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首歌,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為她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這是那首很多人都熟悉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女大學生徐秀娟為救一只丹頂鶴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感人故事。
叫人難以相信的是,在徐秀娟犧牲后,她曾經(jīng)救過的一只丹頂鶴也含悲而死,更鮮為人知的是,徐秀娟的父親將這只癡情丹頂鶴的遺骨贈送給了有“中國鳥王”美稱的文化奇入閻福興,多年來,閻福興每次一演出,都要用這只鶴骨精心制成的鶴骨笛吹奏《一個真實的故事》,那凄美的旋律,催人淚下,這場“中國鳥王”與“仙鶴姑娘”間的生死真情,感人至深。
“仙鶴姑娘”的真實故事
1964年10月,徐秀娟出生在黑龍江省扎龍自然保護區(qū),他的父親徐鐵林是一位鶴類保護工程師。徐秀娟從小受父親影響,非常喜歡鶴,有一次,她一臉稚氣地問父親:“養(yǎng)鶴能出息人才嗎?”徐鐵林很認真地說:“能,鶴身上還有很多很多奧秘沒有揭開呢!現(xiàn)在國家拿出這么多錢建立保護區(qū),一方面保護鶴,一方面搞科研,不正說明這個事業(yè)的重要性嗎?好好干,能不出人才嗎?”父親的話讓徐秀娟心里亮堂起來了,從此她也更加熱愛父親的這份職業(yè)了。
1981年8月,由于學校師資不足停辦,輟學后的徐秀娟來到父親的單位扎龍自然保護區(qū)上班。剛開始她被安排到食堂工作,幾個月后,徐秀娟主動要求養(yǎng)鶴。領(lǐng)導們見她積極性這么高,便欣然同意了。一到飼養(yǎng)室,徐秀娟工作十分賣力,收拾鶴糞、墊草、喂食、放鶴、圈鶴,處處搶著干,很快受到同事們的好評,同時,她的悉心照顧也換來了仙鶴們的喜歡。
1982年1月1日,保護區(qū)舉行節(jié)日升旗儀式,沒想到仙鶴們對國旗的紅色感到恐懼,其中一只叫“賴毛子”的鶴竟然嚇得直往墻上爬,爪子都抓壞了,血流不止。徐秀娟看到后特別心疼,她怕“賴毛子”再受傷,不顧一切地沖進鶴圈,緊緊地將“賴毛子”抱在懷里,并喊來父親為它包扎傷口。鶴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賴毛子”見徐秀娟對自己如此愛護,從此與徐秀娟也更親近了。
不久后的一天,驚險的事情發(fā)生了,一位偷獵者潛入扎龍自然保護區(qū),正當他要獵殺“賴毛子”時,徐秀娟趕到了,于是她與偷獵者進行了激烈的搏斗,最終救回了“賴毛子”的一條命。對于徐秀娟的救命之恩,“賴毛子”表現(xiàn)出無限的感激,它更加聽從徐秀娟的指揮了。有空閑時,徐秀娟會領(lǐng)著鶴們跟著飼養(yǎng)員的叫聲練習和唱,“賴毛子”最聽話,每次都帶頭鳴叫,其他鶴們一聽“賴毛子”叫了,便也跟著叫起來。
1982年夏天,長春電影制片廠來扎龍自然保護區(qū)拍攝電影《飛來的仙鶴》,徐秀娟和飼養(yǎng)員許寬領(lǐng)著“賴毛子”協(xié)助拍攝,由于它聰明聽話,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為了更好地學習養(yǎng)鶴的知識,徐秀娟又來到東北林業(yè)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由于家境困難,徐秀娟舍不得每天花6角錢吃食堂的飯菜,她經(jīng)常吃成菜和饅頭。為了減輕父親的經(jīng)濟壓力,上學期間,她還先后三次到血站獻血,換得一些營養(yǎng)補助費來作為生活費。
