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京生
航天英雄楊利偉說:“東風”把我送上天,“遠望”把我拉回來。中國的四艘“遠望號”被稱為移動的海上科學城。“遠望”船隊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獨一無二的遠洋航天測控之路。
每次衛(wèi)星、飛船上天,“遠望”勇士們總是出征在前,撤退在后。27年來,遠望號測量船隊先后48次遠征三大洋,52次出色地完成了火箭和“神舟”號飛船發(fā)射的海上測控通信任務,成功率為100%,安全航行100余萬海里,相當于繞地球40多圈,實現(xiàn)了從陸地到海洋、從水面到水下、從國內(nèi)衛(wèi)星到國際衛(wèi)星、從海上測量到海上測控、從衛(wèi)星到飛船的五大歷史性跨越,測控精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海上測控之路。2005年初,胡錦濤總書記親自簽署命令,授予遠望二號船“功勛測量船”的榮譽稱號。
曲折的誕生經(jīng)歷
上世紀60年代,各國對衛(wèi)星、飛船、洲際導彈、航天飛行器及微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極為重視,并出現(xiàn)新的突破。隨著彈道導彈射程的不斷增加,以及衛(wèi)星和飛船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實施提供全程的跟蹤、通信、遙測、測量和發(fā)射控制指令更加及時準確,各國科學家都認為各種型號的火箭和洲際導彈射程延伸到公海海域之后,僅靠陸地跟蹤站遠遠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因此,必須建造遠洋測量船,根據(jù)發(fā)射任務的需要,測量船隨時開到公海上,盡量靠近所需要測量的彈道和著陸區(qū),以延伸測量設備的作用距離,測得準確數(shù)據(jù)。于是,美國、蘇聯(lián)在洲際導彈、衛(wèi)星、飛船的全程飛行試驗中都充分利用占地球總面積70%的海洋。兩國幾乎同時開辟了海洋試驗靶場。
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fā)展,運載火箭及衛(wèi)星相繼問世,需要在遠地點對這些航天器進行跟蹤測控。為此,早在1965年周恩來總理主持中央第十三、十四次專委會議,就研究了要建立遠洋靶場測量船,要求國防科委、海軍組織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提出規(guī)劃。經(jīng)過國防科委和海軍組織有關科技人員反復論證,1967年7月18日由國務院、中央軍委有關領導審查,中央專委審批,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于1968年6月批準這個計劃,確定了我國研制“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等項目,把它定名為“七一八工程”。
“遠望號”船由上海江南造船廠制造,說起來歷經(jīng)坎坷。1970年12月,周恩來總理主持中央專委會議,決定把這項工程作為國家重點任務。1972年4月,葉劍英受周恩來委托,召開中央軍委會議聽取工程進展情況的匯報。張春橋在會上提出:上海地區(qū)承擔大型船舶的建造任務有困難。葉劍英氣憤地站起來,用手撥過地球儀,指著上海說:“下馬不行,要硬著頭皮搞,測量船一定要搞,而且要在上海搞。”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研制工作困難重重。
粉碎“四人幫”后,“文化大革命”徹底結束。1978年,科學的春天來臨了,給“七一八工程”帶來了新的希望。中央列為重點突破的“三抓”項目:洲際導彈、潛艇水下運載火箭和通信衛(wèi)星的研制工作加快了步伐。由于運載火箭射程增加,通信衛(wèi)星要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僅靠陸地測量跟蹤站已無法完成測控任務,亟須建立以遠洋航天測量船為基礎的海上活動跟蹤測量站。
