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程度副詞“不大”“不太”在修飾述補短語時,與一般的程度副詞前置或者后置時不同,它們是嵌入述語與補語之中。本文旨在通過對這種特殊搭配的結構特征、語義等方面的考察,揭示出它們在實際使用中的表達效果以及相關的語義分化。
[關鍵詞] 述補結構 程度副詞 不大 不太
一、引言
1.可能式述補結構肯定式的基本結構是集中表現(xiàn)功效范疇的典型句法結構之一,主要為“V得/不C”,表示一種可能義,語法學界對這一結構意義的一般理解是動作達到的程度或者狀態(tài),因此這種述補結構具有性狀義,可以受程度副詞的修飾。我們觀察到類程度副詞“不大/不太”也可以修飾該類述補短語。但是在修飾的時候,省略“得”而直接插入動詞和補語之間的現(xiàn)象非常常見,而這種格式是其他程度副詞所不具備的。例如:“聽不太懂”“看不大清”等。表面上看起來,它與由帶“得”的形式“聽得不太懂”“看得不大清”的意義基本相同,但是從具體的分析來看,它們有著很大的差異。本文將對這一特殊的短語結構結合對“V得不大/太C”等相關句式的比較,從結構特征、語義功用以及在當代漢語中的使用情況等進行考察。
2.“不大”和“不太”的語義句法性質相近,只是前者比后者更口語化,更為融合而已。因此,本文在討論的時候暫且忽略“不大”和“不太”的區(qū)別。
二、結構特征
1.從整個述補結構單位來考察。
張誼生(2004)將“V得/不C”語言片,按照其單位性質及V與C的關系分成三級單位,即“短語”(結構最為寬松,去掉“得/不”也能成立),例如:“配得上”“忍不住”;“離合詞”(去掉“得/不”不能成立,但是VC是個詞)例如:“過得去”“舍不得”;短語詞(去掉“得/不”不能成立),例如“吃得消”“犯不著”。我們認為,在這三種結構中,“不太/不大”均可以插入VC之間,例如:
(1)瀠珠怕了起來,她盯眼望著耀球的臉,使她自己放心,在灰色的余光里,已經(jīng)看不大清楚了。
(2)巴薩固然是被“副班長”努曼西亞逼平了,雖然面子上過不太去,但是卻將積分榜上對皇馬的優(yōu)勢擴大到8分。
(3)須知如今粗糧比細糧貴,貧民吃不大起粗糧。
(1)(2)(3)句中的VC分別是短語、離合詞和短語詞,VC之間都可以插入“不大/不太”。但是(1)句中在“不大”前可以將“得”還原,即“看不大清楚” ≈“看得不大清楚”,而(2)、(3)句中就不能將“得”還原到VC之間。即,*過得不太去,*吃得不大起。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此時的“不大/不太”的詞性已經(jīng)不單純的是一個程度副詞了,甚至可以說,它們不是一個詞了。由于它們帶有“不”這個否定副詞,而“不”在這里有了實際的表示否定的語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具有了結構助詞的詞性。當然,這個性質是該句法結構臨時賦予的,是可變而不穩(wěn)定的。
2.從動詞種類的角度來考察。
2.1 從宏觀上來考察。動詞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時間性。我們觀察到,能夠插入“不大/不太”的述補結構中的動詞按照占有時間的長短大致可以分為兩類:a:開始和結束既可以是瞬間完成的又可以持續(xù)相當長的時間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時段持續(xù)”的特征。如:“聽、說、吃、喝、研究…”,b:開始和結束之間通常具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具有穩(wěn)固的“時段持續(xù)”特征。如:“睡、站、坐、藏…”,例如:
(4)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有大學生表示,京劇好看,但聽不太懂唱詞,始終感覺難入門。
(5)可惜我也對凱利指數(shù)研究不太透徹,無法更清晰的分析比賽,實為遺憾。
(6)我睡不太著,她和她的故事像一個光源一樣不停地往我大腦里放送刺激的光,十二道顏色交替閃爍…。
(7)下車時,我被一只有力的手老鷹抓小雞似地拎下車,我站不太穩(wěn),整個人像攤軟趴趴的泥。
