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十五歲的花季女孩。花季的生活多姿多彩,同齡的女孩有的學繪畫,有的練舞蹈,有的學聲樂……而我卻與武術結緣,踏上了一條充滿艱辛卻又極具挑戰(zhàn)的習武之路。
與武有緣
我出生在著名的武術之鄉(xiāng)天津靜海縣。我們家可算得上武術世家了,爺爺從小愛武習武,如今快七十歲了,仍能打幾套傳統(tǒng)的迷蹤拳。爸爸更是遠近聞名的武術迷,他對武術可不是一般的著迷,而是到了癡迷的程度。據(jù)說他初練武術時竟把韌帶拉傷了三次,最后才“抻出筋”來。從我記事的時候就知道,練武術是爸爸每天必做的功課,每天若是不練上兩三個小時,他就會感到渾身不舒服。爸爸拜過的師和訪過的友很多,他曾在大屯村的大師伯去世之前,繼承了他師爺當年只傳給大師伯的迷蹤門三路練手拳。他不僅珍愛自己所學的迷蹤本門的東西,還兼收并蓄,掌握了太祖門流傳下來的珍稀器械——傳統(tǒng)苗刀的使用技法;學習了獨流著名武術家劉玉春傳下來的合一通臂散手技擊;就因為他練武入門時學過一套迷蹤門的八極小架,他一直對八極拳很感興趣。2000年春節(jié),他經人引薦專程趕赴滄縣王官屯村,拜強氏八極拳傳人張景義為師,學起了傳統(tǒng)的八極拳。爸爸不吸煙、不喝酒,最大的嗜好就是練武。出生在武術氛圍如此濃郁的家庭,我耳濡目染,自幼便對武術文化有一種比同齡人更深的理解。
很多人說我的名字像個男孩,確實,爸爸非常希望我能像男孩子那樣愛武習武,繼承他所鐘愛的迷蹤拳。當然,爸爸為我取名亞明還另有寓意,因為我出生的那天是農歷九月十五,取“月亮最明,亞明其次”之意,希望我將來無論做什么事情,雖不求第一,能取其次也可,但絕不能落后。
聽媽媽說,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yǎng)我的武術意識了。他經常搬著我的小腳丫夠我的腦門兒,給我抻筋;為培養(yǎng)我的膽量,他時常把我高高地拋過頭頂,然后接住再拋;有時還倒提著我的雙腳,讓我頭朝下。當我蹣跚學步時,爸爸就開始帶我去鍛煉,每次他都跑幾步后停下來等著我,當我趕上來時,他又向前跑去,直到我實在跑不動了為止。媽媽知道后,心疼得不得了,他卻說武術家都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
練武強身
我真正踏上練武之路是在6歲時,那時爸爸正舉辦暑期武術培訓班,我便成了武術班中年齡最小的一名學員。剛開始時,小伙伴們在一起壓腿抻筋、沖拳踢腿,感覺非常新鮮,可隨著馬步等“吃功夫”的基本功的訓練開始和運動量的加大,每天兩個小時的訓練下來,腰酸腿疼,原來的新鮮勁頓時減少了許多。這時候,爸爸乘勢向我們進行“要練武,不怕苦”、“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意志品質教育,幫助我們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一個暑期的訓練結束后,我和郝渤、姚芳、張董潔等幾個比我大的女孩不僅堅持下來,還一同轉入爸爸的長期武術班中繼續(xù)訓練。說實話,雖然從小爸爸就對我進行基本素質訓練,希望我能成為一顆出類拔萃的武術苗子,但與郝渤等營養(yǎng)充足、身體強壯的伙伴比,我卻更多地繼承了媽媽的一些遺傳基因,身體柔弱而無力,練拳時總是不如師兄師姐們練得舒展大方、勁力充足,幾年來一直像個小尾巴一樣跟在別人后頭,參加全縣武術比賽,很少有項目能進入前三名。為此,我遭受了爸爸的很多“白眼”。一個武術教練家的孩子卻練不過其它人家的孩子,爸爸心里的感受可想而知。
記得從上小學時,靜海五小每年都把我的武術表演列為“六一”兒童節(jié)的保留節(jié)目。每到臨近表演前的一段時間,爸爸就加緊了對我的訓練指導,由于原來訓練時不注意造成的一些錯誤“定型”動作很難改正,爸爸很生氣,經常對我嚴厲訓斥,挨打也成為家常便飯。有一次,我被爸爸打急了,便哭著對媽媽說:“你為什么要和我爸爸結婚?你要是和別人結婚,我就用不著練武術了!”每到這時,媽媽除了開導我,還教我唱“我有一個壞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的兒歌,這首歌竟成了我童年最喜歡的歌。因為爸爸最怕爺爺,我便經常向爺爺告狀,爺爺就批評爸爸說:“亞明天生就不是練武術的料,差不多就算了?!笨砂职謪s堅持說:“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越是身體素質差,就更得比別人多下苦功夫。”雖說練武很苦,但通過練武,我的身體確實強壯了很多。
9歲的時候,縣體委成立了長期業(yè)余武術訓練班,我也開始來到體委的武術高班進行訓練。后來,我們師兄妹12人正式拜縣武協(xié)主席張運聲為師,立志長期練武學藝。
武校充電