張愛萍將軍重新回到國防科技領導崗位上的1979年9月,他親自趕到上海主持召開了“七一八工程”協(xié)調(diào)會議,向與會人員強調(diào)說,1980年我國要完成向太平洋發(fā)射洲際導彈的定型任務,截止1979年12月31日,測量船隊必須完成出海執(zhí)行任務的一切準備工作,誰完不成任務,咱們就學“諸葛亮斬馬謖”。
航天測量船的建造是一個國家科技發(fā)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象征?!斑h望一號”和“遠望二號”建成后,先后于1977年8月和10月下水,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lián)和法國之后,第四個擁有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遠望”的名字也很有來歷。1977年9月,當時的國防科委主任張愛萍和國防科委副主任、航天科學家錢學森來到上海,在“遠洋航天測量船協(xié)調(diào)會議”上,大家都為測量船重新命名開動腦筋、出謀獻策。聶力曾看過葉劍英元帥視察大連時寫的一首詩,對其中“望遠”二字熟記在心。當年,毛澤東對這首詩也頗為欣賞,還有意將原詩名“望遠”改為“遠望”,突出了“望”的主體風韻,信筆寫給來看望自己的兒子毛岸青和兒媳邵華。想到這些,聶力就給張愛萍寫了一張字條,提議用“遠望”二宇。張愛萍當場同意。
如今鑲嵌在四艘測量船兩側的“遠望”二字,就是當年毛澤東的手書,只是由于當時毛澤東寫給毛岸青夫婦的字是用鉛筆寫的,看起來比較細,后人把它照原樣加粗,于是就有了今天“遠望”船上,我們看到的毛主席富有神韻的“遠望”二字。
1980年5月,從巴丹吉林大沙漠向南太平洋發(fā)射的中國第一枚洲際運載火箭全程飛行試驗?!斑h望號”船跟蹤測量首戰(zhàn)告捷。
那一次,中國的“遠望號”船首次走向世界,走向海洋,聲勢頗為壯觀。
以“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為首的18艘遠洋艦船,犁開藍色的海面,揚起白色的浪花,向太平洋前進。那次是“遠望號”首航,遠洋艦船上有國防科委和海軍5000多人的參試隊伍。
“遠望”船高大而壯美,它的動力系統(tǒng)發(fā)出的電量可以供一座20萬人生活的城市照明。甲板上可以起落直升飛機。更重要的是船上的中心計算機控制著上千臺跟蹤、測量、控制、通信、導航、定位以及航海、氣象等儀器設備,能在數(shù)萬里以外接收和傾聽祖國傳來的各種指令聲……
船頂上,傲然昂首的超遠程測控雷達天線像只巨大的喇叭對著太空宣布:這就是中國的海上科學城——“遠望號”!
跟蹤正常!數(shù)據(jù)準確送到北京指揮所。
任務完成得準確無誤!
中國繼美國、蘇聯(lián)、法國之后,成為第四個具有海上跟蹤測量和控制能力的國家。
1994年,“遠望三號”建成,這是一艘具有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航天遠洋測量船。1998年,“遠望四號”船正式交付使用,從而使我國擁有了4艘“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
“拼命三郎”,遠望船隊的最高指揮官
從楊利偉在太空拍攝的照片中我們看到,地球上最多的就是海洋,那深邃的藍色海洋,是宇宙中生命的顏色。有人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風雨的故鄉(xiāng),是江河的源泉。而我們的“遠望號”是在海洋上遙控天穹,為航天員展開飛翔的翅膀。
提起“遠望號”,自然要提起“拼命三郎”簡仕龍。簡仕龍是四艘“遠望”船的最高指揮官,出海時他在哪條船上,指揮部就設在哪里。船員們說:“我們的命都交給他了,他是一個完全可以信賴的好領導。他把事業(yè)看得很重……”為了對簡仕龍有更準確、更形象的認識,我必須聽聽“四船”之首的指揮官簡仕龍自己怎么說。
他很忙,看到他三步并作兩步走路急
匆匆的背影,我就能想到他的工作節(jié)奏有多快。但他很支持我的工作。當我正在會議室里看那張大海圖時,他走了進來,坐在會議桌的正中間,看來這是他習慣的位置。
我與他隔桌面對面坐下。我采訪過不少我軍高級將領和我國赫赫有名的功勛科學家,我喜歡面對智者談話,也已經(jīng)習以為常。但這次;我的心里“撲通”一下,不知為啥怎么感覺是在和強者談判?