(4)、(5)句屬于a類,(6)、(7)句屬于b類。當然,屬于a類的動詞在進入“V不大/不太C”的格式的時候,通過上下文的語境中也應該表現(xiàn)為具有持續(xù)性而非瞬間性,同b類相似。因為,只有動作有持續(xù)性,從動作的產(chǎn)生到實現(xiàn)的結果才能有一個程度上變化的過程,才能用“不大/不太”來修飾。(4)中,聽京劇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從“聽”這個動作的發(fā)生到“聽懂”這個結果,需要占有一定的時間來維持這樣一個連續(xù)變化的過程。例(6)“睡不太著”也是如此,從“睡”到“睡著”同樣也需要一個過程,經(jīng)歷半夢半醒-淺睡眠-深睡眠等一系列程度上的變化。例(5)(7)也是如此。所以說,我們可以大致推導出這樣一個關聯(lián):動詞具有持續(xù)的時間性——動作所帶來的結果在程度上可以有所變化——可以在VC中間插入“不大/不太”。同時,在這種情況下,動詞與形容詞之間構成了一種明確的因果關系,即動作行為執(zhí)行之后產(chǎn)生了一定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正是動作行為執(zhí)行的目標或者方向。
2.2 從微觀上來考察,在2.1中提出的標準進行篩選的基礎上,我們又考察了孟琮等編著的《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將符合上述標準的能接補語的具有時間持續(xù)性的動詞一一作了考察,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這類動詞都可以在理論上實現(xiàn)“V不大/太C”這一格式。對于數(shù)量如此之大的動詞進行考察,我們的語料絕大部分依靠了網(wǎng)絡,這樣以來語料在可靠性和準確性方面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們相信,少量的誤差是不會影響基本的結論的。從動詞來看,它們都具有使形容詞代表的結果出現(xiàn)的語義特征。例如:“講不太清楚,掃不太干凈,拿不太穩(wěn)當……”?!爸v”為了“使事物清楚”,“掃”為了“使物體干凈”,“拿”為了“使物體穩(wěn)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動詞V與補語C之間具有平行的語義關系。
雖然能夠進入格式的動詞數(shù)量很多,但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頻率有很大的差別,頻率最高則的集中在“聽、說、讀、寫、看……”等單音節(jié)光桿動詞上。因為“V不太/大C”這個結構同時具有“可能義”和“企望義”,承擔“企望義”這一職責的是這個結構中的“V”,它們必須具備“自主性”,即從語義上說是能表示有意識的或者有心的動作行為。所以V必須是“自主動詞”。
3.從補語的角度觀察。
3.1 “不太/不大”插入述補短語的情況:
a:進入帶狀態(tài)補語的述補結構時,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8)德國人曾為它欣悅不已。然而它太重了。55噸的龐然大物不便飛機空運,也跑不太快。(百度網(wǎng))
(9)遠程通信市場前景看好,各領域發(fā)展不太平衡。(百度網(wǎng))
但是如果補語的構造復雜,是不可以進入這種格式的。
*(10)人們被槍聲嚇不太人魂飛魄散。
*(11)她被嚇得不太花容失色。
b:帶結果補語的述補短語,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12)她們的話,說快了我聽不大懂,只聽得連說幾遍“喂豬”。
(13)但駕駛艙內(nèi)煙霧彌漫,高度表看不大清,掌握不好就有撞山的危險。
c:帶趨向補語的述補短語,也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14)眼睛倒也看不大出,瞇縫著一雙吊梢眼,時而眨巴眨巴向上瞄著,可以瞥見兩眼空空,有點像洋人奇異的淺色眼睛。
(15)而某些編者記者,明明心中瞧不大起你,為了職業(yè)的緣故也許還為其他的什么緣故,卻偏要將你涂了某種顏料,高高地插在什么幌子上,也忒不仗義了!
