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走了。
公元二○○六年二月一日凌晨六時三十五分,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走完了她八十四年艱辛坎坷的路程,帶著完成使命后的從容,平靜而安詳地離開了她深愛的子女和后輩們。我們家庭的一個時代結束了。
我失去了一位溫婉賢淑、善良慈愛、寬宏大度、堅強剛毅、一生以成全別人為美德的母親。母親帶著留戀,但無遺憾地閉上了她那雙能看透人生真諦和飽覽人間冷暖的眼睛,自信地去見早已離她而去的愛夫和所有的先輩們。留給我們的,是她用畢生的言行和示范著就的、我們永遠也讀不倦的書。
站在媽媽的靈前,看著這位嘗盡苦辣酸甜和人生百味的羸弱老人,我的思想停止了,我的眼前模糊了。姐姐們用感天動地,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送別母親,弟弟用兩行禁不住的淚水撫慰自身的心靈,妻子和弟妹久久長跪在地默念著老人對她們勝似女兒的關懷,孩子們的不斷抽泣在感恩姥姥和奶奶對他們的萬般呵護。而我,卻好像在送別到誰家暫住幾日還能回來的媽媽。回到家里看到空無一人的我早已看慣了的媽媽的臥室,我才有了像孤兒一樣的空虛和恐懼,看見跟媽媽生活了18年的兒子跪在奶奶留下的空床邊慟哭,才知道以后無論我回家多晚也沒有一直坐在床前等著看我一眼再睡的媽媽了。我思緒已亂,已過不惑之年的人能因為失去母親而感到無依無靠和孤獨,我有些茫然,不自覺地走到長跪不起的兒子身邊,想低頭扶他起來,勸慰的語言還沒有出口,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成串地落在兒子的頭上、身上,兒子的哭聲更大了……
家庭是一所學校,母親是一部兒女們永遠也讀不完的書。
媽媽艱辛坎坷。苦難的歲月從媽媽走進我家不久就開始了。本來媽媽出生在一個比較殷實的農民家庭,21歲來到我家,可命運偏偏要讓這位溫婉善良的女人經歷磨難。爸爸的兩個哥哥先后患病去世,大伯父走后扔下了年輕的妻子和幼小的兒子,二伯父又患了癆?。ǚ谓Y核)并傳染其子,爺倆走后媽媽又多了一個寡嫂。這時的家庭除了有人住的房子之外已賣光了其它家產,而且還留下幾千元債務。解放后爸爸當了小學教師,不久又調往他鄉(xiāng)任職。家中兩代高堂,四位老人先后癱瘓炕上。在那個窮困的年代里,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艱難。可命運還是不放過這個賢淑的女人,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觀念很濃的鄉(xiāng)村,偏偏讓媽媽先是一連生了七個女兒后才讓我和弟弟來到人間。社會的壓力且不說,就是“穿大布衫”的爺爺也崩潰了,在媽媽第七女降生后不久就得了癔病。說是突然的一天,爺爺在田間扔下了手中的鋤頭跑回家中,站在院中央就大罵起來,什么“占著茅坑不拉屎”、“不下蛋的雞該殺”等等。催著在外地的爸爸回家,逼子休妻。而且在爸爸不在家時逼著姐姐們把姥爺找來,讓姥爺將媽媽帶回娘家。就這樣鬧了一年多,誰勸也不行。在外地工作的姑姑回來苦勸了三個月,氣得姑姑在河邊的樹林中不知大哭了多少場,還是哭著離開了家。媽媽在家中帶著女兒們艱難地挺著,有時為躲避在院中唱罵不停的爺爺,連尿都憋在了褲子里。那時姐姐們總是圍在媽媽的身邊哭著,大一點兒的就跟在媽媽的身邊,怕媽媽想不開,媽媽卻安慰女兒們: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爺爺的瘋病會好的。后來提及此事,媽媽竟然跟我們說,爺爺的瘋病是她逼出來的,因為自己沒生兒子,爺爺是想孫子想瘋的。居然沒有怨恨。
