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者 哈爾濱市鐵嶺小學 王 楠
評析者 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曲 欣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借助“看望外婆”的情境,通過學生觀察、合作交流,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能根據簡單路線圖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會描述從一地到另一地的具體路線。
2.在學習中滲透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教育。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練習題。
教學重、難點: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理解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并能準確完整地描述路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為同學們請來了一位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課件出示小紅帽的畫面。)
生:(興奮地喊出)小紅帽!
師:如果你也會唱這首歌,請你伸出手來跟老師一起唱好嗎?(播放歌曲動畫《小紅帽》,師生共同拍手唱歌。)
師:孩子們,小紅帽要和爸爸媽媽去看外婆,你們想一起去嗎?
生:想去!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和小紅帽一家人一同去看望外婆!請你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好嗎?(板書:看望外婆。)
【評析: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這一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同時滲透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教育,揭示課題?!?/p>
二、活動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路線圖,學會從中獲取信息。
師:在看望外婆的過程中,會用到一些關于方向的知識。同學們有信心和小紅帽一起解決問題嗎?(出示主題圖。)
生:有信心!
師:信心十足的同學們,請仔細觀察,說說你們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在圖中我看到從媽媽單位到鮮花店是20米,從鮮花店到外婆家是50米,從外婆家到小紅帽的學校是60米,從外婆家到水果店是50米,從水果店到爸爸單位是30米。
生:我還看到了指向北的方向標。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呀!那么,看到這個方向標,你能想到其他三個方向嗎?
生:我看到這個方向標,想到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看圖的時候,我們都是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找準方向的。請你在第一幅圖中找到方向標,像老師一樣寫出其他三個方向,再說一說。
【評析:復習舊知識為學生學習看簡單的路線圖做了知識與心理上的準備?!?/p>
2.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把意思表達清楚。
(1)鼓勵學生根據情境圖自己提問題。
師:(出示圖片)同學們看到了這幅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我想提的問題就是從小紅帽家到外婆家要怎么走啊?
生:我想糾正一下,這幅圖上沒畫小紅帽家,我覺得應該問從小紅帽的學校到外婆家怎么走!
師:你能認真看圖,又能傾聽同學發(fā)言,及時糾正,真是個細心的孩子!
生:我提的數學問題是爸爸媽媽和小紅帽一家三口人分別到外婆家,該怎么走?不過,那樣爸爸媽媽就要從自己的單位去,小紅帽要從學校走,他們三個人就不能一起去了。
生:我有辦法,爸爸媽媽和小紅帽可以到一個地方集合后一起去外婆家啊。既然是去看望外婆就要拿點禮物,到鮮花店集合吧,正好給外婆買些鮮花。
師:你真聰明,也很懂事。那么按照你的方法,我們還真要想一想這條路線該怎么走。
生:我覺得去水果店也行,給外婆買點水果吧!我的問題就是先去水果店再去外婆家的路該怎么走。
生:我還想問問今天爸爸媽媽誰去接小紅帽?爸爸或者媽媽從單位到小紅帽的學校怎么走?
師:啊,你想得真周到!老師替小紅帽謝謝你!
師:剛才大家都積極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老師覺得你們的想法都很有趣,而且我可以保證: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們的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吧!
【評析:沒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自主提問題,激發(fā)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p>
(2)教師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
師:小紅帽要去看望外婆,從學校出發(fā),向哪個方向,走多少米可以到外婆家?(板書:小紅帽從學校出發(fā),向____走____米到外婆家。)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這個問題,再想一想,然后試著看圖說一說。
生:小紅帽應該向西走60米可以到外婆家。
師:小紅帽從哪里出發(fā)去外婆家呀?我們要說清楚出發(fā)的地點,路線才不會錯,別人才能聽得明白,對嗎?請你再完整地說一說。
生:哦,應該是小紅帽從學校出發(fā),向西走60米可以到外婆家。
(師指名2個學生回答后,課件演示小紅帽的行走路線。板書:“西、60”,把空補全“向 西 走 60 米到外婆家”,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評析:通過具體的情境和預備活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已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在此處教給方法,既降低了難度,又訓練了學生使用完整清晰的數學語言回答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下一步自學,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信心?!?/p>
(3)分組學習。
師:機靈的孩子們,你們已經成功地將小紅帽送到了外婆家?,F在你還能根據這幅路線圖弄清楚爸爸媽媽該怎么到外婆家嗎?請你與小組同學說一說、指一指,再試著完成“填一填”。(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課堂練習題。)
爸爸媽媽分別從各自的單位出發(fā),爸爸向______走______米,再向______走______米到外婆家;媽媽向______走______米,再向______走______米到外婆家。
【評析:通過“說一說、指一指、填一填”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輕松地掌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自己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解決問題?!?/p>
(教師巡視,學生活動結束后,分別請出小組的代表,一人口頭匯報,一人指示屏幕上的路線圖,一人補充發(fā)言。)
(4)比較所走路程的遠近。
師:你知道爸爸媽媽和小紅帽到外婆家,誰走得最近、誰走得最遠嗎?為什么?
