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無奈的開支,就是花錢買健康。這是很多人在失去健康后才得出的真諦。因此,我認為:與其在失去健康后花大價錢購買健康,不如在擁有健康時花一點小錢“預(yù)訂”健康。有位保健學(xué)家也曾說過:將1元錢用在預(yù)防疾病上,至少可以在治療疾病上省下10元錢。道理講得很透徹,你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照做呢?
我父母都已年近花甲,有個頭疼腦熱的,免不了上醫(yī)院尋醫(yī)問藥,而我自己身體也不大好,為了使一家人身體更健康,遠離藥物,減少醫(yī)藥費的支出,一支“家庭健隊”就應(yīng)運而生了。在這支“健隊”中,父親是“旗艦”,家里人走上健身路,是他帶的頭;母親是“航空母艦”,“遠洋”是她的拿手好戲,因為她上班路上比誰走得都遠;我呢,則是“巡洋艦”,經(jīng)常利用平時的閑暇時間在小區(qū)里和附近的街上快走健身,猶如“巡洋”一般。
“健隊”成立之初,三艘“主力艦”都不同程度的處在“拋錨漏水、動力不足”狀態(tài),可是,經(jīng)過數(shù)年拉練,如今“健隊”中每一艘“主力艦”的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原先揮之不去的醫(yī)藥費也逐漸減少。“家庭健隊”時而分頭單獨行動,時而編隊集體出發(fā),時而輕舟巧渡,放慢腳步,時而開足馬力,汗流浹背。那么,我家這支“家庭健隊”挑戰(zhàn)醫(yī)藥費的“秘訣”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一個“?!弊?。一位老同學(xué)在談到健身時頗有見解,大道理講了一籮筐,必要性談了一卡車,可當(dāng)我直話直說:“你這么注重健身,為什么最近又見發(fā)福了呢?”這位同學(xué)卻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還有一位朋友,獨有一套“私家健身經(jīng)”:“夏天蚊蠅飛,冬天雪花飄,春困秋又乏,不如睡一覺。”而我家“家庭健隊”的不二法門則是:不管外邊刮東西南北風(fēng),下雨下雪還是下冰雹,只要一到健身時間,就算客人登門拜訪也要往外走,健身時帶上手表,不到半個小時、1個小時的點上,就決不提前溜號?!敖£牎毙枰F的紀(jì)律,健身同樣需要雷打不動的時間表。
其次,是一個“巧”字。健身需得法,養(yǎng)生之道要知曉。剛吃完飯就去踢球,不得闌尾炎也要胃下垂;剛劇烈運動完就大口喝碳酸飲料,把肺“氣炸”可沒后悔藥吃。健身與養(yǎng)生,原是一棵樹上的兩根枝杈,要想把它們硬掰開,那健康大樹就要出問題甚至“解體”。有些人誤把健身與極限運動畫等號,動輒專挑些高難度、高風(fēng)險運動,別人爬山他蹦極,別人跳高他跳水,這已經(jīng)不是健身,而是自我摧殘。奉勸健身族一句:千萬別拿健身當(dāng)自虐,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最后,是一個“度”字。欲速則不達,做事需有度,好事做過了度反而會適得其反,健身亦是此理。有的人運動起來,簡直是在玩命,跳繩能把繩子抽斷,跑步能累得爬不起來。這樣的健身,非但不能把身體“健”上去,反而還會把高血壓、心臟病等病癥“健”出來。一般來說,鍛煉身體半小時至45分鐘是最佳時間,少于這個時間效果不明顯,超出這個時間則會產(chǎn)生“副作用”。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健身時間,就像選擇大小適合的鞋子一樣,既感受舒服,又有益健康。
一支訓(xùn)練有素、擅長打“硬仗”的“家庭健隊”,可以挑戰(zhàn)醫(yī)藥費,奪回健康“制高點”,目前我家的“健隊”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有興趣的“健友”們,不妨也來一試。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