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發(fā)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p>
成都著名老街春熙路經(jīng)改造整治,數(shù)十年前的面貌,如今已蕩然無存矣。惟有那尊穩(wěn)坐在十字街心的孫中山銅像,似乎還能勾出些許老成都的回憶。這尊僅存的春熙昔日的標志性建筑位于春熙北段,始鑄于1928年。由雕塑家江小鶼負責(zé)設(shè)計。初為立像,豎于原清按察使署前,即今春熙南段。1942年請寓居成都的雕塑家劉開渠設(shè)計重鑄,改為坐像,1945年像鑄后即安置于今址?,F(xiàn)他坐于紅色大理石的臺基之上,臺基上鐫刻有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等字樣,座前獻有花圈,紀念其辭世77周年。孫先生頭留短發(fā),身著長袍馬褂,腳穿皮鞋,右手撫靠背椅,左手握著《建國大綱》,長卷半展,濃眉深目,作沉思狀,表情逼真。不知是在為他的建國大綱今日得以實施而欣慰,還是為其身邊環(huán)境的改觀而贊許……
是啊,放眼周邊,那寬敞明亮的四面通衢,豪華氣派的高大商廈,整潔明麗的瓷磚路面,五光十色的商標店牌;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高照,繽紛的霓紅彩燈,閃爍異彩,街心噴放著水花,更映照得人眼花繚亂,如入瓊閣仙境,如睹銀河繁星。加之它是百分之百的步行街和“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的示范街,更解除了人們車輛擠撞之苦和購假買偽之憂,怎不令人心曠神怡!
據(jù)悉,春熙路之名源于老子《道德經(jīng)》中“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及潘岳《秋興賦》中“登春臺之熙熙兮”句,意即春風(fēng)和煦,百姓熙熙而來,攘攘而往,一派升平興旺景象。但凡老成都人提起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春熙路的繁華景象,無不留有深深記憶。提起這里的眾多商家名號,無不如數(shù)家珍。這也難怪,因這條勃興于清代“勸業(yè)場”的名街,先先后后,確確實實打造出了許多家推得出、叫得響的店家名牌。如春熙路通,一時云集街之兩側(cè)的商賈,當街修建的一樓一底鋪面竟達139家,江浙、北京和四川幫各有巨富?!吧虾<皶r鐘表眼鏡公司”這家名店,即是江浙商人于1925年在此開設(shè)。又如成都最早的金銀首飾品店“老凰祥銀樓”、“寶成銀樓”,也是1927年始建于此。老凰祥以福祿壽瓶等“九成金”工藝著名,其建筑為磚木結(jié)構(gòu)中西合璧風(fēng)格;寶成開業(yè),曾以銀鑄三尺高九層銀樓一座作廣告招徠;再如上世紀30年代川幫商人所創(chuàng)“協(xié)和百貨行”,為參與競爭,該店在店面首次安裝擴音喇叭,播放戲曲,開成都播音風(fēng)氣之先,可謂當時招徠奇招;又再如上世紀40年代初建的“春熙綢緞莊”,是絨綢布業(yè)巨富福泰和公司郝襆琴于此創(chuàng)辦的“衡興”“新興”兩大綢緞莊。當時“公記”綢緞莊有一鄧姓店員,因長于心算,快捷準確、報價從無差錯,人稱“肉算盤”;還有“達仁堂藥店”,其時,成都同仁堂與北京同仁堂皆系始興于清乾隆年間的同名老店,1925年“北同”遷來春熙,與“成同”因名號引發(fā)糾紛,“成同”乃改名“達仁堂”,并首家懸掛“童叟無欺”承諾,以示誠信。
在文化娛樂休閑業(yè)方面:創(chuàng)刊于1929年9月1日的《新新新聞社》日報,其影響力不比尋常,三樓一底的報社,是當時春熙路最高建筑。除此,因商事興而茶事亦興。春熙路著名茶樓茶園也甚為興盛,其中著名者有“漱泉茶社”、“來鶴茶社”、“春熙第一樓”、“益智茶樓”、“飲濤茶園”、“華華茶廳”等,其中“華華”規(guī)模最大,被譽為“西南第一茶園”。同樣,成都最早的京劇劇場“春熙大舞臺”也誕生于此。來自漢口的蔣家班,1929年將劇場建成后,開幕頭三天的“打炮戲”曾專門邀來海派名家名角100余位同臺獻藝,一時明星薈萃,為梨園盛事。其后,緊靠大舞臺毗鄰的“五芳齊面點店”也應(yīng)運而生,專為來大舞臺觀戲者進食服務(wù),也一時成為成都最早中西飲食文化兼味的名店。再有,1924年4月建成的“新明影院”,也是成都最早上映默片的影院之一。曾映演過《魂斷藍橋》《鴛夢重溫》《出水芙蓉》等好萊塢影片。還有,上世紀20年代初由趙姓所建之“耀華茶點室”也別具一格,專售中式面點,尤擅口蘑面、咖喱牛肉面等膳食,西為中用;上世紀40年代初開業(yè)的“華勝鞋家”以及“廖廣東刀剪鋪”也頗具影響。“華勝”是成都最早的專業(yè)鞋店,其女式皮鞋款式新穎,深得當時在蓉外國人喜愛,享有盛譽,行銷海內(nèi)外;廖廣東為刀剪行中的中華老字號,該店內(nèi)置長石板柜臺,上放石砧,買刀時即可磨洗,顧客稱便。
大頭闊嘴笑嘻嘻,彩繪紙殼高聳鼻。
刀劍拋光涂銀粉,兔兒籠燭走東西。
何溫若的這首《竹枝詞》所反映的,就是曾為晚清科舉秀才旅宿之地的大科甲巷一帶兒童玩具店的盛況。
春熙路的名老字號今已難覓蹤跡。惟龕刻熔鑄在東西南北四通衢大道上的16幅圖文兼具的銅繪浮雕,略有記述。從上述名老字號覓蹤掠影中仿佛可以回味春熙路老街的繁華。今天,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中國加入WTO經(jīng)濟組織,又給春熙路創(chuàng)造新的繁華帶來了新的機遇,有關(guān)部門對它進行徹底整治和改造,以適應(yīng)新的形勢和迎接新的挑戰(zhàn),這無疑是件大好事。但作為一位老成都,習(xí)慣和滿足于昔日的繁榮,對這里一些名老字號的消逝,難免有些悵然若失之感;對上述諸多名老字號作一番尋覓憑吊,也是出于一種“喜喪”之情。因為,舊的不去,新的何來?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存,逆之者亡?!遍L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勝舊人,這是歷史發(fā)展之必然。舊的名老字號消失后,必將有新的名店品牌涌現(xiàn),而這新的名店品牌則要靠今人或后人在“百城萬店無假貨”的“誠信”商德競爭中,去創(chuàng)立誕生,只有如此,方不負前人所創(chuàng)之“熙來攘往,如登春臺”的名牌老街的一番苦心,正所謂:
如享太牢何處尋?
異代繁華若渺音。
再創(chuàng)輝煌憑誠信,
重鑄春熙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