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已近不惑之年的業(yè)余作者,在寫作的道路上斷斷續(xù)續(xù)寫了二十余年,談不上有什么收獲。由于種種原因,外在的和自身的,在九十年代我基本上中斷了好幾年沒有讀寫。不是我們要遠離文學,而是文學已遠離了我們普通的讀者和業(yè)余寫作者。
曾幾何時,報刊已高高在上,眼光全放在了名家、名人,而根本上忽略培植新人、忽略了報刊市場的主要消費者———普通讀者和業(yè)余作者。我們的辦刊方針,根本背離文學和市場規(guī)律,重名家而薄新人,文學新人的稿子得不到退稿,得不到起碼的尊重,更莫談能得到編輯老師片言只語的指導。我們的報刊大多是一副“店大欺客”的派頭,又怎能不傷業(yè)余作者和普通讀者的心?文壇上各種流派,異彩紛呈,各領(lǐng)風騷三五年,雖則熱鬧,但已遠離社會現(xiàn)實,沒有反映出我們時代的主旋律,沒有寫出我們老百姓關(guān)注的、貼近現(xiàn)實的、反映社會底層生活和社會變革的優(yōu)秀作品。作家們在金錢的魔棒指揮下,抒寫著一己的悲歡,制造著文字的快餐而不是真正的文學。純粹追逐金錢和效益的文學已退縮到象牙之塔,脫離社會,脫離人民大眾,報刊的生存又焉能不堪憂?這是文學的悲哀,是時代的悲哀,也是報刊的悲哀。報刊是作家和讀者的橋梁和紐帶,我們今天的文學現(xiàn)狀的不景氣,報刊和出版社負有相當大的責任。沒有讀者,也就沒有市場,但要真正做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這種局面,就要轉(zhuǎn)變作風———貼近社會、貼近大眾,與讀者貼心,與讀者交心。辦出了特色,才會有好的口碑,也才會有一批忠實支持的讀者,報刊才會有競爭的活力。
最近幾年,我堅持閱讀《小說選刊》,以掌握文壇動態(tài)和走向。雖未寫作投稿,但仍心系文學。我堅信文學總有回歸大眾的那一天。2003年上半年,我在報刊亭購買了一本《小說選刊》(記不清是幾月號了),我在上面讀到了貴刊刊登的“免費試讀”廣告,特別是你們欄目介紹中的“新人自薦”吸引了我。于是我抱著試一試的心理,給你們?nèi)チ诵?。前后不到二十天就收到你們贈閱的《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03年5月號)。你們的辦事效率和信守諾言,令我感佩。貴刊給我以耳目一新之感。我當即捧讀,大開眼界,后來發(fā)現(xiàn)葉廣芩的《猴子村長》為《小說選刊》轉(zhuǎn)載,舒云的報告文學《健康的鑰匙送給你》,就連我們市的《達州電視報》也作了連載。你們的辦刊質(zhì)量,于此可見一斑。你們親近讀者的辦刊方針和富有特色的諸多欄目,使我欣喜不已,我于是到郵局訂了2004年全年的《北京文學》(精彩閱讀)。因為我所生活的有十幾萬人的小縣城報刊亭沒有貴刊賣,像我們這樣的小縣城還有很多,只要加大宣傳力度,你們的發(fā)行工作將大有潛力可挖。
你們的辦刊方針是對路的,質(zhì)量(刊物的、服務的)是一流的。就現(xiàn)有開設(shè)的欄目來說,“現(xiàn)實中國”所發(fā)作品,振聾發(fā)聵,觸及時弊;“作家人氣榜”“好看小說”每期都有名家的精品;“新人自薦”每期的新面孔都給人以驚喜;“天下中文”情真意切,使人有如沐春風之感;“文化觀察”虛心面向大眾,就文壇的現(xiàn)狀誠邀社會各界及普通讀者向當代文壇獻計獻策;“熱線”和“紙上交流”使讀者、編者在互動的交流中,增進了感情,也增加了刊物的凝聚力和不斷上升的人氣。相比起來,“真情寫作”所發(fā)的詩歌,就沒有散文耐讀,缺少詩意和力度,難以引起讀者的共鳴。其質(zhì)量的不盡如人意,這也許與詩歌創(chuàng)作的遠離時代有很大的關(guān)系。當然,這只是筆者的一管之見。
總之,你們的銳意進取,并自覺擔當起振興文壇的重任,以不懈的奮進精神,以辛勤、踏實的工作,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呼應。只要堅持下去,文學的回歸———走出低迷步向繁榮,那就會指日可待了。讓我們共同為文學的繁榮昌盛,各盡所能、添磚加瓦吧!
635100四川省大竹縣解放街150-1號 馮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