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里出了個英語神廚,想必大家都已有所耳聞。是不是那個自學考托福得了630分的廚師?沒錯沒錯,你肯定在報紙上或者電視上看過他,清華、農民工、托福、英語、神廚……最吸引人的關鍵詞都集中在了他身上,并被媒體放大,他就是張立勇。
我曾經也以為他比我們神了一點,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直到看了他寫的自傳《英語神廚》,我的錯誤觀念才被更正。他的成功并不在于“神”,而是因為他克服了一般人不能克服的困難,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寂寞,承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苦惱,遭受了一般人不能遭受的誤解……
他生于革命老區(qū)江西贛江,高中時因貧困而輟學來到廣州打工,由于一件小事,他深感自己不能夠安于現狀。無巧不成書,北京工作的叔叔給他找了份在清華當廚師的工作,他毅然放棄了小領班的職位,只身來到清華園,并順利通過了面試,成為清華十五食堂的員工。
他為自己安排了一個永不動搖的timetable,15分鐘的吃飯時間,用7分鐘完成,節(jié)約8分鐘看英語,幫學生打飯時用英語交流,每天晚上都聽英語廣播和新聞,堅持自學英語,從來不與朋友出去吃夜宵或去玩樂,甚至好朋友的婚禮都沒出席,就是為了每天學英語。為此,他被旁人誤會,認為他是鐵公雞一毛不拔,愛出風頭。這就是他托福考了630分的獨門秘籍。
其實張立勇是一個挺自卑的人,他敢在打飯的時候說英語也是在自己英語小有所成后才開始的。他也像清華的莘莘學子一樣,晚上去聽眾多名人的講座,不過他一般只聽關于英語的講座,因為英語被他稱為是自己的“女朋友”。在講座的最后,他總是不敢提問,因為他怕別人問他是哪個系的,他怕別人知道自己是廚師而不是學生。
有一次他終于鼓起勇氣用英語問一位美國專家:“你好,我想到美國學習酒店管理,我不知道美國有沒有這種專門的學校?”美國專家聽了非常奇怪:怎么清華的學生還有想到美國學酒店管理的?他愣了一小會兒,然后用英語問張立勇:“你是哪個系的學生?你是學什么專業(yè)的?”見張立勇支支吾吾地不想回答,就又重復了一遍問題,張立勇只好硬著頭皮說出:“I am a cooker!”話一說出口就后悔了,他怕在場的學生譏笑自己,但是整個教室里響起來的卻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與稱贊。這是他第一次在公眾場合公開自己廚師的身份。
另有一次,他還是不好意思提問,但當主持人說剩下最后兩個提問的機會時,他迫不及待地舉了手。這一次,他直截了當地說:“我是清華大學的一個廚師,現在正在學英文,像我這樣的人,不具備高等學歷,沒有經過正規(guī)學校的學習,有沒有機會到中央電視臺工作?”話音剛落,又是一片掌聲,學生們在為張立勇的勇氣和抱負鼓掌。曲向東老師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說:“你要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我相信你?!鼻驏|老師真是此言不虛,張立勇雖然沒在中央電視臺工作,但卻不止一次在中央電視臺上露面,而且不僅僅是中央電視臺,還有中國教育電視臺,上海東方電視臺,安徽電視臺等等。
通過張立勇的事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干什么工作,在什么崗位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有理想,有作為。平凡的崗位,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