我又想起“拼命三郎”這個詞。我打量了一下他,雖說簡仕龍人很精干,腰桿筆直,雙日有神,我還是覺得他頗有學者風度,不像“拼命三郎”。簡仕龍身兼載人飛船丁程測控通信系統(tǒng)副總指揮和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主任,給人感覺,此人目光堅定,具有獨到的判斷力,是個掌握科學技術又有果斷決策能力的儒將??瓷先ケ人烀膶嶋H年齡要年輕許多。
簡仕龍一開口,我才感到他是個外表儒雅,內(nèi)心剛強、勇敢果斷、舉重若輕的人。他思維敏捷,一口的湖北普通話,語速極快:“我們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主要承擔我國航天飛行器試驗的海上跟蹤、測量、控制和通信任務,是我國航天測控網(w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組建20多年來,我部所屬四艘‘遠望號測量船先后46次遠征大洋,圓滿完成了50次海上航天測控任務,總航程100余萬海里。特別是1999年11月至2003年底,‘遠望號測量船受命出征三大洋,圓滿完成了五次‘神舟號飛船飛行試驗的海上測控任務,遠航印度洋、大西洋,途經(jīng)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和好望角等復雜危險航區(qū),開創(chuàng)了在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執(zhí)行海上測控任務的先河。”
簡仕龍說著說著,還把我的錄音筆和他的鋼筆當作遠望船的小模型來回在桌上擺動、調(diào)遣。我的思維努力跟著他的語速急跑,唯恐聽不清,遺漏些什么精彩片斷。后來他談起航海來越發(fā)有了興趣,干脆走到會議室東面墻上的大海圖邊,一邊指著海圖上密密麻麻的地名,,一邊告訴我:南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域,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還有那星羅棋布的海島,好望角、德班港、蘇瓦港、帕皮提、那壩港、大城灣……稀奇古怪的陌生地名一個接一個,把我看得眼花繚亂。而他對那張大海圖是那么的熟悉和親切!
我問:“飛船上天,為什么要進行海上測控呢?”
簡仕龍告訴我,由于飛船環(huán)繞地球飛行,我國本土測控站已不可能滿足對飛船跟蹤、測量、控制的要求,尤其是飛船位于遠地點時往往處于我國所在地球的另一面,除了可以建立國土以外的測量控制站外,地球表面約70%的面積是海洋,為滿足對飛船跟蹤、測量、控制的需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在海洋上選擇最佳位置對飛船進行跟蹤測量非常重要。這便使遠洋航大測量船成為了我國航天測控網(wǎng)的?;糠?,在“神舟號”飛船飛行任務中,除了“遠望一號”測量船是在地球北半球的西太平洋海域執(zhí)行測控任務外,其他三艘分別部署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都在地球的南半球。
“這是為什么呢?”
簡仕龍又給我進行了一番科普:“神舟號”飛船在太空運行的軌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之間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叫軌道傾角?!吧裰厶枴憋w船的軌道傾角大約在40多度,這就是說,飛船在環(huán)繞地球飛行時,是在南北緯40多度之間的上空運行。要對飛船進行測控,就必須能夠觀測到飛船,如果測控站點全部在北半球,南半球就相應成為盲區(qū)。而我國的陸上測控站全部分布在北半球,要完成飛船在南半球的跟蹤測控任務,除了在南半球建立陸上測控站,科學方法的唯一選擇就是讓“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在南半球的指定海域執(zhí)行飛船的測控任務。在“神舟號”飛船飛行過程中,4艘遠洋測量船都要完成對飛船的跟蹤測軌、遙測、遙控、天地話音通信、接收飛船電視圖像等任務。
執(zhí)行“神舟五號”任務時,簡仕龍就在“遠望二號”船上實施指揮。
我告訴他:“有的記者跟你出海,回來對我說,以后再也不想出海了。你這個官實在不好當,不僅辛苦,壓力還特別大。”
“我從‘遠望號船建造就在這工作,‘遠望二號第一次到太平洋我就隨船出海,至今已經(jīng)有30多次遠洋經(jīng)歷了,遇到過許多風險??墒俏疫€是想出海?!彼l(fā)自內(nèi)心地說,“現(xiàn)在準備‘神舟六號任務,我的腳都發(fā)癢了,想出海啊!我對完成‘神舟六號任務很有信心。”他的話洋溢著對大海的無限熱愛與眷戀,似乎他能在航海測控的任務中能找到極度的快樂。
簡仕龍說:“執(zhí)行‘神舟五號任務中,遠洋航天測量船作為飛船測控系統(tǒng)的一部分,是地面觀測站的延伸。四艘‘遠望號測量船分布三大洋,共計完成了18個圈次的跟蹤測控任務(不含留軌段測量任務),累計跟蹤測控時間140分鐘,占地面測控通信覆蓋率的73%……其中,‘遠望2號和‘遠望3號兩船在東西兩半球的大洋上,時差相差13小時……”
簡仕龍的語言簡短、準確,就像電腦記錄一樣,一連串數(shù)據(jù)都不會有誤。符合一個專家型指揮員的思維規(guī)范,不過那些很專業(yè)的術語和參數(shù)我記錄起來實在困難。而且遠洋測量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我好不容易才聽明白,也總算記清楚了一些基本概況,現(xiàn)在就把復雜的技術問題,用通俗的語言形象地告訴讀者。
