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媽媽眼中,如果你既是育兒專家(或者哪怕你從事的工作僅僅是和育兒沾點邊)又是一位母親,那簡直就太完美了,你的育兒生活也許會因為這種美妙的身份變得格外明亮!
作為《父母必讀》的編輯,我們每天在育兒這個精靈可愛的“壇子”里浸泡著,也捎帶著品嘗到了專家們生活的各種滋味。于是,我們想到了“原生態(tài)”地呈現(xiàn):母愛的馨香、尷尬的瞬間以及專家們內心深處的聲音……
在正文開始之前,首先要由衷地感謝4位專家的坦率和真誠!
專家介紹:
鐘燕:湖南省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所所長、湖南省醫(yī)學會兒童保健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主任醫(yī)師。兒子小晟15歲。
陳益: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女兒然然9歲
夏君:湖北省實驗幼兒園分園園長,兒子程順歌12歲
周燕: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學博士,女兒龍沛源4歲10個月
夏君“小教育家”犯了錯,我卻找不到合適的辦法懲罰他。”
可愛的“鷹架”理論 “糟糕”的《失敗家教啟示錄》
溫柔鏡頭:
由于工作關系,我有機會最直接地接觸到一些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并且有意識地在育兒過程中加以運用。
在兒子學習電子琴的過程中,他曾經因為掌握不好音樂節(jié)奏而產生了厭學情緒。我在征求了孩子意見的情況下,與老師商議停止練琴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我巧妙地運用了“鷹架”理論(又稱支架式教學,指學生在學習新的概念或技能時,通過提供足夠的支援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扮演輔助者的角色。
首先,我和兒子一起玩“對拍手”的游戲,引導他掌握4 拍子的節(jié)奏;接著,我試著拆掉部分“支架”,我來演唱,他來扮演“小指揮”;最后,拆掉全部“支架”,讓孩子充當小老師,指揮全家人合唱。一段時間過后,兒子主動要求彈琴,為“家庭文藝表演”伴奏。這時候的兒子不僅節(jié)奏感明顯增強了,還多了一份自信。
尷尬瞬間:
在家里,我時常會無疑中冒出幾個教育觀點,孩子耳聞目染,也能說出個十之八九。但有時候,這些話卻成了他的擋箭牌,比如要給孩子自由、要尊重孩子、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有一次因為一件事我打了他屁股,他轉身從書架上翻出一本書——《失敗家教啟示錄》,振振有詞地教育我:“打孩子是無能的表現(xiàn)!你以什么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什么方式對待周圍的人?!泵髅魇恰靶〗逃摇狈噶隋e,我卻找不到合適的辦法懲罰他!這樣的問題往往會困擾我,同時也會引發(fā)我更深層次的思考。
為這件事,我專門撰寫了一篇文章《論規(guī)則與自由》進行了探討??衫碚撋系年U述頭頭是道,實際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鐘燕“那一刻,我們彼此都很尷尬……”
醫(yī)學背景 “職業(yè)病”
溫柔鏡頭:
因為了解兒童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和生長發(fā)育的特點,在孩子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偏離正常指標或者生病的時候,我能夠非常理性地去對待。比如孩子感冒發(fā)熱時,因我了解發(fā)病的自然過程,在用藥方面,我會比較注意,而不會孩子的體溫一高,就用很多藥物在短期里將孩子的體溫降下來。在門診時,我也會經常對那些焦急的家長說,實際上發(fā)熱也是孩子機體與疾病作斗爭的一種表現(xiàn),一種防御機制,而不需要去強制的降溫。
