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第15屆羽毛球世錦賽中國隊的精彩表現(xiàn)后,你是否對羽毛球運動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如果你覺得還是意猶未盡,不要緊,在了解中國羽毛球隊在世錦賽上的成長歷史之后,你或許就不會再計較他們的某一次失敗。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羽毛球隊和我們每個個體一樣,都在跌宕起伏中經(jīng)歷成長,在一次次的高潮與低谷之后實現(xiàn)進步。
——編者
由國際羽聯(lián)主辦的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單項比賽。此比賽開始于1977年,至1980年進行了兩屆。當時,國際羽聯(lián)錯誤地接納了臺灣羽毛球組織,并且在投票權(quán)、比賽用球及地點安排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現(xiàn)象,傷害了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許多國家的感情。于是,在1978年2月25日,這些國家在香港建立了一個新的世界性羽毛球組織——世界羽毛球聯(lián)合會。1981年初.臺灣同意將原來的羽毛球組織名稱改為中國臺北羽毛球協(xié)會;同時,國際羽協(xié)迫于形勢,表示愿意與世界羽協(xié)聯(lián)合。兩個羽聯(lián)經(jīng)過多次協(xié)商,在1981年5月26日正式宣布聯(lián)合,名稱仍叫國際羽毛球聯(lián)合會。中國從這一年成為國際羽聯(lián)的正式會員。
女子韓愛萍,李玲蔚掛帥,男子“牛皮糖”韓健出彩
第三屆羽毛球世界錦標賽是中國進入國際羽聯(lián)后首次參加世錦賽,這次比賽云集了世界羽壇所有名將。
這次世錦賽打破了丹麥、印尼獨占鰲頭的局面.由五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選手分享了五項冠軍。中國隊獲得了女子單打和雙打兩項冠軍,印尼選手獲得男子單打冠軍.丹麥選手奪得男子雙打冠軍,瑞典和英格蘭選手贏得混合雙打冠軍。而在瑞典馬爾默舉行的首屆錦標賽上,丹麥選手獲三項金牌,印尼選手則在第二屆世錦賽上奪得四項冠軍。
第四屆世錦賽在1985年舉行。繼趙劍華和韓愛萍在全英錦標賽上奪得男。女單打冠軍后,韓健在世錦賽上奪得男子單打冠軍,韓愛萍奪得女子單打冠軍.韓愛萍與李玲蔚合作奪得女子雙打冠軍。特別是韓健獨特的“牛皮糖”式的打法在與丹麥名將尼爾霍夫爭奪決賽權(quán)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尼爾霍夫身高體壯.臂長腿長,技術全面.但他心情容易急躁。牛皮糖打法的特點在于拉開來打,不著急進攻,以靈活的跑動在全場打“四方球”,僵持時間長時能達到四五十個來回,一直拖到對方“抓耳撓腮”、心煩意亂時再伺機出擊。韓健的取勝正是這一打法的功勞。
外電給中國的羽毛球健兒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中國是今年東西方國家中表現(xiàn)最好的國家,奪得最多的大獎,堪稱是世界羽毛球王國?!薄扒蛲踔粦C給中國的韓健,一‘韓愛萍與李玲蔚是目前世界上最佳羽毛球女將,兩人實力相當.都是羽壇皇后?!碑敃r,還有一種說法是:“過去是全世界對付印尼,現(xiàn)在是全世界對付中國?!比欢?,真正出現(xiàn)這樣局面事實上是在第五屆世錦賽上。
輝煌的“中國時代”,隱患后繼無人浮出
我國羽毛球健兒在第五屆羽毛球世錦賽上包攬了全部五枚金牌,這是自羽毛球成為世界性體育項目之后,從未有過的輝煌戰(zhàn)績,讓歷史上光焰燎人的英國、丹麥、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老牌羽毛球王國都相形見絀。