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為例,飛船一天繞地球飛行約14圈,除第十三圈外,其中每圈都有一到兩艘船對飛船進行跟蹤、測控和通信。四艘遠望號測量船分別布陣在三大洋:
“遠望一號”船在日本以東海域,是第一個看到飛船進入軌道的,所以由它來發(fā)指令將飛船太陽能帆板展開,飛船就有電源了。
“遠望二號”船在南太平洋海域,她最重要的任務是在第五圈時給飛船注入數(shù)據(jù),并發(fā)出變軌控制指令,使飛船由橢圓軌道變成圓軌道。
“遠望三號”船在南非以西大西洋海域,她最重要的任務是,在第十四圈時,對飛船發(fā)出調(diào)姿、軌道艙分離、返回制動等控制指令,這時飛船開始減速,朝著預定著陸場飛去。
“遠望四號”船在印度洋中部海域,主要是彌補測控盲圈,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楊利偉在飛船里展示中國國旗和聯(lián)合國旗的風采,那就是“遠望四號”的功勞。
我手里有一份單位提供的簡仕龍干部簡歷,他1973年人北京航空學院無線電系遙測專業(yè)學習,畢業(yè)以后分配到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伴隨著他的海上工作生涯,他不斷進取,又讀了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專業(yè),通信指揮學院指揮通信學,并獲得碩士學位。這期間,他榮獲了三次三等功。獲得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飛行試驗突出貢獻獎。2004年還被國家人事部、解放軍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評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同年同月,他所參與完成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tǒng))”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我突然想起來,這里有幾個年輕人告訴我,簡仕龍像苦行僧一樣拼命工作……我說:“難怪你身邊的人說,你把自己全交
給工作了,沒有時間享受人生?!?/p>
他語速極快地回答我:“我在工作中能找到快樂,每天都安排得很緊,自我感覺還是很充實的。晚上我在電腦上寫日記,已經(jīng)寫了64萬字了?!?/p>
“好一部航海歷險記!”我驚嘆道,“怪不得許多人告訴我,辦公樓里每天熄燈最晚的就是你的辦公室,十多年如一日。”
簡仕龍?zhí)孤实匾恍Φ溃骸拔沂寝r(nóng)民的兒子,更應該吃苦耐勞,我總想比別人多干一點工作,盡心盡力去完成任務。我們的國家就像一個家,上有老,下有小,我們這些人都是壯勞力,我們不干,誰干?我們不奉獻,誰來奉獻?!如果不出差、開會,我每天都要處理完文件,不讓文件在我手里過夜。然后看看報紙,寫點東西。我還帶了國防大學和裝備指揮技術學院的三個研究生,還要思考點問題。時間一晃就過去了?!?/p>
“人越是需要時間,也就越是感覺時間不夠用?!睂Υ宋乙采钣型?,我試探地問:“把你的航海日記給我看看行嗎?當然有隱私的我不看?!?/p>
“沒有隱私,可以給你看。”簡仕龍回答得很爽快。我想想也笑了,他這樣的人,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個人難得一點休閑時間,要想在感情這棵大樹上長出點枝杈來都沒有客觀條件。再說他的家庭生活很幸福美滿。
簡仕龍的夫人樊孝玉和他是湖北同鄉(xiāng),又畢業(yè)于同一所大學,在江陰市國土局工作。當我見到樊孝玉的時候,第一感覺她的心靈和外貌統(tǒng)一和諧,而且可以想像出,樊嫂在年輕時有多漂亮。她具有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美德,溫柔賢惠,又知書達理,說話慢聲細語,處世低調(diào),總是默默地站在丈夫的身后,總管全部家務,很少在公眾場合出現(xiàn)。他們的獨生女簡果也很出色,長得像爸爸聰明漂亮,正在讀研究生,一家三口親情融融。
當然,有時夫人也會有幾分遺憾,說簡仕龍簡直就是工作狂,她多想讓簡仕龍也休個假,帶她出去走一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簡仕龍工作得太投入,全身心都在事業(yè)上,讓夫人覺得丈夫不僅屬于她,更屬于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
當然,樊嫂不高興時,也會說一句:“老簡,你是不是嫁給海上測控部了?”話雖這樣說,夫人照樣勤勤懇懇,全力給他當好后勤部長。
簡仕龍有了穩(wěn)固的后方根據(jù)地,他也就沒有了后顧之憂。然而,他決不把自己在大海中所經(jīng)歷的生死考驗,肩上的擔子如何沉重講給夫人聽。不能讓夫人為他擔憂,他要讓她平靜快樂。
簡仕龍就是這樣日復一日,每天清晨一睜開眼睛,就開始操勞單位的事情,一直忙到整個辦公樓里只剩下他的辦公室里還有燈光。他把單位當作了“大家”,全身心去投入,經(jīng)營,管理,而他自己的“小家”卻是工作累了回來休息的港灣。
在簡仕龍的人生天平上,“大家”重了,“小家”自然就輕了。他非常清楚一個國家和一個家庭比重的差異,作為遠望船隊的總指揮,他比常人更懂得國家這個概念意味著什么。
我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上帝也許太厚愛簡仕龍了!