媽媽溫婉善良。善良的天性沒因苦難和坎坷而改變。一連送走四位癱瘓的老人,媽媽卻從不在外人甚至兒女面前抱怨辛苦。本來曾祖父有三個兒子,癱瘓后是由三家輪流伺候的,輪到爺爺家就由媽媽侍奉。媽媽溫順心細,老人很滿意,既使到了其他兩家,疼痛難忍時也喊媽媽的名字。媽媽看癱瘓的老人用抬筐來回抬著,就主動與爺爺商量能不能不輪,就住在家里由她一個人伺候,爺爺當然同意。就這樣,兩位先后癱瘓的老人在孫媳的照料下離開了人間。奶奶是先于爺爺去逝的,臥床幾年??磱寢尯苄量啵N罩鴭寢尩氖终f:你心眼好,會有好報的。到了爺爺的晚年,我已記事。爺爺大小便失禁,經常將糞便抹在墻上、炕上和被褥上,媽媽發(fā)現后從不惱火,總是默默地拆洗,擦凈。那時我開始能幫媽媽給癱瘓的爺爺接屎接尿,但第一次刷屎盆是媽媽逼著我干的,而且是流著淚刷的,在我的記憶中,那是媽媽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逼著我干我不想干的事情。但后來我全懂了。人們都說媽媽很孝順,我覺得,媽媽是真善良。在對待寡嫂孤侄上,媽媽更體現出她的天性。大伯死后,大娘的身體一直不好,媽媽就很少讓她干活,還經常給她熬藥。并讓大一點兒的姐姐們多關心照顧她,說大娘年輕守寡不容易。爸爸希望惟一的侄兒能讀書上學,媽媽就堅決支持,直至讓三歲就失去了父親的堂兄考上中國醫(yī)科大學。這是爸爸媽媽供出的第一個大學生。沒錢交學費,爸爸就將舅舅給他買的他剛騎不久的自行車賣了寄去交學費。已過古稀之年的堂兄在媽媽的靈前哭嬸娘,其景感人。二伯母守寡后,媽媽與其約定,把生下的第一個兒子過繼給她,直到媽媽生下第七個孩子還是女兒,妯娌倆撒淚告別,媽媽送別時最后還叮囑:過的不好就回來。二娘后來回來一次,說是兩人抱著我失聲痛哭。
媽媽堅強剛毅。在家里沒有男勞力的農村,媽媽白天到生產隊拼命地勞作,據說年年得先進,當勞模,多次被評為持家能手。其實媽媽拼命地勞作就是為了把工分標準掙到與男勞力一樣多的水平,甚至在大食堂時期多記一分可以多掙一碗飯好給吃不飽的爺爺。媽媽對我們家常被評為困難戶,得吃“救濟”感到十分難過,晚年回想起此事也常流露出內心的痛苦。白天無論多累,晚上還要拼命地干家務,好讓家里看上去并不那么凄慘。媽媽總說,笑破不笑補,家窮人要干凈。家里再困難,也不能讓老人孩子穿臟衣服、破衣服,不能讓屋里院里破爛不堪??磱寢屘量啵职謳状握f辭去外面的工作回家,媽媽總是嚴辭拒絕。我現在也不懂媽媽為什么看得那么遠而不讓爸爸辭職回家?guī)退{爸爸當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閱歷回到農村,家里的條件會立即改善很多。但媽媽硬是挺到幾個大女兒都上了班,而且都是上了學畢業(yè)后參加的工作。姐姐們陸續(xù)上班,家中開始有了余錢,媽媽第一件事是開始還二伯有病時欠下的債務。我后來問媽媽為什么二伯死了那么長時間,連二娘都改嫁了我們還要清還那些解放前的老債,媽媽說我們家老股沒有分過家,那是我們的家債,我們不能過著讓人指著脊梁骨的日子。這筆債一直還到大姐出嫁,而且出嫁后的兩年工資也搭上了。爸爸后來知道這筆債還清后,竟然病了一場。媽媽帶著她的女兒們把偌大的家庭帶出了低谷。當年等著買我家變賣房屋的人后來跟爸爸說,你媳婦真行,我們都勸她把房子賣了她居然挺過來了。磨難鑄堅強。在我的記憶中,媽媽是沒有流過淚的,即使18年前父親去世,媽媽也沒有在我面前落淚。我怕媽媽傷心過度,就勸媽媽想開些,可媽媽卻說:你爸是牛托生的,是享不得福的。聽姐姐們說,媽媽的眼淚在生女兒時已經流干了,剩下的一點也是流在女兒們面前的,所以當兒子的是看不見娘的淚水的。
