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運用相關(guān)分析法及個人訪談法對來源于高職院校三大類學生的歸因傾向、學校環(huán)境、興趣水平、焦慮水平、學習策略水平、動機水平、動機行為、自我效能愿水平分別與他們的自我雙能愿水平、興趣水平作了相關(guān)分析。
[關(guān)鍵詞] 自我效能,興趣水平,學習策略,相關(guān)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06)05-0392-05
1 論題的提出
現(xiàn)今高職院校學生基礎(chǔ)不夠扎實、自學能力較差、學習興趣較低落、學習不夠刻苦、厭學情緒較濃。即使是素質(zhì)稍好的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也不夠強,學習策略意識也不夠強,常常不能很好地監(jiān)控自己的行為,較缺乏學習毅力與恒心,自信心較差,學英語往往是心有余而持久力不夠。對于這類學生,如何更快更好地調(diào)動他們學英語的積極性以促進他們學業(yè)成就水平的提高已成為各高職院校外語專業(yè)的一大研究課題。
我國對外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只涉及諸如內(nèi)外在動機、學習策略、自我效能、興趣、歸因等少數(shù)動機結(jié)構(gòu)與學習成績的關(guān)系,偶爾也有涉及與學生自我監(jiān)控行為的關(guān)系研究或這些因素之間關(guān)系的研究,如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關(guān)系的研究。并且這些研究主要針對初、高中學生,只有少量針對大學生,而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有關(guān)這些因素的系統(tǒng)性實證研究少有人涉及。本文通過相關(guān)分析、方差分析對來源三大類不同學生的歸因傾向、自我效能、興趣水平、焦慮水平、學習策略水平、動機水平、學校課堂環(huán)境、動機行為分別與自我效能感水平、興趣水平作了分析,找出了它們之間關(guān)系程度,目的是能對高職學生自我效能感水平、興趣水平等因素的有效培養(yǎng)提供一點科學依據(jù),以達到對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動機行為因素的有效調(diào)節(jié),培養(yǎng)出他們較強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
2 研究過程
2.1研究被試
1)選擇研究對象標準。三類學生被試選擇參考標準:厭學的參考標準是學習時注意力不夠集中,主動性不強,不能持之以恒,學習興趣低落,學習行為懶散,學習紀律觀念不強,學習不刻苦,課外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很少,多數(shù)學習成績常常落后于班上其他同學(不及格或勉強及格),自卑心較強;樂學的參考標準是學習時注意力較集中,學習主動性強,能持之以恒學習,興趣高昂,學習勤奮,紀律觀念強,學習行為緊張有序,課外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很多,大多數(shù)成績上游,自信心強;次厭學參考標準是注意力時而集中,學習時而主動,難能持之以恒學習,學習時有興趣,有時還勤奮,紀律觀念時而強,學習行為時而緊張,時而松懈,多數(shù)學習成績中下游,自信心一般;
2)被試選擇對象。根據(jù)以上標準,從兩所高職院校709人的五年制大專一年級學生及高職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中精選出20名厭學者、20名樂學者、20名次厭學者(共60名)作為被試。其中五年制大專一年級學生中厭學者5名、樂學者5名、次厭學者5名(男6名,女9名);高職一年級學生中厭學者10名、樂學者10名、次厭學者10名(男8名,女22名);二年級學生中厭學者5名、樂學者5名、次厭學者5名(男5名,女10名)。隨后的個人訪談考慮到具體執(zhí)行的困難,只在筆者所教的某高職院校二年級學生中進行,涉及到各個層次共9人。
2.2研究材料
自變量測量工具:①學生自我效能問卷;②學習策略問卷;③興趣水平問卷;④焦慮水平問卷;⑤動機水平問卷;⑥歸因問卷;⑦學校環(huán)境問卷。上述問卷都參考了外國專家原始資料并結(jié)合中國高職生現(xiàn)狀進行預測后稍有修改,信度都在0.65以上,積分方法基本參照原始常模并結(jié)合中國高職生現(xiàn)狀略作改動。限于篇幅,這里略去具體情況。
至于本研究的因變量材料,本文將外語學習主動性得分與外語學習恒心及上學期期末考試專業(yè)科目(精讀與聽力)成績分類轉(zhuǎn)換成標準分后按1:1:1的比例加總即得。
