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離家出走,那“砰”的關門聲,震動了全歐洲男人的心房。《圍城》中女主人公柔嘉在沖出自己“千方百計”構建的“圍城”時,是否也會震動中國男人的心靈?是否給男人留下深深的思索?是否也給女人上了一堂形象的教育課呢?
第一次熟悉柔嘉是在錢鐘書的筆下:“一位孫柔嘉女士,是辛楣報館同事前輩的女兒,剛大學畢業(yè),青年有志,不愿留在上海,她父親懇求辛楣為她謀得外國語文系助教之職。孫小姐圓臉,舊象牙色的顴頰上微有雀斑,兩眼分得太開,使她常帶著驚異的表情;打扮甚為素凈,怕生得一句話也不敢講,臉上滾滾不斷的紅暈?!闭б豢矗瞧椒驳?,讓人說不出喜歡還是反感,所以方鴻漸壓根兒就沒想到和她有什么關系。但隨著旅途的朝夕相伴、趙辛楣的善意調侃、三閭大學人地生疏的環(huán)境以及同事之間的互相傾軋都使他逐漸接受了柔嘉,而且很可能愛上了她。連方鴻漸自己都捫心自問:“假使不愛孫小姐,管什么閑事?是不是愛她——有一點點愛她呢?”當他聽到柔嘉和旁人好時“心里一陣嫉妒,像火上烤的票子,熱極要迸破了殼。”在和柔嘉訂婚之后,即使發(fā)現(xiàn)柔嘉性情不比從前,還是以“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的資本了”為理由攜手共進“圍城”。一旦深入其中,發(fā)現(xiàn)彼此與期望相差甚遠,于是時常爭吵、互不相讓。雙方父母親戚的介入,不僅沒有“雪中送炭”,反而“火上澆油”,由于筋疲力盡,無奈之下,孫柔嘉提起箱子走人,是暫緩圍城之困還是徹底走出,作者沒有說,讓形形色色的讀者去回味。
和柔嘉接觸過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柔嘉是最尋常可見的。她受過高等教育,沒有什么特長,但不笨;不是美人也不丑;她沒有特別興趣,但有主見、會打算。成功地嫁給了方鴻漸,無休止的爭吵,最終使她咬牙切齒地說:“好,咱們散伙……”換句話說,嫁給方鴻漸也是她最大的失敗。其實細讀孫柔嘉,她的想法也無可厚非,方鴻漸總不能一輩子追著別人跑,女人總是想找一個可以依靠的男人,平平常常的了此一生,當然夫榮妻貴最好。她嫁給方鴻漸就好象喜歡喝檸檬茶。需知道喝檸檬茶,不能去掉檸檬的皮,那皮上的澀味也是清香的一部分,更不要將檸檬搗碎,要想得到更純粹、更濃烈、更持久的味道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而孫柔嘉恰恰想把檸檬在極短的時間里擠出所有的滋味,那這杯茶肯定很苦。偏偏她遇到是“對什么都有興趣,但又毫無心得體會的人”,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為什么很多中國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薛寶釵?為什么中國人稱妻子為夫人?為什么很多女子出嫁后對丈夫說的第一句話是‘從今以后,我便是你的人了?為什么那么多年輕貌美的女性都熱衷于傍大款?因為男人養(yǎng)尊處優(yōu),在女人心目中,她們所嫁的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柔嘉沒有例外,但她所嫁非人,既無攬月、捉鱉的本領,甚至連每月的薪水都不如她多。留洋回來連個學位都是從愛爾蘭人那里詐騙來的假學位,他志大才疏、滿腹牢騷,連最好的朋友趙辛楣都笑他頹喪:“你這樣經不起打擊,一輩子戀愛不會成功?!辈铧c沒有說他事業(yè)也不會成功了。他自己也是有感覺的:“昨天給情人甩了,今天給丈人攆了,失戀繼以失業(yè),失戀以至失業(yè),真是摔了仰天交還會跌破鼻子?!彼幌肟咳?,但一路走來無不依靠別人。難怪孫柔嘉會寸步不讓,想要撐起這個男人的腰竿,怪只怪她還沒有達到一個女人在丈夫沒有賺來讓他們感情浪漫一生的鈔票時,輕輕偎在他的懷里,柔情地對他說:“雖然我們什么都沒有,可我們有愛?!比绱司辰?,天下幾個女人能達到呢?所以面對如此不成器的丈夫,柔嘉要改革他。大凡改革者都要受到敵視、抵抗、污蔑,柔嘉也遭到同樣地對待,有不少人說她“引誘”方鴻漸結了婚,婚后言行畢露,她不僅不是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而是自私、專橫、善妒、刻薄,一句話,她想做“妻管嚴”,把持家政,制服丈夫,與先前的女學生判若兩人!我且不說別的,就在她決意走人時,還不忘交代房東、安排丈夫的吃飯問題等,也沒有像這些人評價的那樣,她是如此讓人討厭的“壞女人”,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殷切盼望自己丈夫有出頭之日的、做法上稍有不當的可憐女人。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柔嘉是被作者刻意地、再三逼迫地走到這一步的,她的本意并非如此,顯得很不自然。更有甚者認為這是女人潛意識里對男人的報復,是女人對傳統(tǒng)文化——男性主體文化的反抗,只可惜她對西方精神始終不得要領,走了一條歧路,因而顯得有些歇斯底里,這是太抬舉孫柔嘉了。
