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璜(1914-1994):女,湖北漢川人,中國著名美術(shù)考古及博物館學(xué)專家。上世紀(jì)三十年代留學(xué)日本,學(xué)習(xí)工藝美術(shù),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回國。四十年代參加西北藝術(shù)文物考察團。解放后一直從事博物館工作,對博物館陳列研究和宣傳做出了突出貢獻,有許多學(xué)術(shù)著作。
春朝薄寒中,我們由西安北門雇膠輪無蓬馬車一輛,出城北行,目的地是兩千年前漢代活躍舞臺的京兆故都。雖然明知一切豪華的建筑部署均已早成廢址,但對歷史的趣味與熱情之誘惑,無法拒絕,特地攜帶了輕舒的靈感和沉重的心情,準(zhǔn)備將自己將史實將眼前景物融成嚴(yán)密的一片,去領(lǐng)略,去思豫,去憑吊。
車出西安北門,車轍所經(jīng),俱為唐時西內(nèi)苑故地,并得見觀德殿之遺址,按此殿雖屬于唐而實為隋代所建。隋史:“開皇二年上疾愈,享百僚于觀德殿,賜錢帛任其自取,盡力而出”,即是此地。車行不速,次第經(jīng)過唐大安宮遺址,唐歌舞殿及漢代太倉等處,并可遠(yuǎn)望唐大明宮內(nèi)之走馬門斗雞臺、三清殿、祥云樓等廢址。
行行重行行,又望見漢翠華殿、元朝逍遙園等,故跡較前尤顯,故雖較遠(yuǎn),而反覺更為清晰。
二十五里的土車大路,在兩旁樹列盡處告了結(jié)束,盡端乃一片荒涼土垣,有類城狀之土壁二堆,廢頹危聳,我們在此停車。
此即漢代京城之東南第一門,名霸城門,王莽更名為仁壽門,門色青,故俗名青門。述異記:“景帝元年,有青雀群飛于霸城門乃改名青雀門,更修飾刻木為綺撩雀去,因又名青綺門?!贝碎T外舊出佳瓜,乃秦代皇族東陵侯于秦亡后隱居于此所種,俗稱東陵瓜,為長安近郊名物之一。此城門立此已兩千余年,今僅可見殘破之十壁,但危然高聳,猶可于雄偉中,說明其悠久與高貴之歷史身份。最難得的,由于久遠(yuǎn)的風(fēng)雨剝蝕,墻面斷裂,裂處尚存有當(dāng)捶筑時之捶痕,渾圓如杯口大小,深約二分,清楚可辨,我們特拾取數(shù)塊以作紀(jì)念。
由荒土斜坡,可走上城頭,城上之土盡為紅色,土中夾有黃綠色的琉璃碎片極多,繩紋瓦片更多不勝取,可見當(dāng)日建筑之富麗。
俯視停車處,才知道我們剛才上來的路,原是舊日的護城河,現(xiàn)雖湮為平地,惟地勢低凹整齊,清晰可見。
大家都散在城頭,任性眺望,此處頗高,全城景物歷歷在望,于此烽火匝地之日,來此民族雍盛國威遐震的漢朝故城上,撫念今昔,至為凄愴。
漢高祖大定天下,欲都洛陽,為婁敬之諫,遂改都長安。歷傳至孺子嬰,凡二百十二年之帝業(yè),均在此城之內(nèi),址本秦之離宮,高祖增修后由櫟陽遷此,惠帝更廣之,周圍之十五里,城形如斗,又名斗城,離現(xiàn)在的西安城西北二十五里。后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均都此,直至隋代開皇三年新修今日西安城所在地之大興城后,此城始廢。七百余年間,盡為京兆帝都, 地面上印有多少帝王們的足跡,林梢里又還有多少后妃們的笑聲,一整部西漢的歷史,都演自這咫尺之下的古城中。漢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威武、最活潑的一朝,我幻覺似乎看見張良、蕭何們的繡袍,在黃土中飄逸;霍去病、衛(wèi)青等的金甲,在荒草中閃礫;劉向、董仲舒?zhèn)兊募喒?,在田陌中隱約;以及風(fēng)塵仆仆遠(yuǎn)道歸來的張騫與蘇武,正都散立在這荒草錢垣的廢址城里。
連于城垣處,后部盡成高原,細(xì)細(xì)麥苗,淡淡野花,空曠不見人畜,藍天蔚朗如洗,一切表示出極靜極美的調(diào)和空氣,清新冷肅,若非陽光明爽,幾疑此身亦已成此古城中的古代精靈了。
