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0日,上海美術館的“王康樂百歲畫展”正式開幕,當百歲畫家王康樂出現(xiàn)在臺上時,臺下頓時爆發(fā)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這是因為人們沒有料到,這位著名的百歲畫家與人們心目中的“百歲”相差甚遠,不僅看上去只有80歲左右,而且精神矍鑠,滿面紅光。是什么原因使他顯得如此年輕?筆者在拜訪了王康老之后,才探出一些他養(yǎng)生的端倪。
王康老認為:思想的活躍,生活的充實,是他得以長壽的一大原因。他常說:“人生只給我3天的時間,即昨天、今天和明天,過去的已成陳跡,未來的多屬奢望,只有今天的所作所為,才有現(xiàn)實意義。承繼昨天,把握今天,開拓明天,生命對我永遠充滿活力。王康老曾師從國畫大師黃賓虹、張大千等學習國畫,70歲時,他臨摹的黃賓虹山水畫幾可亂真,但他本著“不繼承無從創(chuàng)作,不創(chuàng)作無以自存”的精神,于上世紀90年代起變法創(chuàng)新,把黃賓虹的厚重和張大千的絢麗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濃墨重彩的風格,在畫壇中獨樹一幟,其創(chuàng)作精神在畫界被傳為美談。王康老說:“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去追求新的境界,才能有所作為。如果因為年事已高,整天無所事事,那么還談得上什么追求,衰老自然也就找上門來了?!?/p>
王康老說,長期繪畫也是他長壽的原因之一,他說,繪畫好比打太極拳,在整個繪畫過程中,不僅要運氣,還要運力,要把手上的功夫、筆上的功夫和眼睛的功夫都用在紙上,使自己用心情、用意志來作畫,達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這樣,血脈自然暢通。在他的書房里,有一張碩大的書桌,他常常站在書桌前,連續(xù)幾小時作畫,在他看來,站著繪畫也是一種鍛煉。為了提高畫的質(zhì)量,他在90多歲時,還登山涉水,外出寫生,甚至遠赴美國舉辦畫展 老人認為,這不僅是體能上的鍛煉,也是一種愉快的旅行
王康老的飲食以“有營養(yǎng)、易消化、不過量”為原則。他一生與煙酒無緣,進入晚年后,他的早餐是一杯牛奶、兩片面包,中午及晚上也以面包為主,再配上一菜(或兩菜)一湯,葷素搭配。王康老沒有挑食的習慣,除了辣椒,什么都吃。如果說他有什么特別愛吃的菜,那就是他夫人為他做的“奉化芋艿排骨湯”。老人的起居也很有規(guī)律,晚上9點以后,按時休息。早晨6點起床,起床后就用兩手小指沿鼻梁兩側(cè)由下往上的按摩,至額頭后左右分開,再從上往下用手掌按摩面部。老人認為,這樣可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減少面部皺紋。老人年至期頤,面部肌膚卻平滑異常,還透著紅光,這不能說與他堅持了幾十年如一日的按摩無關。老人還認為,人體新陳代謝的排泄物含有毒素,久留體內(nèi)必有害處。所以他從不憋便,尤其是小便,每隔三四小時,即使無便意也要去排1次。
在談話中,我們還了解到王康老的夫人黃茂蘭和王康老是同年同月出生,今年也跨入了期頤之齡。老人告訴我們,5年前,夫人因股骨骨折,臥病在床,又因耳背,有時就連說話也感困難,每當及此,王康老就默默地坐在她的身邊,相對無言中,老夫妻倆自然明白對方目光的含義。但在他們百歲生日的前一天,王康老卻破例說了一句話:“老伴啊,我們在一起活了100歲啊!”短短一句話語,道出了王康老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溫情??梢哉f,王康老和他夫人的高壽,也離不開他們的互敬互愛。曾有人戲言:王康老的長壽,有一半得益于他的夫人。而他夫人的長壽,也有一半得益于王康老,此兩者不可言相互抵消,只可謂相輔相成。此話傳到王康老耳里,老人頷首笑曰:此言并非虛矣。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