尷尬瞬間:
盡管有專業(yè)知識做后盾,但在育兒方面仍然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令很多家長頭疼的性教育問題,對我來說也是個大難題。兒子現(xiàn)在已經15歲了,正值青春期。盡管我有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并且對我的患者進行性發(fā)育的檢查時,一般的孩子也能很好地配合,對孩子和家長能很好地進行指導。這一切,我都做得很坦然。但是,回到家里,當我跟兒子講,要給他檢查一下第二性征的發(fā)育情況時,兒子首先的表現(xiàn)就是躲閃、不配合,而且納悶地問我:“媽媽,你是不是有職業(yè)病呀?”那時候我們彼此都覺得很尷尬!平時,一些性教育的話題,我也覺得難以啟齒。身份變了,很多東西,包括心理和情感,也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
周燕 “感謝我所學到的知識,它讓我變得更加自信;感謝我的女兒,她讓我看到了一個小生命是如何成長的。”
成功入園 “刷牙事件”
溫柔鏡頭:
學習了心理學專業(yè),讓我變得更加自信了。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我不太容易焦慮,因為我知道很多問題是她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比如我女兒在出生的第一個月里,有時候半夜里吃完奶,她要玩上一兩個小時才肯睡覺。不過,我并沒有著急,因為我知道孩子剛生下來,神經系統(tǒng)還不夠成熟,睡眠規(guī)律還沒有建立起來,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
女兒1歲半就上幼兒園了。她剛入園時,我們都有過分離焦慮。但是我相信她很快就會適應的,而且我的這種自信也幫助孩子更快地度過了這段日子。
尷尬瞬間:
在女兒剛開始學會刷牙的時候,我特意從香港為她買回來某個國外品牌的兒童牙膏。本想有了這么好的物質準備,刷牙這件事就該順順當當?shù)剡M行下去。結果,女兒只堅持刷了2天就不配合了,怎么勸說都不行。最后我甚至動用了武力,把小屁股拍得紅紅的(現(xiàn)在想來實在慚愧)也沒有效果。第二天我又去超市給她買回一盒國產的兒童牙膏,想換換花樣,來誘惑她刷牙。沒想到,當晚女兒在聞了牙膏的氣味后,居然很高興地刷了起來,而且連續(xù)幾天都刷得很好。我覺得納悶,就自己試了試從香港買回來的兒童牙膏,哎呀,是辣辣的味道!難怪孩子不喜歡!
由于2歲的孩子無法表達自己拒絕刷牙的原因,結果被我們就給她定性為“不愛刷牙的孩子”,還因此受到嚴厲懲罰,可憐的孩子!
我有時在大街上看見父母與孩子對峙著,孩子哭得淚汪汪的,大人氣得轉身就要走,我總是在想,可能真是因為孩子的心思我們常常沒有理解,所以才會有這么多哭泣的孩子吧……
陳益 “我越來越讓我的專業(yè)滋養(yǎng)我,然后把“專家”的帽子扔在門外,回家就做一個媽媽,一個妻子?!?/p>
專家好做 媽媽難當
溫柔鏡頭:
我一直很感謝我的專業(yè),她告訴我孩子是一個神奇的世界,要傾聽孩子、尊重孩子,鄭淵潔說:“有了孩子,就好像自己重新當了一回孩子?!蔽腋畠褐匦庐斄艘换睾⒆樱院⒆拥难劬Πl(fā)現(xiàn)世界的神奇和生活簡單的快樂。
有一天,我嘴里起了潰瘍,雖說不是什么毛病,可也像鞋子里進了沙子一樣不舒服,想起女兒常常潰瘍,想她肯定了解潰瘍的感覺,竟然指著潰瘍向女兒撒嬌般地說:“潰瘍,疼?!必M料女兒聽了馬上伸過手來輕輕地摸摸我患潰瘍的嘴角,那么溫柔,一邊摸,一邊輕輕地問:“這樣好點嗎?”“好多了?!?我說。真的。我覺得媽媽溫柔的手和溫柔的親吻常常是最好的藥,現(xiàn)在,我竟然也可以享用這樣的“藥”了!
還有一次大家聚在一起吃牛排,卻不知怎么的談到死亡的話題。我說:“我喜歡樹葬,把我的灰埋在我們常常去的水杉林就好了,我的灰還可以養(yǎng)養(yǎng)樹呢!”
