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是新加坡國慶節(jié)。我們8月下旬抵達新加坡的時候,到處都還能看到新加坡國旗懸掛在這個國家的各個地方。新加坡感覺上像是一個大城市。初到新加坡的第一個星期,我們都在忙采購,希望能把租住的房子布置成家的樣子,同時,我們也借此熟悉周邊的環(huán)境……
接下來,非常緊迫的任務就是要給4歲的兒子找一個幼兒園。印象中,新加坡是個教育非常發(fā)達的國家,所以一開始,我不覺得這會是一個問題。我首先考慮住家附近的幼兒園??墒牵趺粗牢壹抑車加行┦裁从變簣@呢?我打算跟小區(qū)門衛(wèi)打聽一下。誰知,幾個保安都很年輕,除了知道每天早上會有不同幼兒園的校車來接小區(qū)里的孩子們?nèi)ヒ恍﹪H學校外,別的一無所知。因此我打算在下午五六點鐘時到附近的兒童玩樂的地方去跟小朋友的父母、保姆等了解一下。事實證明這是個好主意。
在新加坡被稱為HDB的政府組屋,很像國內(nèi)60年代蓋的大樓房,每個單元同一樓層的住家共用一條長長的臨街走廊,不過一樓通常都是架空的,作為公共活動場所,可以使行人免受日曬雨淋。而且,每幢大樓都安裝了電梯,幾幢大樓之間,一定有兩三個活動場所,安排有籃球場啊,滑梯搖椅之類的玩樂設施啊。下午5點以后,因為日照不再強烈,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那里玩。我打聽到就在附近的XX號樓和XXX號樓的一樓,有兩家規(guī)模很大的幼兒園,當?shù)厝朔Q之為“CHILD CARE CENTER”,可翻譯成“托兒所”。
第二天早上,我就興沖沖地找過去,來到了第一家。這是一家慈善機構(gòu)開辦的非贏利性托兒所,招收18個月-6周歲的兒童。它大概占據(jù)了組屋一樓的一個單元,約摸150平方米的面積。我很滿意這里老師的態(tài)度,微笑、謙恭、溫和、有禮。但是,我很驚異地注意到,在這個熱帶國家,活動室里居然沒有空調(diào),只有在墻角的天花板上,安裝了很大的搖頭風扇。還有,當我提出“孩子們在哪里午睡”時,老師說,就在上課的地方,把桌子和椅子挪到一邊,孩子們拿著老師發(fā)給的一人一個形似練瑜伽的墊子,就睡在地板上了。我心里不太滿意,不過,我也同樣溫和有禮地微笑著告別了園長,寄希望于下一家。
第二家,也同樣在組屋的一樓,墻壁上粉刷著充滿童趣的圖畫,遠遠就能看出那是一家幼兒園。這一家,面積要稍大一些,估摸有250平方米的樣子,是社區(qū)基督教會開辦的。進大門后第一間是辦公室,緊挨著的是報到處,每天早上家長把孩子帶到這里,就止步了。再里邊是開放的大空間,用教具和矮柜子隔出不同的區(qū)域,年齡不同的孩子就在不同的區(qū)域活動。依然沒有空調(diào),只有風扇;依然沒有小床,只有睡地板的墊子。
這兩家幼兒園,都是全日制班每月收費450新元左右,如果是新加坡公民或者綠卡持有者,能享受減免部分學費。如果母親工作,還能享受特別的學費補助,所以當?shù)厝丝赡苤灰Ц?50-200新元/月的學費就可以了。而且,這個學費是包含了“兩餐一點”的,父母只要為孩子解決晚餐就行。在園時間的安排也很人性化,平時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周六半天,到下午2點。對于學費和在園時間的安排我是滿意的,但是我覺得教學環(huán)境有點太簡陋了,我決定再多看幾家。
當天晚上,我打開黃頁號本,把在“學前教育”欄目下做廣告的幼兒園(或者托兒所)全部篩選了一遍。我想,有實力做廣告的,至少是規(guī)模比較大的幼兒園吧。根據(jù)廣告中列出的地址,我一個一個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去查詢,最后鎖定距離我家5公里以內(nèi)的6家幼兒園,其中有3所采用的是目前最流行的蒙臺梭利教學法。
次日早上,我一所一所打電話過去咨詢,有3所幼兒園很明確地告訴我,2006年招生已滿,沒有名額,要我等到11月,參加2007年的招生。推崇蒙氏教學法的3所中,只有一所答復我下午班的名額還有,如果我愿意,可以先安排我的孩子上下午班,到11月時,再盡量安排他到全天班。我跟他們約好了參觀幼兒園的時間。還有兩所,是國際學校的學前班,招收4-6歲的孩子,其中一所OFS采用的是英國學制;另一所ICS采用的是美國學制。因為學費較貴,學生基本上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高級管理人士的孩子,目前還有名額,并歡迎我去學校參觀。
