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洗劑
組成:新鮮仙人掌500克。
用法:取新鮮仙人掌約500克,去刺,削去外層皮,切成條塊狀,加水煎煮,煎出液約2000毫升,趁熱熏蒸肛門部,待稍溫不燙皮膚后,坐入盆中浸浴15分鐘。每日2次,連用5日。
功效:清熱解毒,祛瘀消腫。
樸花外洗劑
組成:野菊花、紅花各20克,樸硝、明礬各15克。
用法:上藥煎煮(其中樸硝、明礬后下),至沸即可,去渣取液1000毫升盛盆中,先熏后坐浴20分鐘以上,藥渣可繼續(xù)煎用。每日1劑,1劑可熏洗2-3次。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中藥熏洗方
組成:大黃、蒲公英各20克,赤芍、當(dāng)歸、金銀花各15克。
用法:上藥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鐘,文火煎煮30分鐘,先熏后洗,每次30分鐘。每日2次,5日為1個(gè)療程。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祛瘀,消炎止痛。
消痔散
組成:皮硝40克,蛇床子40克,硼砂40克,水蛭20克,五倍子15克。
用法:將上藥用涼水3000毫升浸泡半小時(shí),沸后再用文火煎20分鐘。先熏后洗患處各15分鐘,每晚1次,洗后用滅菌紗布將局部擦干,臥床休息。3劑為1個(gè)療程,一般1~2個(gè)療程,治療期間保持大便通暢,禁辛辣飲食。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以上諸方主要用于風(fēng)傷腸絡(luò)、濕熱下注型痔瘡,其癥有肛門墜脹,甚則腫痛,痔核脫出,難以回納,大便下血,色澤鮮紅,肛門灼熱或有癢痛,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而以下諸方可治各型痔瘡。
痔炎散
組成:槐角60克,苦參90克,地榆90克,芒硝150克,冰片10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xì)末,過100目篩,用時(shí)加水煮成糊狀,外敷患處,局部敷料固定。每日2~3次,重者和6次。
功效:解毒消炎,消腫止痛。
坐浴散
組成:海螺蛸、枯礬各450克,冰片10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攪拌均勻分裝,每30克1袋。每次取1袋坐浴散放入1500—2000毫升開水中溶化后,患者坐浴在盆上,使熱氣熏蒸肛門,待水溫漸降后洗患處,再坐浸藥波中,直至水涼為止。每次熏洗10分鐘左右。每日1~2次。
功效:清熱燥濕,消腫止痛,收斂止血。
棗泥膏
組成:大棗20枚,乳香、沒藥各20克。
用法:將大棗、乳香、沒藥搗碎,直至成膏,且使3味藥完全融合成一體,備用。用時(shí)取藥適量做成餅狀,敷貼在外痔表面,再敷蓋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活血化瘀。
葛根消痔膏
組成:葛根250克。
用法:取葛根250克,烘干研末,取香油150克放鍋內(nèi)燒開,把葛根末放入燒開的香油中,攪拌冷卻成葛根消痔膏,裝入磨口瓶備用。用時(shí)將消痔膏適量做成餅狀,敷貼在痔核表面,覆蓋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收斂生肌,止痛止血。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