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痙止痛膏
組成:白芷10克,花椒15克,川楝子50克,蔥白、韭菜兜各20克。
用法:白芷、花椒研末,川楝子、蔥白、韭菜兜搗泥,用白醋50克將上藥調(diào)勻,取適量貼敷于中脘穴周圍,用透明薄膜覆蓋,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連貼2~4次。
功效:解痙止痛。
主治:膽石癥,屬氣滯血瘀型,右脅部疼痛較劇,痛有定處而拒按,舌邊有瘀點,脈弦細(xì)澀。
消炎利膽散
組成:穿山甲80克,莪術(shù)、皂刺各60克,川楝子、冰片各3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每次取0.8克,填入神闕穴內(nèi),外貼膠布,勿使藥粉漏出。3日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
功效:疏肝理氣,清熱利膽。
主治:膽石癥,屬氣滯血瘀型。
膽石膏
組成:金錢草、虎杖各30克,乳香、血竭各10克,元明粉6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用醋調(diào)勻,攤于10厘米×10厘米及4厘米×4厘米的桑皮紙上,貼于膽囊區(qū)及神闕穴,透明薄膜覆蓋,膠布固定。每日1次,15日為1療程。
功效:清熱利濕。
主治:膽石癥,屬肝膽濕熱型,胸悶脅痛,口苦納呆,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