3.2 從補語結構的角度分析
從補語的結構上來看,格式中“不大/太”后面的補語的成分種類繁多,可以是形容詞或者形容詞短語,動詞或者動詞短語(主要為趨向動詞以及趨向動詞短語)。無論是哪種情況,后面都可以跟賓語。
3.2.1 形容詞充當補語的情況
VC之間能插入“不太/不大”的情況下,C不能是結構復雜的形容詞,而且不能是狀態(tài)形容詞,只能是性質形容詞,因為補語所指的結果狀態(tài)并不一定在動作結束的時候立即出現(xiàn),所以可以用“ 不大/不太”來減弱程度。
首先,進入該格式的動詞V多是結構簡單的單音節(jié)行為動詞,音節(jié)的平衡性要求左右兩邊無論在字數(shù)還是音節(jié)上都應該大致相當。所以后面的補語結構一定不能過于復雜。單音節(jié)動詞后面的形容詞補語也為單音節(jié),至多不超過兩個音節(jié)。例如:
(16)那人很遠,很小,看不太清楚。
(17)所以幾乎整日整夜都不插上那插銷——但這天不知怎么的,門卻拉不大開,她便更加用力,一下子把門拉開了,拉開的一霎才發(fā)現(xiàn)門里的插。
根據(jù)陸儉明和馬真(1993)的考察,幾乎所有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都可以作補語,可是雙音節(jié)的形容詞則大大受到限制。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單音節(jié)形容詞中性質形容詞幾乎占了全部,而雙音節(jié)形容詞中性質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所占比例大致相當,性質形容詞一般不能接受“不大/不太”的修飾造成的。
表示量度的形容詞一定為正面、積極、向上的,不能是負面、消極的。因為“不大/不太”修飾的是一種量,所以它們后面的形容詞補語應該也是正面的向上的。對積極的形容詞而言,其“目標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在人們的認知范疇中,積極形容詞代表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評價,體現(xiàn)了人們努力追求的目標和方向,也是人們認識和評價事物優(yōu)劣的基本參照。
(18)這件事情太難,我做不大好。
→ * 這件事情很容易,我做不太壞。
(19)燈光太暗,屋里的一切都看不太真。
→* 光線充足,屋里的東西都看不太模糊,
3.2.2動詞充當補語的情況
能夠充當該結構的C的動詞分為兩類,一類是部分單音節(jié)動詞,如“懂、會、疼…”
還有一類則是趨向動詞,如“上、下、起來…”例如:
(20)她是本地人,京戲的唱詞與道白根本聽不大懂,但是剛巧唱花旦的那身打扮也就是她自己從前穿的襖褲,頭上的亮片子在額前分披下來作人字式,就像她年輕的時候戴的頭面。
(21)笑笑害羞的低下頭,怯怯的說:“我覺得這些動作比較難,我學不太會,我是剛剛開始學的,是個新手?!?/p>
至于其他如動詞短語、小句等,因為太過復雜,都不可以進入這一格式。
3.3補語后面的賓語
無論是形容詞充當?shù)难a語還是動詞充當?shù)难a語,后面都可以跟賓語,賓語可以為詞,可以為短語,也可以為小句。例如:
(23)北京人瞧不大起上海人,認為上海人太精明,太油滑,太利己,為人處事,太賭局心理。
(24)所以使男人常常搞不大清他和她之間的關系究竟是愛情還是交情。
三、語義分化及相關格式
1.“V不太/大C”表達的是一種“愿而不能”。這個結構的核心意義有兩點:一是“愿”,即整個結構表達人們主觀上企望執(zhí)行某種動作行為以實現(xiàn)某種意義-企望性,二是“不能”,即整個結構表達由于客觀原因而使結果不能實現(xiàn)的意義-可能性。所以在口語中,少數(shù)動作性不強,非常口語化的動詞和部分單音節(jié)形容詞作為動詞的補語時,會引起歧義。常常會分化出:強調主觀企望的可能義和強調客觀可能性的結果義。表示可能義的時候,把動作的狀態(tài)作為實施這一動作的主觀愿望來表達;表示結果義的時候,重點要說明的不是憑借主語的意識來實行動作,而強調的是動作引起的狀態(tài),補語被看作是結果。
例如,“說不大明白”,如果沒有上下文的語境,而單看這一個短語的話,我們無從得知究竟要強調的是可能還是結果。
(25)這個連許多詩人都說不大明白的問題,我以為卻被寫了《棋王》、《樹王》、《孩子王》的寫小說的阿城說明白了。
(26)但是,很奇怪的,徐人達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如想象般在“害怕”或“憤怒”,而是從心底涌起了一種自己也說不大明白的“感覺”,瘋狂?愚蠢?