這次勝利是在我國1984年以后成長起來的男子選手剛剛接班,80年代初期崛起的女子選手即將交班的情況下取得的。在這次世錦賽上,女單我們依然占據(jù)絕對勢力,前四名皆是我國選手.男單四強是當時被稱為羽壇“四大天王”的中國的楊陽和趙劍華、丹麥的弗羅斯特、印尼的蘇吉亞托.可謂是一場真正的“天王之戰(zhàn)”。一心奪冠的弗羅斯特過得了趙劍華,卻輸給了楊陽.蘇吉亞托贏了熊國寶,卻輸給了楊陽。
特別要提到的是,一直被視為中國隊弱項的雙打,在第五屆世錦賽上大爆冷門,3項雙打冠軍都被收入囊中。男雙李永波,田秉毅拼搏三輪拿下對手;混雙王朋仁、史方靜以非種子身份拼殺6輪所向無敵,打敗一號種子南朝鮮隊選手,超過了過去壟斷此項半個世紀的歐洲選手和結(jié)束歐洲壟斷的南朝鮮選手。究其原因.中國隊以我為主.精神上沒有包袱,面對強手敢先下手為強是制勝的關鍵。
在兩年后的第六屆世錦賽上,中國拿到除了混雙之外的四項冠軍。很多人說,一個羽毛球的“中國時代”到來了。
然而.成績的背后,隱患也悄悄襲來,那就是后備人才斷檔。從第五屆世錦賽上來看,活躍在賽場上的中國運動員基本是人們熟悉的面孔,年紀更輕的運動員并沒有出現(xiàn)。而在第六屆世錦賽上,不論男單、女單都出現(xiàn)了年輕隊員基本功不扎實、技術不細膩、控球能力不強的問題。
“中國時代”過后,改革成為最強聲音
隨著1992年羽毛球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羽毛球越來越受到各國和地區(qū)的重視,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會遇到更嚴峻的形勢和更強的對手。
從1991年第七屆世錦賽開始的3屆世錦賽,中國隊都面臨被人趕著打的局面,“中國時代”的輝煌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群雄逐鹿、強國勢均力敵的時代。
在第七屆羽毛球世界錦標賽上,中國隊獲得男、女單打和女子雙打三枚金牌,而這三枚金牌都是依靠老隊員拿到的.前景不容樂觀。女單主教練陳福壽說:“以前我們以第五、第六單打人家的第一單打也能贏下來.現(xiàn)在除了唐九紅、黃華、周雷,很難找到能與一流選手抗衡的人物。”男單問題更多?!叭齽汀敝械男車鴮氁呀?jīng)掛拍,楊陽,趙劍華兩人也是“廉頗老矣”,傷病纏身。盡管強大的女雙依然無人能及,但男雙除了老將李永波、田秉毅發(fā)揮穩(wěn)定之外.其他人都是時強時弱。
在第八屆世錦賽上.中國隊不但被印尼隊奪走了保持8年之久的男單四連冠,唐九紅也在第三局以10比12惜敗,失掉冠軍。在這次世錦賽上,中國只保住了女雙冠軍一個陣地,是輸?shù)米顟K的一次。從這屆開始,“中國羽壇不改革不行”的聲音越喊越大。
表面來看.中國羽毛球進入九十年代后遭到一系列敗績是隊員打法落后、斗志不強、體力不濟等原因造成的,但管理體制落后其實才是更深層的原因。
中國羽壇體制從開始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已有幾十年,在六七十年代它是先進的,但隨著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和羽毛球進入奧運會大家庭的到來,過去業(yè)余開展羽毛球事業(yè)的印尼、韓國、馬來西亞等隊都走上了職業(yè)之路.而我國優(yōu)秀教練湯仙虎、韓健、楊陽等到南洋執(zhí)教.也多少帶走了我們先進的訓練方法,加上他們在國外吸收世界羽壇的先進經(jīng)驗,已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方法。這些都是中國隊最缺少的。
在第九屆世錦賽上,中國隊只拿到了女單一枚金牌,男單、男雙兩枚金牌都被印尼隊收入囊中,在女子項目上.中韓印三分天下,盡管中國隊獲得女單冠亞軍,但印尼的王蓮香和韓國的方銖賢仍有強大的競爭力。混雙則呈現(xiàn)了丹麥一枝獨秀的局面。
面對連續(xù)三屆世錦賽低迷的窘境,中國隊的隊內(nèi)隊外都喊出了改革的聲音,而改革的重點是通過完善球隊和球員的管理體制來加速新手的培養(yǎng)和戰(zhàn)術更新。
走出低谷,再現(xiàn)昨日輝煌
1993年9月,以李永波等一批有強烈事業(yè)心的中青年教練執(zhí)教的中國羽毛球隊建立了,自這支新隊伍建立之初開始,教練班子就把集體主義放在首位,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們打破單項組與組之間的區(qū)分,把女單和女雙組作為突破口。為了實現(xiàn)目標.男雙和男單組的主力都曾為女隊員當過陪練,甚至總教練孿永波也不時與當時女雙成績最佳的葛菲/顧俊進行實戰(zhàn)訓練。