根據(jù)電話的約定,我比約定時間早1個小時就出發(fā)了。第一天去的就是采用蒙臺梭利教學法的幼兒園。這是由新加坡致力于學前教育的人士投資的私立幼兒園。它由一幢兩層樓的別墅改建而成。門前的小花園里放置了小滑梯、搖擺馬等常規(guī)玩具。教師辦公室靠近大門,別墅一樓的客廳是接待處,放了很多鞋柜,每一個小格子上都寫著孩子的名字。孩子們進入教室都要脫鞋,把鞋子放在自己的格子里。我去的時候是周六,負責衛(wèi)生的老師正在拖地,空氣中有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原來一樓的廚房依然是廚房,有兩名阿姨負責為孩子們準備營養(yǎng)均衡的兩頓正餐,一頓下午茶。每周食譜張貼在接待處的墻上,每周輪換。因為怕螞蟻和蟑螂光顧孩子們光腳活動的室內(nèi)場所,所有學生用餐都是在室外——原別墅的后花園。一樓余下來的地方現(xiàn)在是托班的活動室,孩子較少,不到10人。二樓是3-7歲孩子的活動室,分四個班,每個班16人,2個老師,從面積上看稍顯局促,大部分孩子都是上午半天在園,吃了午飯就被接回家的。在園時間8:30-17:30,半天班的12:00放學。全日制的學費大約是1200新元/月,半天的學費大約是850新元/月。每個房間都有空調(diào),但是午睡依然是一人一個墊子,睡在地板上。
我對這所幼兒園還是比較滿意的,負責接待的老師也一直在向我介紹他們的教學理念,給我看孩子們的成長檔案,上面詳細記錄了每個孩子每一天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我很喜歡他們因人施教的教學理念,對于上課時間和學費也能夠接受,但是因為場地關系,上午班已經(jīng)滿員,負責招生的老師極力推薦我先讓孩子上下午班,等年底有名額了再進入全天班。我只能將這所幼兒園列入備選。
接下來的兩所國際學校,跟新加坡本地的幼兒園相比,當然“貴族氣”和“國際化”的程度高多了。從前臺接待到招生老師,從學生到家長,大都是金發(fā)碧眼,滿口英文。雖然,新加坡本地的幼兒園都是以英語作為教學的主要語言,但是教職員工基本上是華人、馬來人或者印度裔的新加坡人。而在國際學校,教職員工大都來自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如果希望孩子能學一口純正的英語,國際學校當然是不二之選。國際學校規(guī)模大,設施一流,從學前班到高中,各個年級各種課程均有開設,附帶有圖書館、電腦房、健身房、大禮堂、音樂教室以及室外的操場、游泳池等等,讓人看了恨不得立刻把孩子送進來。做家長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呢。
但是,國際學校安排的教學時間也是國際化的。上午8點半到下午3點,就連學前班也沒有午睡時間。一年還有各種假期,除了新加坡的國定假,還有基督教的假期,比如圣誕節(jié)和感恩節(jié),還有長達8個星期的暑假。對于有心在把兒子送進幼兒園后開始尋找工作的我來說,國際學校這么多的假期,這么早放學,真是讓我苦惱不已。而且相對而言,每個學期高達8000新元左右的學費,也顯得性價比太低了。
我最后決定再去看一家,這是中國人在新加坡辦的幼兒園,教育上倡導華語為主,英語為輔,對我們來說,也是換個思路,畢竟對兒子來說,學好英語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別忘了中文。從打電話開始聯(lián)系,我就覺得有一種親切感。來新加坡這些日子,第一次不需要說英語,耳機中傳來的是熟悉好聽的普通話。到了那里卻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所開設在寫字樓里面的幼兒園。三樓是面向成人進行普通話培訓的語言學校,四樓就是附屬的幼兒園。因為在寫字樓里,所以空調(diào)很冷。不過孩子們終于不需要在一個大空間里各自為政地游戲了,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教室,雖然小了點,不過對于16人一個班的編制來說,還過得去。睡覺在一個上舞蹈課的大教室里,依然睡在墊子上。到了這里,沒有在新加坡的感覺,只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國內(nèi)。孩子們活動的空間很小,沒有戶外操場,一切都是“螺螄殼里做道場”。我感覺兒子來這里,像是在周末或者暑假參加一個中文培訓班或者書法培訓班。
看了這么多幼兒園,居然沒有一家能讓我完全滿意。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跟著我去不同的幼兒園參觀、考察的兒子,也不止一次羨慕地對我說:媽媽,我也要上學!
你們說,我到底該選擇哪一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