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調(diào)知識》雜志2004年第9期載《“壽司”雜拾》一文,內(nèi)云:“‘壽司’,日本或作‘鯧’、‘’(音譯‘四喜飯’),是一種帶菜加調(diào)味的冷飯團(tuán)?!边€說“日本的壽司之有今天,也有它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當(dāng)初的‘壽司’乃是一種食物儲存的方法。那時,用木桶底下鋪一層飯,加魚、加鹽,最上面再蓋飯,封存起來,和中國古代的‘’很相似。現(xiàn)在湖南、貴州等地民間仍有這種食品,只是不叫‘’而叫‘酸魚’、‘辣椒酸’等………日本旅游者驚奇地發(fā)現(xiàn),貴州苗族的炊具和‘吃利節(jié)’等等,與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馬上想到中國的‘’和日本的‘壽司’。當(dāng)然,要弄清它們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lián)系,還需要下番功夫?!睘榻忾_這一疑團(tuán),本人不揣冒昧,愿為狗尾續(xù)貂。
開篇所說的“鯧”,乃“”這誤?!啊芭c“”是兩個古老的漢字,其讀音與釋義均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F(xiàn)代漢語“”(yì),是魚類的一科;“”(zhà)亦寫成“”,海蜇也。古漢語“”(qí),《爾雅·釋器》:“肉謂之羹,魚謂之。”郝懿行義疏:“是以魚作醬?!薄啊保ǎ瑷ぃ?,《釋名·釋飲食》:“,菹也,以鹽米釀魚為菹,熟而食之也。”郭璞注:“,屬。”郝懿行義疏:“乃以鹽藏魚,是魚醬?!薄都崱罚骸磅ィ?。”說明和是同一種食品,在歷代烹飪典籍中,“”字用得最多。
我國的食品,始見于西漢的“蛟魚”?!稘h書》曾記載了漢昭帝弗陵食用蛟魚的故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詳細(xì)記載了制的方法:“凡炸,春秋為時,冬夏不佳。取新鯉,去鱗后切成長二寸,寬一寸,厚五分之片狀,洗去血跡置盤中撒鹽腌漬備用;取粳米蒸熟,以菜萸橘皮、酒混合攪拌,散熱待用,取腌好魚片去鹽后平鋪于陶桶之底,鋪滿后施以一層調(diào)味米飯,壓緊;米飯之上敷以竹葉,再以一層魚片一層飯反復(fù)鋪八層直至鋪滿陶桶后以竹葉填之,壓上重石,置屋內(nèi)暖處,釀至成熟后以竹刀取食之(金屬刀不可,發(fā)腥)。”
最早的是以魚為原料,后來有人試著以其他原料做,并獲得成功,如“披綿”(黃雀),“海棠”(豬羊肉)、“金溪”(鵝鴨)、“蟶”、“茭白”、“藕稍”、“”、“筍”等。因此,做的原料不斷地豐富。在水產(chǎn)方面,有魚、蝦、蟶等;畜禽方面,有豬、羊、雞、鴨、鵝、黃雀等;蔬菜調(diào)料方面,有茭白、荷藕、蒲筍、蘿卜、黃瓜、筍、馬芹、圓椒、蕪荑、花椒、砂仁、蒔蘿、茴香、姜、蔥、茱萸、芥辣、鹽、紅曲、芝麻、米飯、面、酒、香油等。
古代烹飪手段落后,制品在當(dāng)時被認(rèn)為是一種美食。隨著時代的進(jìn)步,新的烹飪方法代替了制法。明代以后,這種食品在我國逐漸衰落,如今只有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保留了如茄子、扁豆等食品。