沙霧中,渭水北岸一帶,淡紫色山陵迤及云末,詢知乃盡系咸陽原上之漢家陵闕,這些方整漢墓中的帝后們,據(jù)峰臨河,眺望生時貴榮極位之京兆故宮,幽靈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下城登車?yán)m(xù)行,在城內(nèi)馳覽。首過長樂宮遺址,長樂宮原為秦始皇之興樂宮,高祖遷來后修飾此宮自居,但自未央宮落成后,此宮即專居母后,關(guān)于長樂宮的記載不多,大約即因為它不是人主所居之故。關(guān)中記:“長樂宮周回二十余里,有殿十四?!睗h武故事:“建章、未央、長樂三宮皆輦道相屬,懸棟飛閣,不由徑路。”三輔舊事:“秦作銅人立阿房殿前,漢立長樂宮大廈殿前?!比o黃圖:“廟記曰長樂宮是有魚池、酒池,池上有玉炙樹,秦始皇造,不武帝行舟于池中?!标P(guān)中記:“酒池北起臺,天子于上觀牛飲者三千人?!碧藉居钣洠骸拔涞圩骶瞥匾钥淝己嬕澡F杯,重工能舉,皆牛飲?!比o黃圖:“長樂宮有鴻臺,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觀宇,帝嘗射飛鴻于臺上,故名?!睗h書韓信傳:“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币陨线@許多記載的實際,都已化為麥田,金人既杳,酒池亦涸,一切只好在想像中去領(lǐng)略,只有斬韓信的地方,今名韓信灘,乃大塊紅砂石,草木不生,作殷赤色,韓信為漢家打得天下,落得斬首夷族,冤氣自應(yīng)不散,姑無論此塊地質(zhì)有何特殊原因獨異,而能留此遺跡作為人的警惕也自不壞。除此一片紅地外,余皆成為麥田,黃綠交溶中,二三幼女,著大紅衣,坐地上挑摘薺菜,四處不見人家,不知其從何處來,窈小腰背,正可作此豪麗故宮遺址大畫面上絕紅之點綴。
上車復(fù)行,今日我們所經(jīng)過的這些大車村道,目下雖是崎嶇荒蕪之路,而在當(dāng)年,卻均為錦繡膏梁之處,非瑋宮之閣樓,即琳殿之庭廊。想當(dāng)年如何森禁尊嚴(yán),怎能容得我們一輛木板馬車在此自由馳覽。
漢時京兆中街道的遺跡,絲毫不能得見,我們只可以記載來揣度,漢書:“長安城中經(jīng)緯各長三十二里十八步九百七十二頃,八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十二門,九市,十六橋,水泉深二十余丈,城下有池周繞,廣三丈,深二丈。石橋各六丈,與街相直?!比o圖錄:“長安城每面三門,四面十門,皆通達九逕,相經(jīng)緯。”可見昔日市容是非常完備整齊的。
離車道十?dāng)?shù)丈處,有一小丘,同行徐君指告乃秦代樗里子墓,按樗里子乃秦惠王之弟,為人詼諧聰明,秦諺有“力則任鄙,智則樗里”,傳其臨終時,囑葬渭南章臺之東,四百年后當(dāng)有天子之宮夾峙我墓,后漢代修筑長樂于其東,未央于其西,墓適在其中。
遠(yuǎn)望晴沙綠原上,有名的漢城石馬,孤立在一片麥田里,行近下車,量馬身高六尺,長八尺,后腿已半陷土中,兩耳亦失,全體結(jié)構(gòu)雖非精美,但大體尚稱渾厚,并且它是故漢城中今日惟一具體古代遺物之存在者,浴風(fēng)沐雨已歷千余載,今尚得親手撫其項背,誠為可貴。馬之前足上,細(xì)視隱約有字,因取手帕細(xì)細(xì)揩拭,模糊可見為“大夏……”余堙土中,我們根據(jù)此二字,均推斷其為晉時物,按后秦姚氏自敗于后魏拓跋珪后,其部將赫連勃勃即叛而自建一國,自稱為大夏王,其時間與地點均可能在此,如我們判斷不誤,則此馬為一千五百余年前之匈奴作品。
車行抵東高廟下,漢城中除東高廟外,尚有中高廟與西高廟,一共三處,緣漢城既筑如斗形,斗柄上三點即各筑一廟于極高處,同治回亂時,漢人群避其上,但西南高廟竟為回人攻破,殺漢人老弱逾三千,實為宗教上之悲劇,今日適逢村人搭臺唱戲,本意乃例年舊歷二月初七日舉行超度遭難亡魂的,我們本未預(yù)知,恰于今日來此,倒也巧遇,不過村人早已忘卻超度原意,已經(jīng)成為熱鬧的社戲了。
