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一直憧憬在自己18歲的某一天,能夠抱著一疊與中文有關的書,白衣飄飄,裙裾獵獵地走在南方一所綜合類大學的校園里。沒想到上帝跟我開了個玩笑,一場高考把我送到了北方同時也是全國的心臟城市——北京,最終收留我的是——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
改變你所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吧——八月過后,我收拾鋪蓋卷兒,在爸媽的陪同下到學校報到,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我的大學故事,也要從這里開始了。
Track 1報到篇之驚艷無極限
盡管報到之前已經千萬遍地在腦海中描繪過了未來同窗們的形象,可是真正報到的時候,身邊同學們的靚麗、帥氣程度之高還是著實將我嚇了一跳。一進大門直奔新生接待處。接待處設在南院的核桃林,每個二級學院擺上幾張桌子作工作臺,豎上一面本學院的大旗,各專業(yè)新生循大旗對號入座,“各做各的一份事兒去”。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接待臺理所當然地占據了最顯眼的中心位置,臺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排隊者均為外形出眾的俊男靚女,讓我這等富有“內在美”的人自卑到家。排在我前面的是兩位青春美麗的陽光少女,一個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深深的酒窩,烏黑長發(fā),明媚照人;另一個身材高挑,笑容恬淡,氣質非常典雅溫和。兩個女孩兒都是東北人,正操著略帶東北腔的普通話非常投機地交談。再環(huán)視四周談笑風生的同學們,個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真是養(yǎng)眼!
好容易輪到我辦理手續(xù)了,所謂“辦手續(xù)”,其實不過是把幾份表格上交,再蓋幾個紅章就OK了。接待我們的是一位清瘦而干練的大女孩,相貌和吳倩蓮頗有幾分相似之處。起初我還以為這是我們的學姐,為學校做志愿者義務接待的。后來才知道這位清秀佳人竟是我們未來的班主任——曾恬(其實這“tian”左邊還有三點水)老師。這也不能怪我認錯,曾老師是99級本科生,2003年剛剛畢業(yè),因為在校期間表現突出留校任助教,擔任我們的班主任。鑒于曾老師名字中有一個在電腦上狂難打的“tian”字,且其年齡和我們相差不了幾歲,還有兩顆小虎牙,笑起來非??蓯郏栽诤髞淼娜兆永铮覀內嘁恢掠H昵地稱曾老師為“小甜甜”。
辦好了各種雜七雜八的手續(xù),我和爸媽拖著大箱小包的行李,開始直奔以后四年我的棲身之地——“北京廣播學院中藍大學生公寓”,簡稱“中藍公寓”。由于我是18年來第一次離開家庭的溫室,所以爸媽特別關心我的住宿情況。急急忙忙沖到中藍,找到了我的房間號碼——B區(qū)21×室——這讓我在日后時時感到溫暖和自豪的21×。
寢室的條件基本還算讓爸媽滿意:六人間,上下鋪,小是小了點兒,不過設施比較便利——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浴室和陽臺,有電話、寫字桌,每人一個還算寬敞的雜物柜。老爸老媽一進門就開始替我忙活:找床號,鋪寢具,換新鎖,安置行李……他們一邊忙著手上的一邊跟我交代:“在寢室跟同學要處好關系”、“晚上要冷就蓋兩層毛巾被”、“開箱子拿東西的時候要小心碰到頭。”……是這樣平淡樸實的句子,卻流露著閃動于細節(jié)中的濃濃愛意。這愛意在這即將到來的分別之際愈發(fā)明顯。
