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玉田縣針對“村多、村小、村官難選、村民難富”的實際,按照“規(guī)模聯大、實力聯強、班子聯優(yōu)、布局合理”的原則,先后在全縣推進了農村黨支部聯建和村委會聯建,將全縣750個建制村整合為420個,減少班子成員1 018名。聯建工作每年不僅給玉田農民減少了180萬元的經濟負擔,而且困擾農村干部多年的土地承包、電費收繳、計劃生育等幾大難題也相繼解決或緩解,還給該縣的新農村建設帶來生氣和活力。
聯建聯成了貼心人。農村兩委聯建的開展。實現了領導角色的轉換和村民融合范圍的擴大,而且由于聯建后的攜手共建,進一步加強了村民間的溝通,融洽了感情,在村民間的心理上也實現了“聯建”。吳馬邵村是由原吳莊子、馬莊子、邵莊子3個村聯建而成的新村。2006年8月10日突降暴雨,1個小時降雨量就超過了300毫米,致使該村農田大面積積水。新上任的聯村書記蘇國富不顧妻子的勸阻,凌晨4點多鐘就爬起來,蹚著齊腰深的水了解村里的受災情況?;貋砗螅⒓凑匍_兩委干部會,動員村民一起進行清淤、排水。若是以前,各村組織各村的,往往會因為排了你的卻淹了我的而引發(fā)矛盾糾紛。但聯建后的新村,男女老少冒著大雨一齊上陣,僅用2天時間就使150畝莊稼免遭滅頂之災,挽回直接經濟損失達10多萬元。事后,聯村黨員群眾高興地說:“兩委聯建不僅給我們聯來了好書記,還讓我們大伙‘聯’成了貼心人?!?/p>
聯建聯出了經濟效益。“聯建后,我由一個小村的村委會主任變成擁有2000多口人的聯村班子成員,雖然由主角變成了配角,但村民這樣信任我,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边@是楊家套鄉(xiāng)丁劉村村委會成員劉興忠的切身感受。該村的丁官屯村民小組有十幾戶農民經營著37個溫室大棚,由于缺少技術,工沒少搭,資沒少投,就是賺不了幾個錢,眼看著大棚就要荒廢。由于當時恰逢聯建,又是棚菜生長旺季,聯村出了名的“菜把式”劉興忠二話沒說,放下自家的農活,鉆進丁官屯村民小組的大棚里,挨家挨戶觀察、指導,一連十幾天與棚戶蹲在棚里噴藥、打杈、插架,又親自跑到縣里請來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授課,為鄉(xiāng)親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聯建聯通了百姓心氣?!氨娙耸安窕鹧娓摺?。農村兩委聯建的開展,不僅解決了弱村、小村在新農村建設中處理不了的諸多問題,還讓聯村百姓感受到了聯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陳家鋪村是由魏家鋪、毛家鋪等4個村聯建而成的,聯建前因村子實力大小不同雙方協(xié)議難以達成一致,魏家鋪到鄰村堿場的道路始終難以硬化,每到雨天,這條路就成了“沼澤地帶”。聯建后,新村領導班子從百姓最關心的事入手,利用聯支的協(xié)調、團結能力,充分挖掘人力、財力,先后投資24萬多元,修成了這條長達1.9千米的“聯心路”。如今,踏上這條平坦開闊的鄉(xiāng)村公路,很多百姓都會情不自禁地說:“還是聯建好啊,以前干部多,干不成事,現在干部少了,卻干了幾任干部都沒干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