媽媽內斂賢淑。她與爸爸的感情很深很濃,我從來沒看見過父母打架甚至拌嘴。我小時候是很少見到爸爸的,那時爸爸在我的眼中是家中的座上賓。爸爸回來,家里就多一道平時想吃的菜,而且爸爸在家的時候家中是不能談論不高興的事情的。我們幾個小的也不敢吵架,這是媽媽平時對我們的要求。后來才明白,那是媽媽為了讓爸爸不為家里的煩事難事操心而養(yǎng)成的習慣。媽媽說,她連生七個女兒沒有被逼瘋,全憑爸爸給她的安慰。爺爺大鬧的那一年,是爸爸回家次數最頻繁的一年,每次回來是這邊勸父親,那邊勸妻子。媽媽說,那年爸爸比她還難。媽媽孝順公婆,恭敬伯嫂是遠近出名的。在二伯父爺倆都得癆病時,有次家里請來大夫給二伯的孩子看病,正趕上那幾天三姐出水痘,媽媽就想把三姐抱過去順便讓大夫看一下,話剛一出口,二伯的水杯就摔在了媽媽的腳下,“一個臭丫頭片子看什么看,還能死了嗎?”媽媽轉身把孩子抱回自己的屋里。大夫看不順眼,臨走時過來看了看孩子,并勸解媽媽,媽媽卻說:他二伯心情不好,是我不該把孩子抱過去。這件事后來十里八村都知道,都說媽媽性格好。我問媽媽就真的不生氣,媽媽說,你二伯是驢脾氣,炮筒子,過后他就忘了,要是總跟他生氣不是氣死了。我真佩服媽媽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的氣度。其實與別人生氣,往往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我說媽媽有涵養(yǎng),媽媽說那是窩囊。不論是窩囊還是涵養(yǎng),媽媽在村里的人緣是出了名的好,家里孩子多,干不完的針線活媽媽總是帶到田間,中間休息的時候,眾姐妹們就幫著媽媽干。后來聽說媽媽生了男孩,全村的人都來賀喜,連外村的人都過來看媽媽,那幾天可忙壞了爺爺和姐姐們。
媽媽知理明事。七個女兒,41歲有我,按說我應該是掌上明珠??蓩寢寘s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從不嬌慣,就是我與外面的小孩打架,對方家長認為我嬌貴,總是先到我家賠禮,可媽媽總是當著人的面批評我,即使我有理,媽媽也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媽媽是從不在暗中偏袒我的,更沒有給我吃過什么小灶。有我之后家中的條件已經好轉,買點糕點或肉什么的,是常有的事,但這些好東西只能是爺爺享受或先讓爸爸吃。糕點等特殊一點的東西爺爺有時偷偷地給我,媽媽知道了還要說上幾句,小孩子吃東西日后有的是,何必要跟老人搶。有一次姐姐給我買了根5分錢的冰棍,媽媽說姐姐,再加3分錢可以買塊瓦。但雞蛋餅和細糧我卻比姐姐們吃得多,那也是爺爺去世后的事情了。媽媽治家從不嚴聲厲色,總是循循善誘,把一個貧困的大家庭調理得其樂融融。她沒有上過學,但故事很多。不論是白天和她一起干活兒,還是晚上睡覺,媽媽的故事總是講不完,特別是白天哪個孩子做錯了什么事情或遇到什么想不開的事兒,她就會在晚上的故事中啟發(fā)你應該怎樣做或不應該怎樣做。什么孔融四歲讓梨,韓信受跨下之辱,清明節(jié)的來歷等等。二十四孝用媽媽的語言講出來比看書要生動得多。她的至理名言和警句也很多,有些句子至今我也覺得是媽媽的獨創(chuàng)。當然很多是媽媽聽書聽來的又講給我們聽的。