1999年冬,天津武術隊為備戰(zhàn)全國九運會武術比賽,到靜海體育館進行封閉式訓練。為培養(yǎng)我的興趣,爸爸經常帶我去觀看專業(yè)隊的武術訓練。通過觀摩“南拳王”郎榮標、后起之秀胡立峰等武壇驍將的訓練,我從中受到很大啟發(fā),這些名將有如此好的素質和驕人的成績,卻還如此刻苦訓練、精益求精,我們初學乍練,就更需加倍努力了,我產生了到武校進行半專業(yè)武術訓練的念頭。可能是父親考慮到我的確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專業(yè)訓練以提高我的專業(yè)素質,我的想法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武校的生活緊張而有序,每天不僅要上6節(jié)文化課,還要進行兩次專項素質和專業(yè)訓練。到武校僅兩個多月,我橫豎叉已能全部下去;下腰后不用人扶自己可以直起身來……不斷取得的進步,使我的自信心不斷增強,教練和父母也都感到由衷地高興,而這進步背后的辛酸卻只有我自己體會得到。記得有一次訓練時,新來的楊教練給我搬腿,由于搬腿時的疼痛使我忍不住狠狠地掐破了楊教練的手。楊教練氣急之下讓我翻過身去,用近一米長的白臘桿狠狠地朝著我的屁股打了5下,每打一下都疼得我哇哇直叫,當時整個訓練大廳充滿了我喊叫的回聲。我忍著疼痛堅持完訓練,回到宿舍一看,被打的地方已經青紫了一大片。而正是這種嚴格的要求和訓練,才使我無路可退,并最終培養(yǎng)了我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己的勇氣。
生活的道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2000年7月,第十六屆世界精武體育大會在天津舉行,我也有幸參加了潭腿項目的比賽。而就是這次比賽給我當頭一棒,本來一心期盼著能取得一個名次來證明自己的訓練成績,結果得分卻很低。心灰意冷之下,我執(zhí)意從武?;氐搅丝h五小。當時我的想法是,在武術上既然沒有出路,我就專心學習,走求學之路。爸爸很體諒我當時的心情,不僅沒怪我,還為我放比賽的錄像,幫我分析失利的原因。爸爸說:“在哪里摔倒,就應該在哪里爬起來!只有在挫折中能夠奮起的人才不愧為英雄好漢!”也許是這次所受的挫折太刻骨銘心,我暗下苦功,在同年十月舉行的縣武術比賽上,以一套干凈利落、勁力充足的少年規(guī)定拳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先拔頭籌。接下來的劍術比賽更是技驚四座,再奪第一,到槍術比賽時更是無人能及。連奪3個第一,不僅使原來一起練武的師姐妹們感到驚訝,就連我自己也覺得像在夢里一般,因為這是我練武以來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卻實實在在地出現(xiàn)在眼前。
文武并進
武校侯冬媚教練曾叮囑我們要做文武兼?zhèn)涞暮脤W生,我牢記并把從習武中獲得的自信、堅強和勇于克服困難的進取精神投入到文化學習中,不僅補回了在武校學習時耽誤的課程,還以較好的成績考入了靜海五中的尖子班。
進入初中,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抓緊一切空閑時間進行武術訓練。2002年8月,我代表靜??h參加了天津市第十屆運動會武術比賽,在多名武校學生參加的激烈比賽中,獲女子少年組槍劍全能第六名。我為武術付出得太多,但功夫不負有心人,武術也給了我極大的回報,是武術讓我堅強,是武術給了我榮譽和自信。而這種榮譽感又促進了我學習成績的提高,現(xiàn)在我的學習成績已從初一時的年級四十名一躍成為年級十四名。在學校舉辦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多科競賽中,成績都進入前十名,還參加了縣級語文競賽。藝無止境,學海無涯,馬上就要進人中考前的最后一年了,我在跟父親學練傳統(tǒng)的八極小架和迷蹤練手拳的同時,也對自己的文化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劍膽琴心”是我家客廳里懸掛的一條橫幅,它由龔自珍《已亥雜詩》中的“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蕭心—例消”引申而來,喻意剛柔相濟、任俠儒雅。文武之道,—張一弛,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我的親身經歷證明,習武不僅不會影響學業(yè),如把握得好,還會促進學習成績的不斷提高。愿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喜歡武術這一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通過武術訓練,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二十一世紀的文武全才。