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天津男孩劉某,由于沉迷于網絡游戲虛擬世界,模仿游戲中的場景而告別了現實世界:他站在海河外灘一棟24層高樓的樓頂上,雙臂平伸,雙腳交又成飛天姿勢,縱身躍起朝著東南方向的大?!帮w”去。在遺書中他寫道,他要去追尋網絡游戲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蘭德、復仇天神以及守望者……
數據顯示,中國未成年網民人數超過1600萬。“未成年人上網成癮問題越來越嚴重,應該引起社會、家庭、學校的足夠重視?!敝涑W癮專家陶宏開呼吁,全社會應該行動起來,救救上網成癮的孩子們,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6月24日下午,著名戒除網癮專家陶宏開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作現場講座并簽售新書。在六樓講座大廳記者看到,上百個座位座無虛席,連大廳后排都擠得滿滿當當。聽講者大部分是學生家長,還有部分中小學生。一位姓陸的家長神情沮喪地告訴記者,孩子今年剛上初一,上學期成績還十分優(yōu)秀,可自從迷上網絡游戲后,成績直線下降,他們想盡力、法讓他戒除網癮,可都無濟于事,聽說今天陶宏開教授在這里舉行關于如何戒除網癮的講座,特意從四平趕了過來。講座結束后,許多憂心忡忡的家長焦急地把陶教授團團圍住,針對自己的孩子的具體情況詳細咨詢。直到接下來著名影星袁立參加的以“周末公益,愛心行動”為主題的簽名售書活動結束,大廳門外的陶宏開教授還處于家長們的“包圍”之中。
最近記者走訪京城十幾家網吧,發(fā)現絕大多數網吧門口都張貼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布告,而且上網者均需出示身份證,并要詳細予以登記??陀^地說,北京等大中城市網吧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然而一些小城市的網吧管理并不容樂觀,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熟視無睹,不加任何限制。其實,不只是未成年的中小學生上網會成癮,很多大學生也存在上網成癮的問題,網癮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當然,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加強對青少年文明健康適度上網的教育引導。
網絡游戲——一只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記者調查采訪發(fā)現,青少年網絡成癮主要集中在網絡游戲上。在網吧上網的人群中約有70%的人在玩網絡游戲,而這些上網者上網時間都比較長,一般在3~5小時,而且玩網絡游戲者的上網頻率明顯高于其他上網者。
即使在管理比較嚴格的北京,也有漏洞和死角。在北京四環(huán)邊上的一家中型網吧,記者看到網吧里煙霧繚繞,大部分都是學生模樣的青少年,而且絕大多數都在玩著勁舞團、勁樂團、星際爭霸、魔獸世界、CS等網絡游戲,大廳門口的沙發(fā)旁橫七豎八地躺著幾個一臉倦容的青少年,據網吧里專門提供送飯服務的一名服務員說:“這幾個青年在這里連續(xù)上網已有一個多星期,吃住都在網吧里,我都納悶他們怎么那么大的癮呢?”
小劉是某大學2004屆金融專業(yè)畢業(yè)生,畢業(yè)后以考研為名欺騙家長,實際上每天到網吧去“上班”玩游戲,這種情況已持續(xù)兩年。
石家莊市高三學生小米(化名)是玩網絡游戲CS的高手,整個初中和高中就這樣“玩過去”。他說,上高三了,自己也想停下來,但做不到。小宋的父母聽說陶宏開教授到了本市,一早趕到賓館,小宋也被媽媽從課堂上拽了過來。
陶教授一個問題打動了小宋。玩游戲和人的—生哪個更重要?陶教授說,一款游戲最多流行幾年,而人的一生呢?現在你的父母可以養(yǎng)活你,能夠玩下去,如果突然有一天沒有了生活來源,靠什么吃飯?