但媽媽使用起來還真是恰如其分。誰要是占了便宜沾沾自喜,媽媽會說,占小便宜吃大虧。誰要是吃了虧感到窩火,媽媽就勸道,吃虧是福,學會吃虧才能享福。既使誰的錢財被偷或丟失,媽媽會調侃地說,風吹鴨蛋殼,財去人安樂。誰要是說話不中聽,太傷人,媽媽能說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句子。女兒們出嫁,媽媽要告誡她們:家有賢妻,男人不做橫事;妻賢夫禍少。誰的家里有了利益紛爭,媽媽就說,好漢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妝衣。誰要是出遠門辦事,媽媽肯定會勸他帶上一套好衣服,并囑咐說話要得體到位,因為話是攔路虎,衣是瘆人毛。誰要是有了春風得意的感覺,媽媽會提醒他,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樂極生悲呵。誰要是干什么事情有懶惰思想,媽媽就鼓勵說,眼睛是懶蛋,雙手是好漢。她對總結自然界規(guī)律的句子知道的也很多,什么初一下雨半月干,初二下雨不晴天;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等等。我真的很驚訝媽媽的記憶,84歲的老人倒在醫(yī)院的病床上,早晨拉開窗簾看見外面松樹上掛滿了白雪,竟隨口將一大段的童謠背誦出來,連63歲的大姐也沒聽過,子女們個個驚嘆!
媽媽原則有度。我從沒看見過媽媽與別人爭吵,在與別人討論是非的時候,媽媽常常是以沉默或轉移話題的方式避免爭吵。即使和兒女們,媽媽平時的語言也不多,說話的聲音也不高,她常說,有理不在聲高。但媽媽認定是正確的事情,是沒有誰能改變得了的。她不信鬼神,因為她小時候看到過解放軍槍斃一個當地有名的“大神”,在行刑前解放軍給“大神”兩個小時的時間讓他跳,如果“神”真的把他救走了,就再也不抓他了。結果那個“大神”跳了半天還是被斃了。媽媽說,要是真有“神”他壓根就不應該被抓到。所以媽常說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小事靠人幫,大事自己扛;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親人們都勸她賣房還債,連爺爺和爸爸都同意了,媽媽硬是憑著她的人格和姥姥家的支持,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保住了祖上留下這最后的家產,也保住了在村里挺起胸膛過日子的尊嚴。六姐在生產隊打農藥中毒?熏媽媽趕到時她口吐白沫,周圍的人和鄉(xiāng)村醫(yī)生都說人不行了,可媽媽還是堅持跋涉十幾里把她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說再晚來幾分鐘人就沒救了。我笑問媽媽,救人不得花錢嗎?孩子是娘身上的肉,媽媽說。七個女兒嫁到婆家,那有不吵架的理,可誰吵架了也不能往娘家跑,這是媽媽給女兒們立的規(guī)矩。即使回來了,媽媽只是默聽女兒的哭訴,全把哭泣當發(fā)泄,然后就讓她們回家。媽媽說,娘家不留吵架女,婆家才是自己的家;過日子哪有牙不碰舌的,吵架時多想對方的好處就會消氣的。媽媽的態(tài)度很明確,娘家不是評論婆家長短的地方,不允許女兒們到一起談論婆家長短,更不允許女兒們在外說丈夫的不是,特別是在吵架之后的氣頭上更不能說。禍從氣上起呀。結果七個姑爺對岳母勝似親娘,家家生活得都很和睦。兒子娶親,媳婦進門,媳婦才是自家人。