1986年夏天,徐秀娟大學畢業(yè)了。這時位于蘇北黃河古道口的鹽城正成立自然保護區(qū),這里是仙鶴的越冬地,正急需養(yǎng)鶴的人才,聽說徐秀娟既有經(jīng)驗又有學歷,鹽城自然保護區(qū)向她發(fā)出了邀請。于是徐秀娟來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鹽城工作。
1987年9月15日中午,有兩只鶴在籠子里叫個不停,徐秀娟以為它們想玩,便將它們放到水塘中,剛開始,兩只鶴玩得很開心,可不一會兒,它們一下子掙脫繩子飛走了。這可把徐秀娟急壞了,急忙叫人一同出去找。直到晚上才找回來一只鶴,另外那只仍不見蹤影。著急上火的徐秀娟根本吃不進去飯,她不顧大家勸阻,又鉆進黑黑的蘆葦叢中去尋找,第二天下午5點時,有人說在西邊聽到了鶴叫,于是徐秀娟不顧滿身疲憊和饑餓,又和兩位同事上路了。在路遇一條河時,兩位同事游了過去,徐秀娟體力不支,游到一半時痛苦地對同事說:“我不行了。”于是同事讓她回去,他們兩個人去尋找??尚煨憔昊氐晋Q場后不放心,又返回來,再次下了河,于是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23歲的她溺水身亡,再也回不到她心愛的鶴群了……徐秀娟犧牲后,她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烈士。時為國務委員、國務院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主任的宋健高度贊揚了她,他在《紀念仙鶴姑娘》一文中寫道:“春春盎盎,不足以比其心靈美;秋秋皎皎,不足以表其品格高?!敝髑医獬袕娺€將她的感人故事譜成了名為《一個真實的故事》的歌曲,經(jīng)甘萍等歌星演唱后,一時傳唱大江南北,打動了無數(shù)聽眾。
更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在徐秀娟去世后,遠在扎龍自然保護區(qū)里的“賴毛子”竟也從此精神抑郁,不思飲食,沒多久便死去了。悲痛不已的徐鐵林于是將“賴毛子”和女兒的遺物一起埋在了房前,以便每日緬懷。
“中國鳥王”的鶴骨奇緣
1998年8月,有“中國鳥王”盛譽的閻福興隨團中央青少部組織的少兒夏令營來到了扎龍自然保護區(qū),進行參觀演出。在聽到了有關(guān)徐秀娟的故事后,閻福興被深深感動了。
今年53歲的閻福興出生在遼寧省興城市西南的三道溝鄉(xiāng),從小家境貧寒,兄弟六個,身為老大的他從8歲起開始在山上放羊。在羊群吃草時,閻福興有空就觀察樹上的鳥。有一天中午,放羊走累的閻福興躺在樹下睡著了,突然問,他聽到了樹上鳥兒驚叫不停,迷迷糊糊中,他感到胸部發(fā)涼,醒來一看,天啊!原來是一條毒蛇,要不是鳥兒及時報信讓他甩掉了毒蛇,后果真是不堪設(shè)想。從此,閻福興對鳥兒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村里來了一個賣藝的人,會用手指吹出鳥叫聲。閻福興追著那人看了幾個屯子的表演,反復研究其動作,終于也能吹出鳥叫的聲音。從此他開始認真模仿各種鳥叫聲。
幾年后,對于山上的幾十種鳥叫,閻福興都能分得特別清楚。后來,閻福興又開始通過吹奏樂器來模仿鳥叫。1975年,他以神奇的吹奏樂器之長,進了興城劇團。
1999年,閻福興取得了第二屆中華絕技大賽金獎,從此,他名聲大震,他的神奇技藝陸續(xù)被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金土地”“曲苑雜壇”等欄目報道,他還到美國、日本、香港等地進行表演,均受到熱烈歡迎。閻福興每次都是通過自己的表演來喚起人們關(guān)愛自然、愛護鳥類的行動。