面對多年的困難局面.中國隊不再墨守陳規(guī),他們在證實了過去的成功做法確實跟不上迅速發(fā)展的世界羽壇格局之后,在科學訓練上采取了很多新的方法。比如,他們把體能訓練放在首位。為了提高運動員對枯燥的體能訓練的熱情和興趣,隊里制定了爬山計劃,而且根據(jù)不同的時間選擇不同的山。再如,在北京的訓練館里進行無氧訓練,根據(jù)國際比賽慣例在不同的時間段內(nèi)進行訓練,并加強訓練之后對身體狀況的監(jiān)控。
改革不斷深入給中國羽毛球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在第十屆世錦賽上,中國隊勇奪女單、女雙、混雙三枚金牌,告別了“低谷”,“爬坡”時代,并且證明在女子為主導的項目上的異軍突起和后繼有人。特別是龔智超的奪冠,不單終結(jié)了“王蓮香時代”,更是更新了中國女子選手選材和培養(yǎng)的概念瘦長的身材和敏銳的攻擊不再是中國女子羽毛球的唯一特色,身體的柔韌性和球感的先天優(yōu)勢成為選材的又一指標。女雙的穩(wěn)步前進已不能成為人們話題的中心.混雙葛菲/劉永的異軍突起引來很多人的注意。有人說,如果把混雙崛起的“速成法”在男雙項目上實現(xiàn)“藥力”,中國隊的這條瘸腿也許就真有得治了。
中國隊重登羽壇霸主地位,是以印尼羽毛球的衰落為前提的,作為“羽毛球王國”,印尼隊盡管由小將西吉特/陳甲亮奪得了保全面子的男雙冠軍,但其他項目的差強人意已讓很多人看出了這支羽壇王牌之師的全方位落敗。直到1999年的第11屆世錦賽,印尼隊頹廢的勢頭更是一發(fā)不可收,一金沒拿黯然離開了世錦賽的舞臺。在這屆世錦賽上.中國隊獲得了男單。女雙兩枚金牌,但最讓人稱道的是男雙.當時還很年輕的張蔚/張軍獲得了男雙的第三名,給纖弱的中國男雙打了一針鎮(zhèn)定劑。
第12屆和第13屆世錦賽,中國隊都拿到了三枚金牌,盡管在前一屆失掉了男單、男雙,在后一屆丟掉了男雙、混雙,但中國隊已越來越表現(xiàn)出成熟的狀態(tài)。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后.中國羽毛球隊進行了隊伍的新老交替.僅僅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就可以在世錦賽上取得三金的佳績,難怪當時李永波敢說:“這是中國隊走向成熟的一個新的開始?!?/p>
一個成熟、有生命的隊伍要有新鮮血液的不斷涌入。從比賽來看.中國女隊新老更替完成得比較理想。女單、女雙都有一批小將逐漸成熟:龔睿那能在落后的情況下扳回取勝;張潔雯/魏軼力首次參加世錦賽就戰(zhàn)勝了韓國金牌組合羅景民/李敬元就是最好的證明。
至于男子項目,盡管在第12屆世錦賽上沒有穩(wěn)定發(fā)揮.但還有吉新鵬、夏煊澤、陳宏等老將在隊里起著傳、幫、帶的作用,并且,他們的運動壽命也比當年的孫俊、董炯要長。于是,兩年后的2003年.我們看到了夏煊澤首次以世錦賽冠軍的身份成為中國男隊的領軍人物。各有特點的林丹、鮑春來也很好地完成了男單的新老交替。男雙的整體提高,也是這兩年來中國隊最大的亮點。在第13屆世錦賽上,蔡贊/付海峰和桑洋/鄭波雙打進入四強是人們沒有想到的。
去年的第14屆世錦賽上,中國隊只獲得了女單、女雙兩枚金牌,是近幾屆世錦賽成績相對較差的一屆,這也不無雅典奧運會之后隊伍調(diào)整的原因。但可喜的是,張丹、謝中博、張亞雯、鄭韶婕等新面孔出現(xiàn)在了領獎臺上,這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羽毛球新生代的崛起。
面對2008年奧運周期的到來,面臨又一次新老交替的開始,中國羽毛球隊在一次次的起起落落中逐漸成熟。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羽毛球隊在歷史的長河中總在努力拼搏.盡管這拼搏中有挫折,也有淚水,但不管前方多么困難,前進的方向從未改變。
責編/王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