陶教授分析說,人的一生有三種事情:一是必須做的,如吃飯、睡覺;二是不能做的,如違法亂紀;三是可做可不做的,比如上網玩游戲。如果一個人大量時間用在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用于必須做的事情的時間就會減少,他離成功就會越遠。
這場對話整整進行了3個小時,小宋最終決定“斷網”。他按照陶教授的要求,回家把電腦封好,把鍵盤拿回來交給陶教授。
看看你是不是網絡成癮者
“網絡成癮”(intemet addiction簡稱IA)、“網絡成癮癥”(intemetaddiction disorder,簡稱IAD)或“病態(tài)網絡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use,簡稱PIU),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
按照金伯利·揚的觀點,上網成癮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強,即上癮者要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才能獲得和以往一樣的滿足;(2)出現戒斷癥狀,如果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就會變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什么;(3)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長;(4)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而告終;(5)花費大量時間在與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新軟件、整理和編輯下載大量的文件等;(6)上網使其社交、學習、工作等社會功能受到嚴重影響(7)雖然能意識到上網帶來的嚴重問題,仍然繼續(xù)花大量時間上網。
2005年11月2日,中國青少年網絡協(xié)會在京發(fā)布《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這是我國首次正式發(fā)布的有關青少年網癮問題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網癮比例已經達到13.2%。另有13%的人存在網癮傾向。報告還得出了“四個有關”和“兩個無關”的結論,即中國青少年網癮問題與性別有關、與年齡有關、與職業(yè)有關、與網上活動內容有關,與所在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無關、與所在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無關。
報告同時顯示,初中生、失業(yè)或無固定職業(yè)者和職業(yè)高中生等群體網癮比例較高,其中初中生的網癮比例達到了23.2%。而在各年齡階段的網癮比例中,最高的是13~17歲的青少年人群,網癮比例達到了17.10%。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上網上癮的比例逐漸降低。調查還表明,網癮群體上網目的以玩網絡游戲為主。
我國中學生容易上網成癮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從主觀上來說,中學生的自制性和自律性較差,往往可能被網上光怪陸離且層出不窮的新游戲、新技術和新信息網住,而且認知能力有限,面對網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其誘惑。同時,中學時期也是人生中自我意識和叛逆心理最強烈的時期,網絡恰好給他們提供了這樣—個虛擬自由放縱的空間。從客觀上來說,目前我國中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也使得他們容易染上網癮。如,網吧缺少管制,身為獨生子女與父母以及同伴之間缺少感情交流,上網活動缺乏老師和家長的有效引導等等。
網癮是不是病?
目前,國內專家對于網癮的定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習慣說”,另一種觀點是“疾病說”。
“習慣說”以華中師范大學客座教授陶宏開為代表。陶宏開認為,上網成癮和毒癮、酒癮、煙癮是本質上不同的事,后幾種癮是通過物質的攝入改變了人體的生物、化學結構,因此采用藥物療法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而網癮既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種比較偏激的愛好,一種比較強烈的習慣。有的人下棋上癮,有的人看書上癮,并沒發(fā)生生理的變化。青少年上網成癮,只是行為習慣上出了偏差,并不需要藥物治療,只要適當地矯正,完全可以引導他們戒除網癮。
“疾病說”的代表者是國內率先開展網癮藥物治療的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網絡依賴治療中心主任陶然。陶然認為,網絡成癮不只是一種心理疾病,準確地說也是一種內分泌紊亂的精神類疾病?;加谢ヂ摼W成癮綜合癥的患者,與酒癮、毒癮、潔癖等患者一樣,其心理都是病態(tài)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心理障礙。因此,根除網癮,必須以藥物治療為基礎,通過心理治療,把錯誤的心理發(fā)育扭轉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陶宏開:孩子上網成癮不是病