過武帝所建明光宮舊址,地特高,東西各二,四垣高聳,西京籌委會在此立有木牌上書:“兩阜對峙是當(dāng)日端門,再南為雙闕城,北魏改為子城,唐建咸宜宮于此?!?/p>
沿途碎瓦殘磚,俯拾不盡,千余年來時有取者,而今尚堆棄滿地,可見當(dāng)日宮殿之大,尤以繩紋瓦最多,至少亦為六朝物,間或亦能覓得漢時碎片,不過完整的是極難找到,有年號的更為稀珍,我們下車來俯行細(xì)覓,像一群拾破爛的孩子,夏君運氣大佳,竟拾著破磚半塊,上有平帝元始年號,歡喜至極,我們雖未拾得有年號之物,但明知每一碎片,均屬千年前宮殿上之小纖維,今得親手拾取,也非常能愜慰心懷。
車再進,漸有三五人家,并有一寺,額書感業(yè)寺,現(xiàn)改為私塾。車停寺外,我們以很興奮的步伐走入寺中,因為久已聞名此乃中國惟一女帝武則天當(dāng)年出家為尼之處。雍錄:“貞觀二十三年太宗上仙,其年即以感業(yè)坊濟度尼寺,盡度太宗嬪御為尼以處之……永徽三年,太宗忌日,高宗詣寺行香,武氏泣,上亦泣,王皇后欲以間蕭淑妃之寵,令武氏長發(fā),勸上納之后宮……”是那一代怪杰奇女,曾一度潛修于此,遙想媚娘當(dāng)年,尼裝素容,優(yōu)處此中,不知是如何的楚楚堪憐,誰能料到一只小鳥出籠,竟會展翼沖霄,叱咤風(fēng)云呢?如當(dāng)日高宗不來上香,或上香而并未晤見,武氏當(dāng)不得再入唐宮,則唐史在永徽三年以后,應(yīng)不會是今日唐書上的寫法了?,F(xiàn)在寺中空蕪污穢,令人難以想象當(dāng)年少年至尊的高宗與妙齡尼裝的武后在此院中重逢相泣的情景,只有兩塊廢匾,一書“武則修焚香院”,一書“大唐感業(yè)禪院”,丟在院角,還可說明一點這今昔毫不聯(lián)系的興廢,令人陷入深深的憑吊與幻想。
另一角隅,有蓮花座一只,四角皆雕有一個小獅,刻工之精致,為他處所少見,而形態(tài)之別致,更屬罕有,前方二小獅以二前足并伏地上,下頷略偏的又緊貼足上,癡憨之態(tài)于頭部表情中充分露出,一望而知是飽乳未久的獅雛,神氣活現(xiàn)生動可愛,惜在暗角,不宜拍照。蓮座已半埋土中,中空處又被利用盛置殘水,污穢不堪,后兩角上昴坐之二小獅,則已被村童敲倒在地,首足殘斷。此伏坐之二小獅何日遭受同樣之命運,想總為時已不在遠(yuǎn),我以前總以為古物售與外人為可惜可恥的事,今見此精美的藝術(shù)品,在如此悲慘的處境中,又反而感覺祖國之大,竟無它們?nèi)萆碇匾玻?/p>
上車行,至城西北角,在此沿途道之兩邊,盡為錢印磚,每磚上有二十或三十的錢痕,知為五銖錢之原模,不過有字的陽面,都已分存在各古董店中,現(xiàn)在這些都是沒有字的。
在城角南向,夏君導(dǎo)吾人前往,謂曾有一有趣之發(fā)現(xiàn),今或尚有,我們即隨之行至一處,見地上堆滿尺余長之裸體小人,頭飾各各不同,可惜沒有一個完整的,想早已被村人拾去脫售了。今能在這里見到,還幸而因為它們是破斷的,但殘破并不能減少其歷史與藝術(shù)價值,特各拾取二三段,或首或臂或股等,以為研究。夏君說有人揣測其來歷,謂系漢武帝時候太子巫蠱之禍中的土偶,但我們以為數(shù)目既如是之多,似與彼案無關(guān),不過均認(rèn)為絕對是漢代遺物,而深以不明其來歷為憾。
已中午,眾人皆覺饑渴,因由夏君導(dǎo)入西京籌委會所立之天祿小學(xué)中休息,我們早已準(zhǔn)備好大餅一個,直徑一尺五寸,厚一寸,為數(shù)人隨身干糧,小學(xué)教師見我們攜有大餅,特炊開水相待,夏君言彼等深感來漢城之游人,來此無一可資坐息之處,因此地難雖燦爛古跡,卻非時髦名勝,冷落荒涼,絕無市面,游人即出代價,也不能購得一飯一茶,每以為苦,因此特于此辦一小學(xué),一方面教育此處僅有人家之小兒,一方面兼可招待過往游人,予以休息與向?qū)?,今我們來此,不僅各有開水一碗,且特受優(yōu)待,贈有野菜二碟,遠(yuǎn)游來客,食之極甘。
