的主張的重要性。該黨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其信息量、時效和質量在世界各國政黨中堪稱一流。英國工黨還利用手機及時向議員和干部發(fā)布黨對有關問題的看法,利用現(xiàn)代信息手段,加強黨內宣傳和組織,改變媒體對工黨的敵視態(tài)度,利用媒體樹立黨的新形象。
四、成立“虛擬組織”,擴大群眾基礎
網絡技術也為西方政黨加強組織建設開辟了廣闊的空間,為擴大黨的影響力和群眾基礎大開方便之門。通過訪問這些政黨的網站,人們可以隨時了解它的組織結構和活動情況。許多黨還在網上成立了“虛擬組織”,通過網絡來開展黨的組織生活,打破了參加黨內生活的時空限制。
德國社民黨決定將黨的基層組織全部聯(lián)網,甚至出現(xiàn)了“虛擬基層組織”,即由一些相互不認識,但卻以因特網為紐帶聯(lián)系在一起的黨員組織起來的支部。該黨還針對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非黨人士的需要,在網上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黨外群眾組織,如“青年網絡管理之家”以及科技、文化等類型的興趣小組,以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此外,還有一些西方政黨在利用網絡技術加強組織建設方面做了許多探索。例如,德國綠黨的一些州級組織提出要通過網絡來召開黨代會;自由民主黨除現(xiàn)實存在的黨組織外,還準備成立一個“因特網上的自民黨”,提出要進行“政黨聯(lián)網”,即所有地方組織都要網絡化,以方便地方組織之間、地方組織與聯(lián)邦黨組織之間的聯(lián)系,使黨的領導層可通過網絡了解基層組織的情況。在不少西方政黨,人們甚至可以通過網絡辦理入黨手續(xù),程序非常簡單,因而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黨組織。例如,意大利左翼民主黨就把黨員登記表貼在網上,想入黨的人可以隨時通過網絡辦理入黨手續(xù)。
網絡甚至也成為政黨向居住在國外的本國公民或本黨的“流動黨員”提供信息、進行組織與管理的最好工具。美國的一些政黨、英國工黨和澳大利亞工黨的移居國外的黨員,就可以通過網絡建立組織機構,進行彼此之間以及與國內黨的組織的聯(lián)系;國內的黨組織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和電子郵件來管理這些機構,及時向他們提供本黨的相關信息。
總之,網絡技術為西方政黨進行網上黨建提供了一個開放、靈活和專業(yè)化的信息交流與網絡服務平臺。通過網上黨建,許多西方政黨擴大了黨內民主渠道,動員了廣泛的社會支持力量,大大增強了它們的吸引力與影響力。因此,積極研究西方政黨利用現(xiàn)代網絡技術加強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對于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積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責任編輯: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