(25)和(26)中都出現(xiàn)“說不大明白”,(25)中的“說不大明白”從下文看,不是主語不想說明白,他想說明白,只是由于一些客觀的因素,所以許多詩人,還是迷惑不解。這是由于社會這個客觀環(huán)境造成的,強調的是由于客觀的環(huán)境導致許多詩人主觀“說不大明白”,是結果義。(26)中的“說不大明白”是主語主觀上認為自己的結果應該是“害怕”或者“憤怒”,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這樣,客觀上應該造成的結果是現(xiàn)實存在的,只不過由于主語的原因沒有造成這種結果,表示的是一種可能義。
2.在現(xiàn)代漢語里,能將“V不大/不太C”的這兩種語義區(qū)分開來,功能相似,而且使用范圍更廣的還有其他兩種格式,“V得不大/不太C”和“不大/不太V得C”。
(27)甲兒嚇了一跳,回頭看時,因為月光照在自己這邊的緣故,那人在暗處,她看得不大清楚,只憑身影打扮,知道是個女人。
(28)金喜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六十歲的和尚了,王四爹的眼睛里恐怕還是那赤腳癩頭一日要挑二十四擔水灌園的沙彌哩——這位老爹,三十年前就不大看得清楚人。
我們認為,(27)(28)兩句都可以換成“看不大清楚”,只是兩方面強調的側重點不一樣。很顯然(27)所強調的是因為月光的照耀這一客觀因素導致自己看得結果是“不大清楚”。而(28)所強調的是王四爺?shù)难劬Σ缓?,是他自己本身視力能力上的缺陷導致他看不大清楚人。表示的是一種可能義。
(29)這是發(fā)表在《鳳凰周刊》上的文章,原文有一萬三千字,被刪改成數(shù)千字發(fā)表了。呵呵,所以有些地方說得不大明白。
(30)一個普通的鄉(xiāng)下農(nóng)人,能夠談出如何如何種莊稼,而對于其中包含的植物栽培學原理,總是照例不大說得明白。
(29)和(30)也是如此,(29)中,由于文章被嚴重刪改了這一客觀因素,導致文章的一些地方不大明白。強調的是結果“不大明白”。(30)中普通的農(nóng)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對于栽培學原理,是不可能說的很明白的。所以這句話強調的是由于主觀的原因使得“說明白”的可能性低的。
由于“不大/不太V得C”表現(xiàn)得是一種可能義,強調的是主觀能力,所以在實際運用中常常在“不大/不太”與“V”之間加上“能”,變成“不大/不太能V得C”。例如:
(31)這首歌放在片頭,確實讓人覺得多少有點莫名其妙, 不太能聽得出來007的感覺,這也是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唯一可取之處。
當然,語言的劃分本身就不是一個能用一個標準一刀切的事情,總有例外。以上兩種格式也是如此。結果義和可能義也不是劃分得十分嚴格,只能說是大致上有這樣的一個標準而已。具體的情況還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分析。
四、結語
述補結構本身就是一種出現(xiàn)的較晚的語言現(xiàn)象,“不大/不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用作程度副詞,但是它們畢竟與程度副詞有一定的差別,姑且稱之為“類程度副詞”。所以二者結合形成的“V不大/不太C”就是一種更新的語言現(xiàn)象,在本世紀前半葉的文獻作品中比較罕見,我們調查了曹禺、老舍、巴金、魯迅的作品,只有老舍和曹禺的作品出現(xiàn)過,且老舍主要就是使用了一個動詞“看”,而在當代作家的作品中出現(xiàn)的頻率迅速擴張,我們對當代有影響的作家的三十多位作家的五十多部小說進行了調查,該結構共見于二十多位作家的三十多部作品中,占我們調查的作家和作品數(shù)量的三分之二。而且,使用該結構的作家多為北方方言區(qū)人。其次,該結構絕大部分出現(xiàn)在反映口語的小說或者話劇中,尤其是以出現(xiàn)在人物的對話對白中更多。
“V不大/不太C”雖然結構簡單,但是語義包含深刻,它的形成是語法結構之間類推的結果。同時,它還反映了人們在認知上的深刻背景。語言是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新的現(xiàn)象不斷產(chǎn)生,總需要經(jīng)過人們實際使用的反復錘煉,最終能不能穩(wěn)定下來,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參考文獻:
[1]孟琮等 1999:《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商務印書館,北京.
[2]太田辰夫 1987:《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
[3]石毓智 2000:《語法的認知語義基礎》,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
[4]石毓智 2001:《語法的形式和理據(jù)》,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
[5]石毓智 2003:《現(xiàn)代漢語語法系統(tǒng)的建立-動補結構的產(chǎn)生及其影響》,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北京.
[6]張旺熹 2002:《漢語特殊句法的語義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北京.
[7]張誼生 2004:《現(xiàn)代漢語副詞探索》,學林出版社,上海.
[8]朱德琳 2003:《“更”移入帶“得”動補結構的語法條件》,《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第1期.
(程 璐,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