媽媽是不允許大姑姐們挑剔弟妹的,否則她會生氣。媽媽也從不在兒子面前說媳婦的不足,有時兒子不高興了,媽媽是要批評兒子的,所以我一直認為,她們婆媳關系好,不是媳婦們多孝順,而是婆婆太出色。在對待子女的情感上,媽媽也是沒偏沒向,九個孩子不論是在自己的身邊還是自立成家,不論誰家的條件如何,日子過的好壞,子女多少,來到媽媽眼前都一視同仁,但誰都能感到媽媽對他們最好,特別是孩子們,個個對姥姥孝敬有加。其實,媽媽平時對待誰都沒有小恩小惠,給錢給物的習慣,也沒有熱情過度,拉著不放問寒問暖的時候,就是一顆平常的心,說著平常的話,可能正是這種平常才是媽媽的真誠,這種真誠就是對待誰都很真心、很平常,而對別人都很平常就顯得對自己的平常是那么珍貴。
媽媽教子有方。在教育方式上,常常把父親的嚴慈和母親的關愛融為一體。爸爸和我們共同生活在一起是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了。老家修水庫動遷,我家才從農村搬到城里。在此以前爸爸的形象其實是媽媽用語言給我們塑造出來的。塑造出來的形象就是媽媽理想化后的家庭教父。為了讓我們這些頂多一星期才能見到爸爸一次的孩子們時刻感到父親就在身邊,媽媽總是告訴我們爸爸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來教育我們怎么樣做人。誰要是做錯了哪件事,媽媽就會說,你爸知道了肯定會生氣。所以我們做錯了事情最怕被爸爸知道,因為我小時候從沒看見過爸爸生氣所以最擔心爸爸生氣。后來和爸爸生活在一起之后才知道,爸爸其實是個對子女非常和善的人,即使哪個孩子真的做錯了什么事,爸爸只是板著面孔或用冷峻的目光看一下以示警告,連語言責罵和批評都沒有。我真的不知道如果爸爸一開始就跟子女們生活在一起,兒女們的性格是否還是這樣,人生道路是否有所改變。媽媽崇尚學習,喜歡讀書人,常用書中自有黃金屋來鼓勵我們學習。但媽媽從不歧視勞動,常說活兒是要有人干的,能干活就能吃飽飯。所以媽媽的九個孩子沒有因為愛讀書干活少挨說的,也沒有想提前工作不愛上學挨罵的。她常說做事要腳踏實地,做人要誠實可靠。她最反對誰好高騖遠,更不喜歡游手好閑,說好高騖遠的人是命有八尺想求一丈的人。管游手好閑的人叫“街溜子”,說“街溜子”來家,五年就垮,告誡我們擇友要有選擇,常說,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狗熊同行定非善獸。媽媽希望她的孩子們無論干什么首先要自食其力,常用這樣的話來告誡她的兒女們:金銀財寶留滿地,不如教子學一技;金銀財寶留滿屋,不如送子去讀書。在媽媽的教導下,九個家庭十九個孩子,十六個大中專畢業(yè)。
媽媽寬宏大度。一生以成全別人為美德??赡苁怯捎趮寢屧谧罾щy的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太多,所以在幫助別人或替別人著想時總是令人瞠目。不論誰有求于她,她都盡最大的努力去滿足。自從我們家搬到城里后,鄉(xiāng)下的老親和鄰居時常登門。我后來才知道,這些人大多不是來串門敘舊的,而是來找爸爸幫忙,或是來找媽媽借錢借物??蓩寢尶偸悄敲礋崆?。有一次一位老鄉(xiāng)走后,六姐恨恨地說媽媽,他求的事你也同意幫,我們在村里受他的氣還少嗎?飯都不該給他吃!六姐說的這位原來是我們家在農村時的生產隊長,當年六姐不想上學,初中沒畢業(yè)提前兩年就到生產隊上班去了??深^一年卻一個工分也沒給記,媽媽找他問什么原因,他說六姐到生產隊干活不是他同意的,六姐問為什么給和她一起上班的小伙伴記工分了,他說那個女孩上班他同意了。