女兒聽了說:“我把你的灰和爸爸的灰拌一拌,你們就在一起了?!蔽衣犃撕芨袆樱瑢λf:“好啊,那么等風吹樹葉搖動的時候,就是爸爸媽媽在對你說‘然然,你好嗎?’”另一個小朋友聽了,說,“那我們就埋在藤下面,這樣我們就都在一起了?!彼贿呎f一邊比劃藤條相互纏繞的樣子??粗⒆觽兛蓯鄣臉幼樱蚁?,和孩子一起連死都這么快樂地想好了,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
尷尬瞬間:
說實話,很久以來,被人稱為并認出是專家媽媽會讓我很焦慮,尤其是女兒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因為大家常常說:你是專家,你的孩子嘛……言下之意,應該“怎樣”、“怎樣”,“如何”、“如何”。當她不怎么樣、不如何如何的時候,我不但覺得臉上無光,而且還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有一次,我把我的焦慮講給我的大學同學聽,那個同學是一個非常平和、淡然的人,他聽了隨口說:“這有什么,你學兒童心理學,你女兒又沒學!”他的話點醒了我,女兒是“無辜”的,不能因為別人說我是專家,我就以“專家”自居,也要求女兒要像“專家的孩子”來證明專家的“專業(yè)”。對女兒來說,我是她的媽媽,我應該用我的專業(yè)更好地幫我理解她、幫助她成長,而不是反過來一味要求孩子以優(yōu)異的表現(xiàn)來證明我的“水準”。
在一次幼兒園的家長會上,我被老師拉了要介紹經驗,我記得我講了剛剛經歷的故事。那是一天晚上,我心里急著要準備第二天的校慶學術報告,一心盼著“臭家伙”趕緊上床睡覺,我好安心工作。而女兒是個精力特別旺盛的人,我好不容易盼著她忙完“睡前的程序”上了床,看見她居然還拿著一本圖畫書在看。我再也按捺不住,一把奪走書,嘴里連珠跑似的數(shù)落:這么晚了,還不睡,看什么看,明天看!女兒楞了一下,“哇”地大哭起來,哭得不可開交。這時,我的“專業(yè)”讓我反省,我太急了,太兇了,于是自己跑到衛(wèi)生間平靜一下,然后去哄她,她才哭哭啼啼地說我剛才答應她洗完澡可以看一會兒的。我明白了,我為了哄她趕緊洗澡睡覺,就隨口答應,答應了就忘了,唉……
這是我常常想起的事,當我的“專業(yè)”把我占據(jù)的時候,我這個做媽媽的就會敷衍孩子,就會發(fā)脾氣,就會忘記剛剛答應孩子的事。
麻辣訪談:
《父母必讀》:您認為,作為專家能更好地養(yǎng)育孩子嗎?
夏君:我想會的。作為育兒專家,不僅在教育學、心理學方面具備豐富的知識,懂得科學育兒的方法。而且因為工作的原因,會接觸到很多成功的案例,能經過整合,及時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陳益:其實也不一定。有時候我會想,專家好做,媽媽難當。做媽媽是多么細細碎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說別的,單說“以身作則”這一條就很難做到。女兒常常提醒我:“媽媽,紅燈!”“媽媽,不要躺著看書!”“媽媽,你電風扇又忘記關了!”我常常被她“管”,經常檢討。
《父母必讀》:對于您愛人和孩子來說,有一位專家在旁邊,是“天堂”還是“地獄”?
周燕:我想有專家在身邊對家人來說應該是件好事。因為專業(yè)知識使我在面對孩子的許多“狀況”時能夠泰然處之。例如,當孩子到了兩三歲進入第一反抗期后,經常會讓父母覺得頭疼,有時會大發(fā)雷霆,但我基本能夠做到理解和容忍,并且從容應對。這不僅對孩子的心理發(fā)育和成長很有好處,而且會使家庭氣氛更加和諧。
夏君:就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我老公和孩子。愛人還比較給面子,說“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兒子則毫不留情,直言不諱:是地獄。問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別人的媽媽只要孩子愛看書就感到心滿意足了,你卻規(guī)定我一定要看世界名著”;二是“如果整個暑假都要按我和媽媽一起制定的作息時間安排活動的話,我會變成機器人的?!?/p>
鐘燕:既有好處又有不便,因為作為專家,可以較好地處理孩子的一些問題,并且可以給家人、親戚、朋友給予專業(yè)的指導和保健,給他們帶來方便。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就相當于他們的家庭醫(yī)生,甚至有些根本不認識的人經人介紹也會找上門來。由于是求醫(yī),我也必須做到隨叫隨到。有時候,這會打亂我們家庭生活的節(jié)奏,甚至會帶來一些煩惱,諸如影響了家庭聚會、休息、娛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