根據(jù)本研究外語學習動機行為的定義,外語學習動機行為主要包括外語學習的主動性,外語學習的努力程度,以及外語學習的恒心等行為表現(xiàn)。本文結(jié)合三大類學生分類標準對三種標準某些因素進行量化,“外語學習的主動性”用記外語筆記頻率情況加預、復習頻率情況來體現(xiàn),“恒心”用出勤率加作業(yè)頻率情況來體現(xiàn),“努力程度”用上學期期末專業(yè)科目精讀加聽力成績來體現(xiàn),因為此成績較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因此,本文外語學習動機行為的表現(xiàn)可以具體量化為:(記外語筆記頻率情況+預復習頻率情況)+(出勤率+作業(yè)頻率情況)+(期末專業(yè)科目精讀+聽力成績)。每種表現(xiàn)以四個檔次打分,從“從不”(0分)、“有時”(3分)、“經(jīng)?!?5分)到“每次”(7分)。本文所涉及到的動機行為這個因變量運用進行了標準化的數(shù)據(jù)。
2.3研究程序
在期末考試后,即刻發(fā)放問卷,在講清楚測試目的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一種寬松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輕松個性化答題;將學生歸類后,將每個學生的具體細分按序號加總后,錄入電腦,建立變量數(shù)據(jù)庫;按電腦程序,逐項先作方差分析再作相關(guān)分析。
2.4研究結(jié)果與討論(見表1,表2)
表1的結(jié)果表明:從總體上看三大類學生在八大因素上的變異以樂學類最大,厭學類最小,次厭學類居中。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三大類學生在八大因素上的差異是不同的。自我效能F(2.59)=10.154、p=0.000,興趣水平F(2.59)=11.830、p=0.000,焦慮水平F(2.59)=10.154、p=0.000,動機行為F(2.59)=18.852、p=0.000,學習策略F(2.59)=6.507、p=0.003這五大因素差異顯著,而學校環(huán)境F(2.59)=1.152、p=0.323,歸因F(2.59)=1.420、p=0.250,動機水平F(2.59)=2.330、p=0.107這三大因素差異不顯著。
進一步的效應(yīng)檢驗發(fā)現(xiàn):次厭學類與樂學類相比在焦慮水平(t=3.865,p=0.000)、自我效能(t=2.863,p=0.007)、學習策略(t=23334,p=0.025)、興趣水平(t=2.253,p=0.030)、動機水平(t=2.074,p=0.045)上存在顯著差異;厭學類與樂學類相比在自我效能(t=4.283,p=0.000)、興趣水平(t=5.065,p=0.000)、焦慮水平(t=5.164,p=0.000)、動機行為(t=7.365,p=0.000)、學習策略(t=3.813,p=0.001)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次厭學與厭學相比只有興趣水平(t=2.505,p=0.017)、焦慮水平(t=2.077,p=0.045)、動機行為(t=2.406,p=0.023)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從表2可以看到三大類學生八大因素之間還表現(xiàn)出一定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并根據(jù)本研究對學生的了解可以對數(shù)據(jù)解釋如下:
1)對于厭學者而言,自我效能感與動機行為達到非常顯著的水平,與興趣水平、學習策略達到顯著的水平。厭學者的英語學習興趣低落,至今未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可以想見外語學習成就感不強,自信心不強,自我效能水平低。因此學習起來較慵散、不夠刻苦、不夠主動,課外花時間不多,自我監(jiān)控能力較差,時間管理意識較差。因而多數(shù)學生成績常常是不及格或勉強及格。然而厭學者的自我效能與學校環(huán)境存在不顯著的負相關(guān)(R=-0.088),與焦慮水平中相關(guān),與動機水平低相關(guān)。這也許可以這樣理解:厭學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低,因此學習起來行為較懶散,紀律較松懈,學習不夠努力,常常期望學??紙霏h(huán)境不要太緊張嚴肅,教學氣氛不要太熱烈,省了自己回答教師問題的麻煩。因為不知如何回答,他們希望教師講課速度慢,希望教師從頭到尾“滿堂灌”,不要教師引導自主學習,他們也不會自學,更不愛自己努力地去學。所以,低自我效能感的他們,是寄希望于課堂上不回答教師問題,考場環(huán)境不緊張嚴肅。另外,當前學校教學環(huán)境不好,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他們的自我效能。至于與焦慮水平中度相關(guān),也許可以理解為:他們的低自我效能感,已經(jīng)讓他們嘗夠了失敗的滋味,失敗于他們來說不是新鮮事,所以平時不愛努力的他們臨近考試,有些緊張,一旦考完,又完全放松。同時,平時課堂學英語,寫英語作業(yè)時,一也不緊張,因為他們不想發(fā)言回答問題,作業(yè)也是敷衍塞責,抄抄了事。至于叫到要說英語時,焦慮度很高,因為語音語調(diào)不夠標準,又說不出,可是又要面對外籍教師,只好說sorry,沮喪一會兒,幾次重復后就不再沮喪;再說一般教師也不愿意多花時間去關(guān)注成績較差學生,厭學者也了解教師這種心態(tài),但這些并不大影響他們想學好英語的需要。厭學者的自我效能與動機水平呈現(xiàn)低度相關(guān)。他們的低自我效能自然與動機水平相關(guān)不大。由于自我效能感水平低,英語興趣水平低,所以平時不愛主動有意識地收聽英語電臺(電視臺)節(jié)日,不愛閱讀英語報刊雜志,更不用說有意識去弄懂與英語表達有關(guān)的文化內(nèi)涵,他們學英語只是為了通過學校課程考試,拿畢業(yè)證或獲得職業(yè)資格證書,至多找一高薪金工作。