傳入日本,正值我國盛唐時期。當(dāng)時日本的圣德太子,主張全面向經(jīng)濟(jì)與文化高度發(fā)達(dá)的唐王朝學(xué)習(xí),向中國派遣大批留學(xué)生和學(xué)問僧,其中就有專門學(xué)習(xí)中國烹飪的“味僧”。他們不但學(xué)到了的制作方法,而且還將“”、“”這兩個漢字也傳到日本,成為日語漢字?!缎氯諠h詞典》:“すし【壽司··】:‘用魚、菜、醋、鹽等做成的飯團(tuán)’。”“壽司”是日本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字,三者都念作“すし”(sushi)。到過日本的人都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日本壽司屋的看板上,常能見到用特大字體書的“”或“”,據(jù)說是為了顯示古雅。
從中國傳入的“”稱“馴”(熟壽司),基本上是按照《齊民要術(shù)》中的制作方法,著名的有琵琶湖的“源五郎鮒”、吉野川“釣瓶”。這種經(jīng)發(fā)酵成熟,頗為費時。聰明的日本人從“酸”中得到啟發(fā),在米飯中加些醋,以縮短成熟時間。慶長時,“壓”脫穎而出,將醋飯和用鹽加醋腌漬的魚倒入箱中,壓以重石,次日取出即可食用。還有用箬葉、柿葉卷裹加壓制成。有名的如“箱”、“柿”、“鯖”、“醴”等。文政時,江戶人將醋飯團(tuán)捏成一口大小,上放新鮮魚貝片,稱“江戶握”,起初只是供歌舞會觀眾幕間休息時食用,后在庶民中普及開來,此即是現(xiàn)代生壽司的開端。
要說壽司制法簡單,這是一種誤解,其實并不簡單。請看其原料制備:1.壽司飯:壽司行業(yè)稱“舍利飯”,煮成的米飯要像佛祖的舍利子那樣,潔白圓潤,晶瑩剔透。對大米要求很高,選用顆粒小、硬度大、含淀粉多、脂肪豐富、吸水性強(qiáng)的品種。做成米飯能充分吸收唾液,從而使舌味蕾能敏銳體會出魚貝的鮮度和風(fēng)味。煮前充分吸水,一鍋20人份(3.75 kg)在保濕狀態(tài)下,夏日放置30分鐘,冬天1小時,讓水浸透米心。按照軟火加熱,強(qiáng)火煮,中火蒸,猛火熏燒,再用火燜5道工序,煮成的米飯黏性強(qiáng),富有彈性,口感好,捏成飯團(tuán)不會松散、變形。煮好后冷卻20分鐘,加入壽司醋400 ml,攪拌均勻后即成壽司飯。2.壽司醋:主要原料為鹽、糖、醋的配比為1∶5∶10,入鍋用小火煮化,加海苔和其他調(diào)味料增味。壽司醋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壽司飯的質(zhì)量,所以,各家對壽司醋的配方,是嚴(yán)格保密的。3.海苔:即紫菜,制成薄張狀近方形,規(guī)格18×20 cm(大連出口日本的海苔就是這種規(guī)格),用以卷裹壽司飯及餡料。選購時,以顏色棕紫,有光澤,厚薄均勻,無泥沙、幼螺等雜質(zhì)者為佳品。4.餡料:海鮮類有金槍魚、三文魚、加吉魚、鯖魚、星鰻、章魚、魷魚、赤貝、蛤仔、蝦、鮭魚籽、三文魚籽、明太魚籽、黑魚籽、蟹籽、魚糕等;禽蛋類有雞、雞蛋、鵪鶉蛋等;豆及豆制品有豌豆、枝豆(毛豆)、豆腐、豆腐皮、油豆腐等;蔬菜類有白菜、鴨兒芹、牛蒡、黃瓜、油菜、藕、芋頭、胡蘿卜、蘆筍、獨活、干瓢、芽菜;菌類有占地菇、金菇、松茸、木耳等,還有面。5.壽司蘸料和調(diào)味料:有日本米醋、白菊醋、糖、醬油、味啉、面豉(味噌)、山葵、櫻葉、壽司姜、腌紅姜、日式腌蘿卜、紫蘇、芫荽、木魚碎(鰹節(jié))等。還有制壽司的工具,如壽司席、壽司木盒、壽司型器、壽司木飯匙等。
壽司在日本發(fā)展至今已成為日本的“國食”,用豐富的各種壽司原料,通過用手捏、模子壓、包裹、釀、 、卷制成的各種壽司不下100種之多,常見的有握壽司、卷壽司、軍艦壽司、茶巾壽司、絞壽司、散壽司、鮮果壽司碟等。
吃壽司有講究,先吃握壽司,以品嘗鮮魚貝的本味及廚師的手藝,然后再吃旨在飽腹的卷壽司或手卷壽司。可用箸夾著吃,也可用拇指、食指、中指抓著吃。值得提醒的是,吃握壽司應(yīng)一口一個,不能分幾口吃,否則將在筵席上大跌眼鏡。吃壽司不能喝醬湯,吃罷壽司可用甜姜清口,也可飲用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