生:小紅帽走60米。我把媽媽走的米數加起來是20+50=70(米),所以媽媽從單位到外婆家走了70米;我把爸爸走的米數加起來是30+50=80(米),所以爸爸從單位到外婆家走了80米。最后用這三個數比較,80米最多,說明爸爸走得最遠;60米最少,說明小紅帽走得最近。
師:你的思路很清晰,表達得非常準確,語言也很簡練。我們大家都要向你學習!
(5)教師小結。
師:剛才我們幫助爸爸媽媽和小紅帽找到去外婆家的路線,都是先確定一個方向,再確定走的米數,才能到達要去的地方。
(6)深入提問。
師:小紅帽從外婆家出發(fā),走50米,都能走到哪兒?
生:小紅帽從外婆家出發(fā),向西走50米可以到鮮花店,向南走50米可以到水果店。
師:同學們把兩條路線都說清楚了,那么同樣走50米,到達的地方卻不同,為什么呢?
生:因為方向不同。我們必須知道方向和米數,才能確定路線。同樣走50米,到達的地方卻不同。
生:老師,我還發(fā)現要去買水果和鮮花,米數是一樣的。小紅帽的一家都到了外婆家以后,爸爸和媽媽再分別從外婆家出發(fā),向西、向南走50米去買鮮花和水果不就行了嗎?剛才我們要送給外婆的東西就都可以買到了!
師:??!你真能干!把我們課前的問題都解決了!那就讓小紅帽留下來給外婆講故事吧!
【評析:深入挖掘教材兩處“50米”這一信息要素,再次設疑,目的就是要突出重點,讓學生清晰地感知到看路線圖時,必須知道方向和米數才能確定位置。】
(7)鞏固新知。
師:爸爸媽媽和小紅帽在外婆家做了很多家務,小紅帽還講起了學校里有趣的事呢!外婆可高興了!現在他們要回去了。從外婆家出發(fā),他們怎么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單位和學校呢? 你能說出回去的路線嗎?請你在小組里說一說。你們在課前的問題,也可以和小組同學一起解決。
(通過學生敘述、指示返回路線,師小結:每個人來去走的米數是一樣的,但是出發(fā)點不同,所走的方向也就變了。)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師:過幾天就是外婆的生日了,小紅帽要請親友們來參加生日會,現在她要去文具店買些邀請卡片。請你觀察,老師把米數去掉了,你還能看懂嗎?(在黑板上出示圖片。)
生:我能看懂,這幅圖中雖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米數,但是有線段,每一段是10米,所以有幾段就是幾十米。
師:你說得真好!既然我們能看懂這幅圖,那就請你用標一標的方法幫助小紅帽找到文具店和公共汽車站,好嗎?
(學生在圖中標示,師再指名2人到黑板上演示匯報。)
(1)在學校東面60米的地方有一家文具店,請你用“—”標出文具店的位置。
(2)在學校西面30米的地方有一個公共汽車站,請你用“△”標出車站的位置。
【評析:通過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p>
師:小紅帽準備把外婆過生日的邀請卡片送給親友們,現在就要從家出發(fā)了,請你看看這幅圖。(出示課件:小紅帽送卡片路線圖。)
師:你從圖中看到了哪些信息?(學生匯報圖中信息,教師提醒注意:不能斜穿馬路。)
師:小紅帽要從家出發(fā),給圖中的每位親友送去卡片。先想一想她送卡片的路線,畫出來。請你在親友旁邊畫一面小旗,表示她回家的起點。再請你算一算:小紅帽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想想哪條路最近?可以在小組內說給同學聽一聽,和小組同學研究討論,過一會兒全班匯報交流,說說你的好方法。(學生活動,畫一畫、說一說;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學生匯報,教師小結。)
【評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不同學生的個性,本題答案不惟一,并且思路開放,能有效激起學生興趣,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懂得什么是最優(yōu)化的答案?!?/p>
四、課堂延伸
師:今天我們跟著小紅帽去看望了外婆,周末你們也去看看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吧,去為他們送去歡樂,好嗎?請你在出發(fā)前先選定方向,回來后記下你所走的路線,畫一幅路線圖并講給同學聽。
總評: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合理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改變教材呈現方式
教師在新課前播放并鼓勵學生一起唱歌曲《小紅帽》,一下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小紅帽去看望外婆這一有趣的故事情境,改變了教材的呈現方式,不僅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還巧妙地進行了尊敬老人的思想教育。
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深入思考
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層層設疑,深入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數學信息,教會學生有序思維,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去。例如,利用路線圖中的“兩個50米”引導學生發(fā)現只有米數還不能確定路線,必須在方向和米數都知道的前提下才能確定路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意識。
三、設計開放性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在小紅帽給親友送卡片的活動中,教師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小紅帽走的路線,比較走哪條路最近。通過這一有趣的游戲活動,進一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特別是開放性答案,有效激起學生興趣,拓展了他們思維的廣度,使其懂得什么是最優(yōu)化的答案。
四、教師較好地發(fā)揮了引導者的作用
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的引導,很好地扭轉了學生容易偏離課堂教學內容的傾向。比如,在新課前自主提問階段,學生說要到鮮花店集合,順便買點禮物。教師及時的引導使剛剛偏離軌道的問題被成功地“拉” 了回來,可見教師的教學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