樸實、坦誠的簡仕龍告訴我,他出生在湖北江陵縣的農(nóng)村里,祖祖輩輩都在稻田里務農(nóng),生活很艱苦,父母親都不識字。
簡仕龍說到這,我突然產(chǎn)生一個疑問:“不識字的父母,怎么能給兒子起這么好的一個名字?”
簡仕龍說:“正因為他們一個字不識,才更希望我好好學文化。小時候,我去上私塾,我的學名叫簡仕金,我不喜歡,和老師一商量,就把名字改成簡仕龍了?!?/p>
我在想,有些事就是這么有預兆,后來,這個屬龍的小男孩長大了,他真成了勇敢與智慧并重的“海上蛟龍”,率領著遠望船隊航行在遼闊的海洋。
簡仕龍用快速而平靜的語調(diào)述說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往事,不僅語言精練,而且還是跳躍性的片段。
“我從小就在地里插秧,上小學后,我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刻苦學習,因為成績好,老師讓我跳級。18歲時,我學電工,給村里豎立了許多電線桿,帶來了光明,也帶來了外面的信息。后來我到縣里考試,被北京航空學院錄取。上了三年半大學,我悶頭學習,一次家都沒回。由于成績好,學校要把我留校任教,我那時就想當兵,報名去西藏。我去找系主任,找院長,一門心思要當兵。當時正趕上這里剛籌建,隸屬于海軍,我就來了。我覺得自己開始了人生的另一種生活,為此我干得很努力,可以說是全身心地投入吧?!?/p>
聽完他的家世。我才覺得上帝并沒有偏愛他。
他常說:“我是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父母都是修理地球的,我覺得這沒有什么不好?!闭驗槿绱?,才使他更深刻地感悟到,一個人只做到勤勞、樸實和行為端正是不夠的,一個要想贏得社會尊重的人,還必須積極、勇敢地為祖國作貢獻。現(xiàn)在,他的一切獲得都來源于后天的奮斗和努力,正如幸福是辛勤勞動之后,才會收獲的豐碩成果。
辦公室葉秘書告訴我:“簡主任的生活充滿了勞累和緊張,他要求自己鍛煉身體,有健康的體魄,冷練三九,熱練三伏。只要有時間,晚上10點多工作結束后,我們倆還要打一個小時的乒乓球,我要是能連贏他三盤,他就請我吃飯。別看他比我大20多歲,可不好贏啊!”
簡仕龍常常提醒年輕人要鍛煉身體,要多運動,才能有健康的體魄。他很勤快,自然保持了一個好體型。所以他常和年輕人開玩笑地說:“別年紀輕輕就挺著將軍肚,仔細一看官也不大?!?/p>
簡仕龍是個急性子,時時處處都體現(xiàn)了一個“快”字,說話快、走路快,連吃飯都快,在家里吃飯,夫人第三個菜端上來,他已經(jīng)放下筷子刷牙去了。
他總是快刀斬亂麻地解決各種問題,我自然不能占用他太多的時間。何況他也不太愛談自己,談了一下午都是遠望船的宏觀建設和遠望人的集體智慧,對于他自己,不但沒有吐出一句苦、累的話,甚至連一句抱怨都沒有,大有男子漢承受得起千斤重擔的感覺。難怪這里的年輕人說他“只知奉獻,不知索取”。
我也有點為他遺憾,當領導的難道就要缺少人間的情感嗎?我走出會議室的時候,還在想什么是他的精神家園呢?他總是這樣不知疲倦地工作。
好在后來,我從眾多人的嘴里聽到不少簡仕龍的故事,才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有著豐富內(nèi)心世界的指揮官。而他為人做事的大氣,源于做人的磊落。(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