厭學者的英語興趣水平與焦慮水平達到非常顯著的相關(guān),與學校環(huán)境達到顯著水平的相關(guān)。因為興趣水平低,所以平時上課不怕教師提問,作業(yè)可以不交,輪到說英語時也可以偶然讓自己尷尬一回,一點也不緊張,低興趣水平預示低焦慮水平。同樣,低焦慮水平預示低興趣水平。厭學者興趣水平與學校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相關(guān)顯著,可能因為厭學類學生低興趣水平深刻地影響了對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習環(huán)境的認可度,但對動機行為產(chǎn)生了相對于其他兩類學生較大的影響,而興趣對動機行為的預示作用最大。厭學學生的興趣水平與歸因存在負相關(guān),那是對英語興趣不大的厭學類學生,歸因相對較傾向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如教師的教學水平,題目的難度和偶然的運氣。與學習策略、動機水平、動機行為存在低度或中度相關(guān),可以解釋。對英語興趣水平不大的厭學類學生,由于其動機水平不太高,學習主動性不會很強,較少考慮學習方法的交流與靈活運用,學習也是不會狠下工夫的。
隨后針對高職生的個體訪談基本證實了筆者的推測,就是有些地方有些偏差。如有個程度較好的厭學學生期望學??紙霏h(huán)境要緊張嚴肅點,教學氣氛熱烈點,并希望多回答教師的問題。同時,他們還希望教師講課速度稍快點,不希望老師從頭到尾“滿堂灌”,希望教師多教他們自主學習辦法,他們不太會自學,也不夠努力地去學。但這只是極少數(shù)同學的看法。對結(jié)論的正確性影響不大:
2)對于次厭學類學生而言,自我效能感水平在三大類學生中居中,與學習策略的運用達到非常顯著的相關(guān),與動機行為達到顯著的相關(guān),與學校環(huán)境歸因呈現(xiàn)低等程度的負相關(guān),與興趣水平呈現(xiàn)r=0.290的相關(guān),與焦慮水平、動機水平呈現(xiàn)低相關(guān),可以解釋如下:
次厭學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M±SD=42.95±5.568)。對自己能學好英語的能力自信一般,更希望通過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去盡快學好外語,以趕上好的同學提高自己的成就感。由于次厭學者對自己的能力不是十分有把握,因此十分希望以勤補拙,彌補自己的基礎(chǔ)的不足。他們屬于學習還算較勤奮的一群學生。次厭學學生的歸因相對稍傾內(nèi),考試失敗較多歸因于自己不夠努力,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學習方法不好。長此以往,越往自己身上推責任,越產(chǎn)生習得無助感,信心越來越差,自我效能感越偏低。自我效能感中等的次厭學類學生對學校教學大環(huán)境的認可度不高(45.20±8.75)<厭學類(47.05±9.208),跟厭學類學生相比有基本相同的心態(tài)。由于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課堂上教學氣氛越活躍,越害怕被老師提問,考場環(huán)境越嚴肅,產(chǎn)生的學習無能感就越強。但是兩者相關(guān)程度很低。中等自我效能水平的次厭學類學生,由于學習稍較勤奮,基礎(chǔ)也還稍一般,加之對學習方法的運用較厭學者稍講究,最主要的是他們與厭學類相比有稍強提高自己英語水平的愿望,因此有時考試也能考上較好的成績。他們有時似乎感覺到了自己的成就感,因此興趣會有些上升。興趣上升了,成績也就稍好了,自我效能感也會隨之有些提高。次厭學類學生較高焦慮水平影響著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發(fā)揮。因為焦慮水平只有適中才能促進作業(yè)水平的提高,進而增強自我效能感,較高或較低水平的焦慮,只會阻礙學業(yè)成就水平的提高。因此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我效能。