天祿小學(xué),以舊為天祿閣遺址故名。三輔故事:“天祿閣在未央大殿北,天祿異獸也,即揚雄校書處?!逼渑詾樘斓撻w渠,雍祿:“宣帝甘露中,五經(jīng)諸儒雜論于石渠閣。”又:“未央大殿之北礱石為渠以導(dǎo)水,中藏蕭何所得秦世圖籍?!卑喙涛鞫假x:“天祿石渠,典籍之府?!笔谴颂幠藵h代文化貯精集粹之地,今能登臨其上,頗為欣幸!天祿閣之遺址頗高,由平地上石階百余級始達,可以遠(yuǎn)眺,室內(nèi)藏古物頗多,據(jù)云都是由附近拾得,有云形瓦頭二個,構(gòu)圖簡單純熟,酷似希臘古紋,教師允購其一,我們即擇一有缺損者以為紀(jì)念。
立于此閣外廊上,可以眺望城外西邊漢建章宮遺址,建章漢代三大宮殿之一,為漢武帝的杰作,蕭何營建未央,極其富麗,意謂勿令后世有加,而武帝好勝,激于此言,偏造一個建章,高峨奢麗,均在未央之上。漢書:“建章宮南有玉堂,壁門三層,臺高三十丈,玉堂內(nèi)殿十二門,階陛皆玉為之,鑄銅鳳高五尺,飾黃金,向風(fēng)若翔,椽首薄以碧玉,因名壁門?!比o黃圖:“壁門左鳳闕,右神明臺,神明臺武帝造,祭金人處,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掌捧銅盤玉杯,承云表之露,以求仙道?!睗h宮闕疏:神明臺高五十丈,常置九天道士百人?!比o黃圖:“鼓黃宮周匝一百三十步,在建章旁,四海夷狄器服珍寶,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獅子宮馬,充塞其中?!庇帧敖ㄕ聦m有函德、承華、鳴鑾等三十六殿”。關(guān)中記:“避風(fēng)臺,在太液池中,即飛燕結(jié)裾之處。”史記封禪書:“建章宮置大池漸臺,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像海中神山?!比o黃圖:“影娥池,武帝鑿以玩月,其旁起望鵠臺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宮人乘舟弄月影?!敝T此均可證明在眺望中的這一塊土丘是曾經(jīng)如何的奢侈豪華過,這是漢代盛時的物力結(jié)晶,中國古代建筑中僅次于阿房宮的作品,對這片可驕傲亦可嘆息的土地,我們實在無法與記載取得同感,只好借詠唐王維詩一首,以為憑吊:“絳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金鎖,百囀流鶯繞建章?!?/p>
下閣,到操坪上小坐,有二事為本地風(fēng)光,可以一記。一是學(xué)生課余閑坐的小矮桌,石紋古樸,長形中空,詢之知即天祿石渠之石渠一段,是天祿閣的地道主人,毫無偽疑的西漢遺物。二是大禮堂中壁上大書“發(fā)揚漢代精神”數(shù)字,提醒了來人對這地點的歷史性,也是別處所未見過的口號標(biāo)語。
時已不早,急急登車向西南行,遠(yuǎn)遠(yuǎn)即可望見一片高臺,層次整齊,地勢高峨,這就是我們今日來此的目的地,鼎鼎大名的漢代主宮未央宮遺址。址旁柏樹縱橫成列,桃樹數(shù)千株散植址下,因春尚淺,枝頭盡蕾,只見一片深紅的煙障,想盛春時來此,遍宮粉紅,嬌艷的春色襯著二千年的名跡,當(dāng)更有一番誘人的情趣。
未央宮是有漢一代主要的宮殿,自漢高祖提斬蛇劍,換金龍袍,接過秦子嬰手中的傳國玉璽,滿懷欣慰的被張良們扶上御座中起,一直到年未及冠的漢平帝在臘日以迫飲王莽所獻的毒酒被弒為止,一切漢代的事跡,一部西漢的歷史,都是在這咫尺的高臺上歷演,是一座興衰喜悲的全幕舞臺。
未央宮為漢代第一任首相蕭何所造,至為豪麗。高祖曾責(zé)之:“天下洶洶,苦戰(zhàn)數(shù)載,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至過度也?!焙未穑骸疤煜路轿炊ǎ士梢蛞跃蛯m室,且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德。”高祖即悅而就居。
