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曜
當投資被無形的市場黑洞吸食得無影無蹤,我才最終發(fā)現(xiàn),冬天來了,春天依然遙遠。
我、董偉和丹陽是要好的哥們,一起從單位辭職出來,憑著血氣方剛想自己做點事情。開始,我們湊了十萬元,注冊了個資訊公司,丹陽做總經理。半年下來,居然有點小成就,公司有了近七萬元的收入。
走向三重門
資本觸動投資,
把公司送上快車道,
但當時不僅剎車不靈,
就連運轉的方向盤也不是圓的
一天,一起喝酒時,丹陽神秘地說:“我有個好朋友可以拿到銀行貸款,利息只有八厘,要不要?”董偉立馬接茬說:“這么低的利息,為什么不要?”就這樣,僅僅因為利息低,雖然并沒有需要投資的項目,我們還是通過丹陽的朋友貸了30萬。
巨款的到來讓公司在悄然中發(fā)生了變化。
以業(yè)務需要的名義購買了一輛微型面包車,這就是貸款到手后我們的第一個動作。而沒多久,通過關系,我們又花11萬購買了一部二手奧迪。就這樣,在公司還沒有其他經營項目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兩輛汽車。
當初成“有車族”的興奮勁過去后,帳面上的利息壓力終于讓我們意識到必須趕快找到一個可行的項目,讓趴在帳上的資金活起來。
“開個飯店怎么樣?”有過賓館餐飲工作經驗的董偉提議。當時在Z市飯店經營火爆,很多人靠此迅速發(fā)跡。
“這主意不錯!正好我有個親戚在K市有一棟臨街樓,而且我在那里關系也不少,不如咱們去K市做算了。”丹陽的話堅定了大家的信心。
于是,在“閑置資金”的慫恿下,不知不覺,我們把“小公司”送上了“大資本”的運作平臺:暫停公司現(xiàn)有業(yè)務,選擇當時一家在地方頗有名氣的餐飲品牌做K市加盟店,公司主體業(yè)務遷至K市。
第一重門
品牌帶來階段繁榮,
收入掩蓋了潛在的經營困局
我們找到了“第一樓”總店。
“第一樓”是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名吃,在省內很多城市都有加盟店,多數(shù)經營狀況理想。通過朋友的疏通,加盟費被優(yōu)惠到每年六萬元,雙方簽訂了五年的合同。
由于“第一樓”只經營單純的面點,對于經營什么菜系、裝修什么風格、采取什么經營管理模式等,總店并沒有具體的操作標準和規(guī)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好從《飯店餐飲經營管理大全》中“活學活用”。
但是,由于缺乏經驗,我們還是低估了對設備、裝修的投入,資金出問題了。無奈中,我們把奧迪賣了,但仍然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于是我們只好又貸了30萬。就這樣,我們終于勉力撐起了一個價值百萬的飯店,而我們三個人的本金卻只有十萬元。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做一個成功而且暴利的行業(yè)。
“第一樓”K市分店緊鑼密鼓地開業(yè)了。雖然當天營業(yè)出現(xiàn)不少問題,但在K市,當?shù)厝讼M喜歡追風,有一大把喜歡嘗鮮的人愿意為諸如“第一樓”這樣的特色店開業(yè)前來助興,尤其“第一樓”的名氣早就有很多人知道。因此,一傳十,十傳百,門庭若市的場面持續(xù)了很長時間,每天收入都在一萬元左右。
第二重門
定位尷尬,
市場變臉,
管理出亂,
關系與原則尖銳碰撞,
經營團隊陡現(xiàn)危機
借著開業(yè)的紅火局面,丹陽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調動其社會關系上,K市的諸多部門單位紛紛前來捧場;我負責在媒體上刊發(fā)廣告;董偉則負責和一些來就餐的大客戶培養(yǎng)感情。