次厭學類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水平在三類學生中居中(7.20±2.840),與努力程度和學習策略達到低中等相關(guān)(r1=0.290,r2=0.248)。反映出次厭學類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方法的獲得與靈活運用。同時,他們的興趣水平與焦慮水平(r=-0.268),動機水平(r=-0.216),及歸因(r=-0.132)產(chǎn)生了低程度的負相關(guān)?;蛟S可以這樣理解。中等興趣水平的次厭學類學生,是情感敏感類群體。隨著自己參與學習程度的加深,學習興趣有所提高,但功課的加深引起了他們的焦慮感的增加。越想提高自己對英語語言及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付出的努力越多,而努力的增加不會帶來學業(yè)成就的明顯提高,因此興趣下降,成就感下降。反過來,次厭學類學生的興趣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努力程度,他們無暇顧及對英語語言及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只顧考試成績,畢業(yè)證書,職業(yè)資格證書。同時,即使有時努力也無法明顯地感覺到學業(yè)成就的提高和恒心的改善。學校環(huán)境的認可度不高的次厭學類學生對學校教學環(huán)境的好壞似乎感覺不到它的影響,他們只相信自己的那些努力,然而又產(chǎn)生足夠多的挫敗感,所以教學環(huán)境的好壞無法明顯影響著他們的中度興趣水平。
隨后針對高職生的個體訪談基本證實了筆者的推測,就是有些地方有些偏差。如有個程度較差的次厭學學生考試失敗較多歸因于教師不夠努力,學校學習氣氛不夠濃,教師教學方法不夠好??荚囯y能考上較好的成績,他們有時似乎感覺不到了自己的成就感,因此興趣會難有上升的感覺。因此,自我效能感也難能提高。但這只是極少數(shù)同學的看法,對結(jié)論的正確性影響不大;
3)在三類學生中自我效能(48.35±6.335)相對而言較高的樂學類學生,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較好地影響了他們的動機行為(r=0.432)達到顯著性水平。自我效能感較強,對外語學習能力較自信,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r=0.209)。興趣對學業(yè)成就較高的預測效應(yīng)讓他們有了較高的動機水平ir=0.292),他們有可能想方設(shè)法較好地監(jiān)控自己的行為,采取鉆研性、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因此,樂學類學生的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存在r=0.367的中偏高相關(guān)。自我效能感相對較高的樂學類學生的學習焦慮水平也適中,因為他們并不十分擔心學業(yè)成就水平的提高,但他們知道成功需要付出努力,所以相關(guān)(r=0.180)不十分明顯。較高效能感的樂學類學生歸因(85.5±11.523)相對而言較傾向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等),這是一種驕傲的心態(tài)。自以為自己有些聰明,只要作較少的努力,就能獲得較多的成就,考得不好是教師教學水平不高,為自己找借口。這類學生有點這樣的歸因心理(r=-0.039)令人擔憂。教學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自我效能感(r=-0.195)。他們并不完全否認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42.704±9.476),但他們似乎感覺到了學校環(huán)境的不理想,自己效能感反而有增加的沖動:教師的教學水平就是低,要學好還得靠自己。學校的考試環(huán)境就這樣不夠嚴肅,要學好還要靠自己平時多努力。他們似乎無可奈何,只有多靠自己。這可能因為當前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普遍較差,而且參差不齊,且換動頻繁,破壞了他們的興趣。什么都靠不著,只好信賴自己的尚可的自學能力。
樂學類學生的學習興趣水平偏高(48.35±6.335),與動機水平存在中度相關(guān)(r=0.347)?;蛟S可以這樣解釋:學習興趣的提高,促使學生成就水平的提高,學業(yè)成就水平的提高,信心有了增加,能使他們更勇敢地面對困難,去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任務(wù)。興趣的提高會讓學生主動地多花時間去主動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報刊,與別人用英語交流,有意識去弄懂與英語表達方式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動機水平也就提高了。興趣水平的提高,讓學生產(chǎn)生了相對足夠的成就感。面對學習,學生的焦慮感自然不會過強,較為適中,所以樂學類學生的興趣水平與焦慮水平呈中度偏低相關(guān)(r=0.256)。樂學類學生的興趣水平與動機行為低度相關(guān),也許是因為樂學類學生的興趣水平并不能影響學習主動性、學習持續(xù)性。他們感覺自己學業(yè)成就的提高是靠打拼出來,而不僅僅靠的是興趣。