我來得算早的了,寢室里只有一個女孩好像已經提前入住了,就是我的下鋪。這點從她晾在陽臺上花花綠綠的衣服就能看出。不巧的是這女孩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所以還是留了一個不小的懸念給我。正在我暗自思量未來的下鋪會是何等模樣的人時,門一響,一個女孩閃進來了,身后跟著她的家長——正是我下鋪的女孩。她與我對視5秒,兩人同時向對方爆出一聲驚嘆:“天吶!你怎么可以這么瘦?!”然后相視發(fā)出一陣爆笑。這女孩與我身高相若,馬尾辮,說話極利索,眉宇之間流露出一股英氣。然后就是熱切的攀談,攀談的內容是可以想見的——叫什么名字,哪里人,高考的情況等等。從交談中我了解到,她叫時冉,河南信陽人,跟我是老鄉(xiāng)。這讓我一下子有了一種“他鄉(xiāng)遇故知”的親近感,對她立刻產生了一種親近感?;蛟S這就是緣分——這個我在寢室里第一個見到的女孩,日后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
不一會兒,剩下的四個女孩陸陸續(xù)續(xù)都來了,我心中的謎團也一個接一個地被解開:玲,廣東汕頭人,相貌是我18年來見過的最最美麗動人的,讓我在第一時間內驚艷萬分。后因其名字委實拗口,全寢室上下一致稱呼她為“阿玲”。親切吧?阿玲最初有兩個特點給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她是全寢室惟一一個由男友而不是父母陪同過來報到的,二是她的美。阿玲的確美得驚人,即使是在美女如云的播音系,她也毫不費力地摘取了系花的桂冠。她的眼睛嫵媚迷人,無時無刻不蘊涵著溫柔的笑意,長長的卷發(fā)流瀉在肩上,特別有港姐風范。YL,一位自稱來自“革命老區(qū)”——貴州遵義的靚妹,時尚美女的代表,渾身上下沒有一絲“革命老區(qū)”的氣息。第二屆全國“新苗杯”中學生主持人大賽貴州賽區(qū)的第三名,被說成像李湘、秦嵐、安心等N個人,極具明星氣質。YL因為說話行事都頗有大姐風范,所以在后來的日子里一直被大多數人稱為“磊姐”,雖然她的年齡在我們寢室只排行老四。SY,我們寢室真正的“大姐”,也是后來被全票通過公推的寢室長,因其讀書在南京,高考在北京,在最初的日子里一直讓我們對她的學籍問題困惑不已。SY是我們寢室成員中最富藝術氣息的一個,鋼琴十級,舞姿優(yōu)美,真令女生艷羨,男生愛戀。鵬鵬,也是我的老鄉(xiāng),河南濮陽人,自我介紹時總愛說:“我來自中原油田”,使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對“中原油田”的行政區(qū)劃級別十分迷茫。鵬鵬以毛發(fā)旺盛和愛吃動物內臟著稱,而這兩點據磊姐分析是具有因果關系的。
就這樣,截至2003年9月6日,北京廣播學院03級播音本科班女生寢室213正式完成組建。一段尚是未知數的寢室大戲,也將從此拉開帷幕。
還是在6號的下午,我依依不舍地送走了爸爸媽媽。這18年來和我朝夕相處,對我疼愛有加的爸爸媽媽。當他們乘坐的黑色轎車緩緩開出時,我的心頭涌起了無限的留戀與悵然。隔著玻璃窗,我看到媽媽掩面流淚了,那一刻我的心酸澀而又沉重。但我沒有哭,我只是微笑著朝車里的爸爸媽媽揮了揮手,我要讓他們相信,更是讓他們放心——他們的女兒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適應新的環(huán)境,新的生活,她會繼續(xù)在這片全新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Track 2見聞篇之廣院多趣聞
廣院是一所以藝術類專業(yè)聞名全國的大學,她的播音、電編、文編、新聞等專業(yè)都很強,這也就決定了廣院的許多地方很具自己的特色。因此,生活在廣院之中,各種趣聞逸事也就不勝枚舉了。
走在廣院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能看見大批的美女潮水一般地從身邊涌過。這里幾乎集中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氣質類型的美女:青春型,陽光型,淑女型,清純型,美艷型,可愛型,時尚型,出位型……真可謂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無怪乎什么《女友》啊,《新銳》啊總愛從廣院選美眉做模特。有一件事情很能證明廣院在這方面的實力:2003年9月號的《新銳》雜志上搞了一期名為《京城高校美女排行榜》的調查,調查范圍包括了北京69所高校,調查對象包括大學生、社會各界人士以及部分網民,因此調查結果還是比較公平可信的。令我們驕傲的是,在這項調查中,廣院以絕對的優(yōu)勢挫敗了實力不俗的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美女高?!?,雄居榜首。這個調查足以說明廣院在民眾心目中“美女化”的程度之高了吧。