陶宏開教授在《孩子都有向上的心》—書中說,孩子上網成癮不是病,一些機構和人士將網癮認為是一種病,視同為毒癮,主張用藥物治療,他對這種戒除網癮的辦法表示強烈懷疑。
陶宏開認為,絕大多數孩子上網成癮不是什么病,不是心理疾病,更不是生理疾病,只是一種比較強烈的習慣,是一種認識問題。但一些家長卻不這樣認為,動不動就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甚至看精神病醫(yī)生,結果花了很多錢,吃了很多藥,網癮卻沒戒掉。
現在一些機構將網癮視同為毒癮,用戒毒的方法戒除網癮。有一家戒毒研究中心主任說,網癮發(fā)作時也會出現與毒癮發(fā)作時相同的手抖、出汗、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等癥狀,而且提出了以“藥物干預加心理疏導”進行治療,所用藥物主要是注射莨菪類藥,抑制人腦皮層,使患者在睡眠、休息過程中恢復。
陶宏開對這種戒除網癮的辦法強烈地表示懷疑。上網成癮只是種入迷狀態(tài),上癮的東西有很多,并沒發(fā)生生理的變化,我們也從沒把這樣的事情當成疾病,更不需打針吃藥。
“我從來不認為孩子上網成癮可以吃藥吃好的。如果吃藥可以吃好,還需要老師嗎?”陶宏開說,心理的病是要用心藥來醫(yī)治,也就是心靈的溝通,希望家長一定要學會心靈溝通。
孩子上網成癮責任在家長
陶宏開認為,孩子上網成癮,主要是家長教育方法有問題。他們往往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精神、情感上的給予。這是教育的誤區(qū)。要使孩子脫癮,關鍵在家長。
首先家長要改變教育方式,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第一個任務往往是幫助他們,讓孩子開口叫爸爸媽媽;其次要注意言傳身教,孩子的毛病往往是受父母的影響,家長要在自己身上鏟除這些問題;另外,在物質上要嚴格控制孩子的欲望,多和孩子進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最后,教育不能是訓斥式的,家長要注意說話的方式、角度、場合、語氣,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關于教育方式的轉變心得,有一位家長總結得好:“原則的事寸步不讓,小事上寬容理解,多和孩子朋友一樣的交流。”總而言之,只要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家庭心理醫(yī)生,孩子脫癮就有希望了。
陶宏開一向認為,戒除青少年“網癮”的治本之方是打破應試教育體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皳?005年4月的一份網上統(tǒng)計,美國青少年上網成癮者的比例是6%,而我國是14%。為何差距這么大?我在美國生活多年,美國孩子的課余生活十分豐富,登山阿、野外生存啊、各種運動啊,可國內呢,某重點中學居然公開宣布‘誰踢球就開除誰’,因為球場是用來應付檢查的。”“現在‘網癮’的高發(fā)期就是高一、高二階段,其次是大一、大二階段。為什么?因為不少孩子的生活除了考試就是網絡游戲,中考、高考的壓力一消失,學生就自我放松了,不少家長承諾孩子,考上高中就給買電腦,讓他玩游戲?!?/p>
更令陶宏開憤怒的是,“本來成績不好、家庭背景不佳的孩子應該得到學校和社會更多的關愛,可國內很多學校卻反而歧視、排斥這樣的學生,對‘網癮’少年要么勒令退學,要么拒不接納。這是病態(tài)的社會現象!為什么這樣?主要是怕這些學生影響學校的升學率!”
陶然:網癮與網迷不一樣,網癮已經是一種病
而“疾病說”代表、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網絡依賴治療中心主任陶然則認為,網絡成癮不只是一種心理疾病,準確地說是一種內分泌紊亂的精神類疾病。陶然強調,網癮與網迷不一樣,網癮已經是一種病,必須要靠藥物來平衡神經系統(tǒng),而能靠說服教育的還只是“網迷”。對于“網迷”,中心一般給家長一些建議后,讓他們把孩子帶回。對于患有網癮甚至網癮綜合癥的孩子,中心才收留住院。陶然認為,父母與孩子溝通不當是網絡上癮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預防孩子網癮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多關心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此外,學校應該加強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合理引導青春期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同時加強教育,讓孩子認清網絡的作用,把網絡當成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玩具。同時他也提醒大家,孩子玩游戲不要超過2個小時,超過4個小時就會產生依賴。
陶然指出,網癮會給青少年帶來很多危害,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造成人格異化。
二是失學失業(yè)。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大多輟學,很多已經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因此拋棄了工作。