一個強勢的開局維持了兩個月,我們已經有了三十多萬的進賬。董偉粗略地算了一下說,照這樣下去,再有兩三個月,全部投資就可以回籠。
按照合同要求,在我們的廚師已經掌握面點制作核心技術后,四名總店的面點師傅被召回了??偟陰煾档碾x開不是致命的,但卻有著某種象征意義。從第三個月開始,生意悄悄冷落了。
在從轟轟烈烈走向常規(guī)經營以后,一直被掩蓋的管理問題浮出了水面,我們開始冷靜下來總結分析并迅速拿出了解決方法:1、加強面點的質量管理;2、推出面點消費贈券,降低消費檔位,同時根據K市消費口味,更換廚師和菜系,以重新吸引顧客;3、適當精簡人員,降低開支;4、加強設備管理和成本核算。
調整后的經營態(tài)勢一度有所好轉,但由于積累的問題太多,加上經驗不足,使得管理的執(zhí)行力大打折扣。不可捉摸的市場終于還是變臉了。
經營不好,這氣兒也就不順了。首當其沖的一件事是由于董偉一直沒有制作收支明細表致使單據經常對不上,這讓我們三人開始心生別扭。而丹陽的親戚與董偉請來的師傅發(fā)生糾紛從而導致師傅出走的突發(fā)事件則更讓我們心生隔膜。
丹陽、董偉和我組成的管理層原本想來是個牢固的結構,但關系的介入以及感情因素,使得很多問題不能公開化,即使公開化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于是三個人之間出現(xiàn)了微妙的爭執(zhí),一個本來緊密的團隊開始有了裂縫。
第三重門
從沒有商業(yè)計劃到沒有財務成本分析,
飯店盈利還是虧損竟無人知,
急病投醫(yī),終致敗局
與此同時,餐飲業(yè)的淡季到了。
由于天氣轉冷,K市人出外就餐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導致飯店經營額急劇下降?!叭绾巫尩静坏背蔀榱宋覀內齻€人共同的心病,我提議去總店討教一下。
總店生意還是那么紅火,滿面春風的總店老板款待了我們。在吃飯的同時我們還欣賞了一場精彩的節(jié)目演出。雖然總店并沒有給出什么錦囊妙計,但我們還是有所收獲,我們決定像總店那樣打文化牌——搞演出。
但演出紅火了沒幾天,我們就無奈的發(fā)現(xiàn),人氣雖然很旺,但營業(yè)收入并沒有增長很多,而且還要給演員付報酬。這么一算,我們的熱情一下子就冷了下來。
流動資金開始出現(xiàn)危機,賒銷原料給我們的商販開始登門討債了。直到這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飯店的三角債已經非常嚴重,一方面賒來的原料錢未付,而另一方面,吃飯簽單的數(shù)額巨大。
隨后的一系列操作開始有些盲目,更換廚師、聘來新主管、調整價格、推出排檔等等。當一切措施仍未帶來較大的轉機后,我們唯一可以寄予希望的就是,淡季趕快結束,就像一句詩里所講: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在期待“春天”的日子里,持續(xù)的虧損已經把當初的盈利全部吸食干凈了,而“關系”也遠遠無法修葺經營上的窘局。在看不到任何“春天”的轉機后,我們只好關門停業(yè)。而從“門庭若市”到“門前冷落”,卻只經歷了半年多的時間。
摘自被采訪人日記:
我越來越清楚地發(fā)現(xiàn):我們沒有一個好的商業(yè)計劃;我們沒有一個明晰的財務管理概念;我們在管理原則與關系的處理上過于軟弱;我們的市場調查過于浮淺,導致對K市的消費能力過高估計,消費習慣錯誤判斷;選擇“第一樓”總店雖然是經營初期輝煌的一個原因,但總店和K市分店的經營環(huán)境絕對不同,我們拿到的加盟品牌僅僅是個名氣和制作技術,而品牌核心中的管理與經營模式卻空無一物。這就使得我們的經驗不足最終演化為敗局。
而先后拿下的60萬貸款對于當時我們這個剛剛起步的小公司來說,不知是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