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礦藏之一,也是人體內各種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種。人體內含鐵總量有3~4克,僅相當于一枚小鐵釘子那么重,但一旦缺乏,補充起來并不容易。
為什么會缺鐵
據(jù)調查,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鐵攝入量為23.4毫克,這是營養(yǎng)學家每日膳食鐵推薦攝入量的176.5%??梢?,從總體上講,我國居民的鐵攝入量并不低。但另一方面,我國不同年齡人群均有相當比例的缺鐵性貧血患者。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膳食結構因素。我國居民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雖然植物中鐵的含量并不低,但人體對植物性食物中的無機鐵的吸收率很低,平均不足5%;此外,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抑制鐵吸收的物質,如植酸、多酚類物質等。易被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如肝臟、全血、肉類等,而這些食物在我國居民膳食中所占的比例較小。
(2)飲食習慣因素。大量飲茶和食用大量蔬菜是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茶葉和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磷酸鹽、草酸鹽、單寧等,這些物質可與鐵形成難以溶解的化合物,影響鐵的吸收。由于居民膳食中促進鐵吸收的因子,如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維生素C等,相對于上述抑制因子不足,所以,雖然飲茶、吃蔬菜不是壞習慣,卻成為造成國民缺鐵的重要因素之一。
(3)營養(yǎng)意識淡薄。國民營養(yǎng)知識普遍缺乏,主觀上忽視自身的營養(yǎng)需求,不會主動地合理調配飲食,也是引起國民缺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體缺鐵的危害
人體如果缺鐵,受影響最大的是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合成減少,人就會出現(xiàn)貧血。因缺鐵導致的貧血醫(yī)學上稱為“營養(yǎng)性貧血”或“缺鐵性貧血”。鐵缺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如果長期缺鐵,缺鐵性貧血離我們就不遠了。
缺鐵除了會導致貧血,還會影響機體的物質代謝。人體內有許多含鐵酶,這是一類生物活性物質,人體內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都需要酶的參與。缺鐵時,人體內的含鐵酶功能就會下降,使物質和能量代謝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缺鐵對人的行為和智力水平也會有不良影響。嬰幼兒缺鐵,會導致他們的認知能力差,反應遲鈍,能動性差,恐懼,身體發(fā)育不良,易生病。大腦易于積聚鉛等重金屬,使重金屬中毒幾率增加。若孩子在1歲時貧血,當這些孩子到了入學年齡時,即使不貧血,其智商相對同齡人要低9分,且難以完全修復。學齡兒童缺鐵表現(xiàn)為認知、理解和學習能力差,學習成績不佳,不喜歡運動,行動緩慢,不愛與人交往,體格瘦小,易生病,重金屬中毒幾率增加。孕婦缺鐵后的身體虛弱,易疲勞,食欲不佳,易頭昏,面色蒼白,胎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會受到影響,易早產(chǎn),圍生期死產(chǎn)幾率增加。而成人缺鐵,會出現(xiàn)記憶力差,易疲勞,勞動耐力和體力差,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易生病等情況。
日常食物能補鐵嗎
選擇鐵含量較高的食物將給人們帶來較高的鐵攝入量,這是增加鐵攝入的前提。同類但不同品種的食物含鐵量不同,比如蔬菜:同是葉菜,鐵含量最高的是黑綠色的油菜(5.9毫克/100克),其次是薺菜(5.4毫克/100克)和莧菜(5.4毫克/100克),菠菜的鐵含量在葉菜中只處于中游(2.9毫克/100克)。曾有報道,錯誤地報告了菠菜的鐵含量,使得人們誤以為菠菜的鐵含量明顯高于其他葉菜,其實,從最新的食物成分測定結果和食物成分表的數(shù)據(jù)來看,菠菜的鐵含量并不如何出眾。因此,“吃菠菜補鐵”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