三是浪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四是造成視力下降、智商下降等癥狀,很多人甚至有脊柱彎曲、“鍵盤肘”等生理性病變。
五是導致家庭破裂。
陶然教授說,要想做好預防工作,家長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沒有錯誤的孩子,只有錯誤的家長。教育孩子要從“自我教育”做起,要學會和孩子平等交流、互相尊重,不要居高臨下、獨斷專行。其次,家長也要多學習信息網絡知識,做孩子健康上網的引導者。此外,還要善于“抓大放小”,把握好孩子“大”的學習方向和人生目標,學會寬容并賞識他們“小”的失敗和不足。要學會贊美孩子,不要盯住孩子的缺點,把缺點放久。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衣新發(fā)說,據美國心理學會研究,大部分人會在上網的第一年成癮,日后逐漸消退。陶然也認為,對于癥狀最輕的網迷(一天上網4、5小時, —周上網次數達45天以上),用心理指導便可達到治療效果。不過,對于癥狀嚴重的青少年,藥物治療是十分必要的。陶然指出,患了網絡成癮癥,人就進入病態(tài),常伴有抑郁、焦慮、社交恐懼和強迫癥。這時就要進行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引導為輔的治療。
陶然說,我們不能因為有些青少年上網成癮就否定網絡,因為網絡上有豐富的知識和資源,懂得利用網絡,對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育都有好處。
對父母來說,首先要教孩子科學合理地應用網絡資源,使之成為學習和事業(yè)的動力。孩子一旦有了網癮,就像得了病,需要治療和關懷,不能棄之不管。另外,家長要學會賞識孩子,還要告訴他,失敗不要緊,積累經驗最重要。
其次,有關部門應切實負起責任。陶然說,沉迷于網絡的孩子越來越多,社會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關部門應該嚴格執(zhí)行網吧管理標準,向孩子推廣綠色游戲。另外,學校要向孩子普及網絡知識,多進行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
多和孩子溝通很重要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北京市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理事宗春山指出,從類別上看,青少年上網成癮主要情況有四類:一是網絡交友,主要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缺乏交友平臺,而在網絡上的匿名交友又沒有現實生活中的緊張感。二是網上看小說,主因是成本低,比現實生活中看小說方便。三是網上玩游戲。四是瀏覽黃色網頁。
家庭在預防孩子上網成癮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宗主任表示,家長首先要提高網絡素養(yǎng),對網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告訴孩子如何正確使用計算機,如何規(guī)避網絡中的消極信息等?!熬拖窨葱≌f一樣,在給孩子看之前,家長應該先看?!奔议L要讓孩子明白,電腦不過是一種工具,“上網沒有錯,沉溺不應該”。
其次,加強對孩子使用網絡的管理。很多家長疏忽大意,最初以為計算機是學習的工具,而忽視了它的負作用。國外有—個好的做法是,不在孩子的臥室里安裝計算機。在孩子上網的時間方面,也要有一個控制。至于具體時間長短,宗主任認為,要根據不同情況來定,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
“在預防孩子上網成癮問題上,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問題。”宗主任表示,從很多上癮少年身上分析來看,其家庭都存在溝通障礙。父母經常將一些外在壓力,如夫妻之間關系緊張、教育孩子能力不足等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使得孩子選擇依賴網絡。因此,家長需要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與孩子進行良性的溝通?!拔覀儸F在的教育其實是‘種淘汰教育,一些青少年可能努力過,但成績不住,學業(yè)壓力會讓他們通過網絡尋找另外一種興奮。如果家長一味指責,而不注意理性溝通,可能會讓孩子走向一個極端?!弊谥魅瓮瑫r指出,一些家庭里,家長無意中帶有溺愛,使得孩子不能承受壓力和責任,進而失去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造成孩子選擇逃避,這也是一部分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原因。
在預防孩子上網成癮方面,家長要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增強責任感。在教育引導方面,還要注意教育時機、說話語氣、切入角度。
“社會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宗主任指出,比如要加強對網絡的管理、加快網絡立法,遏制在網上傳播黃色信息等不良行為。”
網絡就像行駛在浩瀚海洋中的一艘木船,如果掌舵者把握適度,木船就能順利朝目標前進,如果掌舵者操作失當,就可能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