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手術切除腋毛區(qū)是臨床上慣用的治療方法。此法雖可去除異味,但切口瘢痕對腋窩外形和功能帶來較為明顯的破壞。我科2004年6月~2006年5月應用小切口皮下搔刮術治療腋臭患者56例,很好地滿足了患者既去除異味,又保留腋窩外觀和功能的愿望?,F(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
56例施行該術式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3例;年齡9~63歲;有治療史者2例(激光1例,冷凍1例)。
2 護理方法
2.1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腋臭患者常有社交障礙和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醫(yī)護人員要尊重患者的隱私,耐心解釋腋臭的病因,介紹手術大致過程和預期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以及對手術效果不切實際的期待,使其能很好的配合手術。②術前準備:詢問患者健康狀況,如是否患有肝炎、糖尿病、凝血機制障礙,近期是否口服激素類或擴張血管類藥物。檢查腋部皮膚有無炎癥、結節(jié)或其他皮膚??;檢查血常規(guī)、凝血酶原時間。女性在月經(jīng)期不宜手術。皮膚準備,囑患者術前洗澡;剪短腋毛,殘留毛根約2.0mm,殘留毛根可輔助顯示大汗腺分布范圍,同時便于術中應用拔毛試驗判斷大汗腺搔刮破壞程度。并用記號筆畫出刮除范圍,碘酊固定。
2.2 術中護理:①體位:患者平臥位,雙上肢外展,充分暴露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巾;②麻醉藥配制:2%利多卡因20ml+0.1%腎上腺素0.5ml+生理鹽水300ml配置腫脹麻醉液。③方法:腋毛區(qū)腫脹麻醉,沿腋后線腋毛后緣中部作縱向切口,深達皮下,長約1.0cm,從小切口內(nèi)插入剪刀,在真皮下緊貼真皮作銳性分離,范圍包括全部腋毛區(qū)。以小刮匙在分離皮瓣真皮面作反復搔刮,將與真皮附著的脂肪組織連同皮內(nèi)毛囊、皮脂腺大部去除,直至皮膚表面成暗紅色,腋毛可被輕易拔除為度,用生理鹽水清洗脂肪殘渣,并在腋中線腋窩皺襞下方切口置引流管縫合切口,壓迫止血后在皮瓣適當位置另作小切口,放置引流管,從原切口引出,打包加壓包扎,外用彈力繃帶固定壓迫腋窩。
2.3 術后護理
2.3.1 加壓包扎:小切口皮下搔刮術治療腋臭,術中需將腋毛區(qū)皮膚分離搔刮成超薄皮瓣,影響皮瓣與創(chuàng)面的附著,妨礙分離皮膚的再血管化,因此,術后腋毛區(qū)要打包加壓包扎,避免死腔和血腫形成,同時放置引流管。外面再以彈性繃帶行肩關節(jié)“8”字包扎,使加壓包扎牢靠相貼,避免術后皮膚壞死。而采用透氣膠布封貼的優(yōu)點為加壓效果好,減輕打包線疼痛。
2.3.2 制動:術后上臂保持輕度外展,2周內(nèi)避免上臂上舉、外展和前后擺動,1個月內(nèi)避免肩關節(jié)的劇烈運動。
2.3.3 傷口護理:①調(diào)節(jié)好環(huán)境溫度以減少出汗;②若術區(qū)滲血較多,敷料包濕透,或術區(qū)明顯疼痛,應及時來院檢查;③術后2-3天拔除引流管,更換敷料包繼續(xù)加壓包扎。
2.3.4 一般護理:①口服抗生素5天以預防感染,必要時可口服止血藥及止痛藥;②術后7天拆除小切口縫合線。
3 結果和體會
3.1 結果:56例施行了該術式的患者中,51例創(chuàng)口10~14天愈合拆線,發(fā)生皮瓣下血腫創(chuàng)口延期愈合4例,雙側皮膚壞死經(jīng)植皮后愈合1例。
3.2 體會:與傳統(tǒng)的切除法、激光治療或冷凍治療相比,小切口皮下搔刮術療效確切,切口小且位置隱蔽,術后腋窩外觀得到最大程度保護,無明顯瘢痕,腋毛雖較術前稀疏,但毛發(fā)分布近乎平常,愈合快,符合微創(chuàng)手術要求。而良好的術前術后護理是獲得良好手術效果、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保證。
[收稿日期]2006-09-08 [修回日期]2006-11-23
編輯/何志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