在《圍城》序里,錢鐘書說:“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xiàn)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贝藭墓适率前l(fā)生在中國的三、四十年代,婦女解放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還僅僅是呼聲。傳統(tǒng)文化對女性的塑造定位在“服從”上,年輕女性受到婦女解放呼聲的影響,她們中一部分人受過高等教育,自視獨立,但另一方面她們并沒有拋棄傳統(tǒng),在骨子里還流淌著傳統(tǒng)的血液。柔嘉就在其中,她不愿留在上海,自愿出外謀生,錢鐘書不惜為她搬經據典?!对姟ご笱拧ひ帧菲行l(wèi)武公刺暴政名句:“質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大雅·丞民》:“中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兩次提及的柔嘉是諷頌統(tǒng)治駕馭之道。柔嘉初次在船上亮相,顯著女學生的膽怯和幼稚;到達三閭大學,鴻漸看柔嘉仍是個“事事要請教自己”的毛丫頭,因懼怕“黑夜孤行”,他萌生靠攏之意,卻發(fā)現(xiàn)她“不但有主見,而且很牢固”;訂婚之后,鴻漸便“仿佛有了個女主人”,開始佩服她的馴服技巧;待到辛楣喚醒他朦朧的警覺時,他已身陷“圍城”,再不能“稱心傻干”任何事了。孫柔嘉雖教過英文,卻并不妨礙她在日常生活領域守護傳統(tǒng),成為囚禁丈夫精神和行動的牢籠。其實我們所了解的不過是作者通過書中人物的口對柔嘉及其此類女人進行棒殺的,高爾基曾說過:要讓女人了解自己被壓迫被剝削的歷史,相比之下,錢鐘書則是比較直接的。盡管如此,男人也不能象“仇女狂”叔本華和尼采那樣:遇到女人要帶鞭子。柔嘉那種從“羞澀緘默”外表下漸露的“專橫與善妒”的個性,也許是某一類女人為應付一輩子陷身家庭糾紛與苦難的共性吧。孫柔嘉企圖控制丈夫來求得兩人一生幸福但她沒有意識到西方文化要求的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男女相互尊重、平等,婦女解放也并不意味著要靠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更不是建立一個以女性文化為中心的主題文化去統(tǒng)治男人。而方鴻漸想得到的是所謂自己認為的自由與安寧,只想著要擺脫什么,卻沒有想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什么、實現(xiàn)什么,雙方都沒有去換位思考。他們是一對矛盾混合體,并且難以調和,早就暗藏著柔嘉苦心經營的婚姻終將走向破裂的必然,也許這就是錢鐘書所說的人的基本根性吧!
那些大道理不說,只是把柔嘉看作一個敢于追求幸福,苦心經營而進入圍城的女人,婚后的生活毫無疑問是苦澀的。當初以為一生可托才全力以赴,甘做后盾。誰知好好的女孩兒卻嫁了個“窩囊廢”,真真懷疑自己走了眼、昏了頭。再看方鴻漸,如果她在柔嘉的諄諄教誨下,經歷無數個辛苦春秋,終于活出了人樣兒,開始顯山露水。我想以他的不安分的性格,對柔嘉本來就以為被騙的心理,難保不紅杏出墻。他也許就會一個月有二十五天的差,“黃昏深閉門,被兒獨自溫”,家便成了柔嘉的寒窯了。說不定還要忍受和別的女人分君之痛,或許正宮之位不會被侵犯,但也保不準他某一天頭腦發(fā)昏,要為他“遲來的愛”不惜和柔嘉對簿公堂,到那時柔嘉只有“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惆悵了。
看當今社會存在著一個普遍現(xiàn)象:結婚難,不結婚也難。有錢的男人煩,沒錢的男人苦;嫁大款的女人孤獨,嫁窮漢的女人后悔,于是就有了許多“先上車后補票”的頭腦活絡的人,實行試婚。既麻痹了周圍的“好心人”,又可以一旦發(fā)現(xiàn)對方非自己心儀之人,馬上下車分道揚鑣,避免了退票找錢的手續(xù),可謂之曰不進城,也不出城,就坐在城頭看看風景。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忙于擇偶,卻不忙定偶,想來都是忙于城頭“試偶”吧!
(張鳳俠,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學中文系)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