廣院的電視學院一向很牛,他們的學生大二就扛著DV在校園里四處晃著拍片子當作業(yè)。他們的片子多為一些實驗劇,思想前衛(wèi),視角新穎,手法獨特,許多學生的作業(yè)還獲過全國的大獎。走在學校里,經常會被電視學院的同學抓去當他們片子的主角。播音系的同學外形出眾,被抓到的機會尤其多。一次我從中藍樓下走過,忽然撞到一個長發(fā)飄飄的女孩滿臉淚痕地從我面前沖過去,身后跟著一個相當帥氣的男孩,一邊追趕女孩一邊嘴里解釋著什么。可那女孩毫不理會,徑直朝前沖。一看就是戀人之間拌嘴的常見情形。正在這時,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那男孩勸阻不成,居然惱羞成怒,不知從哪里摸出一把水果刀,惡狠狠地對那女孩說:“石小青,今天我跟你一起在這兒了斷!”那亡命之徒的樣子把我嚇了一大跳,正要見義勇為,卻聽見一聲高叫:“OK!下一個分鏡頭!”原來是電視學院的同學正在拍片子。看人家這水準,把我這校內人士都唬住了。
再來說說播音系自己的趣事。講兩個老掉牙的笑話吧。頭一個,說的是播音系的同學們有早練聲的習慣,每天早上找塊空地清清喉嚨開始“八——拔——把——爸”地扯,為的是打開喉嚨??墒峭鈱I(yè)的同學不需要練聲,攪了人家的清夢人家自然不樂意,于是就有外專業(yè)的同學窗子一開,頭一伸,針鋒相對地朝播音系的同學喊:“濤——桃——討——厭!”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其實,早練聲是播音系同學的專業(yè)需要,就像英語專業(yè)的每天早上要讀英語一樣。還有一個故事叫“明月肉的故事”。這話更早了。頭幾年,廣院食堂有種比較高檔的小炒,雞蛋炒火腿,美其名曰“明月肉”。有個播音系的男生到食堂點菜,用特別渾厚帶環(huán)繞立體聲的那種男低音說:“師傅——請給我來一碗:明——月——肉。”師傅一聽樂了:“同學,你是播音系的吧?”那同學依然一副播音員派頭:“您——聽出來了?”這些故事未必真有其事,大多是外專業(yè)的同學杜撰出來打趣播音系的。不過,在廣院也是長講不衰的段子。
總之,廣院是個讓人長見識的地兒,在廣院生活過的人,沒有幾個不能講出些趣聞奇事的。
Track 3生活篇之活動也瘋狂
有句話說:在廣院,只要你不想閑著,廣院總有辦法不讓你閑著。的確如此。且不說廣院多如牛毛的社團活動、體育賽事、文藝演出,單是各種各樣的講座就讓你眼花繚亂。要是你再在班委會、系里的學生會甚至整個學校的學生會擔任個一官半職,你就更別想清閑了。從大一入學到現在,什么新生運動會、“廣院杯”足球賽、“三得利杯”籃球比賽、“廣院之春”歌手大賽、才藝新星大賽、齊越朗誦藝術節(jié)……大大小小的活動也不知經歷了多少。每每和高中同學通電話說起這些活動,他們總會無比艷羨地在電話那頭驚呼:“你們的生活好豐富??!”其實,有時候活動多得都讓人麻木了,早沒了高中時為了一個活動激動半個月的新鮮感了。
不過,身處北京這樣文化氛圍濃郁,高校數量眾多的城市里,有很多高校互動的校際活動還是很讓我喜歡的。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的大影節(jié)頒獎晚會。
大影節(jié),全稱是“北京市大學生電影節(jié)”。這是一個真正屬于大學生自己的電影節(jié),影片的投票、提名、評審等全由學生主導完成。它最早由北師大發(fā)起,2003年恰好是第十屆,因此搞得特別隆重,頒獎晚會仍在北師大舉行。廣院也接到了活動邀請,并把所有入場券都分給了播音本科的新生,也就是我們。這讓我們又是激動又是自豪——瞧,這就是播音系在學校里的地位!