氣得六姐直哭。那時生產隊經常是晚上分救濟糧什么的,我家沒有男勞力,時常是晚上沒領,第二天就沒有了,有次口糧也在晚上分,第二天媽媽知道了去找他,他卻蠻橫地說,誰讓你們晚上不領,沒了。氣得媽媽回家直流淚。對待這樣的人,媽媽卻說,他能來我們家是下了很大決心才來的,將心比心,我們能幫就幫他一把吧。將心比心,這是媽媽常教導我們的處人原則,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拿人心比自心。媽媽總說待人要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能斤斤計較。爸爸說:“你媽幫人慰己,心胸比天還大?!眿寢尩囊簧翘幪幪鎰e人考慮的一生,一事當先總是要先考慮別人的心理能不能承擔得了,別人的利益受沒受到傷害。就是對待兒女們也是一樣。一生積勞成疾,我記事時媽媽的身體就一直不好。父親去世后,我們想帶她去醫(yī)院檢查一下身體,再三動員她也不去,總說,老病了,我自己知道,沒事的。其實是怕兒女花錢,或者檢查出來什么病還得花錢治。如果給媽媽買什么好吃的或貴重一點的藥,是不能說實價的,否則她會以她不愛吃或不需要而不吃不用。在生命彌留之際,兒女們都在身邊,但病痛怎么折磨,只要稍一好轉,她就讓兒女們該上班的上班,該回家的回家,說工作不能耽誤,誰的家也不能扔。特別是快過年的時候,媽媽一定讓家里還有老人的姐姐們回家過年。媽媽最后的幾天疼痛得特別厲害,但稍一平靜,她就跟守在身邊的兒女說,我沒事了,你們去歇著吧。兒女們不走,她就說,你們去歇著吧,我也要歇一會了。
媽媽深愛著她的子女們,關心著每一個家庭的冷暖和孩子們的成長。只要孩子們來到她的身邊,她總是忍痛微笑著,如果能說上幾句話。她就挺著忍著含笑和孩子們說話。盡量不在孩子們面前呻吟或流露出更多的痛苦。她在生命的最后也想給盡兒女們溫暖。特別是對兩個孫子,病痛過后總問兩個孫子在哪兒。在我們面前總說兩個孫子如何如何好,我明白媽媽的意思,就跟媽媽說,我們會照顧好他們的,會教導他們成人的。每次媽媽聽后都滿意地閉上眼睛。媽媽也特別喜歡兩個兒媳。一次弟妹伸手給她按摩,她用瘦弱的手握住弟妹的手,說好涼,接著用另一只手示意弟弟過去,拉住弟弟的手,然后把弟妹的手放到了弟弟的手中,說,你給她捂捂。然后望著弟弟:你脾氣不好,不能出馬一條槍。又看了看弟妹,然后對弟弟說,要護著她,疼她,多照顧她。這一幕,讓在場的姐姐們個個淚流滿面,弟弟撐不住,轉身到走廊以頭撞墻。在媽媽去世的前一天,她拉著妻子的手說,我舍不得你呀!那天晚上,我坐在媽的身旁,媽媽看了我一眼,回頭閉上了,低聲自言自語道:我41歲有你,那時你不鬧,我總也不抱你……現在想抱也抱不動了。我愣愣地站起來仔細辨清媽媽的語言,突然笑著跟媽媽說:現在我能抱動你,媽。隨后我將媽媽抱起來翻了個身,媽媽忍著痛,緊閉了一下眼睛,接著,我在媽媽的額頭上深深地長時間地親吻一下,媽媽緊閉的眼角滾落一行淚水。我知道歷經磨難41歲得子的母親對兒子的愛。
媽媽走了,走前是那樣的痛苦,也正因為有了這一個月的臥床之痛,才滿足了兒女們床前盡孝的心愿,媽媽是用自身的痛苦來慰藉一群兒女最后無悔的心靈。媽媽走了,走時是那樣的輕松,因為她完成了她所有的使命,可以無愧地告別依戀不舍的生者、從容地去見心愿未了的逝者。最后是用輕松和安詳結尾了她用生命之愛著就的這部家書,這部子女們永遠也讀不倦、讀不完的無字愛書也將永遠伴隨和影響著同樣深愛這部書的后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