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光線較暗,猛一看這張老照片,還誤以為畫面里的老伯在玩時髦,坐在航天飛機的駕駛艙內(nèi),面對復(fù)雜的線路與縱橫交錯的管道……當然,至于我輩有過上海老式里弄生活體驗的人士,一看便懂,此乃數(shù)家合用的廚房用水間,上海弄堂一景也。
老上海的住房,擁擠狹小幾乎全國聞名,所謂“七十二家房客”,就是采用藝術(shù)的夸張與濃縮,述說著那時期的上海人家,他們擠在一個門牌號內(nèi),共用一只水電表的尷尬生活。
前樓后樓亭子間,前后廂房灶披間,二層閣,三層閣,樓梯下頭馬桶間……這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纳虾J瘞扉T住房基本格局,有的還有曬臺和天井,有的則因住房緊缺又將曬臺天井也改建成房間,所以,一個門牌內(nèi)居住五六戶人家是不稀奇的,住七八戶和十幾戶人家的也是常有。因此,每天清早,在共用一個灶披間里,就顯得異常的擁擠和熱鬧!洗臉刷牙的,淘米洗菜的,洗衣拎水的,大家忙忙碌碌都湊在一二個水池前,碰著拎不清的大嫂,也許你正在刷牙或洗碗,她卻從你身后伸進一只“夜壺”來沖刷,實在讓你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那時的上海人家,先是幾家共用一只大水表,每戶人家的用水按實際人頭分攤,每月抄表后的計算也煩得要命,一門中總要選一位有資歷有文化而又是熱心公正的人,否則難以勝任。但即便如此,遇上計較的人家,用多用少還是鬧出矛盾,比如,張家時常來客人,李家老是汏被頭,雖然人數(shù)相等,但用水量卻大有差別。在那個水電費都要精確計算到小數(shù)點后三位(一分一厘)的年代,你多用的水卻讓我來承擔,實在是心疼得受不了,可謂是“點點滴滴在心頭”?。 獮榇?,為了避免矛盾,大家在大水表之下,又紛紛裝上了各自的小水表,于是,你就會看到如老照片上的景象——一二只水池之上,水表龍頭林立,曲曲彎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像蛛網(wǎng)一樣密布,并且四通八達。
我曾經(jīng)住過的弄堂,也是如此的景象。記得有一次朋友來訪,偶爾要用一下水,走到水池旁幾乎犯暈,看到那么多錯縱交雜的水龍頭,簡直不知所措,他不知道究竟該擰哪個好?此時,如果鄰里關(guān)系相處和睦,還不打緊,旁邊的人會說,隨便用哪只都無妨;如果恰好遇上往昔就有過糾紛的“冤家”,他也會在一邊冷眼旁觀,一旦你放錯了水,用到他的龍頭上,那好,一頂“偷水”或“揩油”的“惡名”就給你戴上了……
當然,那都是二十年前的故事了,在那“視水如油”的年代,你看,為了防止別人“偷水”,還在水龍頭上裝個鐵皮罐鎖上,如今,這樣的鏡頭可是一去不復(fù)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