那天的晚會定在晚上8點在北師大的京師廣場舉行。我和同寢室的姐妹們一早就乘731(我們學校附近一趟名稱極其恐怖的公交線路)抵達了。進入京師廣場的時候已是暮色沉沉,晚會現場燈火通明,流光溢彩。各個大學在會場中都有自己的一塊陣營,而且陣營當中高高飄揚著本校的旗幟,因此我們一眼就找到了廣院的大本營——我們的方陣安排在會場的中間偏左處,左邊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右邊是石油大學,前方是清華大學。當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來,看著身旁林立的紅旗和年輕的笑臉,聽著眾多的聲音輕快地交談時,我突然感到自己是這樣幸福——置身于這么多青春飛揚的生命當中,和他們觀望著同一個城市的天空,呼吸著同一個城市的空氣,在自由氣息十足的大學里舒展著囂張的自我與肆意的個性,周遭充滿著溫暖與風情,剽悍與才思。無數顆年輕的心臟一起跳動著,無數年輕的血液一起洶涌著。大家一起笑,一起唱,一起憂……大學生,構成了北京一個獨特而又龐大的群體,一個被社會所重視所寵愛的群體。人們愿意聽聽我們的聲音,我們也愿意一起把自己心底的話告訴社會——這樣的感覺是多么讓人迷戀。
晚會上還見到了許多明星:周迅、夏雨、袁泉、袁立、高曉松、瞿穎、李亞鵬、馬伊俐、王學兵、艾敬……他們中的許多人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本人,那一晚的尖叫和歡呼難以用語言來形容。這以后的好長一段時間里,每次和家人、同學打電話,我都津津樂道于大影節(jié)晚會的見聞。
除此之外,身為播音系的學生,還時常有機會參加一些電視節(jié)目的錄制。像大家熟悉的《藝術人生》《超級訪問》《夫妻劇場》《對話》《百家講壇》……我們都曾經參與其中,見到的明星也越來越高級:李小雙、陳魯豫、張柏芝……以至于寒假回家,高中同學看到我的手機上存著陳魯豫的號碼時都要暈過去了!去年冬天正逢我們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成立40周年慶典,中國的名嘴到我們學校來了一大幫。我作為系里的禮儀小姐,還有幸和央視著名主持人海霞老師零距離接觸(當我引領她步入慶典主會場的時候,我從側面看著她無懈可擊的五官,心想她真的好漂亮啊),并見到了文壇泰斗魏巍老先生。這些都是值得我典藏一生的回憶。
有的時候我們還會到一些兄弟的藝術院校去觀摩、學習。像今年春天到中戲看2000級表演本科班的畢業(yè)大戲《樓梯的故事》。不大的逸夫劇場里幾乎座無虛席。演員們的表演非常真摯自然,我一邊欣賞著他們高超的演技一邊猜測著未來的日子里誰會紅起來。那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以上說的都是一些大的活動。其實,我們寢室內部也有自己的小活動。像什么任意寢室成員家屬來京都要請全寢室吃飯啊,周末晚上一起圍在電視前看碟片啊……我把這些寫信告訴媽媽,她在回信中羨慕地說,你們的生活還挺滋潤哩。
Track 4學習篇之自習室之歌
有人說廣院是一所學風比較浮躁的大學。這話的確不假。廣院的許多專業(yè)包含相當多技術層面的東西,需要動手實踐。因此有許多同學忽視了知識的學習與積累,能夠坐下來靜心思考,認真琢磨事兒的人不多。不過,也并非所有人都是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在廣院學習分幾個層次:第一種是勤奮刻苦型的。那就是還保留著高三學生高考前那種狀態(tài)的。天不亮就出去讀英語,成天泡在自習室里,不到晚上11點不見人影的。第二種是循規(guī)蹈矩型的。該上的課都去上,布置的作業(yè)按時完成(不一定獨立),但決不在此之余多學習一點。第三種是狂放不羈型的,該上的課不去上,可去可不去的更不去,終日與寢室(主要是自己的床)長相廝守。還有一種簡直可以稱為“編制之外”型,就是雖身份上屬于廣院的學生但在廣院幾乎從來見不到人影的。這就像網上那個流傳甚廣的笑話,講的是大學里考試者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啊,明天要考英語?”第二種境界是:“啊?下節(jié)課要考英語?”最絕的是第三種境界:“啊,剛才考的是英語?”……
我基本是屬于第一種類型,很多時間在自習室里度過,久而久之對自習室的逸事也有不少了解。廣院的自習教室分大中小三種規(guī)模,無論哪種規(guī)模的自習室里都可以看到三種人:奮筆疾書的人,手頭多是一些理工科課本、習題;念念有詞的人——手頭絕對是外語書;卿卿我我的人——全是校園情侶。最近還在報上看到南京大學正在熱烈討論“大學應不應該開設情侶自習室”的消息呢!
大學生當中特別火的《自習室之歌》的作者是哈工程的一名本科生,這歌火就火在它簡直太真實了。像什么為了占座在黑板上寫句“下午三點有會”,這都是我們常用的陰招。不過,大學的自習室真的教會了我許多東西——沉靜的思考,踏實的練習,還有與高中時完全不同的為興趣而學習的快感。近一年的大學生活,我與自習室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
Track 5雜談篇之感想一大籮
好像是某一天突然從報紙上看到“距離高考還有11天”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自己享受大學生活已經將近一年之久了。大學自由的空氣,多元化的生活,廣闊的天地確實讓我的思想在飛速地深化與成熟。她讓我學會了與人相處的藝術、團體協作的智慧、培養(yǎng)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知識更濃厚的興趣。回想初進大學的時光,對比一年前那個青澀的自己,我真切感到:我長大了。這長大不僅包括身體的成長,也包括心智的成熟和心態(tài)的完善。我要感謝大學生活,她用一種看似簡單平淡的方式給我的人生注入了最寶貴、最重要的元素,讓我在未來的道路上,能以更堅定的步子走得更遠,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