作為一個保護鳥類的積極倡導者,閻福興來到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后,他的心靈因徐秀娟的事跡而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于是,他探望了徐秀娟的父親,老人家退休后身體很不好,可依然關(guān)愛著鶴群,這讓閻福興十分感動和敬佩。在扎龍自然保護區(qū)期間,閻福興認真揣摩了鶴的表演,并仔細傾聽和研究鶴的叫聲。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他的努力,終于創(chuàng)作出了一曲《鶴歌》。當他用笛子演奏此曲時,許多鶴聞聲聚攏來,在他身邊翩翩起舞。最為激動的是徐秀娟的父親,他為閻福興的精湛表演和宣傳愛鳥的精神所感動,當即作出一個非常決定,將思念女兒徐秀娟而死的那只叫“賴毛子”鶴的兩根遺骨拿出來,送給閻福興作紀念。
感天動地的生死真情
手捧兩根鶴骨,閻福興感到分量特別重。在一番仔細思考后,他決定用這兩根鶴骨做成笛子,好演奏那首《一個真實的故事》,更好地向人們宣傳徐秀娟,宣傳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雖然這個想法很好,可誰會用鶴骨做笛子呢?巧的是,閻福興在電視中看到了關(guān)于我國著名民樂樂器制作大師常敦明老先生的介紹,他頓時心中一亮,決定求常先生幫助??勺屗麤]有想到的是,當他從東北趕到江蘇省揚中市找到常大師時,竟被拒絕了。常先生雖然制作過多種樂器,可從沒用骨頭制作過樂器,覺得這件事情難度太大。
面對這個閉門羹,閻福興一遍遍向老人家說明自己的心愿,并詳細講述了徐秀娟的故事。善良的常敦明大師終于心軟了,最后他表示會盡力幫忙做鶴骨笛。見老人同意了,閻福興的臉上也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用鶴骨做笛子,這真是給常敦明提了一個新課題,為了完成任務,實現(xiàn)閻福興的愿望,常敦明認真研究,反復試驗,整整忙活了一個多月,終于精心制作出了兩支“鶴骨笛”。拿到鶴骨笛的那一刻,閻福興無比激動,他當即用手中的笛子吹奏起了那首《一個真實的故事》,他動情地吹著,常敦明動情地聽著,不覺問,兩個人都熱淚盈眶……如今,這兩支鶴骨笛一支在閻福興手中,另一支在“中國民間民族樂器陳列館”收藏。
如今,身為遼寧省興城市文聯(lián)副主席的閻福興工作很繁雜,可他仍不忘拿著鶴骨笛走上宣傳愛鳥、保護環(huán)境公益活動的第一線。現(xiàn)在已經(jīng)熟練掌握多種樂器演奏的閻福興在表演時,每一段都穿插鳥的叫聲,他常常動情地對觀眾說:“我不需要你們的掌聲,只是希望在座的諸位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野生鳥類,這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薄兑粋€真實的故事》也是閻福興的每次必演之作,在演出前,他都會這樣介紹說:“有一個女孩,她從小就愛養(yǎng)丹頂鶴,在大學畢業(yè)后,她仍回到養(yǎng)鶴的地方??墒怯幸惶?,她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再也沒有上來,我用鶴骨笛吹奏這首曲子,來紀念這個女大學生和這只丹頂鶴,以此來喚起人們對鳥類和自然的熱愛之情……”不但國人被他的講述和演奏所感染,在國外同樣有強烈反響。2006年9月25日,閻福興受邀請到美國西雅圖大劇院演出,當觀眾通過翻譯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的背景介紹,并聽到閻福興用鶴骨笛深情吹奏后,現(xiàn)場先是即刻寂靜,繼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閻福興表示受徐秀娟烈士的精神感染,他會更努力地向國人、向世界人民宣傳中國人的環(huán)保意識。雖然陰陽相隔,可這種“中國鳥王”和“仙鶴姑娘”間的生死真情真是感天動地、撼人心靈!
編輯
任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