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擺”是傣族的風俗習慣,也是他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趕擺有在春天舉行的,也有在夏天、秋天、冬天舉行的,有的1天,有的2~3天。擺場時大街小道兩邊小食攤上散發(fā)著撲鼻的香味,伴隨著鑼鼓聲蕩漾在擺場,使歡樂的擺場充滿甜蜜的芬芳,吸引著人們。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擺著幾個鐵桶和大缸,不時有人用盆、碗從里舀水。這是專門為趕擺的人吃火燒豬肉拌米線準備的酸水缸?;馃i肉拌米線是傣族的風味小吃?;馃i一般選用20~25 kg重的小肥豬,燒制以后皮色金黃,香氣四溢,肉質(zhì)鮮嫩,傣家人特別喜愛?;馃i的制作很特殊:將去毛剖肚洗凈后的小豬用線將刀口處縫攏,把一根竹竿從尾穿到頭,倆人各抬一頭不斷在稻草火上翻烤;邊烤邊將稻草灰摻入泥漿涂在豬身上,到烤出油時,泥漿自然脫落就可切吃了。把切好的肉片和肉絲放入由蔥、姜、蒜、醬油和醋組合成的佐料中浸一下,放入口中,香噴噴的,是下酒的好菜。更好的吃法是用火燒豬的肉片或肉絲拌云南獨有的米線吃。在殺豬的同時,少不了宰牛。用牛肉做出的眾多菜中,牛撒撇這道菜最具傣族特色,是節(jié)日里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做法是:把??嗄c拿出來做主料。這??嗄c類似豬的粉腸。把牛苦腸里的汁擠出,過濾后煮沸,冷卻后拌涼菜,吃著苦涼苦涼的。??嗄c還能跟鮮牛肉、鮮豬肉燉吃。燉時注意保留好??嗄c水及腸內(nèi)物,將腸外物洗去,與切好的鮮牛肉、鮮嫩蔬菜、小米辣、蔥、姜、蒜先后放入鍋內(nèi)爆炒一下,加水燉至肉熟就行了。燉出的湯是淡綠色的,秀色誘人,嘗一口,那苦涼味使人頓時生津止渴,消炎解毒,使在擺場上玩得滿身燥熱的人頓覺涼快,神清氣爽。
在擺場旁的一棵濃郁的大青樹下,人頭攢動,議價聲、算盤聲此起彼伏,原來人們在選購螞蟻蛋。一位50多歲的爹弄(大爹)一次就花100元多錢。有人擔心地問:“買這么多吃得完?”爹弄笑笑說:“吃得完,吃得完!今天全家老小都來了,再加幾位朋友,恐怕還不夠吃呢!”不遠處,人們?nèi)宄扇鹤谝黄穑贿吰穱L著螞蟻蛋,一邊談笑。傣家人善于找到蟻穴,一次可挖到10多個蟻巢。將白蟻卵從蟻巢中抖出,淘洗、熏蒸、晾干就可以出售了。只見爹弄將買來的螞蟻蛋放在碟內(nèi),將香油淋在螞蟻蛋上,螞蟻蛋立刻晶瑩透明,清香撲鼻,幾雙筷子一起伸向碟子……
遠道而來的人到竹林中砍棵生有竹蛆的鳳尾竹,還能做成美味佳肴。把削去竹枝的鳳尾竹破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在開一頭口的時候,注意不弄臟竹心,避免洗竹筒時把里面的竹膜洗去。一開口就把淘洗過的米倒進竹筒,按平常煮飯的比例灌進水,然后用竹葉把竹筒口塞緊,斜放在火上燒。邊燒邊轉(zhuǎn)動竹筒,等竹皮燒焦,竹筒快破時飯就熟了。剖開竹筒,把竹筒飯放在洗干凈的芭蕉葉上,那帶有竹膜的香味饞得人口水直流。用竹筷挑一砣白里透綠的竹筒飯放進嘴里,好吃極了!燒好竹筒飯,人們找塊瓦片放在火炭上,當瓦片燙手時,把竹蛆倒在瓦片上,竹蛆掙扎幾下就死去了,任人用筷子攪拌。不一會兒雪白的竹蛆炒成黃燦燦的,夾一條放進嘴里,又脆又香。要么把竹蛆放進鹽水中浸泡后剁碎,拌以鹽、醋而食,很有滋味。竹蛆共有10多種,是竹的天敵,竹子有了蛆會慢慢枯敗而死。傣家人拿自制的小鐵鉤將竹蛆從竹洞內(nèi)鉤出,既保護了竹子,又能做菜吃。竹蛆白生生、圓滾滾,肚里全是脂肪,炒時不用放油。吃著嘣脆,有股奶油香味。將大竹蛆的油涂在糯米飯菜團上吃,營養(yǎng)豐富,味美。
遇上出筍季節(jié)趕擺,將竹筍放在火上燒煳后剝?nèi)ネ鈿ふ蝴}吃,其味鮮甜。有的還帶來鍋,內(nèi)煮雞肉或牛肉,等肉煮熟時,將腌酸的筍絲放入鍋里再煮一會,讓酸味浸入肉內(nèi)。酸筍煮肉是最佳的烹肉法,鮮酸香混合,非常爽口,肉湯特別好喝下飯。有的年輕人還買來巴掌大的魚,去鱗挖鰓洗凈,把魚肚雜除去,放進芫荽、蔥、姜、蒜、辣椒、鹽,用小竹片成十字形把魚夾平,用香茅草繞住佐料,或用香茅草把魚肚捆攏,用小火燒到魚皮泛起一層金黃色就行了。香茅草天然的清香不僅能去腥味,而且能捆住魚上的佐料不散。等熱氣退了,放進嘴里一咬,又脆又辣,加之香茅草的天然芳香,味道妙極了,更添食欲,不一會就吃得飽飽的。等飯飽勁足,又加入狂歡的人群,擺場上一片歡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