膳食中的鐵有兩種存在形式: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素鐵(卟啉鐵)和植物性食物及奶中的無機鐵。前者的吸收率為11%~25%,后者的吸收率只有1%~5%。動物性食物中鐵的含量與動物的種類、屠宰方式和不同部位有關:新鮮的家畜和家禽肉、鮮魚肉中鐵的含量在1~3毫克/100克之間;動物的肝臟和血液中鐵的含量較高,可以達到10~25毫克100克。雞蛋黃中鐵的含量大約是2毫克/100克。奶是動物性食物中的“另類”——鐵的含量較低(只有0.3毫克/100克),并且不是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
僅僅從鐵的含量上看,植物性食物的鐵含量甚至高于新鮮的魚、肉、蛋,但是,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存在形式是無機鐵,并且常常與植物中的酸類結合生成植酸鐵、草酸鐵等,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糧食和蔬菜是主體食物,膳食鐵的總量雖然可以達到20毫克/日以上,但鐵吸收率只有3%~5%,因此,實際上真正進入人體的鐵就只有0.7~1.2毫克/日,這個數(shù)量不能滿足人體健康的需要。
要想滿足健康人體鐵營養(yǎng)的需要,一方面要盡量多選擇鐵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含有血紅素鐵的動物性食物;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全面的營養(yǎng)要求。
全民補鐵的最佳選擇——鐵強化醬油
居民平時可以選擇鐵含量豐富并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動物的血、內臟等,從而增加食物中有機鐵的攝入量。但是,單純的為了補鐵而增加更利于人體吸收的動物性食品的比重,又會帶來能量過高,蛋白質、脂類過量等問題,從而容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癥等的發(fā)生。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大眾常見的食物中添加人體所缺乏的鐵,這就是鐵強化食品。對人們來說,選擇鐵強化食品也是最簡便、最安全的補鐵方式。
研究人員在貴州省畢節(jié)市海子街鎮(zhèn)的9個自然村,約14 000人的鐵缺乏防治效果證明,使用鐵強化醬油對于糾正鐵缺乏、降低貧血率以及改善兒童生長發(fā)育有明顯效果。不需要特別的補鐵步驟,只要將普通醬油換成鐵強化醬油,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補鐵。
補鐵不會有副作用
正常飲食中可以攝入鐵,再使用鐵強化醬油,這會不會造成體內鐵過量呢?事實上,鐵過量的問題在正常人的生活中幾乎是不存在的??赡茉斐设F過量的原因有二:一是長時期超大劑量地服用藥用補鐵劑;另一種是長期在鐵含量嚴重超際的環(huán)境中工作。根據(jù)2000年《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數(shù)據(jù)顯示:每日攝入25~75毫克鐵對于正常人體的健康是沒有損害的。鐵的無毒副反應水平為每日65毫克,可能導致死亡的鐵劑量更高,為200—250毫克/千克。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健康的人僅僅通過飲食就能攝入65毫克的鐵是幾乎不可能的。
人們的醬油食用量差異不大,同時在生產(chǎn)過程中對含鐵量有著十分嚴格的控制,每100毫升醬油中含鐵175~210毫克。消費者從鐵強化醬油中攝入的鐵量是得到控制的,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鐵強化醬油,即使長期大量食用,絕對不會過量,也不會產(chǎn)生任何不良反應。
最后,說一說鐵鍋補鐵的作用。對于預防缺鐵性貧血來說,用鐵鍋烹調食物可能是有益的,因為用鐵鍋烹調食物時,可有微小鐵屑的脫落和鐵的溶出,這可以增加人體鐵的攝入量。但是,使用鐵鍋時對鐵的溶出量的控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方面,我們無法估計每日用鐵鍋烹調增加了多少膳食鐵的攝入量;另一方面,鐵鍋中的鐵吸收率較低,不易被人體吸收,不能達到預防和治療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目的。因此,我們在選擇預防缺鐵性貧血的措施時,雖然可以考慮到鐵鍋的有益作用,但不應該把鐵鍋烹調當作惟一可依托的方法。
(編輯 樊 明 李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