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文學性強,很適宜進行人文教育。在當今社會高速化的時代,怎樣進行小說教學,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小說的閱讀興趣,怎樣讓學生在小說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并提高小說的鑒賞能力?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快速走進小說世界。
為什么我要提出這一看法呢?理由有三:
其一,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正在飛速發(fā)展,知識的更新速度在顯著加快,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這是一個高速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在加快,一切講求效率,一切講求實效,快餐文化應時而生。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一一小說閱讀教學,也應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與時俱進,才能進步。
其二,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課時有限,只有讓學生快速進入小說世界,才能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永志不忘的信息。
其三,從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來看,不少中學生由于從小沒有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和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或由于中學學業(yè)負擔重、沒有寬裕的時間來閱讀小說等原因,對小說的興趣不大。激發(fā)學生對小說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參與進來,快速走進小說,是達到人文教育這一目的的關鍵。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快速走進小說世界呢?我個人認為,選好切入點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切入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研究的欲望,思維的火花。
如何尋找小說的切人點呢?方法法很多。我們可以抓住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從設疑切入,因為越是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事物,學生就越感興趣。小說閱讀教學應該拉近小說與生活的距離,讓小說走進生活。這樣,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去閱讀、思考,才能快速走進小說世界,從而達到鑒賞小說的目的。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在設疑切入時,我們可以根據小說自身的特點,從這三方面切入:
(一)從人物切入。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學習的重點。因此,從人物直接切入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如《守財奴》一文,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非常成功,在老葛朗臺身上處處散發(fā)著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的那種臭氣,他是一個活脫脫的資產階級慳吝鬼、守財奴的典型。講該文時,我就從人物設疑切入。我們在生活中常聽到一個詞兒“阿巴貢”,同學們知道這個詞兒是什么意思嗎?(吝嗇鬼、守財奴)然后,我就簡要介紹這一人物,并指出他是世界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之一?,F(xiàn)在,我們來看一看老葛朗臺,這位守財奴的表現(xiàn)又如何呢?一問:“守財奴”有哪些性格特點?(視錢如命、吝嗇貪婪、專橫冷酷、狡猾兇狠等)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極度吝嗇、極度貪婪)二問:你能從原文中找出表現(xiàn)其性格的描寫嗎?三問,作者在描寫這一人物時,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精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這樣,學生帶著一個個問題,很快就投入到閱讀中去了。
通過學習,學生對老葛朗臺這一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明白了這一文學形象能成為慳吝鬼、守財奴的代名詞的原因。
(二)從情節(jié)切入。小說中的情節(jié),有的扣人心弦,有的撲朔迷離,但最精彩最吸引入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高潮部分。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怒沉百寶箱”這一情節(jié),它也是小說的高潮。講該文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先播放電影《花魁杜十娘》的主題曲《萬花樓》,然后問學生“聽過這首曲子嗎?它是哪部影片的?”學生對這部由香港當紅小生吳彥祖和美女明星李嘉欣共同出演的片子并不陌生,一下子就活躍起來。接著,我馬上把學生引入小說并設疑切入。一問;小說最精彩的情節(jié)是哪一部分?(怒沉百寶箱)二問;杜十娘為何而怒?(李甲把她賣給了孫富,背棄了她)三問:李甲為什么要背棄十娘?(屈服于社會、家庭的禮教觀念,再加上孫富的破壞)四問:從杜十娘的悲劇,你看出了李甲的為人嗎?(庸懦自私、背信棄義)五問:杜十娘悲劇產生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是什么?通過以上問題,學生不但熟悉了情節(jié)、了解了人物,還對小說的主題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們還可以六問:你能簡要說說杜十娘這一人物形象及其審美意義嗎?再七問:從杜十娘、琵琶女、劉蘭芝、賈氏三姐妹的不同遭遇中,你能看出中國古代婦女的共同命運嗎?
這樣,還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
(三)從環(huán)境切入。小說中的環(huán)境與人物有密切的關系,從環(huán)境入手有助于人物的分析。因為從環(huán)境可以看人物心理,看人物性格,看人物地位,看人物的命運,看人物形象的意義等等。如講《林黛玉進賈府》一文,就可從小說中的典型環(huán)境——賈府來切入。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家喻戶曉,學生對賈府也并不陌生,可要求他們對賈府進行描述時,大家都說不了幾句。于是,我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一問;賈府是一戶怎樣的人家?二問:從哪里可以看出賈府外觀的宏偉、布局的講究、陳設的華貴?三問:課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課文中對賈府的環(huán)境都是通過林黛玉的一雙眼睛描繪的。黛玉雖然對賈府的情況有些耳聞,但并未親見。所以在描寫中帶有黛玉初次觀察的驚奇。恰當?shù)拿鑼懡嵌?,更突出賈府與眾不同的特點。作者通過環(huán)境描寫揭示了賈府榮華富貴的來源和社會地位。寧、榮二府都是奉皇帝之命“敕造”;“澩禧堂”的匾額又是皇帝御筆書賜;室內陳設的物品(如“待漏隨朝墨龍大畫”)顯示著對君王的忠誠與尊敬;來往的賓客也都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的豪門貴族。四問:為什么林黛玉待人處世始終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你能從她與賈府的關系中找到答案嗎?(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不是嫡親的孫女。封建社會重男輕女,以兒家為重,女家為輕——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外姓人家的林黛玉,離開自己從小生活的家,倒外祖母家寄居,焉能不有別于自家,更何況,賈府又是這樣顯赫的貴族大家。黛玉這種“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謹慎態(tài)度,是她寄人籬下的感情的反映,也可以看出她的良好教養(yǎng)以及她的聰慧靈秀。其實,聰明的讀者,也能從這些描寫中去預測黛玉未來的命運。)通過提出以上問題,學生很快就投入到閱讀、思考、分析中去了。
小說是敘事性的文學作品,敘事往往有個線索。不少小說都以主要人物、中心事件或貫穿全篇物物件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因此,我們還可以抓住小說的線索來設疑切入。如,莫泊桑的《項鏈》和魯迅的《藥》都是以貫穿全篇的物件為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
總之,設疑切入的方法有很多,但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帶著疑問,懷著興趣,快速走進小說,并學會閱讀小說的方法。
(謝洪華,廣東韶鋼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