樂學類的興趣水平與歸因存在中等程度的負相關(guān)r=-0.429,與學校環(huán)境存在r=-0.164的負相關(guān),與學習策略存在r=-0.007的負相關(guān),也許可以這樣解釋:興趣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高。但較高效能感水平的樂學類學生歸因傾向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道理與厭學類學生相同。教學環(huán)境的不如人讓興趣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失望了,他們只有在自己的拼搏中找到學習的快樂。由于現(xiàn)今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且換動較頻繁,他們只有沉浸在自己的王國里去尋找學習的樂趣。憑興趣和拿文憑的干勁去學習外語的樂學類高職生對學習方法的獲取與運用也許思考不多,或許是因為自己覺得學習方法還好,或許是因為他們不指望從學校獲得學習方法,只靠自己去提高學習興趣。這種對學校環(huán)境失望的心態(tài)令人擔憂。急需改善學校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的興趣之火燒得更旺。
隨后針對高職生的個體訪談基本證實了筆者的推測,就是有些地方有些偏差。如有個程度較差的樂學學生似乎感覺不到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他們會偶爾收聽英語廣播、看點英語報刊,但與別人用英語交流的愿望不算太強,也不太會去有意識去弄懂與英語表達方式的文化內(nèi)涵等,當然這只是極少數(shù)同學的看法,對結(jié)論的正確性影響不大。
上述隨后個人訪談的具體會話情況,限于篇幅,這里不作具體陳述,筆者將另文轉(zhuǎn)述。
3 結(jié)論
1)三類不同學生歸因傾向、學校環(huán)境、興趣水平、焦慮水平、學習策略水平、動機水平、動機行為、自我效能感之間兩兩相關(guān):
2)對厭學者而言,自我效能與興趣水平、學習策略、動機行為達到顯著或非常顯著的相關(guān),與學校環(huán)境存在不顯著的負相關(guān),與焦慮水平中相關(guān),與動機水平低相關(guān):興趣水平與焦慮水平、自我效能達到非常顯著的相關(guān),與學校環(huán)境達到顯著相關(guān),與歸因存在負相關(guān),與學習策略、動機水平動機行為存在低度或中度相關(guān);
3)對次厭學者而言,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的運用達到非常顯著的相關(guān),與動機行為達到顯著相關(guān),與學校環(huán)境,歸因方式呈現(xiàn)低等程度的負相關(guān),與興趣水平呈現(xiàn)中低度相關(guān),與焦慮水平、動機水平低相關(guān);他們的興趣水平與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以及動機行為達到中低度相關(guān),與焦慮水平、動機水平、及歸因產(chǎn)生了低程度負相關(guān),與學校環(huán)境低度正相關(guān);
4)樂學類學生的自我效能與動機行為產(chǎn)生了顯著的正相關(guān),與學習策略、動機水平、興趣水平、焦慮水平中低度正相關(guān),與學校環(huán)境歸因方式產(chǎn)生低度負相關(guān);他們的興趣水平與動機水平,焦慮水平,自我效能,動機行為產(chǎn)生了中低度相關(guān),與歸因、學校環(huán)境、學習策略產(chǎn)生了中低程度的負相關(guān)。
4 結(jié)束語
本研究主要采用相關(guān)分析,個人訪談法從影響高職院校三大類學生動機行為的自我效能感、興趣水平、學習策略水平、歸因傾向、焦慮水平、動機水平、學習環(huán)境,動機行為八大因素中尋找出了因素之間的相關(guān)程度,同時借助于已有的對高職校院學生的比較充分的了解,發(fā)現(xiàn)了高職生一些特點,隨后的個人訪談驗證并修改了筆者的推測。研究基本達到研究初衷,對激發(fā)同仁對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動機行為的影響因素的進一步研究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雖濃縮兩個高職院校709個一、二兩個年級男女生的容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推斷誤差。另外,高職學生由于自我效能相對較差,自我評價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回答問卷有部分學生缺乏準確度,這些均影響了研究的規(guī)律性。當然,只從相關(guān)角度憑作者個人對學生的了解去作解釋科學性不夠強,隨后的個人訪談范圍不大,準確性不高。研究還有待更科學的方法對這些影響因素作出更客觀地分析,結(jié)論還有待于進一步地驗證。同時,如何針對上述主要因素對高職生進行有效培養(yǎng),以達到培養(yǎng)他們較好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地探討。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