關(guān)于未央宮及宮內(nèi)各殿宇的記載甚多,茲列述數(shù)條于下:
西京雜記:“未央宮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臺殿四十三,池十三,門闥九十五?!?/p>
三輔黃圖:“未央宮前殿東西五十五文,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至孝武以木蘭為棼橑,文杏為梁柱,金鋪玉戶,華榱壁檔,雕楹玉眀,重軒鏤檻,青鎖丹墀,左右平,黃金為璧帶間以和氏珍玉,風(fēng)至其聲玲瓏然也?!?/p>
漢書王莽傅:“王莽大置酒未央宮白虎殿,英賜將帥?!?/p>
西京雜記:“溫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繡,香桂為梁,設(shè)火齊屏風(fēng),鴻羽帳,規(guī)地以罽賓氍毹?!?/p>
漢書元帝本紀(jì):“竟寧元年,賜單了待詔掖庭,王嬙為閼氏。”長安志:“班婕妤居增城舍。”
雍錄:“未央宮有漸臺,文帝之夢鄧通,王莽之死于兵,皆在其處?!?/p>
漢書蘇武傅:“上思股肱之美,乃圖面其人于麒麟閣?!?/p>
關(guān)中勝跡志:“高祖斬蛇劍,藏于寶庫,守藏者見白氣如云出戶,狀若龍蛇,呂后改庫曰靈金藏,惠帝即位以此庫貯兵器,曰靈金內(nèi)府。”
同前,“昭陽殿在未央內(nèi),織珠為簾,風(fēng)至則鳴,如珩佩聲,趙合德所居?!?/p>
今日眼前的未央宮,當(dāng)然是一切殿宇庭閣皆不存在,將所有的豪麗都全部交與了記載上的文字后,它本身即變成這一片極高極長的地基,除了寒風(fēng)薄日外,尋不到一絲華麗的印跡,也聆不著一聲尊貴的笑語,萬枝緘默中,我們輕輕地走上了地基的頂峰。
頂層上有巨碑一塊,上書“漢未央宮遺跡”六大字,瓦礫堆積極厚,繞足皆是,尤以波紋瓦與繩紋瓦最多,間亦有殘破瓦頭,多為“長樂未央”或“長生無極”字紋。
未央之北有桂宮遺址,桂宮亦武帝造,中有明光殿,玉階珠簾,晝夜光明,西京雜記:“武帝為七寶床,雜寶案,側(cè)玉屏風(fēng),列寶帳,設(shè)于桂宮,時人謂為四寶宮,亦有復(fù)道與各大宮相通聯(lián)?!?/p>
桂宮之側(cè)有北宮,高帝時建,成帝增修,專門張羽旗,設(shè)供具,以禮神君,又有太子宮,元帝王皇后生成帝于太子宮,各宮均有紫房復(fù)道。
據(jù)雍錄雜抄的記載:“唐時未央宮尚好,貞觀七年帝從太上皇置酒故漢未央宮,帝奉觴上壽曰‘昔漢高祖亦從太上皇置酒此宮,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币蛑瞥醮藢m猶存,惜以后便不再見于記載,全毀于何時,不可得知,但長安帝都為命運終于唐末,一切周秦漢魏隋唐的精粹,都隨唐亡而同逝,則未央宮的被毀當(dāng)亦在唐代末年。踐踏著無盡數(shù)的古瓦花磚,遙望著一座座方整的漢家陵寢,白云悠悠,令人為之默然無語。
馳游各處,不覺已下午五時,只得重上歸途,夕陽影里,我們依戀地走下未央前坡。
馬休息久久,因而馳行甚疾,一剎那間,離宮之遺址已有十丈之遙,天空漸呈淡紫灰色,余暉薄薄地臨照在故宮廢址上。
沿途觀古代復(fù)道之遺址二處,相當(dāng)清晰,測度各宮相距實在遙遠(yuǎn),而竟均聯(lián)成空中復(fù)道,其工程之巨大,實為可驚。默念“畫輪寶軸從天來,云中笑語聲融洽”之句,漢宮的豪華,令人神往。
過正武殿遺址,乃北周之宮殿,地下磚瓦亦多,均為六朝物。
車出安門,乃城南第一門,亦名鼎路門,雄壯遠(yuǎn)遜霸城門,出城時暮色漸深,微風(fēng)頗有寒意,我們一車行來,大有唐裴素之漢未央記中“細(xì)草迎輦,神飚引衣”的意境,不過我們所乘的不是“輦’,而是一輛木板舊馬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